家长面对孩子发烧时的5个心慌场景
家长面对孩子发烧时的5个心慌场景
心慌场景一:孩子一发烧全家着急上火
很多新手父母由于经验不足,一遇到孩子发烧就非常紧张,生怕孩子会因发烧有什么闪失,担心物理降温不管用,又怕上医院打点滴对身体不好,总之一讲到发烧就如临大敌。
医生解答:
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孩子发热涉及到200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发热最常见疾病之一。
家长要摆正一个观念,发烧并不完全是坏事。首先,发热是机体对致热源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其次,发热可以抑制某些致病因子的生长和致病能力,在正常体温一些病原菌能正常生长,但在稍高的温度条件下,一些致病菌的酶可能会失活。第三,孩子出现发热症状,可以让一些忙碌或粗心的家长发现自己小孩生病了,能引起家长重视,有利于及时诊治。
一句话准则:孩子发烧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致热源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
心慌场景二:用了退烧药没效果
一般来说,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体温到达38.5℃以上时使用退烧药,但是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在使用退烧药之后并没有明显退烧。
医生解答:
孩子发热建议首先采取物理降温,在物理降温后体温仍然在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热药,一般建议家长给孩子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不提倡肌肉注射退烧针。如果孩子使用退烧药后没有退烧,可能是退烧药的剂量不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口服退烧药用药量应参考体重而不是年龄。如果孩子不配合口服退烧药,可以通过退热栓塞肛的方式退烧。
家长给孩子服药时务必遵循以下四点:1.参照药物说明书上要求的剂量、服药频率和间隔时间进行服药;2.同时可辅以物理降温;3.不应超剂量服用;4.无需交替使用不同品牌的退热药。
此外,孩子用药后并不会立即退热,一般30分钟后才开始出汗退热,要注意在服药10分钟后多给孩子喝水,有利于补充水分,发汗退烧。
一句话准则:孩子吃了退烧药没用可能是剂量不够,吃退烧药剂量要参考体重。
心慌场景三:看医生吃药后又反复发烧
上午才去医院看过医生,也已经吃了退烧药,结果到了晚上孩子又开始发烧,病情似乎反反复复,为什么孩子会退了烧又再烧呢?
医生解答:
疾病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使用退烧药可以减轻持续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感甚至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属于一个治标的过程,只要病因未完全控制,发热就会继续。因此,使用退烧药过后,一般4~6小时或8~12会再度发热。
我们衡量药物有没有效果,不能以孩子会不会再次发烧为依据,看热峰的高度和热峰的间隔时间会客观一些。所谓热峰的高度,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比如今天孩子发烧最高温度是40℃,明天发烧的最高温度是38~39℃,这就说明热峰高度在降低,药物是有效的。而热峰的间隔时间,可以理解为:原本需要4~6小时吃一次退烧药,慢慢地需要8~12小时才吃一次退烧药,这说明热峰间隔时间在延长,药物是有效的,病情也相应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可以继续用药观察。
只要孩子的病情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不建议频繁上医院看医生,发烧期间好好休息比路上折腾更有利于恢复。
一句话准则:退烧药只能临时退烧,评价治疗效果要看热峰高度和热峰间隔时间。
心慌场景四:体温一有小波动就紧张
有些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体温,孩子体温的上下波动都牵扯到家长的每一根神经,害怕一个不留神孩子会烧坏了脑子,要用耳温枪、额温枪、水银温度计统统测量过才安心。
医生解答:
婴幼儿的体温出现波动是非常正常的,比如一天里凌晨的体温最低,傍晚的体温最高,而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衣着过多、体力运动、进食、哭闹等体温也会升高。一般来说,36~37.4℃是正常体温,37.5~38.5℃属于低热,38.6~38.9℃属于中度热,39~40℃属于高热,40℃以上属于超高热。
虽然医学上会用体温来划分发热的程度,但并不表示体温跟病情有完全对应的关系,并不是说体温越高病情越重,也不是说只要体温不高病情就不严重。家长不宜只关注体温,更不能过度关注体温,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或精神状态比频繁量体温更加重要。
如果孩子体温39℃但精神状态很好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孩子发烧只有38℃但精神状态很差或烦躁不安、嗜睡那么就要引起重视。
通常低于41℃的发热不会造成脑损伤,除非发热是由脑部疾病引起的,比如脑膜炎。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婴儿可能表现为低体温而非发热。
一句话准则:发热程度跟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完全对应,重点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而不是频繁跑医院。
心慌场景五:孩子发烧胃口差一定病得很重
有些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饮食情况,一发现孩子没胃口就会非常紧张,生怕饿坏孩子,甚至会炖一些补汤来给孩子喝,如果孩子拒绝食用,又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疾病。
医生解答:
发热时孩子胃口不好,一方面要注意是否喉咙痛或口腔溃疡,造成孩子不喜吞咽;另一方面,发热会造成机体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引起食欲不振。
