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颈椎病怎样刮痧呢

颈椎病怎样刮痧呢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中老年疾病,表现为在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因某些创伤及劳损因素,使颈椎逐渐发生一系列解剖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椎体周围软组织、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等症状。

颈椎刮痧的方法

风寒阻络

(一)症状

以颈项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无汗,舌淡苔白为典型症状。

(二)治法

(1)选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气血瘀滞

(一)症状

以颈项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胸闷心悸,舌质黯为典型症状。

(二)治法

(1)选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笫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最后刮下肢的血海、昆仑、三阴交。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背部膈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重刮,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和下肢内侧三阴交穴,重刮,各30次,出痧为度。

上面就是对颈椎刮痧的方法是怎样的介绍,其实刮痧不仅对颈椎病有很好的敢删效果,对其他的疾病都能得到很好的疗效,但是我们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收获效果,但是刮痧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菜可以。

刮痧治疗颈椎病

专家说,刮痧最好就是用水牛角或者砭石,或者玉石。因为水牛角和玉石本身就是中药的一个材质,有活血化瘀、行气散气的作用,在家里如果没有这种刮痧板就可以就地取材,只要边缘光滑的,比如一元的硬币,还有瓷勺、甚至碗的边缘,只要边缘光滑就行。

如果是自己简单刮痧的话,只要是边缘光滑的物件就能充当刮痧板。而刮痧过程、手法也比较简单。

专家说,去医院或者在家刮痧的时候都要先抹上油,在医院有刮痧油,在家一般用橄榄油、植物油都可以。刮痧一般是从上往下,如果是在家一般只刮颈椎这一段就行,因为自刮比较方便,如果到医院或者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可以把胸椎也一并刮了。因为很多颈椎病其实是存在颈肩综合征,颈部和肩部都疼痛,这样就可以同时治疗。先刮中间,再刮两边。如果病人比较年轻,体质比较好,病情比较重,所以可以采取比较重的手法;如果病人体质比较虚弱,手法就要轻。一般刮10到20次左右就可以。另外在刮痧过程中刮拭面尽量拉长。从上往下沿着一个方向刮动,切忌来回刮。

刮痧可以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简单而见效快的方法,通常自己这样刮上一通,就能使颈部的肌肉得到舒缓,同时也增强了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缓解颈肩疼痛的症状。

颈椎病刮痧有用处吗

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所以从医学都角度讲刮痧对颈椎病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颈椎病也有其病种类型,刮痧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颈椎病患者,所以,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个病症,正确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颈椎疼痛.

根据自身的情况分析,如果遇到得是技术比较好的中医老师,是可以用刮痧的方法来解决颈椎病的问题的。中医的方法很多,有:中药,推拿,针灸,刮痧,火罐等,都是治疗方法之一,不同的中医老师擅长的不同,但是只要是辨证准确都是有效果的。关键是要坚持治疗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颈椎病的治疗首选牵引理疗可配合针灸、按摩,要坚持按疗程治疗效果才好.平时要保持正确的工作或生活姿势避免保持一个姿势时间过久.睡觉不益枕的过高,不要躺床上看电视和长时间打牌不要低头工作时间过久等。

关于刮痧可以治疗颈椎病吗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有的人的身体并不适合使用刮痧这种治疗方法,更多人的身体条件可能会更适合针灸。所以刮痧可以尝试,但是不能作为根治颈椎病的方法,最好还是到医院去检查治疗一下。

颈椎病刮痧的方法 经脉闭阻型颈椎病

1.症状:颈椎病经脉闭阻常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以颈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无汗,舌淡苔白为典型症状。

2.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3.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再刮足部昆仑穴(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4.刮痧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痧,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痧,以出痧为度。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湿疹能刮痧吗 湿疹刮痧的部位

