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患了尿石怎么办

老人患了尿石怎么办

尿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石。结石的成分可以是草酸钙、磷酸钙、碳酸钙、尿酸、胱胺酸、黄嘌呤、磷酸胺镁等。这些晶体和尿中的有机基质异常的粘合形成结石,但很少由单纯一种晶体组成,老年人尿石病的尿石成分以上述的头四种为多,其余均属少见。尿石病在我国的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新疆、陕西、河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发病率较高。

结石生成的位置可以在肾盏、肾盂。输尿管结石多数来源于肾盂,膀胱的结石可由肾和输尿管的结石下降而来,也可以由于前列腺肿大造成膀胱出口的梗塞而形成。临床症状因结石的大小、形状、部位、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所以细小光滑的结石、停留在肾盂或下肾盏而又无感染的结石,停留在膀胱的光滑而又未造成梗阻的结石,都可以无临床症状。

哪些方法预防泌尿系结石效果好

1、多饮水

多饮水是最简单有效的防石方法。增加一半的尿量便可使尿石的发病率下降很多。对尿石症病人来说,应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3000毫升,而且要均匀地饮水。尤其是餐后3小时是排泄的重要时间段,所以患者更要保持足够的尿量。像磁化水,就具有一定的防石作用。应该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以增加尿量,有利于体内多种盐类、矿物质的排除。生活中应该时刻注意水质,避免饮用含钙过高的水。

2、多活动

平时要多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体力好的时候还可以原地跳跃,同样有利于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

3、需要注意膳食结构

尿石的形成和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人们注意调整膳食结构能够预防结石复发。根据尿石成分的不同,饮食调理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案。例如草酸钙结石患者,应当少食草酸钙含量高的食品,如菠菜、西红柿、马铃薯、草莓等。

4、治疗引起泌尿系结石的某些原发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瘤、腺癌或增生性变化等)会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诱发磷酸钙结石。这样,就需要先治疗甲状旁腺患。尿路上的梗阻性因素,如肿瘤、前列腺增生以及尿道狭窄等会造成尿液蓄积,引起尿液“老化”现象。尿中的有机物沉积“老化”后,就可能增大而变成非晶体的微结石。所以,治疗引起泌尿系结石的某些原发病对于预防结石复发也非常重要。

5、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尿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尿石症的防治效果。

6、服用中药每隔一定时间,用中药金钱草和海金沙泡水服

有利于排出体内细小的结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找中医师根据自己的病情开一张简洁的中药处方泡服。

7、多活动

平时要多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体力好的时候还可以原地跳跃,同样有利于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

8、限制高额营养

尿石症病人应根据热量的需要限制超额的营养,动物蛋白的摄入要适量,保持每日摄入蛋白的量为75-90克。控制精制食糖的摄入。忌食菠菜、酸菜、动物内脏等。

泌尿系结石的预防措施

泌尿系结石的预防措施:

1、注意膳食结构,尿石的生成和饮食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注意调整膳食结构能够预防结石复发。根据尿石成分的不同,饮食调理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案。如草酸钙结石患者宜少食草酸钙含量高的食品,如菠菜、西红柿、马铃薯、草莓等。

2、治疗引起泌尿系结石的某些原发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瘤、腺癌或增生性变化等)会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诱发磷酸钙结石。这样,就需要先治疗甲状旁腺患。尿路上的梗阻性因素,如肿瘤、前列腺增生以及尿道狭窄等会造成尿液蓄积,引起尿液“老化”现象。尿中的有机物沉积“老化”后,就可能增大而变成非晶体的微结石。所以,治疗引起泌尿系结石的某些原发病对于预防结石复发也非常重要。

3、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是尿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尿石症的防治效果。

4、服用中药每隔一定时间,用中药金钱草和海金沙泡水服,有利于排出体内细小的结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找中医师根据自己的病情开一张简洁的中药处方泡服。

5、多饮水。应该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以增加尿量,称为“内洗涤”,有利于体内多种盐类、矿物质的排除。当然,应该注意饮水卫生,注意水质,避免饮用含钙过高的水。

6、多活动。平时要多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体力好的时候还可以原地跳跃,同样有利于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

泌尿系统结石是怎么回事

尿石症的病因比较复杂。约80%的尿石症患者无明显的解剖及生理的异常,称为原发性结石。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宏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发病情况和发病因素,从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近百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尿石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如环境、气候等,内因如遗传、种族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一、内部因素