因此,孩子在发烧期间胃口不好不能成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依据。当然这不表示不需要看医生,如果孩子进食很困难,还是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评估病情。
儿童发烧抽筋如何防治
处理抽搐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抽搐,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孩子抽搐?预防孩子抽搐应该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癫痫:如果宝宝有癫痫,一定要按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即使是1-2天,都可能会导致癫痫抽搐的发作。
高热惊厥:发烧容易引起高热惊厥,当孩子发烧时,家长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尽量控制体温,预防惊厥。马主任还提醒家长,有过一次高热惊厥后,孩子在发烧时容易复发,因此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发烧时,家长要特别注意。
缺钙:孩子缺钙也会引起抽搐,同时还会影响生长,所以孩子必须要摄入足量的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可补充钙剂),同时要让孩子多晒太阳,光照不足的可同时服用维生素D。
其它:狂犬病、破伤风等也会引起抽搐,注意防止孩子被动物咬伤,如果被咬伤要及时就诊,并注射狂犬疫苗,孩子如果受伤应注射破伤风疫苗。
发烧有哪些好处
孩子发烧有多危险?会烧坏脑子吗?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在家里又该如何护理?对此,很多家长都“蒙查查”,甚至一遇到孩子发烧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发烧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考验。”在上周日的名医大讲堂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李宏教授指出,发烧对孩子来 讲不全是坏事,它是机体对外来病原的有效免疫反应,是对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遇到孩子发烧,家长应该重视,但也不必惊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病情的轻 重,如果发现孩子发烧的同时精神差,或是持续高热及反复发热、出现皮疹、无法进食或有脱水表现,有惊厥或以前有过惊厥史的,要及时送医。如果孩子刚开始发烧,精神状态良好,活动不受影响,即便体温达到38.5摄氏度,也不必马上送医,在家对症做些“冷”处理,一般都能平安度过。
观察:哪些疾病是发烧“导火索”?
哪些病会成为发烧“导火索”呢?李宏说,以几种常见病不仅可引起发烧还各有特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除出现发烧、咳嗽、流涕、咽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外,更易出现高热、惊厥、脱水等全身症状,容易演变为气管炎和肺炎。
幼儿急疹:这种病多见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除高热外无其他表现;突出特点为发热3~5天后热退疹出,无色素沉着。
麻疹:除了发烧,也伴有流涕、结膜炎、咳嗽、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
水痘:一般在发烧1天后皮疹连续分批出现,每批历时l~6日,同一时间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从躯干至脸、肩、四肢程向心型分布。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除了发烧,手、足、口腔等部位还可出现皮疹、溃疡。
解读:发热是身体的学习机会
“虽说发烧是一些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对孩子来讲,它也不全是坏事。”李宏说,发烧是机体对外来病原的有效免疫反应,是对孩子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李宏认为,在可控范围内,孩子发烧还可能带来几层“好处”:
1.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发烧时,孩子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提高了,尤其体温在37.5~38.5摄氏度时,机体免疫活动最为活跃,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身体的免疫力。
2.抑制部分病原体:大多数感染人的病原体适宜的存活温度是37℃左右,而当孩子受感染后身体产生一系列反应,体温升高可破坏病原体适宜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部分病原体。
3.改善血液循环:发烧时孩子血液循环加速,可以为感染灶提供更多的血液,而血液中所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可以直接到局部吞噬和抑制病原体,对清除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也不能过分夸大发烧的这些‘好处’。家长还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及时判断处理。”
支招:分清轻重学会“冷”处理
李宏认为,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精神差,或是持续高热及反复发热、出现皮疹、无法进食或有脱水表现,有惊厥或以前有过惊厥史的,建议家长还是要送医。如果孩子刚开始发烧,精神状态良好,活动不受影响即便体温达到或超过38.5摄氏度以上,家长也不必马上送孩子去医院。
“平时在家中除了遵医嘱服用退烧药之外,还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让孩子感觉好受点。”李宏介绍说常见的物理降温有温水擦浴及头部冰敷等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温水擦浴时要注意四肢末梢保暖;冰敷则以头部为主,用降温贴、冷毛巾、或者冰袋都可以,实在来不及找冰袋,冰激凌、冰糕等包在薄毛巾里面也 可以。
误区:发烧不能开空调?错!
