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可以化痰止咳
哪些中药可以化痰止咳
一、橘梗
橘梗为橘梗科植物橘梗的根,含橘梗皂甙,菠菜甾醇及其甙、橘梗酸等;其中橘梗皂甙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同时皂甙还有镇咳、镇静和解热的作用;此外,橘梗还具有抗炎作用,因而应用橘梗配伍其它药物治疗咽喉肿痛,伤风咳嗽,及其它呼吸道炎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苦、辛,功能开宜肺气、祛痰、排脓,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肺脓疡,咳吐脓血,痢痰腹痛等症。 用量:一般3--9克,若干咳无疾者不用。
二、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和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内含多种生物碱,其所含的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祛痰作用,故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和急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结核所致之咳嗽,特别是对上呼吸道感染经控制后仍咳嗽,且吐痰不利者,服用川贝母粉或川贝片疗效更佳。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适用于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喉痹肺痿,瘰疠,乳痈等。 用量:一般3--9克,可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0.5一1.5克。
三、马兜铃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内含马兜铃碱,木兰碱,马兜铃酸等;研究证实,马兜铃有抗菌作用,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剂的祛痰和舒张平滑肌的作用;所含马兜铃酸还有抗癌、抗感染及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的作用;此外,马兜钤还具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微辛,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壅气促,肺虚久咳,咯血,失音,痔漏肿痛等症。 用量:一般3---6克。
四、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内含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和甙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有显著的镇咳作用,镇吐作用,而生半夏则有催吐作用,故一般均用制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症,此外,半夏还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可用于治疗子宫颈痛、皮肤癌。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有毒,功能燥湿化淡,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适用于咳嗽气逆,痰涎壅滞,胸脘痞闷胀满作痛和瘿瘰痈疽等症。 用量:一般3---9克。切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舌赤无苔及孕妇后期,均禁用,因半夏有毒,故需经炮制后使用。
榴莲和药物相克吗
榴莲的营养成分并不复杂,通常不会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从这方面来说和药物其实并不相克的。
但是榴莲性热,食用会加重体内燥热之气,因此在吃一些退烧药、清热药、降暑药、化痰止咳药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吃榴莲。
三七花和什么泡水比较好
菊花属于辛温解表类中药,其味辛、甘、苦,性寒,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在药效上和三七花有同样功效,两者同用泡水喝可加强药效,可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目赤肿痛,目暗昏花,头目眩晕之症。
西洋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属于补气类中药,其味苦,微甘,性寒,归心、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功效,搭配三七花泡水可益气生津、清热滋阴等,对于津液亏虚而致的口干舌,阴虚火旺导致的体热不适有很好的缓解治疗作用,也是非常好的泡饮搭配。
绞股蓝是葫芦目葫芦科植物,其性味:微甘、性凉;归肺、脾、肾经,服用具有化痰止咳、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在清热药、化痰药和补虚药中配伍其他药物共同使用,而三七花正是清热平肝的药物,搭配同服可清热生津、补气养肝等。
小儿止咳化痰药
1、小儿止咳化痰的西药
1.1、福尔可定(福可)
具有止咳、镇痛与镇静作用,常用于剧烈性干咳。婴幼儿在应用后,不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与便秘,服后偶有恶心、嗜睡现象。此药不宜久服,以防成瘾,且必须密封避光贮存。
1.2、咳快好(苯丙哌林)
对刺激性干咳疗效颇佳,服后15~60分钟生效,疗效可维持4~7小时,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等。服用时用水吞下,切勿将药片嚼碎,以免引起口腔麻木。服后偶有头晕、乏力、口干、食欲不振及药疹等反应,对过敏者禁用。
1.3、咳必清(维静宁、喷托维林)
多用于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干咳,对婴幼儿的疗效优于成人。服药1次可维持疗效4~6小时,但是对有痰的宝宝不宜使用。
2、小儿止咳化痰的中成药
2.1、复方枇杷膏
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鲜竹沥 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2.2、百日咳糖浆
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固肾咳喘丸等。
2.3、小儿止嗽金丹
成分为苦杏仁(炒)、胆南星、紫苏子、焦槟榔、桔梗、玄参、麦冬、桑白皮、川贝、瓜蒌仁、知母、竹叶等。主治发热、咳嗽痰黄,口干舌燥、腹胀便秘每次1/2~1丸,每日2次。
2.4、蛇胆川贝散
成分为川贝、蛇胆汁。主治肺热咳嗽、痰多。每次1/3~1/2支,每日2次。
2.5、儿童清肺口服液
成分为麻黄、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桑白皮(蜜炙)、瓜萎皮、黄芩、板蓝根、法半夏、浙贝母。主治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口服,每次20毫升,6岁以下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银杏汤双花杏仁枳壳寸冬治疗支原体肺炎
治疗方法:
采用银杏汤口服,另用西药5%葡萄糖水250ml加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天。
银杏汤药物组成:双花20g,杏仁10g,桑叶10g,前胡10g,桔梗10g,百部10g,紫菀10g,沙参15g,川贝母7g(冲服),枳壳10g,寸冬15g,五味子15g,半夏10g,黄芩10g,甘草8g。
