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的主要价值
黄麻的主要价值
种茎皮富含纤维,可作绳索及织制麻袋;经加工处理,可织制麻布及地毯等;嫩叶供食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黄麻图册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拔毒消肿。用于预防中暑,中暑发热,痢疾;外用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药理作用
①强心作用;
②对实验性心肌病变有影响;
③对血管及血压的影响:冠状窦血流量,初期轻度减少,然后明显增加,并能提高心肌耗氧量,如与茶碱合用,茶碱可取消它初期的冠状血流量减少现象,在增加冠状
血流量及心肌氧摄取方面,二者起协同作用。关于血压,小量仅短时间升压,大剂量则引起明显、稳定的升压作用;
④其它作用:对中枢有镇静作用,对健康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兔的利尿作用,因各种情况而变动,但总的趋向是尿量增加。
注意
孕妇忌服。
经济价值
1999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表明,用黄麻纤维制作的黄麻土工布,能有效地减少坡面泾流和土壤侵蚀;其自然纤维特性能调节改善土壤温、湿度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同时黄麻土工布的覆盖及降解,减少了土壤粘粒流失,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及土壤肥力的作用。因此黄麻土工布是一种良好生态效益的优良水土保持材料。
黄麻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一、生产纸浆和纸
用常用的化学制浆法,以麻杆为原料,可生产优质纸浆,用于生产优质书写纸和印刷纸。黄麻加工中的麻纤维下脚料可用于生产牛皮纸。
二、生产麻杆纸板
用5%的氧化钙腐蚀麻杆碎片,生成纸浆。纸浆冲洗打浆后,配上长纤维浆作面料,在手工制板上压榨5分钟(温度60℃),即可生产良好强度和韧性的麻杆纸板,可用于
生产各种类型的纸板箱。
三、生产人造树脂板
用固热树脂,如尿醛树脂和酪朊或天然树脂(如虫脂)作粘合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热处理麻杆碎片,即可制成人造树脂板。
四、生产木炭
将麻杆碎片压紧,高温碳化,可生产低成本的优质木炭。用氯化锌和磷酸作激活剂,麻杆还可以生产活性炭。
五、生产纤维素
以麻杆作为生产纤维素制剂的原料,用纤维素制剂可生产粘胶、三磷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
六、生产化学药品
用碱溶化或硝酸氧化法处理麻杆,可生产优质草酸。用硫酸处理麻杆,可生产糠醛。
七、用作装饰墙纸
把黄麻茎部剥下的韧皮纤维,经过无氧水浸处理,成为熟麻,使用熟麻编制加上现代化的附纸工艺成为黄麻墙纸。
八、黄麻纤维丝与铅油一起缠绕在供水管道螺纹,用来密封。
黄麻叶的植物形态
黄麻(《本草图经》),又名:络麻(《便民图纂》),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苏(《医方集听》)。
整株黄麻 一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无毛。叶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整齐粗锯齿,最下部2齿伸长为尾状裂片;叶柄长1~3.5厘米;托叶线形,长约5~8毫米。花小,数朵生于叶脓内,花梗很短;萼片5,淡紫色;花瓣5,黄色;雄蕊多数,子房5室。蒴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顶端不具喙,有纵棱、皱纹及小疣状突起,成熟时5瓣裂。花期夏季。果期10~11月。[2]
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各省普遍栽培。
本植物的根(黄麻根)、种子(黄麻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黄麻,主根入土深1米左右。茎高2~5米,粗1.5~2厘米,青、红或紫色。叶卵圆至披针形。聚伞花序,花黄色。蒴果。长果黄麻为圆筒形蒴果,长5~8厘米,种子墨绿或灰黑色。圆果黄麻为球形蒴果,有纵棱和疣状突起,种子褐色。黄麻系热带或亚热带的短日照作物。
黄麻直立木质草本,高1-2m。全株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2cm,被柔毛;叶纸质,卵状披针形至狭窄披针形,长5-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粗锯齿,最下面的2锯齿长而成钻形,向下弯曲,两面均无毛;三出脉的两侧脉上行不过半,中脉有侧脉6-7对。花单生或数朵排成腋生聚伞花序,有短的花序柄及花柄;萼片4-5片,长3-4mm;花瓣黄色,倒卵形,与萼片约等长;雄蕊18-22,离生;子房无毛,柱头浅裂。蒴果球形,直径1cm或稍大,先端无角,表面有直行钝棱及小瘤状突起,5丬裂开。花期夏季,果秋后成熟。
芝麻菜的主要价值
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及医药用。[2] 其种子含油量达30%。
每100克芝麻菜中的水分含量占比92%,蛋白质约有0.3克,脂肪占有0.1克,碳水化合物约有0.4克。芝麻菜有兴奋、利尿和健胃的功效,而且芝麻菜对久咳也有特效。
吃芝麻菜时,要去除根和纤维茎。因其生长于沙和土里,故应彻底清洗叶子。
为了保持芝麻菜鲜亮的外观,不要用水浸泡。
芝麻菜在食用搭配方面可以与肉汤、沙拉、马铃薯和面粉一起做成非常漂亮且颇具风味的菜,也可以与其他蔬菜蘸酱食用。此外,芝麻菜的种子还可以用来做成味道很浓的芥末。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根: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痈肿。
叶:清热利尿;止咳化痰。主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支气管炎。
花:化湿;行气;止咳。主胸闷腹胀;中暑;咳嗽;前列腺炎;白带。
①《四川中药志》:治白浊及女子白带。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化浊,止咳。治前列腺炎,妇女白带,小儿支气管炎,虚劳久咳。
药理作用
用其蒸馏液(1:4)作动物实验,镇咳(氨水引咳法)、祛痰(酚红法)、平喘(组织胺致喘)作用都不强;加入了哥王及地龙等制成复方,则可提高疗效。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白玉兰叶1斤,加水2斤,经2次蒸馏,取回蒸馏液1/4斤(浓度为1:4),即为玉兰露。
用法与疗效:
玉兰露每日20毫升顿服,治疗83例,控制24例,显效21例,好转23例,有效率为81.9%;
玉兰露服法同上,另用花生油0.5毫升穴位注射(肺俞穴),10天1次,治疗25例,有效率为88%;
内服玉兰露,配合了哥王片,日服3次,每次3片,治疗120例,有效率为77.5%。上法均以10天为一疗程。作用以镇咳,平喘较好。祛痰稍逊,也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对咳、喘、痰的开始见效时间以1~5天的例数最多,显效及近控时间以6~10天的例数最多。部分患者停药后3~6个月追踪复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其中内服加穴位注射者复发率较低。
