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后恶露的中医辨证治疗

产后恶露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

传统中医对于产后恶露不净之症早有研究,对于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即应以补虚和祛瘀为主要原则,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祛瘀当配合理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中药名方“产后恶露膏”即是中医治疗此症之专用药。由益母草、红花、桃仁、急性子四位中药组成,产后恶露膏以收敛止血与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通中有守,相辅相成,其益气养阴之用药特点亦符合女性体虚之病机,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因而此方千百年来倍受中医医家所推崇,沿用至今,经久不衰。

产后恶露偶的类型危害诊断

1、红色恶露

产后第一周,恶露的量较多,颜色鲜红,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块和坏死的蜕膜组织,称为红色恶露。血性恶露持续三到四天,子宫出血量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2、浆性恶露

一周以后至半个月内,恶露中的血液量减少,较多的是坏死的蜕膜、宫颈黏液、阴道分泌物及细菌,使得恶露变为浅红色的浆液,此时的恶露称为浆性恶露。浆液恶露持续十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变为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产后恶露介绍

3、白色恶露

半个月以后至三周以内,恶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和细菌,使恶露变得黏稠,色泽较白,所以称为白色恶露。白色恶露持续三周干净。

危害

一、产后恶露不净有可能导致局部和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二、恶露不净还易诱发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

三、剖宫产所导致的产后恶露不净还容易引起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良,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诊断

一、正常的恶露有些血腥味,总量大约为500~1000毫升,但是不臭。一般情况下,恶露大约在产后三周左右就干净了。

二、如果产后两周,恶露仍然为血性,量多,伴有恶臭味,有时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子宫复旧很差,这时应考虑子宫内可能残留有胎盘或胎膜,随时有可能出现大出血。

三、产后发生产褥感染时,会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这时,产妇有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增多并有臭味等症状。这时的恶露,不仅有臭味,而且颜色也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浆液性,而呈混浊、污秽的土褐色。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

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

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

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产妇产后恶露需要多久排完

1、产后恶露分为三种:红色恶露、浆性恶露和白色恶露,产后恶露量的多少因人而异,正常情况下产后前几天,恶露中的血比较多,恶露中会有红色或暗红色的血块,略带鱼腥味,到了第三天后,恶露颜色会慢慢变淡、变褐色,称为浆性恶露,到了第十天,恶露会变成白色或黄白色,类似白带的形状,称为白性恶露。正常的恶露一般会在一个月左右流完。

2、而剖宫产的产妇,胎儿剖出后5分钟,胎盘会从子宫内膜腔脱落、排出,在胎儿生出,胎盘剥离后,会用纱布清除残遗的胎盘组织和子宫内膜蜕变组织,自然分娩的产妇在胎儿生出胎盘剥离后,会经阴道、子宫颈伸入子宫内膜,清除残留的胎盘组织和子宫内膜蜕变组织,所以从正常情况来说剖宫产方式的产妇恶露比自然顺产的产妇少。

3、产后恶露的排完时间会因人而异,如果出血量不大,或身体也没有感觉不适,在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排完恶露都属正常的范围内,但如果在后期如果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产后还要学会观察正常和异常的恶露,以发生异常时能及时处理。

中医辨证治疗秋燥

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 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 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辛凉法)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 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药之气味俱轻故也)。

2、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参麦冬汤(甘寒法)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注意事项

生化汤一定要由中医师诊断过,配合自己的体质使用。如果产妇有感冒、产后发烧、产后感染发炎、异常出血、咳嗽、喉咙痛的症状须尽速回诊,不宜继续使用生化汤。而若是服用生化汤之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也须请中医师再做调整。

生化汤血热挟淤者忌用。

本方是为产后血虚受寒淤阻胞宫而致小腹冷痛者而设,不可作为产后常规用药。清代《医宗金鉴》书中亦记载有生化汤,由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姜炭组成,活血化淤力量较强,治疗产后因淤血而致腹痛,发热者。与傅山的生化汤治疗产后血虚受寒淤阻腹痛者不同,临床应用需加以区别。

提醒

妇女产后初期,下腹和腰部会出现轻微的疼痛,同时阴道会有一些血液、坏死组织及黏液等排出,称为“恶露”。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若“恶露”排出无异常,产妇没有必要服用生化汤。

