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络石藤的功效与作用 用于风湿痹痛

络石藤的功效与作用 用于风湿痹痛

络石藤功能祛风而舒经活络,性寒清热,致风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可单味浸酒服,也可与木瓜、海风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

老鹳草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通络

老鹳草苦燥辛散,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活血脉,止疼痛,故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泻痢、疮疹等症。凡风湿痹痛者,可与桂枝、当归、鸡血藤等同用,以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作用;若历节疼痛,痛处红肿,手脚屈伸不利,骨节渐大者,宜与寻骨风、防己、地龙、络石藤等配伍;以增清热除湿止痛之效。凡跌打伤损,闪挫扭伤,筋骨疼痛者,可用本品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与苏木、当归、红花等煎服,以增强活血消肿之功。

茜草临床运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茜草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药神书》十灰散。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药,以清肠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药,以凉血止崩;若气虚不摄,冲任虚损,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黄芪、山萸肉、乌贼骨等药,以补气摄血,收涩固脱。

2、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兼热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凉血。治瘀血经闭,可单用,或配丹参、赤芍、当归等药同用,则可增强活血通经作用;若为血枯兼瘀之经闭,又当配制首乌、熟地黄、川芎等,以养血活血通经。

3、治产后瘀阻腹痛,属热者,常配败酱草、红藤、赤芍等药,以清热化瘀止痛;属寒滞者,常配当归、川芎、炮姜等药,以散寒暖宫、化瘀止痛;兼气虚血亏者,常配炙黄蔑、人参、当归等药,以补虚化瘀。治跌打损伤瘀肿,常配红花、川断、骨碎补等药,以活血消肿疗伤。

4、用于风湿痹痛。茜草活血通经,故亦治风湿痹痛,若属热痹者,常配忍冬藤、络石藤、秦艾等药,以清热通络止痛;属风寒湿痹者,又当与川乌、独活、海风藤等同用,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痹。

5、用于黄疸。茜草凉血清瘀热而退黄,用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山栀、大黄等药,以清热凉血,利湿退黄。

6、用于疮痈,痔肿。茜草能凉血化瘀以消散疮痈,治热毒疮疡或乳痈,常配蒲公英、银花、地丁等药;治痔疮肿痛,常配大黄、虎杖、地榆等药。

雪上一枝蒿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止痛

雪上一枝蒿辛散温通,性猛善走,能袪风湿,活血脉,尤擅止痛,为治疗多种疼痛的良药。常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牙痛、跌打伤痛、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等。可单用研末服,或泡酒外擦,或制成注射剂用。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单味外敷或与乳香、没药、自然铜等同用。

土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

土荆芥辛散祛风,有祛风止痛,可用治风湿痹痛,配桑枝,共奏祛风通经止痛之效,可用于风湿痹痛等证。配苍术,苍术辛散苦燥,外能解风湿之邪,内能燥湿健脾,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可使祛风除湿之力作用倍增。

中药苡仁的功效

1、中药薏苡仁甘补淡渗,又兼补脾健脾。对水湿内停之疾患,兼有脾虚者尤相适宜。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常与猪苓、茯苓、木瓜等配用,亦可与粳米煮粥食。治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如参苓白术散。

2、中药薏苡仁能祛湿除痹,兼可舒筋,适用于湿邪留滞肌肉筋脉之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因其性寒尤宜于湿热痹痛,常与苍术、黄柏、牛膝等配伍,如四妙散。亦可与防己、络石藤、桑枝等同用。《食医心镜》单用薏苡仁为末煮粥,日日食之,治久风痹痛,筋脉挛急。若偏于寒湿者,则配麻黄、杏仁、甘草等,即麻杏苡甘汤。

3、中药薏苡仁寒清淡渗,既能清热,又能排泄痈脓,对于内痈脓成者皆相适宜。用治肠痈脓成,可配附子、败酱草、牡丹皮等,如薏苡附子败酱散;用治肺痈吐脓,可配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如苇茎汤。

中药薏苡仁用法参考

中药薏苡仁有滑胎作用,孕妇慎用,孕妇慎用,清热利湿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用量:10-30克。

地枫皮的营养价值 祛风除湿

地枫皮性温,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有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风湿关节炎、四肢行动不便、劳伤腰痛等症。适量,研粉酒调敷,即可祛风除湿。

中药茜草可抑制癌细胞增生

茜草:有强烈抑制癌细胞增生作用,明显升高白细胞,治疗绒毛上皮癌。

功效分类:化瘀止血类中药

中药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南北各地均产。春秋两季采挖、去掉茎苗,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茜草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茜草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滞经闭,跌打瘀痛,风湿痹痛。

