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结肠肿瘤怎么治疗呢

结肠肿瘤怎么治疗呢

晚期结肠肿瘤的症状是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但若病情加重也可出现肠梗阻的表现。这是因为右半结肠的肠腔较宽大,此处的粪便较稀,而结肠的血运及淋巴丰富,吸收能力强;且肿瘤肿又多为软肿瘤,容易溃烂坏死导致血液感染所致。也可发生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的症状。

一旦诊断明确,除晚期病例外,应及早手术治疗并争取作一期根除术。完全梗阻的结肠、乙状结肠肿瘤,应先作肠减压术及近端肠曲造瘘术,2~3周后再作根治手术。距肛门8cm以内的直肠肿瘤,需一并切除肛管和周围组织,作腹部永久性结肠造瘘。晚期结肠肿瘤该如何治疗?化疗可选用5Fu、MMC等药。中药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积极治疗肠道慢性病变,如结或直肠息肉、血吸虫并细菌性痢疾、阿米巴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结肠肿瘤晚期能不能治好?答案就是,结肠肿瘤并不像其它肿瘤症一样难治,只要掌握一定的治疗原则,另外就是要把握治疗后期的护理工作,相信结肠肿瘤是一定能被克服的。

便血是掩盖直肠肿瘤的“元凶”

80%以上的直肠肿瘤患者在便血初期往往被误诊为痔疮,只有5%左右及时到医院确诊。这两种疾病之所以被混淆,常是因为直肠癌和痔疮都伴有便血。而痔疮便血最为常见,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想到便血是由于直肠肿瘤的可能性。不过从疾病的症状特点等各方面分析,还是可以将直肠肿瘤与痔疮进行区分的。

痔疮与直肠肿瘤便血的是有区别的。痔疮症状表现为:在排便时肛门内出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或粪便外表带血,继而滴血,甚者可见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即自行停止。

直肠肿瘤症状表现为: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多数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带血及黏液,血色鲜红或暗红且粪血相混。有时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变细。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早期直肠恶性肿瘤治愈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90%,而晚期则只有20%-30%。当有了肛门长疙瘩、异物脱出、便血、肛门疼痛及大便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做一次肛门镜、直肠乙状结肠镜或者全结肠镜检查。

认识结肠恶性肿瘤的病因

结肠肿瘤是常见的结肠恶性肿瘤,多发于30-60岁之间。我国结肠肿瘤的发病率极高,但是,对于结肠恶性肿瘤的病因,却并不分明。

结肠慢性炎症可诱发结肠肿瘤,其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结肠肿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结肠肿瘤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结结肠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结肠恶性肿瘤,好发于30—60岁之间。在我国,结肠肿瘤发病率高,并每年都在不断的上升。对于肠肿瘤的发病原因,虽然目前为止并不十分明了,但医学界大都认为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肠肿瘤的发生率约为20%-40%。

结肠腺瘤肿瘤变,虽然结肠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肿瘤变,但由于增生性息肉内含有腺瘤成分,因此也不排除肿瘤变的可能。

饮食与致肿瘤物质是结肠恶性肿瘤的病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结肠肿瘤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结肠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结肠肿瘤患者外,在其他结结肠肿瘤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结肠肿瘤,又称Lynch综合征。

什么是锯齿状腺瘤

结肠锯齿状腺瘤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独特的大肠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正式作为单独疾病类型列入直结肠肿瘤。锯齿状腺瘤形态介于增生性息肉与传统腺瘤之间,以锯齿状结构为特点,

其癌变潜能比传统腺瘤更大。虽然其仍然属于良性肿瘤,如果发现,还是尽早手术切除。因此,建议你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治疗。

乙状结肠肿瘤病例

病例一:

病情描述 :