(一)遗传

不同种族的人都可患尿石症,但患病率有差异。在上著美国人、美国和非洲的黑人及上著以色列入,尿石症相当少见,但在主要由亚洲人和白种人居住的某些寒冷地区,尿石症的患病率却很高。一般认为黑色人种罹患率要比其他人种低。有人认为黑色皮肤可以保护人体少受紫外线照射而减少VitD的生成,也有人注意到黑人尿钙和尿磷的水平都比较低。

膀胱结石的发生一般与不发达地区的营养不良和饮食习惯有关,但营养的改善并未降低尿石症的发生率,只不过由原来的膀胱结石变为肾结石。

有人认为尿石症与人体的多基因缺陷和部分基因外显有关,但WhiIe注意到尿石症患者的配偶的尿钙浓度高于同一家族的相同性别者,因此探讨家族性问题应将相似的生活条件考虑进去。现已知,几种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尿石症,例如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胱氨酸尿症、黄嘌呤尿症等。

(二)年龄和性别

尿石症的高发年龄为20~40岁,男女之比约为3:1。但在由慢性尿路感染或胱氨酸尿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引起的上尿路结石中,女性较男性的比例高。儿童期,男女形成尿石症的机会似乎相等。有人根据血清睾酮水平增高可增加肝脏产生的内源性草酸,推测低水平血清睾酮可能有助于妇女和儿童免患含草酸的尿石症。但有人发现尿石症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实际比对照组低。因此Welshman和McGeown根据其研究结果,女性尿中有较高的枸橼酸浓度,推测尿中高浓度的枸橡酸可能对妇女有保护作用。

二、外部因素

(一)地理环境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居住在山区、沙漠和炎热地带的人们尿石症的罹患率较高。总结全球范围内的几宗大规模研究表明,尿石症的高发区包括美国、英国小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地中海国家、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北部、中欧、马来哑部分半岛和中国。而尿石症的低发区包括中美洲、南美洲,大部分非洲及由原始部落居住的澳大利亚地区。在中国,南方诸省发病率高于中部各省,更高于北方各省。

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尿石症的发病率,而且也影响所形成的尿石的组分。有人注意到英国、苏格兰和苏丹的尿石主要是由草酸钙和磷酸钙组成的混合性结石,而在以色列尿酸结石更常见。当然,地理环境仅代表环境因素的一个方面,例如饮食习惯、温度、湿度,更重要的是形成结石的内在因素。例如,以色列土著犹太人比移民欧洲的犹太人尿石症发病率低得多。

(二)气候和季节因素

气候对尿石症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有人观察到尿石症季节发病倾向与气温之间的关系。一般尿石症更多发于夏季的3个月或达到全年平均最高温度后的1~2个月。还有人观察到,澳大利亚南部居民所发生的尿石症,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没有季节性差异,但尿酸结石夏秋季节明显增多,而感染性结石春夏季节明显减少。

一般认为气候对尿石症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气温增高,皮肤蒸发过多,导致尿液浓缩,浓缩尿则有利于尿中晶体形成。有人发现夏季尿石症病人的尿中晶体增多。但是,Parry和Lister认为,夏季增加阳光照射,产生的1,25- (OH)2Vit D3增加,因此引起尿钙分泌增加,故更倾向于夏季发生尿石症。

(三)水分摄入

水分摄入可抵消皮肤、呼吸蒸发所丧失的水分,且可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正因为饮水的稀释效应可降低尿中晶体的过饱和浓度及利尿作用可减少自由晶体颗粒在尿路滞留的机会,故而多饮水有助于防止尿石形成。

Frank和Vries对以色列的土著居民和移民的尿石症发病情况作了调查,结果发现炎热沙漠的居民的发病率最高,寒冷多山的居民则最低,而在沙漠居住区,欧洲移民的发病率最高,东、北部非洲的移民次之,而土著以色列人则最低。

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可影响尿石的形成。有人认为,饮水的硬度过高可增加尿石的发病率,但对此尚有争议。有人报道,锌是钙结石的抑制物,因而尿中锌浓度降低可增加尿石形成的机会。但是Yendt和Cohanim报道,噻嗪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石复发的机会,而在大多数这类病人中尿锌的浓度实际上降低了。