李宏指出,大热天,许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喜欢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受到一丝风吹,更不敢开空调,结果,不仅孩子没退烧,整个房间热得像个蒸 笼,孩子越来越闹,大人越来越烦躁。其实,发烧时,避免冷风直接吹向孩子使汗孔闭塞,妨碍排汗是有必要的,但过多的衣服包裹反而使体温不易散掉,环境温度 的升高也不利于孩子退热。所以,遇到孩子发烧时,适量穿衣,可开空调,室温调控在26~28摄氏度较为适宜,风口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吹就行。此外,还要注意 及时清洗空调过滤网,保证每天房间有通风采光的时间。
有些家长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对孩子造成伤害。对此,李宏表示,大多数发烧都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家长们要记得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只要精神状态一直良好且反应灵敏,就不必太担心。如果孩子精神较差或家长拿不准时,则应送医。
在门诊,李宏经常遇到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被烧坏,或怕烧下去出现什么意外,或担心发烧影响孩子返校上课……随之给孩子采取一系列“降温行动”:捂被子,吃退烧药,上医院则要求医生马上给孩子打吊针、用抗生素、消炎药,想尽一切办法务必让孩子“马上退烧”。
“其实,给孩子退烧不宜过急。”李宏说,孩子刚开始发烧,精神状态良好,活动不受影响时,不要急于马上把体温退至正常,这时候,只要多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物理降温,往往体温会自己退到正常。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正常?“单凭用手摸是不准确的。”李宏建议每个家庭最好配备一个体温计,以方便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判断孩子发烧的标准分腋下温 度和肛温及耳温,一般来讲,肛温和耳温比腋温高0.5摄氏度,当腋温超过37.5摄氏度,肛温和耳温超过38摄氏度时才能说孩子发烧了。
“总之,发烧简单也不简单,应该重视但也不必惊慌。”李宏解释说,说简单是因为大部分孩子发烧都是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不会引起太大的问 题;说不简单是因为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早期也发烧,它是疾病来袭的前兆和提示,不加以区别或易延误病情;另外,部分发烧还会引起迟发性的身体变态反应 性损害,家长要小心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就诊时告知接诊医生以辅助诊断。
发热是身体的学习机会
“虽说发烧是一些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对孩子来讲,它也不全是坏事。”李宏说,发烧是机体对外来病原的有效免疫反应,是对孩子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李宏认为,在可控范围内,孩子发烧还可能带来几层“好处”:
1.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发烧时,孩子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提高了,尤其体温在37.5~38.5摄氏度时,机体免疫活动最为活跃,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身体的免疫力。
2.抑制部分病原体:大多数感染人的病原体适宜的存活温度是37℃左右,而当孩子受感染后身体产生一系列反应,体温升高可破坏病原体适宜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部分病原体。
3.改善血液循环:发烧时孩子血液循环加速,可以为感染灶提供更多的血液,而血液中所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可以直接到局部吞噬和抑制病原体,对清除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也不能过分夸大发烧的这些‘好处’。家长还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及时判断处理。”
如何预防孩子抽搐
预防孩子抽搐应该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癫痫:如果宝宝有癫痫,一定要按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即使是1-2天,都可能会导致癫痫抽搐的发作。