乙状结肠巨大肿块,呈菜花样2个月来大便出血,肠镜所见 :结肠镜插至末端回肠,见小肠绒毛完整,粘膜光滑,末见溃疡及新生物,见阑尾开口和回盲瓣开口形态正常。退镜观察,见乙状结肠距肛缘约20厘米处可见一巨大肿块生长,环周约1/2肠腔,长约10厘米,表面可见溃疡及不规则隆起,呈菜花样,覆污苔,活检质地脆,易出血,余所见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粘膜光滑,血管网清晰,蠕动正常,未见糜烂,溃疡及新生物。是不是肿瘤,如是,可能是晚期吗?费用大概要多少。

问题回答 :

肠癌患者一般采取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及中药治疗.如果老人身体机能很弱并且属于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难以耐受手术及放化疗治疗,也可单纯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对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肯定的效果。研究证实,经含量为16%左右的人参精华提取物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处理后的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也就表明人参皂苷Rh2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或直接杀伤癌细胞,使癌肿组织体积缩小或肿块消失。因此,人参皂苷Rh2可以协同手术、放化疗杀灭癌细胞。手术治疗一般是1-3万,后续的放化疗则要根据病情决定的方案决定,剂量不同,药物不同价格差别很大。

这位朋友,根据你的描述,见乙状结肠距肛缘约20厘米处可见一巨大肿块生长,环周约1/2肠腔,长约10厘米,表面可见溃疡及不规则隆起,呈菜花样指导意见:你好,这位朋友,根据你的描述,怀疑是肿瘤,最好是做下病理活检。病理可以确诊,是不是晚期看有没有远处转移,确诊后再考虑手术,一般的这种手术,都下来需要3-5万医生询问:

病例二:

病情描述 :

请问乙状结肠肿物是什么病王金兰.女.60岁2012.-6-27日在天津第五中心医院做肠镜诊断为-乙状结肠肿物.请问该诊断为何种病是否是肿瘤

问题回答 :

是乙状结肠肿瘤,早期有手术机会可以考虑手术,术后可以配合抗肿瘤中成药口服液,加快恢复元气,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减轻痛苦,巩固加强手术成果.消除手术无法切除的微小病灶和残余肿瘤细胞,治疗效果好的可以长期不复发。

乙状结肠中午常见的就是乙状结肠息肉和异状结肠癌。指导意见:建议应该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并夹取病理活检可以明确诊断肿物的性质。

病例三:

病情描述 :

乙状结肠腺瘤已经切除,会癌变吗?由于长期左下腹痛,肠镜检查发现1腺瘤,于09年肠镜下切除,会癌变吗?

问题回答 :

腺瘤属于息肉的一种,是一种良性病变。指导意见:乙状结肠腺瘤有一定的恶变几率,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恶变几率较高,一经发现应该镜下切除,防止发生恶变,只要及时切除了,并且定期复查结肠镜,防患于未然,就不会恶变了。祝你身体健康。

建议手术后采用中医动态的疗法治疗,通过中草药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等,有效的控制病情,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病例四:

病情描述 :

乙状结肠高级别上皮内肿瘤乙状结肠高级别上皮内肿瘤

问题回答 :

肿瘤分恶性和良性,只有作病理才能确诊.建议手术后,采用中医全面调养综合治疗,巩固病情,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病情得到好转,防止复发,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1.手术治疗:是根治结、直结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凡适合手术的患者,应及早行手术切除治疗。2.化学药物治疗:肠癌根治术后,仍有50%的病例复发和转移,因此术前、术后化疗有可能提高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抗癌药物首选氟脲嘧啶,其次为丝裂霉素和阿霉素。3.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提高切除率,术后放疗,可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单纯放疗,仅用于晚期肠癌病例,有止血,镇痛、延长存活期的作用。4.内镜下治疗:对于早期粘膜层癌,可内镜下切除,晚期肿瘤,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以防狭窄及梗阻。5.中医中药治疗:可作为辅助及支持治疗,如含量为16%左右的人参精华提取物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改善症状,是很多肠癌患者的选择,能延长生存期,给患者更多的治疗机会。

病例五:

病情描述 :

