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产前焦虑的原因
出现产前焦虑的原因
1、城市女性大多是初产妇,缺乏对生产的直接体验。从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又耳闻目睹了许多他人生产的痛苦经历,考虑到自己也将经历此过程,心中不免焦虑。
2、怕孩子畸形。
3、对胎儿性别的忧虑。
4、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等产前并发症的产妇,由于自身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怕殃及胎儿,因此也易焦虑。
5、由于到孕晚期各种不适症状加重,如出现皮肤痉痒、腹壁皮肤紧绷水、肿等不适、使心中烦躁、易焦虑。
6、由于行动不便,整日闭门在家,注意力集中到种种消极因素上,加重焦虑。
7、担心孩子出生后,自己的职业受到影响或家庭经济压力加大,而产生焦虑。
焦虑的表现 重度焦虑
紧张明显加重,交感神经兴奋,躯体症状加重,如头痛、恶心、冒冷汗、肌肉极度紧张,眩晕、失眠和发抖等,言谈困难,心跳及呼吸明显加快,出汗增加,尿频、 尿急。
认知范围明显缩窄,解决问题困难,过分专注时间的琐碎细节而无法进行其他思考,选择性疏忽,没有时间概念,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过快或过慢,注意力分散。
感到害怕,对新的刺激吃惊,感到“负荷”过重,活动可能增加或减少,如来回踱步、跑、搓手、呻吟及颤抖等,性味紊乱或退缩(僵硬、不动),可能出现抑郁、抱怨、激动或易怒,要求增多。
哪些原因会引发焦虑症的出现
一、性格因素
不良的性格特征,也是会引起焦虑症发作的,对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产生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等不良性格因素,对焦虑症的形成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二、抽烟、酗酒
过去人们为焦虑症患者借助酒精、尼古丁与物来抒解焦虑症的低潮。但新的结果显示,使用这些东西实际上会引发焦虑症及焦虑症。约有30%的严重焦虑症患者酗酒。此外,焦虑症患者对尼古丁上瘾的机率比正常人高2倍。
三、生物因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分泌水平的急剧变化,也是对焦虑症的发作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
四、遗传因素
焦虑症的发作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从大量的焦虑症患病情况上来看,焦虑症的发作跟家族遗传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焦虑症的患病率也是越高的。
五、精神心理因素
遭遇一些重大生活事件时,如亲人离去、天灾人祸、朋友背叛、家庭纠纷等等,给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冲击,特别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来说,更是容易出现焦虑症的症状的。
哪些因素导致焦虑情绪出现
有些疾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发焦虑症。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等疾病,都会影响到神经递质的功能,当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发生变化时,就很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生。遗传因素是一定得有的,在亲属的血缘当中发病率为20%,而高于正常的居民当中,双卵双生子的通病率为15%,而单卵双生子为50%,焦虑症的原因也很有可能会是环境因素通过感染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决定遗传的。
精神心理因素,遭遇一些重大生活事件时,如亲人离去、天灾人祸、朋友背叛、家庭纠纷等等,给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冲击,特别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来说,更是容易出现焦虑症的症状的。对于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人来说,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大脑神经也是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长期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容易导致焦虑症发作的。
急功近利,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
出轨,专家建议,如果面临出轨诱惑,不妨尝试从调整夫妻关系开始。可以读读情色小说,或尝试变换多种性爱姿势。这些同样可以使你在和爱人欢娱时得到别样的快感。另外,在面对诱惑时想像一下你的女友和她的前男友在一起时的情形吧。
肝功异常女子出现焦虑症
专家介绍说,在肝功能异常的人群中,不少人因恐惧乙肝,易诱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疲乏、精神不集中、食欲下降,夜不能寐。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干预也会演变成慢性病,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受损,如回避与人交流、自我评价降低、工作力不从心等,严重的则会轻生。专家提醒这些人应调整情绪,尽快消除负面的“心理暗示”,并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心理医生透露,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都会引发“心理问题”,这些心病因识别率低、治疗率低,其不良后果很明显。例如一些心理病人常表现为失眠、头痛、耳鸣、胃肠道不适、胸闷心悸、呼吸不畅、汗多、疲乏、体重下降等症状,此类患者大多分布在神经、消化、呼吸、心血管及内分泌等科,据不完全统计,约占内科门诊20%的心理病人不能及时得到规范治疗。
社会对心理障碍的偏见或歧视,使病人有意或无意地隐蔽病情或否认症状,拒绝就诊。而临床医生心理卫生专业知识欠缺,不能及时识别这些心理患者,导致病人乱投医。心理医生呼吁提高对心理疾病的认知程度,以早期明确诊断。
焦虑障碍的成因及表现 焦虑障碍的表现
