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食积偏方 有哪些偏方可以治小儿食积

小儿食积偏方 有哪些偏方可以治小儿食积

小儿食积偏方

1、鹿角刺果3g。研末,吞服。

2、葛蘽果15g,葛蘽叶15g。煨水服。

3、丝毛榕干根30~60g。水煎服。

4、白鼓钉30g,咸橄榄10枚。水煎服。此方用于食积、腹泻。

5、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日1剂,分2次服。对于食肉过多而致食积则很有效果。

6、独脚金15g,神曲15g,麦芽15g,谷芽15g,山楂10g。水煎眼。

7、猕猴桃干果60g。水煎服。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8、野山楂根12g,野山楂果12g,车前草9g。水煎服。此方也可用于小儿食积。

9、独脚金15g,谷芽15g,麦芽15g,白术9g,茯苓10g,莲子肉10g,白扁豆10g。陈皮3g。水煎服。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10、野荞麦9~15g。水煎,1日3次分服。

11、木姜子适量。焙干,研末,每次吞服0。9~1。5g。

12、九牛造3g,红石耳12g,老龙皮9g,鱼腥草9g,枳实9g,茱苓草6g,木通3g,甘草1。5g。水煎服。

13、鸡内金30克,烤黄,研细末。每次1克,每天2~3次,开水冲服。

14、地椒9g。水煎服。此方也可用于胃寒痛。

15、红香树皮适量。研粉,每次服1~1。5g。此方也可用于肠炎。

牡蒿的营养价值 消食化积

牡蒿有消食化积的功效,治疗因小儿饮食不节引起的小儿食积痞块发热,手足心热,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等症。《江西民间草药》:小儿食积痞块发热。

小儿食积发烧治疗偏方

食积夹寒型治则:温中健脾消食.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但是手揉的方法一定要按照方子的要求来进行,绝对不能因为方式不对造成孩子越来越难受的情况.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将鸡内金30克烤黄,研细末.每次1克,每天2~3次,开水冲服.或者用小青藤香6g,煎水服,1日2次.此方用于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也可用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日1剂,分2次服.对于食肉过多而致食积则很有效果。酒糟100克,入锅内炒热,分2次装袋,交替置于腹部热熨,每天1次,每次2~3小时.用于虚中夹实证.一定要注意坚持服用,效果才会明显,断断续续的服用不能发挥药材本身的作用。

小儿食积的饮食

1、糖炒山楂

功效: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2、三鲜消滞饮

功效:健脾行气,开胃消滞。适用于小儿积滞。

做法:鲜山楂20克,鲜萝卜30克,鲜青橘皮6克,冰糖适量。将山楂、萝卜、青橘皮洗净切丝,加水适量,用旺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煮30分钟,弃渣取汁,加入冰糖煮沸即成。1日3次,每次20~30毫升,连饮3日。

3、山楂汤

功效:消食、化积、和胃,适用于肉积伤食。

做法:山楂洗净取适量切成小块,放入炖锅中小火煮3-4小时,煮出汤色后,用干净纱布过滤果块和杂质,根据宝宝的口味,稀释或者加糖,让宝宝当成水喝。有时如果没有买到新鲜山楂,就买些未加工过山楂干代替,用高压锅大火滚烧后转小火淬制汁水,让宝宝服用。

小贴士: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食用山楂能增加胃酸分泌,增加酶的活性。山楂所含脂肪酶有助于脂类食物的消化,故长于消肉积。但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4、山药米粥

功效: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小贴士:如果去药店买干山药不方便,可以在超市里购入新鲜山药。除了熬粥,山药还可以炒着吃,味道粘滑,但效果也是不错的。

5、白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小贴士:白萝卜是清凉败火的食物,放了红糖,味道更让宝宝喜欢。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手法 小儿食积呕吐特效推拿

膈俞伤食摩方。

方由膈俞,三焦俞,巨阙组成,功能健脾和胃,宽胸利膈,化湿导滞,降逆止呕,而为治疗食积呕吐之良方。

小儿食积的症状 食积小儿推拿

位置:脾经、胃经都位于拇指的桡侧面。

手法:清补脾胃就是在这个桡侧面上,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来回推,这就叫清补,一般可以100~200次。

功效:具有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和胃降逆、化痰止呕的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呕吐、四肢无力等。

位置: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的中央。

手法:顺时针按揉100~200次。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清热的功效,一般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调等症状。揉板门没有什么副作用,如果孩子没有什么不适,日常揉揉这个穴位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脾胃的保健作用。

位置:四缝穴位于第一、二、三、四、五手指掌面近端指尖关节中央。

手法: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缝穴。两只手都要掐,掐10次左右即可。

功效:具有消积导滞、祛痰化积的功效。传统上我们四缝穴都是拿针刺了放血,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手掐四缝穴,来给孩子起到消积的作用。