若产后恶露不能排出或量少,或色紫暗夹有血块,或出现腹痛、发热等症,中医称为“恶露不下”。这时,应及时到医院查找原因,做针对性治疗。

如经检查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的产妇,经中医辨证属于血虚、血淤夹寒引起的产后腹痛,可用生化汤。生化汤药性偏温,应在医生指导下随证加减、对证施药。产妇不分寒热虚实,盲目服用生化汤的做法,不宜提倡。

产后恶露是什么

对于产妇来说了解产后恶露的相关常识对于产妇的健康是有很多好处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产后恶露都有哪些类型吧。

产妇分娩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物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恶露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平均约为21天,短者可为14天,长者可达6周。

产后恶露的类型

1、红色恶露

产后第一周,恶露的量较多,颜色鲜红,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块和坏死的蜕膜组织,称为红色恶露。血性恶露持续三到四天,子宫出血量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2、浆性恶露

一周以后至半个月内,恶露中的血液量减少,较多的是坏死的蜕膜、宫颈黏液、阴道分泌物及细菌,使得恶露变为浅红色的浆液,此时的恶露称为浆性恶露。浆液恶露持续十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变为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3、白色恶露

半个月以后至三周以内,恶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和细菌,使恶露变得黏稠,色泽较白,所以称为白色恶露。白色恶露持续三周干净。

产后恶露多久干净

1、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血性恶露持续3到4天,子宫出血量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2、色淡红含多量浆液。少量血液,但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宫腔渗出液,且有细菌。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变为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3、白色恶露:粘稠,色泽较白。含大量白细胞,坏死组织蜕膜,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到6周,总量约250ml-500ml,个体差异较大。通过对恶露的观察,注意其质和量、颜色及气味的变化以及子宫复旧情况,可以了解子宫恢复是不是正常。

产后恶露有臭味正常吗

产后恶露有臭味是不正常的,属于恶露异常,大多因宫内伴发感染所致。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其颜色及内容物随时间而变化。产后第一周,恶露的量较多,颜色鲜红,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块和坏死的蜕膜组织,称为红色恶露;1周以后至半个月内,恶露中的血液量减少,恶露变为淡红色的浆液,称为浆性恶露。半个月以后至3周以内,恶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细胞,使恶露变得黏稠,变为白色或淡黄色,所以称为白色恶露;产后恶露一般持续2-4周左右。

恶露不尽怎么办

长时间的出血了,还会造成妈妈们的身体虚弱也有可能导致一些其他类型的感染和一些疾病的产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胎儿娩出之后的一定要注意正常的看到恶露,所以对于恶露不尽也要及时进行治疗。

虽然每个妈妈产后都有恶露,但每个人的排出量是不同的,平均总量约为500~1000毫升。每个妈妈排净恶露的时间也不同,正常的产妇一般需要2~4周;少数产妇,即使在正常情况下,恶露也可以延续到产后1~2个月,大部分产妇的恶露在1个月内便可排干净。如果产后超过3个月恶露仍淋漓不净,就属于恶露不净,肯定有病理因素存在。

中医治疗

中医采用内病外治原理治疗产后恶露不尽,产后恶露膏以外敷肚脐之法治疗产后恶露不净,操作简单、不复杂,更无痛苦,不影响患者日常休息、保健、调理等,中药产后恶露膏源自于中医传统名方,百年传承,备受历代中医医家所推崇,现为精业本草中医馆临床验证效果后所推出,实为中医治疗产后恶露不净领域里的最佳用药!

以上就是恶露不尽的常见治疗,如果发现恶露逐渐变红变深,而且出现一些与还有一丝子宫出血的症状,宫颈和一些妇科疾病和感染的发生的这些情况,应该及时的进行注意同事的,中医治疗方法那里是比较关键的,主要是内外兼治标本经。

顺产恶露多久能排净 浆性恶露阶段

产后3-5天以后,恶露中血量减少,呈浆液状,颜色淡红,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宫腔渗出液以及细菌。

相关推荐

产后恶露不尽中医辩证施治

1、气虚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薄,无臭气。小腹空坠,神倦懒言,面色恍白。舌淡,脉缓弱。 证候分析:气虚胞宫失摄,故产后恶露过期不止而量多。气虚则阳气不振,血失温煦故恶露色淡、质稀无臭气。气虚下陷,故小腹空坠,神疲懒言。面色恍白,舌淡,脉缓弱,亦为气虚之征。 治疗原则:补气摄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鹿角胶、艾叶炭。方中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加鹿角胶、艾叶炭以温阳益气摄血。 2、血热 主要证候: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色深红.质稠粘,有秽气,面色潮红,口燥咽干。