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疾病,超出正常范围的担心、忧虑,患老终日志念不安,总担心有不测的事情发生。
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水或操持家务时,突然发作,感到气短、头晕或轻度头痛,晕厥,震颤或颤动,又突然缓解,表现为极度恐惧与害伯,然后再慢慢地缓解。
常见的症状是强迫性怀疑,怀疑不清洁或被污染,或是担心有些事情没有做好,如煤气开关是否关紧,门和抽屉是否琐好,电灯开关是否关好等。很多人同时会有抑郁症状。
像对某种特定食物或境遇产生过分和不合理地强烈恐惧、紧张不安,以至于影响到工作、学习、日常生活或社会交往的病症,被称为恐怖性神经症,简称恐惧症。
表现为害伯社交(如在公共场合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治疗焦虑性失眠症的方法
1、分散病人的焦虑心理:合适的消遣活动可以减轻焦虑。可以通过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下棋玩牌等分散病人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
2、使病人了解诊疗程序:让病人知道某种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消除病人对要发生在身上的诊疗活动茫然无知的焦虑。
3、尊重病人的操作动机:在许可的范围内让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照顾自己的日常活动等,可使病人满足操作的需要,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别人的病人,这可减轻其焦虑。
4、消除病人的寂寞感:在医院环境里,病人不得不重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而寂寞往往使他们过多考虑自己的疾病,医护人员主动与病人交往和鼓励病人之间交往,都可产生积极的效果。
5、尊重病人的人格:不管病人从前的社会角色如何,他在医院里都以病人的面目出现,重新适应这一新角色会导致焦虑,医护人员应尊重病人,使病人感到被尊重,以缩小新老社会角色之间的差距,冲淡这一消极心理。
6、使病人受到良好的对待:病人的焦虑常是由于担心是否能受到最好的和最正确的治疗。医务人员良好的技能、充分的信心、亲切的态度有助于此类病人消除焦虑。
7、明确焦虑产生的原因:病人所产生的焦虑原因各不相同,设法了解判明病人的焦虑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对策是首要的方法。
8、治疗引起焦虑的疾病:前面提到有些焦虑反应是有关疾病的产物,要消除此类焦虑,当然要采取措施去治疗疾病本身。
9、使用心理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医学心理学专家常能通过心理治疗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帮助病人克服焦虑反应。
10、使用药物解除焦虑:对不易缓解的焦虑,必要时使用药物。
焦虑症的原因
原因一:躯体因素
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未确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原因二:情绪消极
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原因三:激素分泌过量
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
焦虑症的原因
1 疾病因素
罹患慢性疾病得焦虑症的机率较高。甲状腺机能亢进,即使是轻微的情况,也会患上焦虑症。焦虑症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如胰脏癌、脑瘤、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等。若干研究显示,焦虑症与心脏病有关连,多达一半的心脏病患者会得焦虑症,患焦虑症的男性得心脏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3倍。
2 遗传基因
焦虑症跟家族病史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在同卵双胞胎中,如果1人得病,另1人罹病机率只有50%。父母其中1人得焦虑症,子女得病机率为25%;若双亲都是焦虑症病人,子女罹病率提高至50~75%。研究发现有家族遗传焦虑症病史的患者,其第11对染色体发生异常。
3 环境诱因
众多诱发焦虑症的原因中最大因素就是环境。令人感到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都有可能诱发焦虑症,比方说丧偶(尤其老年丧偶,几乎八、九成的人会得病)、离婚、丢掉工作、财务危机、失去健康等。
4 药物因素
对一些人而言,长期使用某些物(如一些高血压、治疗关节炎或帕金森症的)会造成焦虑症状。所以,药物也可能是导致焦虑症的原因之一。
5 个性
一些个性上的特质,如自卑、过于依赖别人、自责、悲观、容易被压力击垮等,都会使你较易患上焦虑症。
6 饮食
有时候,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不规律也可以成为诱发焦虑症的原因,例如缺乏叶酸(folate)与维他命b-12可能引起焦虑症状。
7 抽烟、酗酒与滥用物
过去,研究人员认为焦虑症患者借助酒精、尼古丁与物来抒解焦虑症的低潮。但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这些东西实际上会引发焦虑症及焦虑症。约有30%的严重焦虑症患者酗酒与滥用物。此外,焦虑症患者对尼古丁上瘾的机率比正常人高2倍。
焦虑症的原因
不良性格因素
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作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有家庭病史的人,患上焦虑症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其患病率越高。
认知偏见
不良的认知状态和思维状态,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偏差。
应激因素
在出现应激事件的时候,容易给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冲击,进而造成大脑神经紊乱。
焦虑发病原因
(一)常见病因
焦虑伴心动过速、呆滞,严重时可出现低血压。呼吸系统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肋间及胸骨上窝凹陷、干湿性啰音。
