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宫颈癌四大认识误区

宫颈癌四大认识误区

一、没有妇科疾病的女性不会得宫颈癌

宫颈癌和妇科疾病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即使没有妇科疾病的女性也应每年做一次TCT(宫颈癌)筛查。

二、只要正常生育过的女性就不容易得宫颈癌

其实很多女性认为只要正常生育后很多女性疾病就不会再得,比如乳腺癌和宫颈癌以及子宫癌等,其实这一观点被误传很多年,专家讲述,女性正常生育对子宫以及生殖器官的确有许多好处,但并不代表生育后可以杜绝疾病。

三、宫颈炎一定会导致宫颈癌

宫颈炎和宫颈癌都属于宫颈疾病,但两者之间没有绝对发生联系,也就是说,有宫颈炎的患者并非100%都会罹患宫颈癌或者因宫颈炎导致癌变,但在此专家提醒宫颈炎和其他宫颈疾病患者,宫颈癌可由严重的宫颈疾病发生癌变,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因此,有宫颈疾病的患者不必日夜忧心癌变,但也需要定期前往医院做宫颈疾病筛查。

四、妇科疾病不会导致宫颈癌

白带异常是大部分妇科疾病的前兆,也有女性妇科疾病表现为腹痛、腹部坠涨、腰疼等方面,一般来说妇科疾病是不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但长期的阴道炎刺激宫颈,会引起宫颈炎症的发生,而宫颈炎则有机率发生癌变,因此,女性妇科疾病是有可能导致宫颈癌的。

宫颈癌认知误区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这一过程约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还与HPV的类型有关。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亚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刘惜时教授告诉记者,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刘惜时教授提醒,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

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HPV18呈阳性者;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梅毒、淋病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误区四:“蛛丝马迹”视而不见

宫颈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适,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被忽视。刘惜时教授建议,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有时虽然只是“蛛丝马迹”,却有可能藏有隐患。

接触性出血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后出血或在妇科检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应提高警惕。

白带异常多数宫颈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因此,女性平时应该关注白带的性状、量的多少和有无臭味。尤其是当发现大量水样或黏液性白带时,必须引起注意。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有直接关系吗

宫颈糜烂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很多人谈之色变,认为宫颈糜烂就是宫颈“烂了”,更有甚者认为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前兆,因此而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其实这都是对宫颈糜烂的认识误区。

宫颈糜烂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其中,生理性变化是受体内激素影响,多出现在排卵前后及月经前后出现;而病理性变化一般在宫颈有炎症,或有宫颈细胞的恶变时出现,临床上通常将其病理性变化划为慢性宫颈炎。

而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3个常见的恶性肿瘤,持续的致癌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与宫颈糜烂并无直接关系,宫颈癌时女性的宫颈也可表现为光滑或仅有浅表溃疡。因此,并不能说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前兆。但是,当女性宫颈糜烂面积较大时,相对容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故女性出现宫颈糜烂并伴有相关症状如分泌物增多、有异味或出现接触性出血时应积极治疗。同时,宫颈糜烂的女性还应当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排除宫颈癌。如宫颈糜烂出现接触性出血和白带增多,外观与宫颈癌难以鉴别时,应做宫颈刮片或活检,以明确诊断。

宫颈癌发生的15个误区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一系列的恶性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女性朋友应该要对宫颈癌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女性对该疾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生宫颈癌,也能及时发现,以免耽误治疗。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宫颈癌的几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宫颈癌发病时没有症状,因此一般确诊后只能等死

事实上,人的身体在时时刻刻预示着身上各种大小疾病。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歇期出血都是宫颈癌的信号,其他还有异常排泄物或盆腔局部痛等都预示着宫颈癌的可能性。早期宫颈癌病人的存活几率都比较大。此外,宫颈癌复发大多是在治疗后2年内,一旦熬过5年,复发危险就很低了。

误区二:年轻不会患宫颈癌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因此女性21岁或有3年性行为后,就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涂片检查,多久接受一次则须咨询医生。而且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做巴氏涂片检查。事实上,年龄并不代表什么,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巴氏涂片检查都仍然很有必要。

