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芩和黄连的区别 湿热用黄连好还是用黄芩

黄芩和黄连的区别 湿热用黄连好还是用黄芩

视情况而定。

黄连苦寒而燥,能治湿生之热,但不能治热生之湿,因此对于大肠、胃以及胆被湿热所扰的人群来说,建议可以使用黄连,能够起到调胃厚肠的作用,主要用于中焦湿热。

而黄芩虽苦寒而不燥,能治热阻生湿,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因此对于湿热所导致的火气上行来说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上焦湿热。

黄芩和黄连的区别 品种不同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又被称为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等;而黄连是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又被称为“味连”、“雅连”、“云连”,这三种黄连也各自具有特点。

湿热用黄连好还是用黄芩 功效不同

黄芩和黄连都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是黄连更偏于入心经,泻心火,并能够治疗不寐、心烦及上腹部不适感等涉及神志方面的病状,而与黄连不同的是,黄芩更偏于入肺经,长于清泄肺热,适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等症状,主要是用于治疗气分之热。

去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荷叶

主要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苦瓜

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治疗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葛根芩连片

主要功效: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适用病症: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克,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重用葛根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是为君药;黄芩、黄连清肠胃之热邪,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并能调诸药,是为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牛黄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病症: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药性分析:方中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去肠胃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苦瓜

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文中小编为大家推荐了3款去肠胃湿热的中成药,但是在这里小编也要提醒大家,湿热分为很多种,想要用药物达到去除湿热的效果,那么一定要听从医嘱,对症下药。

怎样辨治肠胃湿热型急性肠炎

证候表现:起病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脘腹阵痛,泻下急迫,大便不爽,粪色黄褐腥臭,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肠胃湿热,多见夏季,暑热夹湿,损伤脾胃,内扰胃腑,浊气上逆则恶心呕吐;肠中有热,湿热蕴蒸胃肠,则泻下急迫;湿阻中焦,气机不利则腹痛阵作;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证。

治法:清化湿热,调理肠胃。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金银花、荷叶、白扁豆、甘草、车前子。

药中葛根、金银花解肌清热,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茯苓、车前子健脾利湿;扁豆、荷叶清暑化湿;甘草甘缓和中止痛调和诸药。

如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气缓中;呕吐剧者,可先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夹食滞者,宜加神曲、麦芽、山楂等消食之品。

黄柏用药必要的问题提示

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恶干漆。

2.《本草经疏》:阴阳两虚之入,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泄;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血虚不孕,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阴不足作泄等证,法咸忌之。

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治泻痢合黄芩、黄连;疗黄疸合栀子、茵陈;如配苍术、牛膝,可用于足膝肿痛、下肢萎软无力、配合知母、生地、竹叶、木通,可用于小便淋涩热痛;配合白芷、龙胆草,可用于带下阴肿。用治湿热疮疡、湿疹之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外用可配大黄、滑石等研末撒敷。

黄芪可以和玫瑰一起饮用吗 哪些人不宜喝黄芪泡水

1.阴虚患者。黄芪性微温、味甘,阴虚患者食用黄芪会导致身体不适。阴虚患者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和失眠多梦。阴虚患者食用黄芪应该配伍生地、熟地、玄参等药材。

2.湿热炽盛者。黄芪性温,能够补气养血,湿热炽盛者服用会加重病情。湿热患者表现为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咽红咽痛等症状。湿热患者需要配伍清利湿热的药材,如黄芩、黄连等。

牛蒡子功效大 3个治病用法

牛蒡子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良药,治疗乳痈极效。

如《医宗金鉴》中的栝楼牛蒡子汤:栝楼仁、牛蒡子(炒研)、花粉、黄芩、栀子(生研)、连翘(去心)、皂刺、金银花、陈皮、青皮、柴胡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笔者在治疗乳痈时,对原方作了小小的加减,改为:全栝楼、牛蒡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皂角刺、黄芪、蒲公英、丹皮、赤芍、橘核各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每日1~2剂,多次分服,每4小时服一次,连服3剂。乳痈发病急迫,常伴有高热,加入生石膏,可增强清热效果。