急性焦虑常为过敏性休克的早期表现,伴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瘙痒、气短。其他表现包括轻度头痛、血压降低、心动过速、鼻充血、打喷嚏、哮鸣音、呼吸困难,犬吠样咳嗽、腹部绞痛、呕吐、腹泻、尿频、尿失禁。
心绞痛早期或发生之后常出现急性焦虑,表现为急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向颈背部、上肢和下颌部放射,服用硝酸甘油或休息后疼痛缓解、焦虑减轻。
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出现急性焦虑,伴呼吸困难、哮鸣、排痰性咳嗽、应用辅助呼吸肌、肺部过清音、呼吸音减弱、粗湿啰音、发绀、心动过速、出汗。
自主性反射冗进早期表现为急性焦虑,伴重度头痛、明显血压增高、面色苍白、损伤平面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皮肤潮红。
急性焦虑伴皮肤湿冷、心动过速、脉搏细弱、呼吸急促、室性奔马律、湿啰音、颈静脉怒张,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外周性水肿。
急性焦虑、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哮鸣、湿啰音、肺部过清音、心动过速、应用辅助呼吸肌为COPD的典型表现。
早期因缺氧而出现急性焦虑,相关表现还包括烦躁不安、气短、呼吸急促、意识障碍、水肿、湿啰音、室性奔马律,血压下降、出汗、发绀。
急性焦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早期表现,典型表现还包括怕热、食欲增加但体重减轻、神经过敏、震颤、心悸、出汗、甲状腺肿大、腹泻、眼球突出。
过度换气综合征表现为急性焦虑、面色苍白、口周或四肢感觉异常、腕足痉挛。
疑病症患者常出现轻中度慢性焦虑。患者常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吞咽困难、背痛,轻度头痛、胃部不适为其常见主诉。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依据均不能改变患者想法。
低血糖症常出现轻中度焦虑,伴饥饿,轻度头痛、心悸、视物模糊、虚弱、出汗。
二尖瓣脱垂患者可出现惊恐,其特征为收缩中期喀喇音和心尖部收缩期杂音,还可表现为阵发性心悸.伴心前区刺痛或酸痛。
焦虑常为抑郁症或躁狂症等情感障碍患者的主诉。抑郁症者焦虑程度不一,伴病理性心境恶劣,愤怒,失眠或睡眠过度,性欲、兴趣、精力及注意力减退,食欲紊乱,多种躯体不适,有自杀念头。躁狂症者主诉为睡眠减少、活动过度、精力旺盛、强制性言语,严重者出现偏执及其他精神病症状。
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性疼痛,向左侧上肢、肩颈部及下颌放射,伴急性焦虑、气短、恶心、呕吐、出汗、皮肤湿冷。
强制性障碍是一种重复性坚定不移的想法或冲动,使患者产生固定仪式行为,患者认识到这些行为不合理但是却不能控制。若这些行为不能执行则出现焦虑,执行后焦虑减轻。
急性重度焦虑常伴随嗜铬细胞瘤的特征表现,如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其他表现还包括心动过速、出汗、直立性低血压、呼吸急促、皮肤潮红、重度头痛、心悸、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感觉异常。
恐惧症是对某一种事物、行为或环境的持续性恐惧,并强迫性躲避,伴慢性焦虑。患者认识到这些行为不合理但是却不能控制。
因缺氧出现急性焦虑,其他表现还包括排痰性咳嗽、胸膜炎性胸痛、发热、寒战、湿哕音、呼吸音减弱、肺部过清音。
中重度气胸出现急性焦虑伴重度呼吸困难、胸膜炎性刺痛、咳嗽、气短、发绀、胸廓不对称、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脉搏细弱。
脑震荡后综合征可产生慢性焦虑或急性阵发性焦虑,在需要关注、判断或理解时焦虑明显,相关表现还包括易怒、失眠、眩晕、轻度头痛。
发生于有极度创伤事件的患者,慢性焦虑程度不一,伴对创伤事件的插入性记忆。患者在梦境中可再度体验该事件。失眠、抑郁、感觉麻木较常见。
肺水肿时出现急性焦虑,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浆液性泡沫痰、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湿啰音、室性奔马律、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皮肤湿冷、发绀。
急性狂犬病初期表现为焦虑,特征表现为喉部痉挛性疼痛,伴吞咽困难、恐水症。
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特点为焦虑和多种生理上不能解释的躯体不适,多种症状为非故意性,但可造成重度功能损伤。疼痛障碍、疑病症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例子。
(二)其他病因
多种药物可引起焦虑,尤其是肾上腺索受体激动药和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多种抗抑郁剂可引起阵发性焦虑。
出现焦虑的临床表现
1.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患者往往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过度忧虑、紧张和恐惧,这种紧张情绪往往不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害怕,总是提心吊胆,焦虑的心情。
(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惊恐障碍)
(1)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在相同的时间,如胸闷的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急促呼吸、心悸、出汗,颤抖。
(3)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4)极易误诊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3.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场所恐怖、特定的恐怖)
恐怖症的核心表现和急性焦虑发作一样,都是惊恐发作。不同点在于恐怖症的焦虑发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场所或者情境引起,患者不处于这些特定场所或情境时不会引起焦虑。例如害怕社交场合或者人际交往,或者害怕某些特定的环境:如飞机、广场、拥挤的场所。恐怖症的焦虑发生往往可以预知,患者多采取回避行为来避免焦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