注意:四缝穴和四横纹的位置区别。

位置:整个腹部。

手法:用掌根按住腹部下沉1~2厘米,顺时针揉腹100~200次。

功效:具有调畅气机、促进胃肠消化的作用。经常摩腹可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更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并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

注意: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食积、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虚寒泻等。

位置: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

手法:让孩子安静地趴在床上,家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孩子后背的皮肤,由下向上沿着脊柱两侧,一边把皮肤捏起,一边向上推。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一般要捏3~5遍。捏脊推荐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

功效:捏脊具有调畅气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功能,针对食积的孩子也非常适合,还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脊背是非常软的,皮一拎就能拎起来很高很高。但如果孩子有病症的情况下,脊背的皮肤表现会不同:

1、食积时,孩子脊背中间部分的皮发紧,捏起来没那么容易,这个就是有食积的表现。

2、感冒时,孩子脊背上部分的皮发紧,皮没有那么容易捏起来,也说明这个地方阳气已经不通透了,我们捏的时候手下也会有明显的皮紧感。

3、发烧时,捏孩子脊背上半段的时候会疼,一疼孩子就会哭,往往一哭一闹汗就出来了,热就退了。

小儿食积偏方

1、食积夹寒型

治则:温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但是手揉的方法一定要按照方子的要求来进行,绝对不能因为方式不对造成孩子越来越难受的情况.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2.将鸡内金30克烤黄,研细末.每次1克,每天2~3次,开水冲服.

或者用小青藤香6g,煎水服,1日2次.此方用于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也可用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日1剂,分2次服.对于食肉过多而致食积则很有效果.

3.酒糟100克,入锅内炒热,分2次装袋,交替置于腹部热熨,每天1次,每次2~3小时.用于虚中夹实证.一定要注意坚持服用,效果才会明显,断断续续的服用不能发挥药材本身的作用.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小儿食积这样的疾病如果不是很严重是可以通过偏方来解决.但是这只是针对于不太严重的情况,如果是程度比较深,一定不能再依赖偏方.要去专业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医嘱治疗和服药.

小儿食积是什么

小儿食积,往往是由于过量吃入厚味食品或常吃油炸、粘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所致。当食物的“量”超过了胃肠本身所具有的“能”时,就要发生“运能不足”的矛盾。那些当天未能被消化的食物,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呆在胃里“待运”,而是在体温和体液的作用下,继续溶化和分解,如同河床里的淤泥一样,沉积在胃肠的内壁上,从而阻碍着胃肠的吸收功能。

小儿食积调治方法

专家介绍,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在喂养幼儿时,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煎炸之品,或暴饮暴食,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常吃的过饱,增加小儿脾胃负担,脾运失司,导致乳食停滞不消,中医学称之为“食积”或“积滞”。

那么,患了“积滞”怎么办?调整饮食是关键,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总量,节制零食,避免吃巧克力,花生米等脂肪过多的食品,选择清淡可口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如豆腐,新鲜蔬菜,鱼,蛋,小米粥等。

专家说,中医对食积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中医将食积分为虚实两大类辨证施治。凡病程比较短,腹胀拒揉按,哭闹不安,或伴有低热者,多属实证,治疗以消食导滞为主,食积较重,大便秘结者,可选用枳实导滞丸。

小儿食积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在治疗用药上不可滥用“补品”或“攻伐”之法。专家提醒,年轻的父母在喂养宝宝时应做到“乳贵有时,时贵有节”,若乳 食无度,酿成食积,积久不消,损伤脾胃,日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质、智能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所以年轻的父母应细心观察孩子的饮食,二便及睡 眠情况,及早发现问题,用中药调治,把一些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调理好宝宝,让宝宝健康成长。

小儿消化不良食疗偏方有哪些

小儿消化不良食疗偏方一、山楂粥

原 料:山楂20克、粳米100克、白糖10克。

做 法 : 先将山楂入砂锅煎煮,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白糖、水适量煮粥。

用 法 : 佐食或当点心食用,不宜空腹食,7天为一疗程。

作 用 : 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适用于食积停滞、腹痛、腹泻、小儿乳食不消等。

山楂中有脂肪酶和山楂酸可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山楂煎剂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抗菌作用,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佳品。但山楂属酸性食品,此药膳胃溃疡患者不宜多食;山楂有活血通瘀作用,孕妇不宜多食。

小儿消化不良食疗偏方二、红萝卜水煎,加红糖或加茶叶同煎,治婴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食疗偏方三、胡椒粉1克,敷脐部,用胶布固定,隔日换一次,治小儿或成人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食疗偏方四、扁豆花15至30克,水煎加糖服,治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食疗偏方五、党参粥:党参2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炒至黄黑色,再与党参同煮粥,煮好后饮用粥汤。有补中气,和脾胃,除烦渴,止泄泻作用。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症。