高热惊厥:发烧容易引起高热惊厥,当孩子发烧时,家长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尽量控制体温,预防惊厥。马主任还提醒家长,有过一次高热惊厥后,孩子在发烧时容易复发,因此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发烧时,家长要特别注意。
缺钙:孩子缺钙也会引起抽搐,同时还会影响生长,所以孩子必须要摄入足量的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可补充钙剂),同时要让孩子多晒太阳,光照不足的可同时服用维生素D。
其它:狂犬病、破伤风等也会引起抽搐,注意防止孩子被动物咬伤,如果被咬伤要及时就诊,并注射狂犬疫苗,孩子如果受伤应注射破伤风疫苗。
孩子如果发烧抽搐,建议做个全面检查,确诊引起孩子抽搐的原因,以对症处理,防止孩子抽搐复发。
小孩发烧怎么物理降温
多给孩子喝水
孩子发烧体温过高,身体会极度缺水。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喝温开水,让水来调节体温,帮助孩子发汗,喝水既有退烧的功效还可以补充孩子体内的水分,防止虚脱。
不要给孩子捂汗
过去老人们总是认为孩子发烧身体怕冷,就给孩子盖很厚的被,想靠捂热来帮孩子发汗,达到退烧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应该给他少穿衣服,盖薄被,这样才能很好的散热,达到退烧的目的。
把孩子手脚搓热
如果孩子发烧时头很烫,手脚冰凉,家长要引起注意了,这种情况说明孩子的体温还可能继续上升,所以需要赶紧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家长要不断的为孩子搓手心和脚心,直到把手脚搓热为止。
用温水擦拭全身
如果孩子发烧时头和手脚都很烫,就说明需要散热。这时除了给孩子少穿衣服外,还需要用温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腋下、脖子、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帮助孩子身体散热,一直擦拭到体温降下来为止。(孩子的皮肤比较嫩,要轻轻擦拭)
给孩子洗温水澡
若孩子在发烧期间精神状态还比较好的话,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帮助散热。注意: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防止孩子身体不佳虚脱,洗完澡要赶紧给孩子穿衣,不要着凉。
毛巾冷敷头部
发烧时用毛巾冷敷是家长们比较常用的方法,将毛巾在水里浸湿后,拧干折叠放在孩子的前额上,每五分钟更换一次。注意:毛巾不可拧得太干,只要不滴水就行;水温不可太凉,一般在20—30度为宜。
头下枕冰枕
若孩子高烧不退,手脚也都很烫的话,就可以给孩子枕冰枕。具体做法是在冰枕上铺一个枕巾(防止太冷刺激孩子或者冻伤孩子),然后枕在孩子头底下,这样可以起到降低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注意:如果孩子手脚冰凉、全身发抖,要马上停止使用。
额头贴退热贴
如果孩子体温不是太高,精神状态也不错,还可以下地活动,家长可以用退热贴直接粘在孩子额头上,起到降温的作用。
小儿夜间咳嗽家长们要注意
1、在流感流行季节,孩子发烧,感冒咳嗽,应该有一个较长的病程,在医生诊治后,按医生的指导在家服药、护理。不要因为孩子发烧不退,反复到医院去,而增加重复感染的机会。
2、孩子感冒初期,病情不重时,可以先吃些小儿感冒药;发烧达38.5℃以上时,及时吃退烧药,尽量安静休息,多喝开水。当病情加重时,要及时到医院求治,这时就不宜自己处理了,尤其不要随便服用成人药物。
3、家长对孩子的护理非常重要,孩子睡不着不必强迫,可以坐着玩。对伴有呕吐、腹泻的病儿第一天应给流食。对一般的发烧、咳嗽病儿,要吃些可口的、清淡的、有营养的饮食,冬天务必给热的饮食,面条、片汤都很好。发烧出汗体液消耗多,要多喝水和果汁,多吃水果。孩子病时不要洗澡,因为洗澡会使血液循环旺盛,于安静不利,且会再受凉。痰多的孩子确会因洗澡而增加分泌物,但只能在患病一周后,早晨稍有咳嗽,食欲也好,能玩,不发烧时,可在入睡前洗一次澡。如睡得好,以后就可以隔一天洗一次。
怎么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请不要放任自流
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以管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没有看到多大变化之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俗称“放养”。
这种情况下,不论孩子的言行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好坏,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
久而久之,孩子极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直到行为发生偏差,耽误孩子一生,悔之晚矣!