取穴:脊柱两侧,肩上区,颈1~7与胸1~5及其两侧,或肘弯区,手掌区,或腰骶椎及其两侧,膝弯区,足背区。病变局部周围。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7至尾椎)轻刮3行,肩上区轻刮1~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再刮病变局部的周围。然后随病变部位刮治,上部病变:重点刮颈椎与胸1~5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肘弯区、手掌区;下部病变: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膝弯区及足背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湿疹(急、慢性均可用之)。临床屡用,效果甚佳。若配合药物涂擦患部,则疗效更佳。皮损处忌刮。

取穴: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肩髃、曲池、合谷、神门、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在上述穴位皮区依次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对慢性湿疹者在刮拭后,可在湿疹周围应用放痧与挑痧法。

主治:湿疹。用之临床,均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忌用热水和肥皂烫浴。避免搔抓。

取穴:大椎、肺俞、脾俞、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大椎、肺俞、脾俞,再刮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然后刮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湿疹。屡用效佳。

取穴:分3组:一为肺俞、曲池、委中、阴陵泉、神门、大椎;二为大都、阴陵泉、脾俞、足三里、曲池;三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膈俞、郄门。

治法:用刮痧、放痧法。第1组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肺俞,然后刮前臂曲池、神门,膝部委中放痧(刺血),最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用泻法,委中放痧,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臂曲池,然后刮下肢阴陵泉、大都、足三里。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3组先刮背部膈俞,再刮前臂曲池、郄门,然后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湿疹(第1组主治湿热浸淫型,第2组主治脾虚湿蕴型,第3组主治血虚风燥型)。分型施治,用之效佳。

患颈椎病能刮痧吗

理论基础

刮痧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颈椎病、肩周炎、落枕、腰腿痛、失眠、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治疗颈椎病

根据有度网统计资料显示:在现代文明病中颈椎病高居榜首。无论身处何地,它总是无孔不入,时刻威胁人们的健康。

刮痧可直接在颈椎的痛处进行,一出痧,疼痛马上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专家提醒市民,刮痧不要太用力,象搓澡的力度就行;先刮最痛的部位,但要找到痛点所在的经络,最好顺着经络的走向来刮,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这样刮出来是一条粗线,切不可乱刮。

一般刮痧能治好颈椎病吗

治疗颈椎病的刮痧方法一

【取穴】 背部夹脊、肝俞弋、肾俞、悬钟穴。

【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后,用刮痧板蘸刮痧介质以补法刮拭所选穴位处,先刮背部穴,再刮下肢悬钟穴。至局部皮肤潮红,或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周2次。

【主治】 脊髓型颈椎病。

治疗颈椎病的刮痧方法二

【取穴】 风池、肩井、天柱、大椎穴。

【操作】 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涂上刮痧油,用刮痧板以45°角向一个方向刮拭,至出现痧点为止。

治疗颈椎病的刮痧方法三

【取穴】 肩井、手阳明大肠经上肢循行线。

【操作】 患者取坐位,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后,用刮痧板蘸刮痧介质以泻法刮拭所选穴位处,先刮肩井,再刮上肢,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周2次。

【主治】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颈椎病的刮痧方法四

【取穴】 ①组:风池、肩井、天柱、天宗、大杼、膈俞、肾俞、大椎穴;②组:曲池、列确、合谷穴。

【配穴】 经脉闭阻者加颈椎夹脊穴、昆仑穴;气滞血瘀者加血海、三阴交、极泉穴;肝肾不足者加颈椎夹脊穴、完骨、太溪、太冲、三阴交穴。

治疗颈椎病的刮痧方法五

【取穴】 风池、脾俞、肝俞穴。

【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后,用刮痧板蘸刮痧介质以泻法刮拭所选穴位处,先刮风池,再刮背部,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周2次。