小儿食积如何预防

专业指导

一、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不应过饥过饱。食品宜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

2、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添加相适应的辅助食品,不应偏食、杂食,合理喂养。

3、平时应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二、护理

1、饮食、起居有时,不吃零食,纠正偏食,少吃甜食,更不要乱服滋补品。症状轻者可以鸡内金炒焦研成粉结合糖一起混合,加温水送服。

2、呕吐者可暂禁食3-6小时,或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揉摩腹部。可用粟米饭焦锅巴,研细粉。每次5—log,每日2次,用糖开水冲调服,有助运消食之功。

相关推荐

小儿食积是怎么引起的

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过食油腻厚味的食品,聚积不化,气滞不行所致。本病因主要是乳食内积,损伤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捎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小儿积食能吃鸡内金吗

鸡内金为脊椎动物雉科家鸡的砂囊角质内膜,俗称鸡肫皮。炒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呕吐泻痢、食积不化、小儿疳积等。《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纲目》:"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 方法/步骤 1、生鸡内金——活血化瘀,用于疗结石类疾病2、炒鸡内金——消食导滞,疗儿童积食效果很好。 2儿童积食症状1、舌苔厚2、嘴里味3、打嗝味道大4、大便臭鸡蛋味5、肚子胀6、右脸红斑。 3

胃仓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胃仓穴的作用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理气消积,舒筋活络,健脾和胃 主疾病: 1.饮食积滞,脾胃不和之胃痛,腹胀,小儿食积,疳积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脊背痛诸症。

小孩喝山楂泡水的作用

健胃消食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挑食和厌食的现象,山楂酸酸甜甜的,口感较好,小孩食用山楂泡水可以改善厌食的现象,山楂可以开胃,小孩子胃口打开了,也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可以促进小孩的生长发育。 小儿食积 小孩的消化功能比较弱,时候吃多了但是消化慢就容易造成食积,食积会影响小儿的食欲,不利于小孩健康。山楂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利于食物的消化,所以可以疗饮食积滞。

小儿手足心热怎么回事

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血虚和食积。儿童手心烦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积,食积也称“停食”,是指小儿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引起小儿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食积症。多表现为食欲不振、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腹胀嗳气。那么小孩手足心热应该如何进行调理呢?中医调理既不能用滋阴的方法,也不能用养血的方法,当以健脾消积为法,或以捏脊疗法缓解。首先就是中医健脾消食,当天热胃口不好,可取1汤匙醋,加适量白糖,用开水冲饮,能生津止渴,增加食欲。萝卜,山楂等可助消化,让孩子多吃点增加食欲的东西。饭前1小时左

小儿食积发烧怎么办

1 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2 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3 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

小暑养生食疗方

1.粟米山药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药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细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主:小儿消化不良。 2.萝卜炒豆腐皮 配料:豆腐皮1张,白萝卜100克,素油、盐、葱适量。 做法.:清水泡发豆腐皮后切成细丝,白萝卜洗净切丝,共用素油煸炒后加葱、盐等调味品佐餐,每日1剂。 主:小儿乳食积滞,消化不良。 3.萝卜葱白汁 配抖:白萝卜、葱白等量。 做法:共打汁,多量饮服。 主:小儿食物积滞。 4.盐萝卜汤 配料:胡萝卜250克,盐3克。 做法:在胡萝卜中加盐,并煮烂、去渣取汁,一天分3

小儿食积常喝谷芽麦芽水

谷芽麦芽水作为日常饮料是个不错的办法。以谷芽、麦芽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谷芽、麦芽(中药店可以购买)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药,生发胃气,消食导滞的功效,且谷、麦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气味清淡宜人。 山药、莲子多入粥■ 山药能健脾补肺,莲子味甘甜,补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作用。取山药、莲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粳米洗净后用油、盐腌好,上述三味以慢火熬成粥后调味食用。 吃点山楂当零食■ 与牛肉干、薯片和各式食品相比,山楂酸甜可口,能开胃助消化,更适合作为孩子们偶尔消遣的零食。因此,

水红花子的功效与作用

水红花子清热解毒,明目消疮,用于消渴、火眼、疮肿、瘰疬等症。《国药提要》:去热,烦渴及颈淋巴腺炎。《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 水红花子能利水消肿,医书《新疆中草药手册)记载:"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胺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水红花子能利水消肿,医书《新疆中草药手册)记载:"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胺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山楂泡水宝宝可以喝吗 宝宝可以长期喝吗

不建议长期喝。 山楂泡水可以小儿食积,宝宝可以在食欲不振和食积时,少量食用山楂来疗病症。宝宝正常状态下是不需要食用山楂的,山楂虽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但是它酸性较强,宝宝长期食用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