幼儿发烧手凉原因
为什么孩子发烧时手脚冰凉
微博认证的小儿外科裴医生 在其微博解释说,人体的体温是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的,如果体内有炎症,体温中枢会跳高体温设定点,目的是提高免疫能力,抑制致病菌。要达到更高的体温,身体需要肌肉颤动来产生热量,同时收缩体表血管减少热量丢失,所以孩子手脚摸起来发凉。
孩子发烧不能“捂”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还会采用“捂汗”的方式,以为只要宝宝悟出一身汗就可以退烧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栋方指出,这种做法要不得。发高热的宝宝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摸上去手脚冰凉,家长误以为孩子手脚凉就是穿得不够,继而给孩子捂得厚实些,加之儿童汗腺不发达,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
孩子发烧未必全是坏事
解读:发热是身体的学习机会
“虽说发烧是一些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对孩子来讲,它也不全是坏事。”李宏说,发烧是机体对外来病原的有效免疫反应,是对孩子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李宏认为,在可控范围内,孩子发烧还可能带来几层“好处”:
1.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发烧时,孩子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提高了,尤其体温在37.5~38.5摄氏度时,机体免疫活动最为活跃,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身体的免疫力。
2.抑制部分病原体:大多数感染人的病原体适宜的存活温度是37 左右,而当孩子受感染后身体产生一系列反应,体温升高可破坏病原体适宜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部分病原体。
3.改善血液循环:发烧时孩子血液循环加速,可以为感染灶提供更多的血液,而血液中所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可以直接到局部吞噬和抑制病原体,对清除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也不能过分夸大发烧的这些‘好处’。家长还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及时判断处理。”
孩子发烧伤害大脑吗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痉挛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专家指出,发烧痉挛并不会伤害大脑。德国汉堡儿童神经科专家认为,发烧时的痉挛与大脑成熟度有关,因此这种现象大多只发生在5岁以下的孩子身上,除非痉挛持续半小时以上,否则它对孩子的大脑不会造成伤害。而通常孩子发烧时的痉挛最多持续10分钟。但是应该提醒的是:不论发烧多少度,都应到医院检查病因,尽快退烧才对。
请问小孩子发烧可以开空调吗
大热天,许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喜欢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受到一丝风吹,更不敢开空调,结果,不仅孩子没退烧,整个房间热得像个蒸笼,孩子越来越闹,大人越来越烦躁。其实,发烧时,避免冷风直接吹向孩子使汗孔闭塞,妨碍排汗是有必要的,但过多的衣服包裹反而使体温不易散掉,环境温度的升高也不利于孩子退热。所以,遇到孩子发烧时,适量穿衣,可开空调,室温调控在26~28摄氏度较为适宜,风口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吹就行。此外,还要注意及时清洗空调过滤网,保证每天房间有通风采光的时间。
有些家长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对孩子造成伤害。对此,李宏表示,大多数发烧都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家长们要记得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只要精神状态一直良好且反应灵敏,就不必太担心。如果孩子精神较差或家长拿不准时,则应送医。
在门诊,李宏经常遇到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被烧坏,或怕烧下去出现什么意外,或担心发烧影响孩子返校上课……随之给孩子采取一系列“降温行动”:捂被子,吃退烧药,上医院则要求医生马上给孩子打吊针、用抗生素、消炎药,想尽一切办法务必让孩子“马上退烧”。
“其实,给孩子退烧不宜过急。”李宏说,孩子刚开始发烧,精神状态良好,活动不受影响时,不要急于马上把体温退至正常,这时候,只要多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物理降温,往往体温会自己退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