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必须手术吗患者大概一二十年患有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等病,常年溏便,最近两年开始右侧腹部大概肝胆的位置感觉腹胀,但是查肝功和胆部位的B超没什么问题,也时常感觉胃不舒服,最近半年更为厉害,晚上睡觉经常质量不好,但是食量正常,精神好,体重变轻,最近几天大便不成形,带血,去医院做了肠镜,发现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处有一直径5公分的肿瘤,请问必须手术吗?还需怎样治疗?该肿瘤是在腹部左侧,为什么患者自感左侧腹部没感觉,反而右侧腹部肝处腹胀呢症状严重是在最近一年左右一直腹胀不舒服

问题回答 :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才可以实现不复发、不转移;放疗、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加强放疗、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疗、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最有效的还是手术的治疗,手术治疗后,还是要配合中药的治疗,防止复发和转移,中药服用含量为16%左右的人参精华提取物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使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不能维持而进入细胞凋亡,对肿瘤的治疗是有一定的效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F6

结肠瘤有良性的吗早期症状有哪些

1、如果身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粪便突然变稀,或带有血液和粘液等改变以及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的情况,则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千万不要轻易误诊为痔疮,以免耽误治疗。

2、不明原因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等也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3、腹部扪及到肿块,这也是结肠肿瘤早期的信号之一。

总体来说,结肠肿瘤早期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消化道症状:病人可表现为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肿瘤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而左半结肠肿瘤时,多表现为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或慢性梗阻症状如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等。

2、大便习惯的改变:右半结肠肿瘤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肿瘤肿继续增大影响到粪便的通过时还可出现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而左半结肠肿瘤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随病情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此外,若肿瘤肿位置较低,还可出现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

3、粪便带血或粘液:当右半结肠肿瘤时,出血量小且由于结肠的蠕动使之与粪便充分混合,导致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而左半结肠肿瘤则其出血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约有1/4的患者可在粪便中肉眼观察到鲜血和粘液。

4、中毒症状:结肠肿瘤患者常表现为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5、腹部包块:约有一半的结肠肿瘤患者可发现腹部包块,系肿瘤肿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某些包块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而晚期结肠肿瘤由于肿瘤肿浸润较甚致使包块可固定。

如何护理结肠癌晚期患者呢?

结肠癌晚期的症状是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如果不及时治疗,结肠癌晚期病情会加重。那么,还有哪些是结肠癌晚期症状呢?

一旦诊断明确,除结肠癌晚期外,应及早手术治疗并争取作一期根除术。那么,结肠癌晚期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完全梗阻的结肠、乙状结肠肿瘤,结肠癌晚期应先作肠减压术及近端肠曲造瘘术,2~3周后再作根治手术。距肛门8cm以内的直肠肿瘤,需一并切除肛管和周围组织,作腹部永久性结肠造瘘。结肠癌晚期该如何治疗?化疗可选用5Fu、MMC等药。中药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结肠癌晚期的措施之一,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积极治疗肠道慢性病变,如结或直肠息肉、血吸虫并细菌性痢疾、阿米巴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结肠癌晚期能不能治好?答案就是,结肠肿瘤并不像其它肿瘤症一样难治,只要掌握一定的治疗原则,另外就是要把握结肠癌晚期治疗后的护理工作,相信结肠癌晚期是一定能被克服的。

结肠癌晚期症状有哪些?以上是对结肠癌晚期的介绍,希望这些结肠癌晚期症状知识能对您有帮助。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对结肠癌晚期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会详细解答的。

结肠癌与直肠癌的不同

结肠癌与直肠癌的不同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肿瘤,其中三分之一是直肠癌。部分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征显示直肠癌不同于结肠癌。荷兰的 Tamas 医师在 Cancer Treat Rev 杂志上发文,讨论并总结了直肠癌和结肠癌的生物学及临床行为异同,并行进一步细分以对今后的实践工作进行指导。

过去 20 年里直肠癌和结肠癌的生存得到明显提高,5 年疾病特异性总生存率分别为 61% 和 59%,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下面就直肠癌和结肠癌的转移及治疗部分进行简要概述。