牛蒡子清瘟败毒,治疗痄腮极效。

余常用《东垣试效方》中的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僵蚕、升麻、柴胡、桔梗各15克,薄荷、甘草各10克。气虚者,加党参15克;便秘者,加大黄5克;腮腺炎合并睾丸炎者,加川楝子、龙胆草、延胡索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李东垣说:“此邪热客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以承气泻之,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此方,全活甚众。”方中黄连、黄芩清泻上焦之热毒;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上焦头面之风热;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通壅滞;升麻、柴胡升阳散火,疏散风热。黄芩、黄连得升麻、柴胡之引,直达病所;升麻、柴胡有黄芩、黄连之制,不致发散太过。用以治疗大头瘟,每获捷效。还可以用来治疗头面部丹毒、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聤耳等属于上焦热盛者。

黄芩清肺热吗 黄芩的副作用

服用过多时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副作用。

黄芩是属于一种中药材,其中可能会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是需要经过肝肾的,因此如果服用过多的话就可能会对肝肾造成较大的负担,长期下来会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而且黄芩的性质偏寒性,服用后会对脾胃造成一定的刺激,如果服用过多的话就有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的症状。

中医治痤疮有哪些方法

中医认为痤疮祸首为肝气郁结、内分泌失调,继而诱发心火、肺热、脾胃湿热薰蒸于面而致,方中黄芩、黄连、黄柏均为清热燥湿药,其中,黄芩善清上焦心肺之热;黄连善清中焦之热,兼可清心火;黄柏善清下焦之热,三黄携手,则诸湿热可除矣。

痤疮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哪些中药可以治疗痤疮,枇杷叶、炒牛蒡子、薄荷协助清肺热、消暗疮,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不仅可活血化瘀、还可清心火、调节内分泌,近年来西医多用丹参提取物“丹参酮”治疗痤疮,说明也认可了丹参对痤疮的卓越疗效。

三七善理血,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止血,对清除痤疮疙瘩、痘斑非常有效,与丹参为伍,则疗效更倍增矣!香附善理气,舒肝解郁,调节内分泌。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可从多方面清除痤疮,故丹参为君药;三七活血止血,香附舒肝理气,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共为臣药;枇杷叶、炒牛蒡子、薄荷等共为佐药,甘草调和众药,且可助肺通调水道,为使药。

怎样防止背部长痘痘 女性患者,内分泌失调因素尤甚,故加用当归、知母、茯苓。 脓包热毒重者,酌情加用生石膏、淡竹叶,意在加强清热解毒之功效也。 口周、下巴部位为主的患者,重用黄连,意在加强清中焦湿热之功效也。

以上配方,牢牢把握辩证施治之则,药理充分,故而药效卓著。 药膏:白果仁等药,提取出有效成分,研为极细粉,再与膏霜基质研匀既可。药膏的主要作用是清除已经形成的痘痘,且可疏通毛孔,解决毛孔粗大问题。 面膜:白果仁、芦荟、连翘、牡丹皮等药,研为极细粉,即可。使用时取药粉适量,用蜂蜜调匀敷面部。面膜的主要作用是清除痘斑,并可改善肤质。

上面就是关于中医治疗痤疮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介绍中看到中药治疗痤疮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并且每一个药方都是有其特定的适应人群的,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除湿热的中草药有哪些

1、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荷叶。

主要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2、除湿热的中草药有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3、除湿热的中草药有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4、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栀子的药材应用

1.热病心烦。该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可用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如黄连解毒汤《外栀子台秘要》。

2.湿热黄疸。该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3.血淋涩痛。该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4.血热吐衄。该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该品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5.目赤肿痛。该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6.火毒疮疡。该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7.焦栀子功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使用注意:该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相关推荐