【主治】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刮痧正确图片 颈椎病刮痧方法

取穴:颈肩部,手部。颈肩部从风池穴刮至肩井穴;手部刮合谷穴,取这些穴位合用意在疏通颈部经络,活血化瘀,镇痛。

刮拭方法 :患者取坐位,施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具有活血镇痛作用的刮痧介质,左手扶住患者额部,右手用刮痧板以中等力度从风池穴向下外刮至肩井穴,可先刮健康的一侧,再刮患部,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好。注意,局部肿胀明显,有骨折或脱位者,不宜本法治疗。

取穴:颈部,腰部,足部。颈部刮两侧风池至大椎穴区,腰部刮肾俞与命门穴,足部刮三阴交与太溪穴;刮颈部穴位意在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化瘀镇痛;腰足部穴位选用旨在补肾之阴阳,因为颈椎病发生与肾之阴阳衰退有关。

刮拭方法:患者取坐位,施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具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然后用左手扶住患者额部,右手以中等力度从风池刮至大椎穴,刮至局部出现潮红或痧痕;腰部及足部穴位采用补法,以较轻力度刮至潮红即可;刮治5次为1个疗程,可以连刮2-3个疗程。

刮痧治疗颈椎痛

近年来,刮痧治疗颈椎病、空调病、女性痛经等亚健康疾病在都市白领中广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见效快、没有副作用,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它操作简便,甚至在工作间隙就能自己完成。那么究竟自我刮痧都如何进行?工具、手法和位置又该如何掌握?

如今越来越多的办公一族由于长期久坐办公桌,造成肌肉劳损,从而患上颈椎病。专家提示大家,如果工作中有颈椎不适的情况,可以自行简单刮痧祛除不适。刮痧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刮痧板。

专家说,刮痧最好就是用水牛角或者砭石,或者玉石。因为水牛角和玉石本身就是中药的一个材质,有活血化瘀、行气散气的作用,在家里如果没有这种刮痧板就可以就地取材,只要边缘光滑的,比如一元的硬币,还有瓷勺、甚至碗的边缘,只要边缘光滑就行。

如果是自己简单刮痧的话,只要是边缘光滑的物件就能充当刮痧板。而刮痧过程、手法也比较简单。

专家说,去医院或者在家刮痧的时候都要先抹上油,在医院有刮痧油,在家一般用橄榄油、植物油都可以。刮痧一般是从上往下,如果是在家一般只刮颈椎这一段就行,因为自刮比较方便,如果到医院或者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可以把胸椎也一并刮了。因为很多颈椎病其实是存在颈肩综合征,颈部和肩部都疼痛,这样就可以同时治疗。先刮中间,再刮两边。这个病人比较年轻,体质比较好,病情比较重,所以可以采取比较重的手法;如果病人体质比较虚弱,手法就要轻。一般刮10到20次左右就可以。另外在刮痧过程中刮拭面尽量拉长。从上往下沿着一个方向刮动,切忌来回刮。

刮痧治疗颈椎痛是一个简单而见效快的方法,平时自己保健的这样刮一下,使颈部放松。增强血液循化,进而有效缓解疼痛。

颈椎病刮痧有用吗 颈椎病刮痧的好处

1.刮痧可以调节肌肉收缩舒张,调节组织间压力,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在u哦用。

2.刮痧疗法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组织温度也会升高,从而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而且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有效缓解颈椎疼痛的现象。

颈椎刮痧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刮痧部位、刮痧用具及施术者双手等均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痧的器具需经过严格的挑选,切忌使用边缘粗糙或缺损的器具,以免损伤皮肤。要根据颈椎病患者的病情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刮治方法,手法以轻重适度、用力均匀、方向一致为原则,不要忽轻忽重地来回刮,电不可在患者过饥、过饱及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施行刮痧治疗。要掌握好治疗间隔时间,一般以间隔3~5日为宜,若有必要也可2~3日刮治1次。

