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热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热咳治疗: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热咳药浴: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方如上法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陶道的准确位置图 陶道常用配伍治疗疾病
1.配大椎,曲池,尺泽,风门,身柱,后溪,以祛风散邪,通阳解表,治疗风热感冒,头痛项强等。
2.配列缺,合谷,肺俞,外关,以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治疗风寒咳嗽。
3.配大椎,合谷,膻中,丰隆,孔最,以疏风清热,治疗风热咳嗽,气喘,胸痛等。
4.配大椎,间使,曲池,内关,公孙,以清热截疟,治疗热疟。
5.配阴郄,复溜,大椎,以滋阴降火,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等。
6.配劳宫,水沟,大钟,上脘,丰隆,以清热化痰醒神,治疗痰火狂证。
7.配百会,风府,大椎,太冲,井穴,以清热熄风止痉,治疗热盛惊风,角弓反张等。
川贝并非人人适合吃
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咳痰黄稠之证,临床常与知母、黄芩、瓜蒌皮等清热化痰之品配伍。
因其又兼甘味,所以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黏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常与沙参、麦冬、天冬、百合等相配。
中医指出,像咳痰清稀色白、白泡沫痰等属寒痰者及痰多色白、苔厚腻的患者不宜用。有些家长见到孩子咳嗽,动不动就用川贝煲瘦肉或川贝炖雪梨,其实不一定正确。
另外,川贝母也会引起过敏,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针刺孔最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孔最穴常用配伍
1.本穴清肺止血,善治热伤肺络之咯血,衄血等出血疾患。配曲泽,合谷,肺俞,鱼际,针刺泻法,治疗肺热咳血;配风池,迎香,合谷,少商,针刺泻法,治疗肺经蕴热鼻衄;配太冲,肝俞,肺俞,针刺泻法,治疗肝火犯肺之咯血;配尺泽,鱼际,百劳,然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阴虚火旺之咯血。
2.配少商,合谷,内庭,关冲,少商,关冲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泻肺胃,消肿利咽,治疗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3.配鱼际,扶突,天鼎,太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风热失音。
4.配合谷,大椎,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泄热止痛,治疗风热袭表之热病无汗,头痛。
5.配尺泽,肺俞,曲池,风门,大椎,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
6.配少商,尺泽,丰隆,太白,肺俞,太白针刺补法,丰隆针刺平补平泻法,余穴针刺泻法,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浊阻肺,肺失宣降之咳嗽气喘,喉间痰鸣,痰稠量多等。
7.配风门,肺俞,尺泽,足三里,丰隆,四缝,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白色或黄色粘液,余穴针刺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治疗痰热阻肺之小儿顿咳痉咳期。
8.配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平喘,治疗痰热气喘。
9.配曲池,手三里,天井,外关,阳池,合谷,针用泻法,舒筋活络,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挛痛,腕痛,上肢不遂等。
热咳和寒咳的区别有哪些
寒咳: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
.热咳: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寒咳表现:痰色稀白,呈泡沫状,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热咳表现: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寒咳治疗: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寒咳护理:居室保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注意空气消毒,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在空调房间时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受凉而加重咳嗽。不要喝饮料,夏季尤其注意不要贪凉饮冷。
热咳治疗: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热咳护理:与寒咳一样,爸妈要加强宝宝居室卫生,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
红薯藤功能主治
①《分类草药性》:“叶,包疮毒。”
②《天宝本草》:“治红白痢症。”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可去风湿麻木,治筋骨疼痛,活血生血,消肿去毒,利尿解热,民间用为跌打损伤止痛药。”
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痔疮出血及牙龈肿痛。”
⑤《湖南药物志》:“清肺,解毒,利尿消肿。治水肿,腹水。”
⑥《贵州草药》:“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止咳。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
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治小儿消化不良,湿热黄疸,风热咳嗽,风湿骨痛。”
⑧《云南中草药》:“收敛止痢。治痢疾,腹痛,瘰疬,毒蛇咬伤,骨折。”
地瓜藤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疽;小儿消化不良;风湿疼痛;经闭;带下;跌打损伤;痔疮出血;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叶,包疮毒。
2.《天宝本草》:治红白痢症。
3.《贵州民间方药集》:可去风湿麻木,治筋骨疼痛,活血生血,消肿去毒,利尿解热,民间用力跌打损伤止痛药。
4.《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痔疮出血及牙龈肿痛。
5.《湖南药物志》:清肺,解毒,利尿消肿。治水肿,腹水。
6.《贵州草药》: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止咳。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
7.《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治小儿消化不良,湿热黄疸,风热咳嗽,风湿骨痛。
8.《云南中草药》:收敛止痢。治痢疾,腹痛,瘰疬,毒蛇咬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感冒可以吃橘子吗
可以吃,但不建议肺热咳嗽吃。
橘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挥发油、糖分等成分物质,对于人体感冒具有一定缓解治疗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有助于感冒病情的缓解,但由于橘子性温,对于寒咳治疗作用比较好,对于肺热咳嗽的人群来说,食用橘子,很容易导致其病情加重,所以说感冒可以吃,但要看是什么感冒。
魄户疼痛什么原因 魄户穴常用配伍
1.配肺俞,膻中,尺泽,中府,针刺泻法,清热止咳,治疗肺热咳嗽。
2.配太渊,肺俞,膏肓,足三里,三阴交, 太溪,针刺补法,养阴清肺,治疗阴虚肺痨。
3.配定喘,肺俞,太渊,脾俞,膏肓,针刺补法,补益脾肺,治疗肺气虚弱之气喘。
4.配风池,天柱,风门,肩井,秉风,曲垣,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项强,肩背痛。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清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枇杷叶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治肺热咳嗽,常配桑叶、前胡等同用。治燥热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久咳,则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
车前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化痰止咳
车前子可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症,多与瓜蒌、浙贝、枇杷叶等清肺化痰药物同用。
海底椰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1)润肺止咳,治疗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也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2)清心安神,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
宝宝治疗咳嗽最快的治疗方法大全
一、热咳治疗:
热咳的治疗主要是镇咳兼清肺热并治疗细菌感染,若有浓痰者则佐以排痰之药剂。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二、热咳护理:
与寒咳一样,爸妈要加强宝宝居室卫生,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患者在饮食上特别注意禁食甜点、冷饮、辛辣,与可乐、咖啡等甜甜黏黏的食物,以免刺激喉头气管,若咳嗽改善了应再忌口一、二周避免刺激复发。
三、热咳食疗:
1.梨+冰糖+川贝
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2.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此方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2岁以内的宝宝收到的效果更好。
枇杷有什么食用功效?天天吃好吗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主要有清肺化痰止咳,止呃逆的功效。每天可以吃2-3个。
清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治肺热咳嗽,常配桑叶、前胡等同用。治燥热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久咳,则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
降逆止呕
用于胃热呕吐,哕逆,本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橘皮、竹茹等同用。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