转移模式

大肠静脉回流至门脉系统,所以 CRCs 血行播散的第一站通常是肝脏,然后是肺、骨和其它位置,甚至是脑。但是远端直肠肿瘤可以初起就转移至肺,因为直肠下静脉可以直接回流至下腔静脉。对 567 例结肠癌和 1013 例直肠癌的分析显示,11.5% 的直肠癌存在肺转移,而只有 3.5% 的结肠癌有肺转移。

有研究发现:直肠腺癌相对于结肠腺癌只增加肺转移风险,KRAS 在原发肿瘤和肺转移灶中的不一致性达 32.4%,而原发肿瘤和其它位置转移灶的 KRAS 不一致性仅为 12.3%。还有研究显示原发 CRCs 和肝转移灶间 KRAS 一致性高达 95%,说明原发肿瘤、肝脏转移灶中 KRAS 突变与肝外转移中的 KRAS 突变不同,原发肿瘤和肺转移灶间 KRAS 突变的不同更常见于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

当内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存在肿瘤时,原发于直肠和结肠的肿瘤在分期和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别。直肠位于狭窄的盆腔,由大量重要的结构包绕,如大血管、神经、膀胱、内生殖器官和骶骨,所以直肠癌的局部治疗更具有侵袭性。新辅助短程放疗或放化疗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现在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方案,5 年局部复发率<10%。

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要根据局部复发风险来确定,需准确术前评估 T、N 状态和手术环周切缘(CRM)。不同于结肠肿瘤,术前直肠内超声(EUS)和 MRI 对直肠肿瘤分期诊断非常关键。EUS 能鉴别只侵犯至粘膜下层(T1)的表浅肿瘤,这类肿瘤可以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EUS 还能鉴别肿瘤是否侵犯至固有肌层。

有 meta 分析显示,MRI 评估肿瘤穿透直肠壁深度的敏感性达 94%,并且能清楚显示周边盆腔软组织结构,所以 MRI 是标准的术前评估非表浅型直肠肿瘤的手段,如局限于肠壁的大肿瘤(T2)、肿瘤穿透肌层(T3)、肿瘤穿透脏层腹膜(T4a)及肿瘤侵犯邻近器官(T4b)。

有研究已明确了术前 MRI 预测CRM 和淋巴结状态的准确程度。MERCURY 试验中 374例直肠癌患者通过行 MRI 检查来预估组织病理学的 CRM,结果显示 MRI 图像上如果原发肿瘤距直肠系膜筋膜>1 mm,则 CRM 肿瘤侵犯的风险很低。故 MRI 用于术前检查以明确直肠肿瘤边缘和直肠系膜筋膜间的关系,是能否行 TME 的解剖基础。

同结肠癌相比,直肠癌术前淋巴结状态对是否选择新辅助治疗的影响更大。有 meta 分析显示在盆腔 MRI 图像上按照淋巴结大小进行直肠癌 N 分期的准确度为 57%~85%,为中等敏感性,这是因为MRI 很难发现那些<5 mm 的淋巴结转移,而直肠癌大部分发生转移的淋巴结都小于 5 mm。

转移性结肠癌常常因某些原因而行姑息性结肠切除术,然而由于直肠癌术后并发症风险高,TME通常仅作为治愈性手段来实行。因为直肠癌肺转移风险更高,为了准确分期,在实行治愈性 TME 手术前要明确有无肺转移、肝转移,几大指南都推荐首选腹部 CT 和肺 CT 进行术前检查。

术后化疗

淋巴结阳性(III 期)结肠癌,全身辅助性化疗能改善生存,术后 8 周内开始化疗,5-FU、亚叶酸、奥沙利铂(FOLFOX)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CAPOX)方案每三周一次,共 24 周,总生存获益达 5%~25%。

最近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 II-III 期 MSI 结肠癌患者,术后行 FOLFOX 方案化疗同单纯手术相比能改善无复发生存,而单药 5-FU 治疗没有生存获益。所以荷兰结肠癌指南推荐 MSI、II-III 期结肠癌患者当对奥沙利铂治疗有禁忌时,不必接受辅助性 5-FU 单药治疗。