(四)饮食

饮食习惯及食物的不同种类与尿石症的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摄入过量的含嘌呤、草酸、钙、磷等食物,可引起尿中这些物质排泄增多。

Lonsdale指出尿石症病人有特殊的饮食习惯。例如过分摄入一种含高草酸的Worcester-shire Sauce,经常大量饮用诸如奶酪、冰淇淋的奶制品。但是,Curhan等发现高钙饮食的病人患病率却最低。

除了饮食习惯和种类外,还应注意某种食物的出产地。在泰国不同地方出产的同一种疏菜,其草酸的含量相差达50%以上。因此,应详细、全面地了解尿石症病人的饮食状况,以便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

(五)职业

Blacklock等调查了皇家海军各类职业人员的尿石症发生率,发现管理人员患尿石症较体力劳动者更多。Sutor和Wooley调查了856名尿石病人的职业情况,发现管理人员有较高的尿石症发生率,而体力劳动者则较低。Whitson等研究发现,宇航员在经过太空飞行后,发生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很难确定职业是否为引起尿石症的决定因素或为其他影响尿石形成的因素提供条件。

为什么老年人尿路感染发病率高

老年人患尿路感染几率增高的原因是:

(1)老年人泌尿道上皮细胞对细菌粘附敏感性增高。

(2)老年人尿路梗阻及尿流不畅的因素明显增加,如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梗阻以及尿路结石、肿瘤等,尿路存在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使细菌易于生存繁殖。

(3)老年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低,使其对感染及其他应激因素的反应能力下降。此外,老年人肾的退行性变化,特别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憩室或囊肿形成,也是尿路粘膜预防机制下降的原因之一。

(4)老年人生理性饥渴减退,饮水减少以及肾小管尿浓缩稀释功能的改变是易患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

(5)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及长期卧床,又因为疾病滥用止痛药、非类固醇消炎药等,因而易患尿路感染。

输尿管结石发病的原因

很多输尿管结石患者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输尿管结合发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让患者更好的明白这一问题。专家给出了以下解释。希望通过下述的解释能让患者对于输尿管结石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流行病学因素

(1)性别和年龄:尿石症人群发病率约2%~3%,肾结石治疗后在5年内约1/3病人会复发。男:女为3:1,女性易患感染性结石。在我国,上尿路结石男女比例相近,下尿路结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3.7~5.3:1。尿石症好发于25~40岁之间,20岁以前患尿石症者少。儿童多发生于2~6岁,常与畸形、感染、营养不良有关。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40岁和50~65岁。男性老年人患尿石症与前列腺增生引起尿路梗阻有关,可继发产生膀胱结石。

(2)种族:尿石症的发病率与种族有关,美国尿结石年发病率为1.弗4‰,其中有色人种比白人患尿石症的少。

(3)职业:有资料显示职业与尿石症的发病相关,如高温作业的人、飞行员、海员、外科医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发病率较高,空军中飞行员肾结石的患病率就高于地勤人员3.5~9.4倍。

(4)地理环境和气候:尿石症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别。山区、沙漠、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尿石症发病率较高,这主要与饮食习惯、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我国南方,泌尿外科诊治病人以尿石症为最常见的疾病,而在北方只占10%~15%。

(5)饮食和营养:饮食的成分和结构对尿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资料表明,饮食中大量摄人动物蛋白、精制糖,可增加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其他如脂肪、嘌呤、草酸、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会影响尿结石的形成。营养状况好,动物蛋白摄人过多时,容易形成肾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营养状况差,动物蛋白摄人过少时容易形成膀胱结石,主要成分是尿酸。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目前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远高于下尿路结石,尤其小儿的膀胱结石已少见。

(6)水分摄入:任何破坏水的摄人量与损失量平衡的因素如出汗过多,都会使尿液中钙和盐的过饱度增加,有利于尿结石的形成。反之,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

(7)疾病:有些尿结石的形成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尿结石的形成常表现为家族性,并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蹄铁形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髓质海绵肾和下尿路畸形等,也与尿石症形成密切相关。代谢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等,以及尿路梗阻和感染等亦为尿结石形成的因素。

对于这类疾病还有不懂的地方或是身体有异常之处,还是应该到医院做一个详细检查以后,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论。因为常见的一些原因不一定就是自己病发的因素。