误区三:采取激素代替疗法将增加宫颈癌危险

子宫颈癌不象乳腺癌和卵巢癌那样由激素依赖性。小剂量激素代替疗法能够治疗绝经期症状而不会增加宫颈癌风险。

误区四:宫颈癌必须切除子宫

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常规治疗,但并非唯一选择,子宫锥形切除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都能避免切除子宫,而且可以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女性病人做妈妈的权利。当然,切除子宫后,由于没有切除决定女人生理特征的卵巢,因此,更年期提前的情况并不普遍,患者没必要太担心。

误区五: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将让我进入更年期

事实: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没有切除卵巢,卵巢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有月经。子宫颈癌很少扩散到卵巢。接受盆腔放疗治疗宫颈癌的妇女可能经历绝经,因为放射线影响卵巢。

误区六:安全套与子宫癌无关

目前宫颈癌疫苗只对4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有预防作用,但针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误区七:除了手术治疗之外,宫颈癌无药可医

手术切除确实是治疗宫颈癌最有效最常规的方法之一,但是并非唯一选择,子宫追星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都能避免子宫被全切,在不影响生育的前提下,保留女性做妈妈的权利。当然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并非唯一,除了手术之外还有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中医治疗适合不同类型的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例,几乎所有的癌症治疗方案中都有一项是中医治疗,现有的中医临床医学中,研究出的很多种中药成分都针对于肿瘤治疗,例如取自人参的人参皂苷Rh2,它具备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功能,抑制肿瘤癌细胞生长。人参皂苷Rh2可以有效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诱发肿瘤癌细胞凋亡。成为目前临床中医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中药抗癌成分。

误区八:宫颈癌治疗后我不能再要孩子了

如果你接受了子宫切除术或放射疗法治疗宫颈癌,你将不能怀孕了。但新的手术操作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帮助保存妇女的生育能力。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切除了子宫颈但还留有子宫以便妇女仍然能够怀孕。对于小的早期癌锥形活组织检查或许是适当而且也能保存生育能力。

误区九:感染HPV就会得子宫癌

首先,子宫癌的发病确然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子宫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但是,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误区十:接种疫苗后等于穿了防弹衣,肆无忌惮

宫颈癌疫苗并不是针对所有人,只针对4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有预防作用,但针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预防就要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误区十一:在完成治疗后,在剩余的生命中我将活在担心癌症复发的阴影中

事实:如果是宫颈癌复发,最可能是在治疗后2年内。大多数病人随访5年后,复发的危险已经相当低了。

误区十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这样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子宫癌,因而对宫颈糜烂特别害怕。其实,二者之间,经过医学的研究表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误区十三:我年龄很大了不再需要巴氏试验

“我们发现在老年人口患宫颈癌和HIV人数正在增加。”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临床助理教授LaurenZoschnick博士说,“妇女可能拥有新的性伴侣,这增加她们患宫颈癌和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告诉你的健康保健师巴氏涂片是需要的,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

误区十四:宫颈癌无法预防

很多专家认为认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如多个性伴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大幅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改变这些生活状态、定期体检都能减少发病。

误区十五:我已经接种了HPV疫苗,所以我不需要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事实:这种HPV疫苗将使你不被四种HPV感染,但还有其他类型的这种病毒和性传播疾病,这种疫苗是束手无策的。因此继续使用避孕套防止性传播疾病。

走出乳腺癌认识误区

对乳腺癌的恐惧是女性健康的大敌

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最具有威胁性的疾病莫过于乳腺癌。看到媒体上的相关报道以及身边熟人患了乳腺癌的实例,一些女性总是显得惴惴不安,谈癌色变。有关专家认为,为了消除女性相关心理负担,正确了解乳腺疾病及相关知识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走出认知误区,快乐生活。

乳腺癌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年轻女性不必惶惶不安,对乳腺癌的恐惧可造成内分泌系统改变,反而增加患病的几率。另外,要知道乳腺癌与乳腺疾病是两回事,并非所有的乳房异常都会致癌,最常见的是良性疾病,其转化成乳腺癌的几率只有2%-4%,大多数可治愈。