直肠癌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后是否还要接受辅助性化疗仍有争议。因为在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和复杂的 TME 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期延长,辅助性化疗前的休息期大约要持续 20 周。而且新辅助放化疗和 TME 手术后,辅助化疗的剂量通常需要降低。

因临床试验存在各种局限性,各临床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目前 ESMO 和 NCCN 指南仍推荐直肠癌进行辅助性治疗,但荷兰指南则不再推荐直肠癌进行术后辅助治疗。

全身治疗

对于转移性直肠癌和结肠癌,采用全身化疗或采用 EGFR 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没有区别。但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是否直肠癌具有不同的转移模式,直肠癌药物靶点是否与结肠癌相同,放疗后发生转移的直肠肿瘤对全身治疗的敏感性是否和结肠癌一致。

对 399 例化疗耐药的转移性 CR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与最佳支持治疗,结果发现 KRAS 野生型的原发肿瘤位置不同西妥昔单抗的有效性不同:远端肿瘤的无进展生存 5.4 个月,而近端肿瘤为 1.9 个月。

另有一项前瞻性和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果,中位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都是远端型结肠癌优于近端。远端结肠、直肠肿瘤的 HER 家族成员的扩增频度高于近端结肠肿瘤、表皮调节素过度表达、EGFR 信号更强,这些可能解释了上述治疗结果的差别。

靶向治疗

持续的血管生成是肿瘤微环境的关键特征,驱动着肿瘤的生长和转移。VEGFA 是主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它与内皮细胞上的 VEGFR2 结合。而贝伐单抗可用于对抗 VEGFRA。回顾性研究显示原发肿瘤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可明显获益于贝伐单抗的治疗,但也有回顾性研究认为贝伐单抗的作用与原发肿瘤位置无关。

目前的治疗客观现实是原发直肠肿瘤经常会接受放射治疗,而结肠肿瘤则不会,这可能导致肿瘤微环境的不同。

低氧诱导的肿瘤治疗如放疗能增加肿瘤表达 CXCR4 和 CXCL12。有研究显示盆腔放疗后行贝伐单抗、卡培他滨、奥沙利抗的全身化疗能上调肿瘤细胞的 CXCL12 表达。这表明损毁肿瘤细胞与其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今后直肠癌治疗的研究重点。

目前 CXCR4 抑制剂CTCE-9908 和 CXCR4 肽段拮抗剂LY2510924 进行的 I 期临床试验显示,其药物耐受性良好。但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CXCR4/CXCL12 在直肠癌中的作用,是否抑制 CXCR4/CXCL12 能增加传统治疗的有效性。

总结

在进行了新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后,直肠癌的特征就不完全同于结肠癌。目前缺少明确证据表明术后辅助化疗在直肠癌中的作用,可能与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恢复造成化疗过度延迟有关,这种延迟可以通过新辅助全身化疗来弥补,目前 RAPIDO 研究正在进行验证。

直肠肿瘤侵犯直肠系膜筋膜的程度和淋巴结是否转移对直肠癌预后特别重要,是进行新辅助治疗时选择治疗方案的二个主要标准。高分辨 T2 加权盆腔 MRI 是术前评估直肠系膜筋膜受累的可靠依据。

对直肠癌患者来说,进行 TME 手术前除外远处转移是必要的。直肠癌更易发生单纯肺转移,所以应采用肺 CT 进行评估。

目前不清楚是否可以根据结肠癌还是直肠癌这种解剖位置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靶向治疗,已知的包括 KRAS、PIK3CA 和 FBXW7在内的 CRC 基因突变模式,在结肠癌和直肠癌间没有显著差别。然而近端和远端结肠癌的分子特征差别显著,直肠癌的内在生物学特性和相关药物靶点可能与远端结肠癌更相似。