腰部疼痛可能是尿石症

出现突然的腰部或腹部剧烈痛疼,尿血且伴随有恶心、呕吐的患者,这些症状表明已患上了肾结石。单纯的尿血、尿痛,正在排尿时突然中断,改变体位后又可以继续排尿,说明患的是膀胱结石。

当出现完全性排尿困难时,说明结石完全堵住了尿道,这就是输尿管结石。

因此,一年一度的检查不可缺少,B超、X光片、尿常规基本都可检查出。想了解结石的大小和存在的更为详细的位置,还可进一步通过做CT检查,检查出可早些排出结石,免除其对肾功能造成更大的影响。

尿石症的治疗方法

6毫米以下结石90%可自行排出体外说,对于6毫米以下的结石,90%经过保守治疗都能排出体外,患上尿石症的患者,切记不可自行到药店购买排石药,善自服用。俗话说,对症下药,病可除,药不对症,只能使病人更痛苦;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结石存在的具体位置、大小、形状来决定用药。对于较大的结石,可通过微创手术,体外振波ESWL碎石、腔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等手段,对于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结石体积大、部位特殊的病人不适合上述治疗方式的,可通过肾盂切开取石或膀胱切开取石。

尿石症患者的饮食搭配

对尿石症的预防,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此病的痛疼过于剧烈,患者受不了时容易引发脑血管爆裂,因此这类人群尤其要注意。在夏季时要多喝水,少吃动物性蛋白食物,食物搭配时,不要把豆腐和菠菜配在一起吃。他还特别强调,只要有肾、膀胱、输尿管结石病史的人,这个季节都要特别注意,说明他们的体质,很容易患尿结石症。

重视膳食纤维摄入: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尿结石发病率呈负相关,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使尿中的草酸钙和尿酸减少。谷类、薯类及新鲜蔬菜中富含纤维素,做到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可起到增加膳食纤维的有益作用。

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维生素B6可减少尿中草酸钙结晶的形成,维生素K可降低尿中草酸含量,因而在膳食中应增加这两种维生素的摄入。绿色蔬菜如苜蓿、卷心菜以及橘子等富含两种维生素,适当吃些有助于降低尿结石发病率。

专家提醒,当身体出现上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到肾病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不要耽误了病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什么会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外科常见病。结石在肾中生成即为肾结石,较小的肾结石一经掉入输原管则称输尿管结石,再向下排人膀肮或尿道,便称为膀肮结石或尿道结石,真正原发于输尿管、膀肮或尿道的结石较少见。泌尿系统结石通常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介绍

(1)性别和年龄:尿石症人群发病率约2%~3%。 肾结石治疗后在5年内约1/3 病人会复发。男女为3 : 1,女性易患感染性结石。在我国,上尿路结石男女比例相近,下尿路结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3~ 7~5。 3 : 1 。尿石症好发于25~40 岁之间。 20 岁以前患尿石症者少。儿童多发生于2~6 岁,常与畸形、感染、营养不良有关。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 40 岁和50~65 岁。男性老年人患尿石症与前列腺增生引起尿路梗阻有关,可继发产生膀胱结石。

(2) 种族:尿石症的发病率与种族有关,美国尿结石年发病率为1.64‰。 其中有色人种比白人患尿石症的少。

(3) 职业:有资料显示职业与尿石症的发病相关,如高温作业的人、飞行员、海员、外科医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发病率较高,空军中飞行员肾结石的患病率就高于地勤人员3.5~9.4 倍。

(4) 地理环境和气候:尿石症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别。山区、沙漠、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尿石症发病率较高,这主要与饮食习惯、温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我国南方,泌尿外科诊治病人以尿石症为最常见的疾病,而在北方只占10%~15% 。

(5) 饮食和营养:饮食的成分和结构对尿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资料表明,饮食中大量摄人动物蛋白、精制糖,可增加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其他如脂肪、嘿岭、草酸、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会影响尿结石的形成。营养状况好,动物蛋白摄人过多时,容易形成肾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营养状况差,动物蛋白摄人过少时容易形成膀胱结石,主要成分是尿酸。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目前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远高于下尿路结石,尤其小儿的膀胱结石已少见。

(6) 水分摄入:任何破坏水的摄人量与损失量平衡的因素如出汗过多,都会使尿液中钙和盐的过饱度增加,有利于尿结石的形成。反之,大量饮水使尿液稀棒,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