散光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眼与全身脏腑、经络联系密切,针灸通过激发机体反应机能而起作用。针刺与耳穴治疗作用,可使痉挛疲劳的睫状肌、眼外肌放松恢复,增强其调节能力和眼球壁弹性从而缓解散光。 治疗时选择球后、承泣、攒竹、四白、风池、翳明、睛明、合谷等穴位,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子,每次4~5穴,交替使用。 疗程中配合耳穴疗法,选眼、目1、目2、肝、肾、神门耳穴点,每次选其中3~4穴,找到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令患者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耳穴3~4次,每次每穴50~100下。 针刺与耳穴治疗无毒副作用,能显著缓解肌群痉挛,

产后恶露断断续续怎么办

对于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即应以补虚和祛瘀为主要原则,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祛瘀当配合理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传统中医对于产后恶露不净之症早有研究,中药名方“产后恶露膏”即是中医治疗此症之专用药。? 产后恶露膏是传统名方,以收敛止血与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通中有守,相辅相成,其益气养阴之用药特点亦符合女性体虚之病机,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因而此方千百年来倍受中医医家所推崇,沿用至今,经久不衰。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为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毒 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方药为二花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瘀痰

产后恶露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

产后恶露什么颜色正常 一是血性恶露。这是产后第1~4天内排出的分泌物,量多,色鲜红,含血液、蜕膜组织及粘液,与月经相似,或稍多于月经量,有时还带血块。二是浆液性恶露。这是产后第4~6天左右排出的,色淡红,含少量血液、粘液和较多的分泌物,并有细菌。三是白色恶露。这是在产后一周以后排出的较白或淡黄色的恶露,含大量白细胞、蜕膜细胞及细菌,状如白带,但较平时的白带为多。 产下胎儿之后,孕妇体内的脏东西都会随之排除,这种分泌物内含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及宫颈粘液等,称恶露。 产后3—4天为血性恶露,量多,颜色棕红,含

产后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肝气郁结证 证候:经前抑郁不乐,情绪不宁,烦躁易怒,甚至怒而发狂;经后逐渐减轻复如常热,月经量多,色红,经期提前。胸闷胁胀,不思饮食,彻夜不眠,苔薄腻,脉沉细。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煨姜。 2、痰火上扰证 证候:经行狂躁不安,头痛失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面红目赤,心胸烦闷,舌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生铁落饮加郁金、川黄连。 常用药:生铁落、胆星、贝母、橘红、菖蒲、远志、辰砂、二冬

水痘的中医辨证治疗

(1)风热夹湿证:属轻型,证见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法。方选银翘散加减。 (2)湿热炽盛证:属重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儿。发热重,表现为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靡,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伴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或滑数。此乃邪盛正笃,湿热毒邪内犯。治疗当加大清热凉血解毒之力。方选加味消毒饮加减。

霍乱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泻吐期: 1、暑热证: (1)主证:吐泻骤作,吐物有腐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糙,脉象滑数。 (2)治法:清热避秽法,方用《霍乱论》黄岑定乱汤加减。 (3)成药:玉枢丹(紫金片),有呕吐者先服此丹1?5g,服后呕吐稍止,再服汤药。 2、暑湿证: (1)主证:突然泻吐,胸脘痞闷,渴不欲饮或喜热饮,体倦思睡,舌苔白腻,脉象缓。 (2)治法:芳香化浊,温运中阳法,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3)成药:藿香正气水(丸),每次2瓶(6g),日服2至3天。 (二)脱水虚脱期: 1、气阴两虚证: (1

恶露是什么

一、什么是产后恶露 妇女产后,由阴道排出的瘀血、黏液。一般情况下,产后三周以内恶露即可排净,如果超过三周仍然淋漓不绝,即为“恶露不尽”。 二、恶露分为哪几种 红色恶露: 产后第一周,恶露的量较多,颜色鲜红,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块和坏死的蜕膜组织,称为红色恶露。血性恶露持续三到四天,子宫出血量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浆性恶露: 一周以后至半个月内,恶露中的血液量减少,较多的是坏死的蜕膜、宫颈黏液、阴道分泌物及细菌,使得恶露变为浅红色的浆液,此时的恶露称为浆性恶露。浆液恶露持续十天左右,浆液逐渐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