无论是结肠癌还是直肠癌,都存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灶间突变状态的差别。如原发肿瘤和肺转移灶间存在较高的 KRAS 突变差别,直肠癌可能更明显,因为直肠癌肺转移发生率高于结肠癌,在实际工作中要优先检查肺转移灶 KRAS,因为抗 EGFR 治疗只适用于没有 KRAS 突变的患者。还有研究显示 PIK3CA 和 FBXW7 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组织中也存在不同,化疗会加大这种差别。

总之,CRC 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确定辅助治疗或是转移性治疗时的最优治疗方案。

引起肠肿瘤的原因有哪些

一、寄生虫病

国内材料表明,部分晚期血吸虫病是肠肿瘤的致病因素之一。通常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久沉积,可造成粘膜重复地溃疡、修复和慢发性炎症等病理变化,呈现腺瘤状增生,在此基础上产生癌前病变。

二、年龄问题

结肠肿瘤患者的均匀年纪在60-65岁之间。年纪越大患结肠肿瘤的迫害越大。因此年龄大了之后要按时体检,时刻注意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

三、遗传原因

有大肠肿瘤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肿瘤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多种癌基因和遗传病给结肠肿瘤造成特大的迫害:家庭性息肉病、Turcot回纳症、Gardner回纳症、少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神经纤维瘤病。

四、结肠肿瘤的家庭历史

结肠肿瘤的家庭历史补充了直系支属患这种病的危险,少许家庭情况,如家族性息肉病,给结肠肿瘤肿瘤患者带来很多的迫害。

五、溃疡性结﹑息肉病和腺瘤

溃疡性结﹑息肉病﹑腺瘤等,均是大肠肿瘤癌前病理变化,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

六、其它原因

缺钼﹑经常接触石棉﹑大便量少﹑肠腔内厌氧菌数目增多、溃疡性结、高食品脂肪、低食品纤维也有可能与大肠肿瘤的产生相关。

直肠肿瘤的发病原因

1、结直肠慢性炎症:酸性体质造成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肿瘤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约为20-40%。

2、遗传因素: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肿瘤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肿瘤又称Lynch综合征。具体表现为:(1)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2)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肿瘤;(3)遗传因素是直肠肿瘤的发病原因之一,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肿瘤,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3、良性肿瘤的恶变: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大肠腺瘤恶变为癌,这说明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的关系极为密切。

4、饮食结构(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癌症患者是一个典型的酸性体质,而酸性体质的由来有恰恰是酸性食品的摄入过多或是生活习惯的错误。癌细胞是一个典型的喜酸性细胞。酸性体质的形成是正常的细胞癌化,是已经形成的癌细胞加倍的生长。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什么是直肠瘤

临床研究证实,80%以上的直肠肿瘤患者在便血初期往往被误诊为痔疮,只有5%左右及时到医院确诊。这两种疾病之所以被混淆,常是因为直肠癌和痔疮都伴有便血。而痔疮便血最为常见,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想到便血是由于直肠肿瘤的可能性。不过从疾病的症状特点等各方面分析,还是可以将直肠肿瘤与痔疮进行区分的。

痔疮与直肠肿瘤便血的是有区别的。痔疮症状表现为:在排便时肛门内出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或粪便外表带血,继而滴血,甚者可见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即自行停止。

直肠肿瘤症状表现为: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多数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带血及黏液,血色鲜红或暗红且粪血相混。有时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变细。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早期直肠恶性肿瘤治愈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90%,而晚期则只有20%-30%。当有了肛门长疙瘩、异物脱出、便血、肛门疼痛及大便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做一次肛门镜、直肠乙状结肠镜或者全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肿瘤的表现有哪些

1、乙状结肠肿瘤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结肠肿瘤的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要多运动:闲暇之余不要久坐不运动,多进行户外运动饮食注意: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中期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3、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4、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5、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针对上述症状乙状结肠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仍然是早、中期确诊后彻底手术切除。至于是否需要化疗及要多少疗程要根据病情来决定。乙状结肠肿瘤予后较好,根治术后总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若为早期病人五年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有关于乙状结肠肿瘤的症状表现的内容,希望大家都能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疗,更多的详情可以随时咨询小编,小编会继续为大家诚心奉献的。