(7) 疾病:有些尿结石的形成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尿结石的形成常表现为家族性,并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蹄铁形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 、髓质海绵肾和下尿路畸形等,也与尿石症形成密切相关。代谢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等,以及尿路梗阻和感染等亦为尿结石形成的因素。

膀胱结石如何预防较好

1、多喝水能够起到稀释尿液的作用,降低尿内晶体的浓度,冲洗尿路,有利于预防结石形成以及促使尿石排出,一般成人每日饮开水或磁化水2000毫升以上,对预防结石有一定意义。

2、不要大吃大喝,限制超量营养,因为大吃大喝多为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肪饮食,这样会增加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平时应适当多吃些粗粮和素食。

3、如果是草酸盐结石患者,结石治愈以后,为了预防结石复发,应避免吃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如菠菜、甜菜、香菇、土豆、粟子、浓红茶、咖啡、可可、巧克力、柿子和杨梅等;如果是尿酸盐的患者,应注意尽量少吃含尿酸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咖啡、可可、红茶、巧克力和花生等。

4、尽量不服用或少服用与结石有关的药物,如维生素C、阿斯匹林、磺胺类药物。

5、把喝浓茶改成改喝清茶或水。

6、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每年体检加做尿检。

膀胱结石的预防尿石症是常见的病,如老年人患了尿石症,要大了解尿石形成的原因,以寻找防治尿石的有效方法。尿石形成,既然与饮水有关,因此,凡含杂质钙盐过多的水,要净化、煮沸后才能饮用,最好用磁化水。

磁带化水是经过一定磁场磁化后的水,可防止杂质沉积于尿道,也有利于尿石的排出。平时用金钱草泡开水当茶饮,有利排石、清热利湿、防治尿路感染、预防肾绞痛发作的功效。在夏天汗多时,尤其要多饮水,防止尿液浓缩。若嫌磁化水、金钱草水麻烦。饮足量的茶叶水,也有利尿排石的作用。

要尿石顺利排出,还应配合一定的运动。如肾结石患者,可叫家人轻轻拍打肾区:输尿管结石患者,应自行多作跳跃运动,如练习投篮、跳绳,以促使尿石下移。膀胱结石患者,应憋尿后用力排尿,以利结石排出。此外,还要积极防治尿路感染。

导致输尿管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1)性别和年龄:尿石症人群发病率约2%~3%,肾结石治疗后在5年内约1/3病人会复发。男:女为3:1,女性易患感染性结石。在中国,上尿路结石男女比例相近,下尿路结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3.7~5.3:1。尿石症好发于25~40岁之间,20岁以前患尿石症者少。儿童多发生于2~6岁,常与畸形、感染、营养不良有关。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40岁和50~65岁。男性老年人患尿石症与前列腺增生引起尿路梗阻有关,可继发产生膀胱结石。

(2)种族:尿石症的发病率与种族有关,美国尿结石年发病率为1.弗4‰,其中有色人种比白人患尿石症的少。

(3)职业:有资料显示职业与尿石症的发病相关,如高温作业的人、飞行员、海员、外科医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发病率较高,空军中飞行员肾结石的患病率就高于地勤人员3.5~9.4倍。

(4)地理环境和气候:尿石症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别。山区、沙漠、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尿石症发病率较高,这主要与饮食习惯、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中国南方,泌尿外科诊治病人以尿石症为最常见的疾病,而在北方只占10%~15%。

(5)饮食和营养:饮食的成分和结构对尿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资料表明,饮食中大量摄人动物蛋白、精制糖,可增加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其他如脂肪、嘌呤、草酸、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会影响尿结石的形成。营养状况好,动物蛋白摄人过多时,容易形成肾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营养状况差,动物蛋白摄人过少时容易形成膀胱结石,主要成分是尿酸。在中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目前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远高于下尿路结石,尤其小儿的膀胱结石已少见。

(6)水分摄入:任何破坏水的摄人量与损失量平衡的因素如出汗过多,都会使尿液中钙和盐的过饱度增加,有利于尿结石的形成。反之,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

(7)疾病:有些尿结石的形成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尿结石的形成常表现为家族性,并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蹄铁形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髓质海绵肾和下尿路畸形等,也与尿石症形成密切相关。代谢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等,以及尿路梗阻和感染等亦为尿结石形成的因素。

防止泌尿系感染预防泌尿系结石

怎样预防泌尿结石疾病呢?这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患者常常因为泌尿结石疾病的出现呈现疼痛、血尿等症状,备受泌尿结石的痛苦和煎熬。这也就提醒着我们做好泌尿结石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预防泌尿结石疾病呢?