中药茜草作用

1、抑制血小板聚集

2、抗肿瘤作用

3、改善心功能

4、止血作用

功效作用的应用参考

1、中药茜草苦寒泄热,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化瘀,尤多用于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用于血热吐衄,可与阿胶、黄芩、侧柏叶等同用;用于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血络,下痢赤白者,可与黄连、白芍等同用。

2、中药茜草有活血祛瘀作用,可用于瘀血阻滞诸证。用于血滞经闭,常与当归、赤芍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等同用;用于风湿痹痛,可与延胡索、海风藤、鸡血藤等祛风活血之品同用,以增强其祛瘀止痛之功。

中药茜草用法参考:脾胃虚弱、精衰血少、阴虚火旺者慎用,无瘀滞者忌服。服用茜草煎剂偶有恶心、血压轻度升高等不良反应。孕妇忌服。用量:10-15克。

相关推荐

鹿衔草的功效作用 补肾强骨

鹿衔草能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腰膝疼痛,肾虚,筋骨不健等证。常与独活,桑寄生,续断等配伍。

竹节参的营养价值 活血散瘀

竹节参可治体内血行不畅引起的病症,如瘀血所致的闭经、经来腹痛及产后恶露不行造成的腹痛。本品具有活血通瘀而通经止痛,轻者单用即可;重者可配伍红花、桃仁、三棱等活血之品,以增强效果。本品散瘀消肿,可治疗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疼痛,为治跌打伤肿之要药,轻者单用即有消肿止痛作用;重者可配川芎、郁金、骨碎补等药,以活血疗伤,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常配细辛、羌活、独活、徐长卿、威灵仙、五加皮、络石藤等药,共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糖尿病人能吃防风吗

药材功效 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采收和储藏:一般于地苛种第2年的冬季收获,如选地不当或管理不善,则需3-4年收获。采挖后,去掉残茎、须根及泥土,晒至九成干时,按粗细长短分别扎成小捆,

防风能治什么病

1. 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 2. 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黄。 3、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症。本品入肝经,有祛风解痉之效。常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同用,如玉真散。

柳树枝的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

柳树枝辛可散风,苦可燥湿,寒可清热,可通可利,故可用于风湿入内所致的风湿痹痛偏于有热象者,内服外熏,皆可取效。

小儿风湿热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风湿热中医治疗方法,小儿风湿热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治疗小儿风湿热呢?中医治疗风湿热效果好,没有副作用,减少宝宝痛苦。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要咨询医师遵医嘱用药。 一、中成药 1.湿热痹冲剂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湿通络功效,适用于湿热阻络之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3~6岁每服1/3袋,6~9岁每服1/2袋,9岁以上每服1袋,每日2~3次。 2.新癀片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清热消炎,活血化瘀功效,治疗风湿热之热盛者。用法用量:3~6岁每服1片,6~9岁每服1/2-1片,9岁以上每服2片,每日3次。

天麻壮骨丸有哪些功效

保持精神愉快,风湿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因此保持心情愉快也是预防和康复风湿病的一个重要方面。病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天麻壮骨丸是一种治疗风湿病的药物,那么,天麻壮骨丸有哪些功效? 天麻壮骨丸有哪些功效?天麻壮骨丸主要成分有天麻、目本、川芎、杜仲、独活、豹骨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肝肾,强腰膝的作用用于风湿阻络,偏正头痛,头晕,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四肢麻木。 天麻壮骨丸的成分中天麻的功能主要可以平肝息风、祛风止痛。天麻适合由内风所导致的头晕,但其对感冒所引起的头

雪上一枝蒿的功效作用 袪风除湿

雪上一枝蒿可用于风湿痹痛。风寒湿侵犯筋脉关节、筋脉不通、经气不行,故出现肢体筋脉关节酸困麻术疼痛。该品祛风湿而胜寒邪,而为风湿痹痛要药单用或与细辛、川芎、徐长卿等药配伍。

刺五加有什么功效 温肾助阳

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其它药材等配伍应用。

关节痛药酒的泡制 三藤酒

配方: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桑寄生各45克,木瓜30克,五加皮15克,白酒1500克。 制法:将上药切薄片,装入纱布袋,扎紧口,放入坛中,倒入白酒,加盖密封,放置于阴凉处,21天后开封,弃去药袋,澄清药液即成。 功效:祛湿舒筋通络,适宜于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等症。 服法:每日1-2次,每次饮服15-2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