肠肿瘤治疗方法

1.腹腔镜手术

一般适应于小肠良性肿瘤或早期恶性肿瘤病人。晚期恶性肿瘤或粘连明显者不适应于此类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将病变的肠段从扩大的穿刺孔拉到腹壁外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手术完成后将小肠放人腹腔内。技术成熟及设备条件良好的医疗单位可直接在腹腔内行腹腔镜手术。

2.非手术治疗

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非手术治疗方法总的来说处于辅助地位。部分小肠恶性肿瘤在手术前后进行化疗或放疗,有可能减少术后复发以及提高病人的生存期。

3.开放性手术治疗

小肠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原则上均需要手术处理,特别是并发肠道大出血、肠套叠或肠梗阻等情况时,常需行急诊手术治疗。

良性肿瘤外生型小肠肿瘤可行肿瘤局部切除;十二指肠腺瘤可切开肠壁切除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良性肿瘤,可用细导丝插入乳头局部行引导性切除,以免损伤胆管、胰管;一般类型的小肠良性肿瘤可连同肠壁或部分肠管一并切除,但注意排除恶性肿瘤,一般主张将切除的标本快速冰冻切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和良恶性程度。

2恶性肿瘤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在内的上下各10~15cm的肠段以及区域淋巴结。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者应根据所在的不同肠段以及周围脏器浸润情况采用不同的根治性手术,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空回肠腺癌者应结扎、切断肿瘤供血血管的根部;回肠末端恶性肿瘤者需切除回盲瓣或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肿瘤性质不明确者可急诊行手术标本冰冻切片病理组织学检查,若冰冻病理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肿瘤直径又大于8cm者,可按恶性肿瘤处理;对于出现肠梗阻并发症而肿块叉无法切除者,可行旁路手术以解除梗阻;如肿瘤已经广泛转移无法根治时,可行姑息性切除术或短路手术。

二、治疗原则

小的或带蒂的良性肿瘤可连同周围肠壁组织一起作局部受不切除,较大的或局部多发的肿瘤作部分肠切除。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肠道疾病都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肠肿瘤的饮食病因都有哪些方面呢,如何做好预防措施呢?

高脂肪食品如:肉食品,高蛋白质食物和低纤维饮食如:淀粉、土豆、胡萝卜等与直肠肿瘤的发生机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高脂肪食谱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肝中胆固醇和石胆酸的合成,因而在肠腔内增加,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和此胆酸有致癌的作用低纤维食物不吸收水分,减少了大便次数,增加了废物在肠道的留宿,延长了粪便在大肠的停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质与大肠粘膜的长期接触,因而成了肠肿瘤的饮食病因之一。

高脂肪和低纤维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增加直肠肿瘤的发生。了解了肠肿瘤的饮食病因之后,我们的日常饮食就要多注意合理搭配,不要让疾病从你的口中进入。

肠道肿瘤的症状

1.右半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肿瘤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腹痛亦是右半结肠肿瘤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便血与贫血是右半结肠肿瘤的较常见的肠肿瘤的初期症状表现。贫血是右半结肠肿瘤第三位常见症状,同便潜血试验也常阳性,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2.左半结肠肿瘤

便血是左半结肠肿瘤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5%。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也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

3.直肠肿瘤

直肠肿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血是直肠肿瘤的初期症状表现,多呈鲜血或暗红色血液,与大便不相混淆,大量出血者则罕见。有时便血中含有血块和脱落的坏死组织。排便习惯改变亦是直肠肿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

相关推荐

怎么治疗结肠癌效果好

得了结肠癌该怎么治疗比较好?您好,像您这样的情况,要根据早晚期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因为早期治愈率比较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而中晚期治疗难度比较大,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得了结肠癌该怎么治疗比较好?您好,对于结肠肿瘤患者而言,是否能治好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建议您还是积极采取治疗,还是可以缓解病情的。