(2)根据刮痧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患者,严防有刮痧禁忌证者进行刮痧治疗。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就是皮肤疖肿、瘢痕、溃破,以及传染性皮肤病的病灶部位不宜进行刮痧治疗。有出血倾向者、严重心脏病等重证疾病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对刮痧恐惧者等,也不宜进行刮痧治疗,皮肤娇嫩之处也应禁刮。

(3)刮痧治疗后患者应休息片刻,适量饮用温开水或姜汤,不能急躁动怒、忧思悲郁。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禁食生冷、油腻食物.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刮痧疗法的作用较弱,在施用刮痧治疗的同时,应根据病情积极配合其他治疗调养方法,如药物治疗、牵引治疗、运动锻炼等,以提高疗效。这些都是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

颈椎痛刮痧有作用吗

有作用的。

刮痧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由受风、落枕、或者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可以进行刮痧,能够缓解疼痛。

但如果颈椎病是由颈部肌肉紧张、僵直引起的,最好能够配合按摩推拿。如果有颈椎增生、变形等器质性的病变,刮痧、推拿等只是缓解疼痛,并不能根治。

颈部刮痧方向是什么

去医院或者在家刮痧的时候都要先抹上油,在医院有刮痧油,在家一般用橄榄油、植物油都可以。刮痧一般是从上往下,如果是在家一般只刮颈椎这一段就行,因为自刮比较方便,如果到医院或者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可以把胸椎也一并刮了。

因为很多颈椎病其实是存在颈肩综合征,颈部和肩部都疼痛,这样就可以同时治疗。先刮中间,再刮两边。如果病人比较年轻,体质比较好,病情比较重,所以可以采取比较重的手法;如果病人体质比较虚弱,手法就要轻。一般刮10到20次左右就可以。另外在刮痧过程中刮拭面尽量拉长。从上往下沿着一个方向刮动,切忌来回刮。

刮痧可以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简单而见效快的方法,通常自己这样刮上一通,就能使颈部的肌肉得到舒缓,同时也增强了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缓解颈肩疼痛的症状。

对于颈椎病人的治疗,刮痧是比较简单便捷的,是去除颈椎病的好帮手,使我们的身体舒缓,因此我们在患上颈椎病以后不要过于担心,及时的和医生沟通,积极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颈椎病方法。

颈椎病刮痧刮哪里

经脉闭阻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近部取穴,以活血通络;远处取穴昆仑有舒筋活血通络之功。

气血瘀滞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最后刮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局部痛点取穴,以疏通颈部气血;而血海,膈俞,三阴交相配伍则调理气血,活血化瘀。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肾俞,太溪,太冲。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腰部的肾俞穴,最后刮下肢的太溪,太冲。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局部取穴,以疏通颈部的气血,肾俞,太溪,太冲相配伍以补肝益肾。

中医刮痧是怎样治疗颈椎病的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办公一族由于长期久坐办公桌,造成肌肉劳损,从而患上颈椎病。专家提示大家,如果工作中有颈椎不适的情况,可以自行简单刮痧祛除不适。刮痧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刮痧板。

专家说,刮痧最好就是用水牛角或者砭石,或者玉石。因为水牛角和玉石本身就是中药的一个材质,有活血化瘀、行气散气的作用,在家里如果没有这种刮痧板就可以就地取材,只要边缘光滑的,比如一元的硬币,还有瓷勺、甚至碗的边缘,只要边缘光滑就行。

如果是自己简单刮痧的话,只要是边缘光滑的物件就能充当刮痧板。而刮痧过程、手法也比较简单。

专家说,去医院或者在家刮痧的时候都要先抹上油,在医院有刮痧油,在家一般用橄榄油、植物油都可以。刮痧一般是从上往下,如果是在家一般只刮颈椎这一段就行,因为自刮比较方便,如果到医院或者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可以把胸椎也一并刮了。