不要对某些药物或治疗仪器过于信赖,要知道任何治疗都会有副作用,而且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和仪器治疗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现在,乳腺癌及良性肿瘤真正的病因仍不清楚,有效的预防措施尚未找到,所以早期发现乳腺癌非常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治愈乳腺癌,每年定期进行检查是首选的预防措施。

基因不是判决书,虽然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但是否会患乳癌取决于乳腺癌的基因后天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可降低乳癌的发生几率。而且,即使患了乳腺疾病,不一定需要将乳腺全部切除,即使是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亦可行保持乳房的根治术而达到治愈,因此一旦女性患有乳腺疾病,不必过于恐惧。

卵巢囊肿的认识误区

一般,常见的卵巢囊肿的认识误区有:

1、绝经了囊肿就会消失。

多数患者认为卵巢囊肿的形成与体内雌激素有关,绝经后会随着雌激素的降低而消失,其实并非完全如此。中医认为囊肿的形成是因内伤情志,气血瘀凝而致,或痰瘀凝结引起气滞血瘀。在这里要提醒的是绝经前本身患有囊肿的患者,有的在绝经后囊肿非但不会消失,还会随着衰老卵巢的变化而加重病情,甚至会恶化。这是常见的卵巢囊肿的认识误区。

2、没有性生活,就不会长囊肿。

也是常见的卵巢囊肿的认识误区。卵巢囊肿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未婚女性也会患有。很多未婚女性认为无性生活,就会忽视其的发生,直到因囊肿扭转或破裂引起下腹突然疼痛,还不一定去医院就诊,因此此类疾病常被误诊为疼痛,进而使囊肿得不到及时治疗。

子宫癌的10大认识误区

误区1:宫颈癌无法预防

很多专家认为认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如多个性伴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大幅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改变这些生活状态、定期体检都能减少发病。

特别是2006年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更是能为阻断此癌症的发病立下汗马功劳。1月23日,美国癌症协会出台新指南,建议9岁以上的女性都应该接种宫颈癌疫苗,同日,英国政府也发表声明,12岁以上的女性都将列入疫苗接种的计划人群中。

误区2: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这样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子宫癌,因而对宫颈糜烂特别害怕。其实,二者之间,经过医学的研究表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首先,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另外,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误区3:感染HPV就会得子宫癌

首先,子宫癌的发病确然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子宫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但是,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子宫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子宫癌前病变。

误区4:安全套与子宫癌无关

目前宫颈癌疫苗只对4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有预防作用,但针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误区5:妇科检查不重要

很多女性朋友都会忽略妇科检查,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不单单是妇科检查的频率低,我国普通人的常规体检频率也是非常低的,人们没有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这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有关系的。

但是女性,更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的育龄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子宫癌前病变和子宫癌的重要方法。妇科专家建议,防止子宫癌,只有定期检查,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康复的可能。

误区6:年轻不会患宫颈癌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因此女性21岁或有3年性行为后,就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涂片检查,多久接受一次则须咨询医生。而且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做巴氏涂片检查。事实上,年龄并不代表什么,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巴氏涂片检查都仍然很有必要。

误区7: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就是癌

巴氏涂片检查从子宫颈收集细胞,然后送到实验室测定;而妇科检查,是医生对子宫颈和其他附件的物理检查,并不一样。不过,它们对于早诊断都很重要。此外,如果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不一定就是得了癌,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查、阴道镜检查或者有关癌细胞的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相反,如果有诸如出血、疼痛的问题,即使巴氏涂片检查结果正常,也应进一步治疗。

误区8:宫颈癌只能等死

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歇期出血都是宫颈癌的信号,其他还有异常排泄物或盆腔局部痛等。早期宫颈癌病人的存活几率都比较大。此外,宫颈癌复发大多是在治疗后2年内,一旦熬过5年,复发危险就很低了。

宫颈炎对女性的危害大吗

宫颈炎导致不孕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病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并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往往是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居于宫颈粘膜内形成慢性炎症。