口角炎快速治愈的方法 三黄汤漱口

配方:黄连黄芩各10g、黄柏9g 制法:取黄连10g、黄芩10g、黄柏9g、盐城细末,加开水200ml,浸泡2小时后,再加入红糖60g,温水漱口后,取药液10ml,每日3-5次。 功效:此方诸药苦寒,能泻火解毒、清利湿热,对口角炎可以迅速止痛并促进伤口愈合。

败血症的治疗小偏方

败血症的治疗小偏方 方药一: 犀角粉0.5克(冲服) 生地30克 金银花30克 赤芍12克 黄芩12克 黄柏12克 丹皮12文 连翘15克 栀子9克 黄连6文 蚤休9文 大青叶30克法:水煎服,每日三次。于热毒炽盛、寒战、高热、神昏、脉洪数者。 方药二: 茵陈30克 黄芩30克 滑石30克 竹茹15克 藿香15克 银花30克 苡仁30克 白豆蔻10克 地丁30克 栀子15克 龙胆草15克 车前子30克 金钱草30克 法:水煎服,日3次。 于湿热蕴结,恶寒发热,头重身 痛,恶心呕吐。 方药三: 银花

黄连的临床应

1、黄连的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2、黄连的应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

痢疾偏方 葛根黄莲汤

偏方:葛根15g,黄芩黄连各10g,甘草3g 制法:将上述药材水煎2次,早、玩分别服,每日1剂。 功效:葛根解表退热、燥湿止痢适于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肛门有灼热感,湿热泻痢的患者。

小孩子拉痢疾怎么办呢

1.清热化湿法:郑耀坪认为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陈中洲

黄芩苦不苦

苦。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要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血热吐衄、痈肿疮毒等不适症状。 因此黄芩做为一种清热药,是比较苦的,而且其苦味和黄连的苦味不相上下,如果实在喝不下的话,可以通过在其中加一些冰糖、蜂蜜等甜味剂来改善。

中医教你解决秋季烦人肠炎

寒热互结型 嗜食寒凉,或嗜酒辛辣饮冷,寒凝气滞血瘀,瘀久化热,肠络损伤,致腹痛腹冷,或右或左下腹痛,肠鸣气窜,大便滞下夹黏液,或带有脓血,治宜寒热并,方选乌梅丸方加减:乌梅15g,炮姜6g,黄连10g,黄柏12g,木香6g,白头翁15g,海螵蛸15g,白芍15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仙鹤草20g,甘草6g。水煎服。 湿热蕴结型 饮食不节,恣食辛辣酒类,湿热蕴结肠道,肠络损伤,不能泌别清浊,湿热糟粕混杂而下,症见腹痛泄泻,或滞下不爽,或夹黏液,或夹脓血,便后肛门坠热感。治宜清热燥湿,方选黄连汤加减

湿热体质吃什么中成药 三黄汤清理湿热除腹痛

生大黄,黄连黄芩各9克。 将生大黄,黄连黄芩冷水浸泡15分钟。将浸泡过的药材倒入药锅中,加水4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至水减半时,取汁。再往锅中加水400毫升,上述方法煎水取汁,将两次所煎煮的药汤兑在一起,每天1剂,分两次服。 方中大黄味苦,性寒,可归脾,胃,大肠,肝,心包五经,有清热化湿,泻火凉血,功积消滞,祛瘀解毒之功;黄连大苦大寒,能泻火燥湿,是治疗肠胃湿热的常药材,黄芩味苦,性寒,也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中药材,对于胃肠湿热以及暑湿所致的胸闷,呕恶,腹痛等十分有益,三者配伍

夏天喝黄芪水适合吗 黄芪水什么人不能喝

阴虚者禁单独喝黄芪。 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黄芪,一定要配伍运。阴虚患者使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清半夏的功效与作 治疗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清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配以陈皮、茯苓等同,可治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配以黄芩黄连、干姜等同,可治寒热互结;配瓜蒌、薤白等同,可于胸痹疼痛;治结胸症,可以配瓜蒌、黄连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