因为很多颈椎病其实是存在颈肩综合征,颈部和肩部都疼痛,这样就可以同时治疗。先刮中间,再刮两边。这个病人比较年轻,体质比较好,病情比较重,所以可以采取比较重的手法;如果病人体质比较虚弱,手法就要轻。一般刮10到20次左右就可以。另外在刮痧过程中刮拭面尽量拉长。从上往下沿着一个方向刮动,切忌来回刮。

相关推荐

治疗落枕的刮痧方法

(一)症状 气滞血瘀型落枕临床表现为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病侧,舌脉如常人;风寒外袭型则表现为颈部疼痛、头转侧受限,并伴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阿是穴。 治疗落枕的刮痧方法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肩外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后溪:微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

几个小技巧让你的颈椎不再痛

一、刮 颈椎病其实原本应该是属于小病,只是因为我们的脖子长时间得不到活动,再加上脖子长时间露在外面,这样就会造成寒气入侵,那么我们就会患上颈椎病。所以说要想让我们的颈部不再疼,就需要排出颈后淤积的寒气,疏通淤积在那里的血液,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才能排出呢? 小编教给你一个小方法,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个刮痧板。然后让别人拿着刮痧板对着你的后颈进行刮痧,这么做的目的在于疏通你脖子后面淤积的血液,让血液顺畅不淤积在后颈。 第一次刮后颈的时候,我们后颈的皮肤会变成那种深黑紫色,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表明脖子后面的血被

治疗落枕的刮痧方法

(一)症状 气滞血瘀型落枕临床表现为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病侧,舌脉如常人;风寒外袭型则表现为颈部疼痛、头转侧受限,并伴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阿是穴。 治疗落枕的刮痧方法 治疗落枕的刮痧方法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肩外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后溪:微

脸上长斑怎么办

中医将斑点分为肝郁气滞、肝肾不足2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对称发生于颜面,损害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片状色素沉着,边缘一般明显,形状不规则,尤以两颊、额部、鼻、唇等处多见。多见于女性。日光照射可促发本病或使其加重。呈慢性过程,患者常无自觉症状。 一、肝郁气滞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郁或易怒、口苦、口干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见图9-1-1、图9-1-2、图9-1-3)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

哪些人群不适宜刮痧

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脊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如有痧症,连刮两臂弯十几下,即出现暗紫色的条条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处可刮20下。 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

颈椎病刮痧方法图解

颈椎病刮痧方法图解 1.选穴 外关穴、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足三里、血海穴、天柱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合谷穴、局部阿是穴。 不同穴位的刮痧功效: (1)颈椎病选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和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穴,可祛风通络; (2)选督脉的大椎穴,可祛湿寒; (3)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可生气化血; (4)选足太阴脾经的血海穴,可活血化瘀,补血养血; (5)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可润筋骨、滋阴血、通经气; (6)选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中俞、肩外俞穴,可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7)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和局

感冒发烧刮痧刮哪里 感冒发烧随证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刮痧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挂颈部打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痧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少商,大椎可放痧。 方义:寒邪外束,用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汇穴之风池可疏风散寒;督脉之大椎穴可退烧;刮拭中府及前胸肺俞及肩胛部属俞募配穴,可宣肺祛邪散寒,刮拭足三里可扶助正气,少商,大椎放痧可解热止疼痛。 取穴:曲池,尺泽,外关,合谷,风池,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

面部色斑的刮痧疗法

一、肝郁气滞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郁或易怒、口苦、口干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见图9-1-图9-1-图9-1-3)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

颈椎病刮痧的方法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

1.症状:以颈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四肢酸软无力为典型症状。 2.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肾俞、太溪、太冲。 3.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最后刮下肢的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4.刮痧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风池、肩井、天柱、大椎的刮痧顺序同上,再刮腰部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缓慢轻刮,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太溪穴

治疗落枕的刮痧方法

落枕的症状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两侧俱痛,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刮痧治疗 (一)症状 气滞血瘀型落枕临床表现为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病侧,舌脉如常人;风寒外袭型则表现为颈部疼痛、头转侧受限,并伴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