许多女性急性宫颈炎症状不太明显,一般常被忽略而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阴道分泌物过多的患者,约20%—25%是由宫颈炎所致,若因炎症造成的白带粘稠脓性,会不利于精子通过宫颈管,从而导致不孕。

宫颈炎有哪些症状

白带增多是急性宫颈炎最常见的,有时甚至是惟一的症状,白带呈脓性或混有血,常伴有腰酸及下腹坠痛。有时外阴受炎症分泌物的刺激而有瘙痒、灼热感以及排尿症状如尿频、尿急。少数患者有性交痛、体温升高等症状。

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白带增多。当炎症沿宫骶韧带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盆腔下部坠痛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管囊肿以及宫颈粘膜炎等。

正确认识宫颈炎

一般而言,单纯患上宫颈炎不会对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但往往由于宫颈炎所致的白带增多、腰痛、下腹坠胀等症状会影响人的情绪,并且从防癌角度来看,宫颈炎与宫颈癌关系密切。有关防癌普查资料显示,宫颈无糜烂者有0.39%患宫颈癌,而患子宫糜烂者却有2.05%患宫颈癌。说明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并针对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保障女性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大意义。

对待宫颈炎误区多

虽然宫颈炎是常见妇科病,但当前许多女性朋友对此病并不了解,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一种人认为,结了婚的女性都会有宫颈炎,它既不影响工作又不影响生活,无足轻重,治疗与不治疗都一样。另一种人认为,宫颈炎是癌前病变,谈癌色变,产生“恐癌症”而影响个人情绪乃至日常生活。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有一些共同症状,如性交后出现阴道点滴出血或白带带血丝。出现此种情形,一定要作宫颈涂片、阴道镜宫颈活检等,排除癌症后再治疗宫颈炎。

关于卵巢癌7个认识误区

卵巢癌认识误区一:卵巢癌一般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期的女性?

正确解答:

卵巢癌可发生任何年龄,更年期与绝经期的女性,发生卵巢癌是最为常见的人群,并不能笼统的这样理解。现在20岁以下发生卵巢癌的病人都有。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也不同。卵巢上皮癌40岁以后迅速增加,高峰年龄为50-60岁,到70岁以后逐渐下降;性索间质肿瘤类似卵巢上皮癌,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20岁以前的年轻女性,独身或未生育的妇女卵巢癌发病率高。

卵巢癌认识误区二:独身者卵巢癌的发病率高

正确解答:

有人统计,独身者的卵巢癌发病率较已婚者高60%-70%,但是这个数据还有待考究,为什么说独身者发病率高,如果单单从排卵的因素来看的话,应该是这样,因为她排卵次数会比已婚者多,并且从来不怀孕,这样无形间也增加了患卵巢癌的危险,但是对于现实情况来看,独身者并不一定没有性生活,可能也会怀孕,所以很难去比较。

卵巢癌认识误区三:卵巢癌和血型也有关

正确解答:

有人分析发现A型血者卵巢癌发病率高,O型血者的发病率较低。对于这种说法,在医学角度上来看是不成立的,没有一个病人会因为什么血型而患上癌症,除非是大家熟悉的血液类型的病,所以大家不需要担心。

卵巢癌认识误区四:精神因素对卵巢癌影响

正确解答:

性格急躁,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宿主免疫监视系统受损,对肿瘤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说法其实对于任何疾病来说都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情绪上的压抑或不良情绪的长期影响下,极其容易导致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性格急躁的人很容易患病,但是对于卵巢癌来说,由于不像宫颈癌有明确的致病病毒,所以只能从侧面去推测,但这些原因都不能成为一个科学的解释。

卵巢癌认识误区五:卵巢癌对香烟很敏感?