麻黄的生长情况和主要价值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定观赏性。
生长环境
耐寒、耐旱、碱性土亦能生长。
麻黄具有喜光、耐干旱、耐盐碱、抗严寒的特性。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干燥的沙漠、高山、低山、丘凌、平原等地均能生长。 麻黄主要生长于中国中温带、暖温带的干旱荒漠、草原及山地区域。从海拔150米的吐鲁番盆地至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均有生长。
分布情况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内蒙古、西藏。习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常组成大片单纯群落。
产于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及陕西等省区。蒙古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
中药价值编辑
【炮制】 麻黄: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蜜麻黄:取麻黄段,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每 100kg麻黄,用炼蜜20kg。
茜草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效主治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
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5] 附方1、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眼,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
2、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5]
其他价值
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古时称茹蔗、
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丝绸经茜草染色后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红色,在历代文献中也有诸多记载。茜草是一种媒染染料,色素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主要有茜素、茜紫素、伪茜紫素等,经套染后可以得到从浅红到深红等不同色调。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6]
黄麻叶的简介
黄麻是一种主要用来剥取韧皮纤维的农作物,麻皮可以用来织麻布,制麻袋,打绳索等。但黄麻的用途远不止这些,麻骨(杆)过去就常来用做燃料,还可以制成灯架动物等一些很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1] 为橡树科植物黄麻的叶。
黄麻叶 黄麻,别名:苦麻叶、络麻,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又名络麻、绿麻、荚头麻。长果黄麻起源于非洲;圆果黄麻原产印度、巴基斯坦。主产国孟加拉、印度和中国,次为巴西、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其中孟加拉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中国主产区为广东、浙江、台湾等省。黄麻属约有40个种。有栽培价值的是圆果黄麻和长果黄麻。
杏仁主要价值
1.杏仁含苦味氰甙:苦杏仁甙(amygdalin)约4%和野樱甙(prunasin);杏仁-形状脂肪油约50%,油中有8种脂肪酸,主要的是亚油酸(linoeic acid)占27%,油酸(oleic acid)占67%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5.2%。还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即是5'-咖啡酰奎宁酸(5'-caffeoylquinic acid),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即是3'-咖啡酰奎宁酸(3'-caffeoylquinic acid),3'-阿魏酰奎宁酸(3'-feruloylquinic acid),5'-阿魏酰奎宁酸(5'-feruloylquinic acid),3'-对香豆酰奎宁酸(3'-Pcoumaroylquinic acid),肌醇(inosit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燕麦甾醇(△-avena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24-胆甾烯醇(△-chlestenol),雌性酮(estrone),17β-雌二醇(17β-estyadiol),甘油三油酸酯(triolein)。另含有抗炎和镇痛活性的2种蛋白质成分:KR-A和KR-B,其含量分别为4.44%和0.41%。又含与杏仁香味有关的挥发性成分:苯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4-松油烯醇(4-terpine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
2.野杏 种仁含苦杏仁甙约4.84%,还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有:下已醛(n-hexanal)占4.81%,反式-2-已烯醛(2-hexenal)占11.57%下已醇(n-hexanol)占14.38%,反式-2-已烯-1-醇(2-hexen-1-ol)占8.28%,芳樟醇占12.61%,a-松油醇占5.69%。牻牛儿醇(geraniol)占2.78%和十四烷酸(teradecanoic acid)占3.6%。
芝麻菜的主要价值
榨油及供医药
芝麻菜 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及医药用。
食用价值
芝麻菜为药食兼用野生植物。其种子油既可药用,又可食用;嫩茎叶则可作野菜食用,在中国民间已有悠久历史。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植物志》、《中国野菜开发与利用》、《中华野菜食谱》、《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中外文献中均有其入食或入药介绍。
中国民间部分地区素有食用芝麻菜的习惯。一般于春季采摘其嫩苗食用。食时,将其洗净,入沸水中焯几分钟,再用清水浸泡,挤去水后可凉拌,可煮汤,亦可热炒,均色泽悦目,清香味美。
其种子含油量达30%,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保健价值
芝麻菜的种子油有缓和、利尿等功用。可降肺气,治久咳、尿频等症。
其嫩茎叶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