1、改变尿石生成环境。研究表明,尿石成分以草酸钙居多,约占80%。在个别地区,尿酸结石也不少见。这些结石多是在酸性的尿液环境下生成的。还有一些结石(如磷酸钙结石)则是在碱性的尿液环境中生成。所以,对患者自然排出或手术取出的结石,进行成分分析,再通过药物调节或饮食调理,人为地改变尿液的酸碱环境,对于预防结石的生成及治疗结石病具有重要意义。

2、注意膳食结构尿石的生成和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因此,注意调整膳食结构能够预防结石复发。根据尿石成分的不同,饮食调理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案。如草酸钙结石患者宜少食草酸含量高的食品,如菠菜、西红柿、马铃薯、草莓等。

3、治疗引起泌尿系结石的某些原发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瘤、腺癌或增生性变化等)会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诱发磷酸钙结石。这样,就需要先治疗甲状旁腺疾患。尿路上的梗阻性因素,如肿瘤、前列腺增生以及尿道狭窄等会造成尿液蓄积,引起尿液“老化”现象。尿中的有机物沉积“老化”后,就可能增大而变成非晶体的微结石。所以,治疗引起泌尿系结石的某些原发病对于预防结石复发也非常重要。

4、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是尿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尿石症的防治效果。由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造成的尿路感染容易诱发结石,这些细菌能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尿变成碱性,易使尿酸盐沉淀而形成结石。此外,细菌及其引起的脓块、坏死组织等也可作为结石的核心而导致结石生成。所以,及时治疗泌尿系感染对预防结石复发十分重要。

5、多活动平时要多活动,如散步、慢跑、做体操等。体力好的时候还可以原地跳跃,同样有利于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

6、多饮水应该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以增加尿量,称为“内洗涤”,有利于体内多种盐类、矿物质的排出。当然,应该注意饮水卫生,注意水质,避免饮用含钙过高的水。

三个办法排除宫外孕的发生

办法一:怀孕以及正确避孕,选择双方心情和身体状况俱佳的时机怀孕。如暂不考虑做母亲,就要做好避孕。良好的避孕从根本上杜绝了宫外孕的发生。

办 法二:及时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炎症是造成输卵管狭窄的罪魁祸首,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更是增加了炎症和子宫内膜进入输卵管的几率,进而导致输卵管粘连狭窄, 增加了宫外孕的可能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系统疾病也都可能改变输卵管的形态和功能。及时治疗这些疾病都可以减少宫外孕的发生。

办 法三:尝试“体外受孕”如果曾经有过一次宫外孕,那么再次出现宫外孕的可能性足以摧毁女人做母亲的信心。一个健康宝宝的诱惑当然值得女人为此铤而走险,但 科学也为女人提供了更多帮助,比如可以选择体外受孕。精子和卵子在体外顺利“成亲”之后,受精卵可以被送回到母体的子宫安全孕育。

尿石症的病因、症状与治疗探析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尿石症的原因、症状诊断和其治疗一直是医学中的重要问题,历史悠久,拒考古学资料,再埃及公元前4800年的坟墓中发现的木乃伊内就有膀胱结石。

在中国古代的《皇帝内经》只能感才把“淋”分为数种,其中“砂淋”既表明从尿道排砂石的症状。中医才对尿结石症为“石淋”,如谓“溺中有砂石之状,其溺于盆有声”,中医认为这种沉淀凝结主要是由于肌体内肾虚,膀胱生热所致。可见尿石症自古有之。

尿石症可分为肾和输尿管的上尿路结石及膀胱和尿道的下尿路结石,这种区分不仅是由于结石发生部位的不同,而且还因其病因,年龄性别,结石成份和预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可以看作结石的两种类型,在统计,研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都要区别对待。

尿石症不能简单地看作尿中结石成分的析出而形成结石,结石实际是人体异常矿化的一种表现,矿化是生物界相当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体的矿化可分为正常矿化(受控的过程)如骨骼和牙齿的形成:以及异常矿化(失控的过程),如:异位的组织钙化及各种结石的形成(患尿石症的患者合并其他组织矿化异常的并不少见,如骨质疏松)