正确解答:

卵巢对香烟也很敏感,每天吸20支香烟的妇女,闭经早,卵巢癌发病率高。对于这样的说法并不能够成立,香烟对于肺癌的患者来说是致病原因是无需置疑的,但是是否能够成为卵巢癌的原因还有待追究,就算是,我想也绝对不会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卵巢癌认识误区六:爽身粉(滑石粉)诱发卵巢癌

正确解答:

流言:经常接触滑石分、石棉的人患卵巢癌的机会较多。很多妇女喜欢在洗浴后在外阴部、大腿内侧、下腹部、腋窝等处撒上爽身粉。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理检查发现,约有75%的卵巢癌患者,由其组织切片中可见到2微米左右的滑石粉粒子,这充分证实大多数卵巢癌患者都有会阴部接触滑石粉多年的历史。爽身粉诱发卵巢癌,是因为痱子粉、去汗分等的主要原料是滑石粉,而滑石粉是由氧化镁、氧化硅、硅酸镁以“结合”形式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其中硅酸镁就是我们常说的石棉,它是一种容易诱发癌症的物质。

对于这样的说法,应该是不成立的,为什么会在一些病理检查中发现滑石粉我想可能是医生所带的手套上本身就含有滑石粉的原因,但是绝对不能说滑石粉能够导致卵巢癌。

卵巢癌认识误区七:糖尿病女性患卵巢癌比例高

正确解答:

流言: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女人患癌症的风险平均增加一倍。2型糖尿病导致胰岛素之类的激素在人体内循环。这些激素似乎与女性激素相互作用,增大了女性的癌症风险。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卵巢癌和结肠癌风险尤其高。

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可以产生过量的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肝脏或者胰腺的癌细胞生长,同时,糖尿病也可以改变性激素的水平,易引发女性的卵巢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

相关推荐

慢性宫颈炎不及时治易不孕

慢性宫颈炎不及时治易不孕 宫颈炎是妇科的多发病,但往往被女性朋友忽视。如今,宫颈炎居高不下的发病率,为广大妇女朋友敲响了警钟。 宫颈炎导致不孕 医院妇科雷主任介绍,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并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 往往是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居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 许多女性患急性宫颈炎症状不太明显,常被忽略而直接转变为慢性宫颈炎。阴道分泌物过多的患者,约20%-25%是由宫颈炎所致,若因炎症造成了白带黏稠脓性,会不利于精子通

乳腺癌的认识误区

1、体重与乳癌风险无关。 这是错误的,肥胖、超重会加大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特别是绝经后,或到了晚年体重飙升时。 2、喝咖啡更易患上乳腺癌。 事实上,一项曾发表在《乳腺癌研究》杂志上的研究称,每天喝两杯咖啡,可降低乳腺癌危险。不过咖啡是否真的会对乳癌的发病有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乳房小,不易得乳腺癌。 乳房大小与患乳腺癌的风险无关,即使是男性也会患上乳腺癌。无论什么罩杯的女性,都应学会自查,进行常规筛查等。 4、母亲比父亲的遗传风险更大。 这也是不对的。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患上乳腺癌,都会加大子女的乳腺

人们对宫颈糜烂存在的几个误区

宫颈糜烂误区一、宫颈糜烂可治愈 目前,国内治疗宫颈糜烂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物理治疗。通常认为物理治疗能够一次性治愈宫颈糜烂。实际上,在病因不清楚的情况下,无论何种保守治疗手段,都不可能完全治愈宫颈糜烂。临床上,经常遇到宫颈糜烂物理治疗后,糜烂区变光滑(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取代),但经过一段时间,宫颈糜烂可能又出现。究其原因,无论应用微波、电熨、激光或冷冻的方法,其原理均是破坏糜烂面的柱状上皮,使其坏死、结痂脱落,新生鳞状上皮长入,达到“治愈”。如果真正病因不去除,宫颈糜烂很可能再发生。 宫颈糜烂误区二、有性生

癌症的认识误区

除了预防,正确认识、面对癌症,也是战胜癌症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已成为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癌症的治疗目的也从单纯的将癌细胞“赶尽杀绝”变为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但目前人们对癌症仍存在认知误区误区一:不敢直面癌症 对大多数人来说,被确诊为癌症后,震惊、恐惧、愤怒、伤心、孤独、焦虑的感觉随即产生。在一些环境中,癌症仍然是人们谈论的禁忌,以至于患者都不敢承认自己是癌症病人。 专家表示,对于癌,谁都回避不了,谁都需要防范,要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判断。直面癌症、正确