脑肿瘤治疗

1.手术治疗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凡手术能达到的部位,均应在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力争做到完全切除或大部切除。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内减压、外减压和捷径手术。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颅内良性肿瘤,大部都可彻底切除并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即便对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再加其他治疗,也能获得较好结果。部分切除肿瘤缩小肿瘤体积或内外减压,脑脊液分流等姑息性手术,可暂时缓解颅内高压,争取其他治疗时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放射治疗各种胶质瘤、垂体腺瘤、生殖细胞瘤、脊索瘤、

便血鲜红

便血鲜红即下消化道出血,其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如下: 1、肛管疾病 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 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 3、结肠疾病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 4、小肠疾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常见的直肠癌转移方式都有哪些

常见的直肠癌转移方式都有哪些 一、腹腔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直肠肿瘤的转移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 二、直接浸润: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这是常见的直肠肿瘤的转移方式。 三、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这是直肠肿瘤的转移方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四、淋巴转移:也是常见的直肠肿瘤的转移方式。一般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

怎样减少便秘 及时治疗有关疾病

过敏性结肠炎、大肠憩室炎、结肠肿瘤、结肠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子宫肌瘤、铅、汞等金属中毒等病症和疾病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便秘,所以,要及时地治疗这些相关的疾病,才能彻底地避免发生便秘。

肛门失禁的病因

肛管、直肠、结肠病变(30%): 最多见为直肠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直肠肿瘤浸润破坏括约肌,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引起直肠炎症长期腹泻,完全性直肠脱垂引起肛门松弛,阴部神经牵拉受损等。 肛门、直肠括约肌损伤(28%): 最多见的原因是肛管直肠部手术和产伤,尤其是高位肛瘘手术破坏肛管直肠和括约肌,产伤中第三度会阴撕裂。此外,内痔、肛裂、直肠脱垂琢直肠肿瘤等手术处理不当,或肛管部组织遭受外来暴力、药物注射、灼伤、冻伤等均可引起肛门失禁。 神经系统病变(27%): 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及骶神

儿童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肛裂和痔疮。 2、直肠疾病肛门、直肠损伤,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 3、结肠和小肠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局限性肠炎,肠套叠,肠结核,肠伤寒,回肠远端憩室炎,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病,肠重复畸形,小肠血管瘤,小肠肿瘤,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腹腔化疗咋护理

腹腔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 方法: 取无菌8号婴儿导尿管1根,将导管的一侧置于肿瘤床的创面(若回盲部或升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肝脏下右侧结肠旁沟;若结肠脾曲部或降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左侧结肠旁沟达脾下极;若是乙状结肠或直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盆腔内),导管的另一端引出腹腔后在腹壁肌层潜行约5 cm,再在腹壁上穿一小孔将导管引出,并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腹壁上。待伤口愈合后开始腹腔局部化疗,将5-Fu 500 mg和卡铂100 mg溶解入0.9%的氯化钠溶液500 ml中,快速

女性如何降低患癌风险 合理摄入膳食纤维

体内的废物中往往含有致癌物质,而膳食纤维能够改善人体消化系统,让体内的废物更快排出体内,减少患癌风险。分解膳食纤维的细菌还会释放出一种物质,该物质能够有效抑制结肠肿瘤和直肠肿瘤。

肛门括约肌松弛原因有哪些

1、肛管直肠结肠疾病:最多见为直肠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直肠肿瘤浸润破坏括约肌,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引起直肠炎症长期腹泻,完全性直肠脱垂引起肛门松弛,阴部神经牵拉受损等, 2、创伤主要是括约肌损伤:最多见的原因是肛管直肠部手术和产伤,尤其是高位肛瘘手术破坏肛管直肠和括约肌,产伤中第三度会阴撕裂。此外,内痔、肛裂、直肠脱垂琢直肠肿瘤等手术处理不当,或肛管部组织遭受外来暴力、药物注射、灼伤、冻伤等均可引起肛门失禁。 3、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及骶神经损伤、感染和脊髓瘤;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