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证明小儿下尿路结石与成人上尿路结石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在贫困地区,营养不良,易发生膀胱结石,特点是男多于女,成分以尿酸盐为主,结石取出后很少复发。在富裕地区,营养过盛,肾结石较多,成分以草酸钙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结石排除或取出后复发率高,达60%--80%。而且下尿路结石以10岁以下小儿多发。上尿路结石多见于20--40岁壮年。上尿路:下尿路为5:1,男性高于女性3:1,两性无差别。

[治法]:利水通淋,排石

金钱草24 木通4 瞿麦15 滑石24 山栀12 石苇20 牛膝10 泽泻12 淮山15 云苓18 白术15 党参18

[加减]:

(1)有血尿者,加白茅根15 小蓟15

(2)小便涩痛严重,加海金沙15 延胡索12

(3)腰酸背痛者,加肉桂3 山萸肉15 熟地18

输尿管结石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1)性别和年龄:尿石症人群发病率约2%~3%,肾结石治疗后在5年内约1/3病人会复发。男:女为3:1,女性易患感染性结石。在我国,上尿路结石男女比例相近,下尿路结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3.7~5.3:1。尿石症好发于25~40岁之间,20岁以前患尿石症者少。儿童多发生于2~6岁,常与畸形、感染、营养不良有关。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40岁和50~65岁。男性老年人患尿石症与前列腺增生引起尿路梗阻有关,可继发产生膀胱结石。 .

(2)种族:尿石症的发病率与种族有关,美国尿结石年发病率为1.弗4‰,其中有色人种比白人患尿石症输尿管结石的少。

(3)职业:有资料显示职业与尿石症的发病相关,如高温作业的人、飞行员、海员、外科医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发病率较高,空军中飞行员肾结石的患病率就高于地勤人员3.5~9.4倍。

(4)地理环境和气候:尿石症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别。山区、沙漠、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尿石症发病率较高,这主要与饮食习惯、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我国南方,泌尿外科诊治病人以尿石症为最常见的疾病,而在北方只占10%~15%

相关推荐

男人喝水少会得肾结石

虽然肾结石的形成原因很多,但肾结石和饮水少确实有很大关系,原因是正常人体尿液中的成分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并将废弃尿液排泄出来,一旦喝水少,排泄次数就会减少,那么尿液中的晶体盐类就会产生沉淀,沉积在细胞碎屑、细菌、血块等组成的核心上,形成结石。 现在,很多从事公室工作的白领,平时工作节奏快,喝水少,容易得肾结石;还有前段时间在建筑队干活的张师傅说:“我平时很少喝水,一干起活就忘了,老板也催得紧,有时候憋尿干活,最后检查出肾结石,医生说和我不喝水,憋尿有关”。还有的人不是忘记喝水,而是不喜欢喝水。这些习惯

老人尿不出尿怎么

1.1、解决前列腺炎引起的问题;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近几年来前列腺炎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此种情况,者不但要到医院诊治,平时还要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粮及大豆制品等,还可以多食蜂蜜保持大便通畅,适量食用,牛肉,鸡蛋,都能缓解小便尿不出来。 1.2、解决前列腺增生引起的问题;由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者排尿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量克服阻力,以致排尿费力,增生的前列腺将尿道压扁,而使尿流变细,尿中断,排尿后尿滴沥不尽等症状。这个时候者应该积极的治疗前列腺增生,必要时可以做手术解决。 1.3、解决结石

选对时间喝水可防治泌尿结石

一夜排尿超过2次是尿频 正常的老年人,晚上的排尿次数是0~1次,尤其是晚上排尿的次数超过2次,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为尿频。判断尿频的法很简单,正常人的排尿次数是白天4~5次,晚上是1~2次。 另外,有的人可能一个小时排一次小便,而且每次的量都可以达200~300毫升,这种情况是尿多而非尿频了,出现这种情况的老人可能是本身肾脏的浓缩功能变差了。有这种情况的老人,可能是白天排得少,晚上排得多。这种情况多与泌尿内科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及早就医防大 一般情况下,结石会在移动的时候,或者是排石的时候引发痛楚