宫颈癌疫苗痛吗 对打宫颈癌疫苗的错误认识

其实HPV 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很常见,人一生中感染 HPV 的概率是 80%,男性朋友在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的对肛门癌、阴茎癌、生殖器官湿疣等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男性接种HPV疫苗后,可有效避免HPV传染给性伴侣。所以男性也是应该接种的,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其实在性生活开始前注射疫苗才能最好的发挥疫苗的作用。并且满了九岁以后,越早打是越好的。所以即使没有性生活的朋友们,也应该及早去注射。 安全套只能做到部分预防HPV感染,并不能让人得到完全的保护,因为安全套并不能包覆所有的皮肤。所以即使使用了

宫颈癌认识上容易出现哪些误区

性交后出血(接触性出血)。 早期宫颈癌最多见的症状为性交后出血,下腹用力、排便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以后可表现为类似月经不调的不规则出血或淋漓不尽。血量由少到多。甚至大出血。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为你做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碘试验和肉眼观察、宫颈活体组织的病理检查。 1、妇科检查 重点检查宫颈的大小、外形、质地、宫颈管粗细,是否有接触性出血,其次检查外阴、阴道、子宫及宫旁组织的情况(卵巢、输卵管、盆腔淋巴结等)。 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妇科常规检查 简便易行,经济有效

慢性宫颈炎不治可以吗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并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往往是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全面,病原体隐居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女性不孕,后期治疗难度将会增加。 宫颈炎有哪些症状 白带增多是急性宫颈炎最常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症状,白带呈脓性或混有血,常伴有腰酸及下腹坠痛。有时外阴受炎症分泌物的刺激而有瘙痒灼热感以及排尿症状如尿频、尿急。少数患者有性交痛、体温升高等症状。 对待宫颈炎误区多 虽然宫颈炎是常见妇科病,但当前许多女性朋友

宫颈糜烂的4个认识误区

宫颈糜烂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对于本病的认识,多数人存在一些误区: 1、宫颈糜烂就是宫颈“烂了” 对于一些不了解医学知识的人来说,初次听到宫颈糜烂时往往会忧心忡忡,认为宫颈糜烂就是宫颈“烂了”。其实宫颈糜烂只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宫颈外口表皮脱落,被宫颈口另外一种上皮细胞代替,由于覆盖面的新生上皮非常薄,甚至可以见到下方的血管和红色的组织,看上去像真正的糜烂,所以称为宫颈糜烂。 2、宫颈糜烂必须立即治疗 宫颈糜烂可分为假性糜烂、真性糜烂、先天性糜烂及后天性糜烂等类型,其中假性糜烂并不是真正的糜烂,不

认识颈椎病四大误区

颈椎病需要避免四大误区 误区一:人过20岁,颈椎就开始衰老 “人到20岁,颈椎就变老。”很多人对这样这个说法感到不可思议。根本想不到自己的颈椎会这么快“衰老”,但这是事实。 人在20岁之前,颈椎处于生长期;20岁之后,人的颈椎就开始变老了。颈椎一变老,就开始失去水分,发生变形,人的颈椎病也就随之而来了。 加上现代人工作强度大、生活压力大、不注重身体的保养和保健,所以很多年轻人、中年人或多或少地都有颈椎病。老年人倒很少得颈椎病,就是以前有颈椎病的患者,上了年纪也会不治自愈,这是老年人的颈椎处于稳定阶段,不再

治疗宫颈癌误区

在很多认识和治疗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手术即为治愈: 部分患者和家属缺乏医学常识,不了解恶性肿瘤的转移性和侵袭性,肿瘤细胞可经淋巴和血液向全身转移。术后盲目乐观,不重视后续治疗,最终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也有部分患者害怕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而放弃后续治疗。 误区之二、出院后不再复查: 定期复查,重视后续治疗,对症状好转的宫颈癌患者尤为重要。部分患者在手术、放化疗结束后,症状缓解或肿块消失后,放弃后续治疗,结果肿瘤复发或发生转移,使治疗前功尽弃。 误区之三、迷信秘方、偏方: 由于患者求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