用法:水煎600ml分2次服,连服5剂。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现代医学常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等进行治疗。但病程相对较长,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耐受性差等。根据本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症的特点,将其归于中医咳嗽的范畴。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喉为肺系,外感温燥邪气易于首先伤肺。
外邪伤人,最易从皮毛和口鼻而入舍于肺,伤及肺阴,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为咳嗽;肺主皮毛,邪阻于肺,肺气失宣,卫阳郁闭而发热。因此,本病的治疗重点应从清肺解表、养阴润燥、化痰止咳入手。清肺汤具有清肺解表、养阴润燥、化痰止咳功效,兼有养胃止呕之作用。
方中桑叶宣肺润燥、疏散风热为君;沙参、麦冬、五味子、百部、川贝母养阴润肺止咳;双花、黄芩清热解毒;且助桑叶疏散内热以解表;杏仁、前胡、紫菀宣肺化痰止咳,共为臣;橘梗苦辛,善于开宣肺气,化痰散结;枳壳长于降肺气,二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且增强臣药化痰止咳之功;半夏化痰止咳兼和胃止呕;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诸药相和共奏宣肺解表、养阴润燥、化痰止咳之功。本方治疗支原体肺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并且能够解除或缓解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不适且缩短疗效。
中药止咳化痰配方 瓜蒌
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润燥。
临床应用:热痰咳嗽,痰黄粘稠不利,常与贝母配伍。
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中药止咳化痰配方 桔梗
性味: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排脓。
临床应用:咳嗽痰多,本品有较好的祛痰作用,不论寒热咳嗽痰多,皆可用之,风寒咳嗽痰多与杏仁,苏叶配伍;肺热咳嗽痰多,与杏仁,桑叶配伍。
注意:肺虚久咳及咳血者慎用。
化痰止咳汤
1.冰糖雪梨水
主要功效:清心润肺,降火生津,对干痒咳嗽有一定的效果。需注意,煮好后,要趁热喝,连着喝几天,症状轻的,差不多就会好的。另外,也可以在煮这个的时候里面加点百合,效果也不错哦。
2.糖渍金桔
主要功效:多加水调成金桔汁有生津止渴,预防感冒的功效。另外,金桔可以化痰,止渴,消食,醒酒,可以防治感冒、降低血脂。金桔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做法简单那也是5颗星的!
3.秋梨膏
主要功效:秋梨膏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因为秋梨本身就有润肺、止咳、去渴、清心的作用,和其他食材一同制成秋梨膏更是对上火、烦躁、咳嗽,燥热病症有好的疗效。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千年润肺止咳秘方了。
相传在遥远的唐代,养在深宫的当朝皇帝武宗李炎,得了一场病,终日只觉口干舌燥,心热上火,吃遍了药草却不见效。满朝文武心急尤甚,却苦无良方。某日,来了一位青城山下来的道士,他不但知道皇上病了,还自称能把皇上治好。病急乱投医的皇上喝了道士用梨和蜂蜜秘制的“药”,病真的好了。据说,这就是最早的秋梨膏。
秋梨膏一直作为皇宫的御用养生佳品,滋润了自唐以来的皇上和他的一家子老小。直到清时,才由宫中太医将此方带到民间,使得京城内的百姓们,自此以后,一有咳嗽感冒,不是去看郎中,而是喝上一碗甘甜的秋梨膏。
做点秋梨膏,在这个干燥的季节让家人经常泡点喝喝。自己做的不用担心里面有什么不好的添加物,可以很放心的当饮料喝。
4.荸荠炒肉丝
主要功效:荸荠果蔬兼用,药食两用,生吃或作蔬菜熟食皆鲜美可口。今年的倒春寒特别长,呼吸道感染病症流行,吃荸荠有利于流脑、麻疹、百日咳及急性咽喉炎的防治。在这个感冒病症多发的季节,常进食清热解毒的荸荠对身体有益。
5.炒草莓
主要功效:老北京小吃,酸酸甜甜,很开胃。俗话说,有好身体才能百病不侵,草莓现在正上市,有时间做个炒草莓,开开胃也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还怕得病么!
莲子心与什么搭配泡水喝好
【莲子心和绞股蓝搭配泡水】
绞股蓝,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绞股蓝最为重要,具有以下中药特性:
用绞股蓝与灵芝搭配煮水或泡茶喝,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绞股蓝肝等症。有保肝解毒、降血压、降血脂血糖的功效。
绞股蓝主要有效成份是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功效分类:补虚药;化痰药;清热药。
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研末,3-6g;或泡茶饮。外用:适量,捣烂涂擦。
禁忌: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如出现以上症状,可以停用,静养。
止咳化痰的中药
常用止咳化痰中草药
中药中凡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人体正常生理性体液,痰是有形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盛,内伤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而成多量稀粘之汁。痰与饮常常互称,在临床上又有鉴别:粘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痰色黄者属于热证,色白者属于寒证。舌苔腻者多属湿痰,舌红口干者多为燥痰。
1、温化寒(湿)痰药: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具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毒烈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2、清化热(燥)痰药:甘苦咸凉—热痰、燥痰
热痰证——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为主症,并伴热象;
燥痰证——痰干粘稠,难咯,干咳等,并兼见其他燥象。
(1)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2)瓜蒌—甘、微苦、寒。归肺、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及燥热咳喘。本品有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热阻肺、肺气上逆、胸闷、咳痰黄稠,可配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
3、止咳平喘药:多辛甘苦,有润燥、宣降敛泻等作用
(1)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
榴莲和虾一起吃是砒霜吗 榴莲和药一起吃了有什么副作用
一般情况榴莲和药一起吃没有副作用。
因为榴莲中的成分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糖类和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一般和药物一起吃是不会发生相克的反应的。
但是由于榴莲性热,食用后会加重体内燥热之气,因此在吃一些退烧药、清热药、降暑药、化痰止咳药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吃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