空巢老人癔症

夜半醒来,坚信家里有贼,连续三天报警要求警察上门捉贼。东西湖一独居老人上“被窃妄想症”,昨日被儿女接到身边。 陈盛开老人今年81岁,家住东西湖走马岭东方东社区。昨晨1时许,陈爹爹电话报警,称有贼进屋。走马岭派出所值班民警赶到陈家检查,然后告诉老人家里没有贼,老人才安心睡下。 警方称,陈盛开是一位空巢老人,老伴去世早,子女不在身边,独自居住。老人之前曾连续两天报警,称有人潜入家中,要偷走他的钱袋,警察赶到现场,发现一切安好。 昨日,民警通知陈爹爹子女,建议子女把老人接到身边同住。 市优抚医院心理学专家霍云

六大类人易尿路结石

六类人容易“招惹”尿路结石 形成病因十分复杂,至今仍有一些问题未解决。归纳起来,与全身代谢、泌尿系局部感染环境和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尿道结石者排尿时的尿线极细,甚者发生尿潴留。而且结石嵌顿的部位疼痛,同时伴有下尿路感染。触诊时常可触及前尿道的结石。看看以下六类人群易尿路结石,你是不是也属于其中: 一、爱吃食盐: 太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的工作负担,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以干扰预防和治疗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克。 二、常喝啤酒: 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

老年人泌尿系结石吃什么好

老年人泌尿系结石的饮食方面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就比如老年人泌尿系结石者一般是不能吃草酸盐含量高的食物的,因为这样会加深老年人泌尿系结石的病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现在,就先来了解一下老年人泌尿系结石吃什么好。 泌尿系结石可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位于肾内和输尿管内,下尿路结石位于膀胱内和尿道内。因此,下尿路结石是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理病因 泌尿系结石的病因较复杂,有多种因素促成。外部因素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关,内部因素与种族、遗传、饮食习惯、代谢异常和疾病等有关。而老年人泌尿系结石

哪些人容易上膀胱结石

1、男性 就全部的尿路结石而言,男与女的比例约为2∶1,但就膀胱结石而言,则绝大部分是发生在男性,男女比约9∶1。因为男性的尿道较长,又有前列腺的问题,容易造成膀胱出口堵塞而致尿流不顺。 2、老人 老年人上此病通常是由前列腺增生症的并发症导致的。老年人作为膀胱结石的易发人群,在临床上较常见的是发生前列腺肥大的病人。但有很多前列腺肥大者,上膀胱结石却不自知。另外,长期卧床如中风或脊髓损伤的病人,也极易有膀胱结石的情形。 3、儿童 作为儿童类的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膀胱结石,大多是在者的膀胱内形成的,只有

老人有鼻炎

老年人鼻炎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滴鼻药物一般主要用来缓解鼻炎的症状,鼻油可以缓解鼻腔的干燥,滴鼻液可治疗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激素类滴鼻液则有助于减轻过敏性鼻炎的打喷嚏流清水涕等症状。使用药物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否则容易导致药物性鼻炎的发生。 2、盐水洗鼻 洁必康洗鼻器对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和慢性鼻炎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一般使用每天1-2次,一周即可见效。 3、按摩治疗 针刺迎香、鼻通穴,或作前述穴位按摩,可减轻鼻塞。用双手食指反复搓揉鼻翼两盘,能够有效改善鼻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可以有效缓解打喷嚏和鼻塞的症

男人你了解前列腺是什么

很多的男性同胞对于前列腺是非常的头疼,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 的确,前列腺疾病不但直接影响着男性的生殖健康,还对男性的心理状况造成相当大的困扰。每年体验,男人都会照前列腺B超,然而,一系列关于前列腺的病征,居然很多男性不了解,也不知道有哪种症状时需要看医生。 前列腺炎:40岁以下男性多发 据统计,约5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都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困扰。前列腺炎严重影响着很多男性的生活质量。 专家说,到目前为止,慢性前列腺炎还没有明确的病因,但当前前列腺炎的高发和现代人的生活不无联系。前列腺炎常见于四十岁以

有哪些人群比较容易得肾结石

1、既往过肾结石者,5年内肾结石再发率高达50%。2、久卧病床的老人老人骨折后,容易使血钙增高,进一步造成尿钙增多,形成肾结石。3、多汗者,人体汗液蒸发过多,使尿液浓缩,容易形成结石,特别是夏季。4、慢性代谢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罹肾结石的风险较健康人群高。5、疾病因素导致高血钙或高尿钙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骨折、瘫痪、溶骨性骨肿瘤等,可使尿钙增高,容易形成肾结石。6、尿路梗阻者,因尿液郁积、尿路感染,容易出现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