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动脉硬化症有哪些表现

脑动脉硬化症有哪些表现

精神状态改变

患有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往往在最开始多表现在患者精神状态方面出现改变,如有些人有头脑昏沉、失眠、容易疲劳、耳鸣、记忆力减退等,发展严重时则可表现有阵发性头痛、烦躁易怒,甚至无端的恐惧、焦虑或者苦笑,对周围事物变得冷漠等精神状态异常。

眼底改变

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很有意义。从检查中可见到眼底动脉弯曲,黄斑部位动脉呈螺旋状,动脉壁光反射增强,动、静脉出现交叉压迫现象,严重时视网膜可以有渗血,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更为明显。

肢体运动改变

脑动脉硬化可影响人的肢体感官及运动功能,患者有肢体麻木,运动障碍,腱反射不对称,掌颏反射和吸吮反射呈现阳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其中手指震颤是动脉硬化的典型症状之一。还有早期动脉硬化的人,有时会感觉到局部皮肤有蚁行感,尤其是以四肢末端明显,如任其发展下去可逐渐变得麻木。

脑动脉硬化症状

脑动脉粥样硬化未引起血管合并症和脑供血障碍前可无症状,但常见以下表现:

1.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等,病情起伏波动。

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脱落偶可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IA),如同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绞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间歇性跛行,脑动脉硬化可在慢性脑功能不全基础上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综合征。国外学者将心绞痛视为冠状动脉硬化的临床症状,将 TCIA(心源性除外)视为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

3.眼底动脉硬化可见动脉变细,反光增强,严重者呈银丝状及动静脉交叉压迹。掌颏反射、吸吮反射阳性,有脑卒中史患者可遗留脑神经损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定位体征。

脑动脉硬化症状

1.头晕

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头晕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

2.头痛

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脑动脉硬化症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脑动脉硬化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的人多见。 由于脑部长期慢性供血不足,而引起大脑功能减退。

脑动脉粥样硬化未引起血管合并症和脑供血障碍前可无症状,但常见以下表现:

1.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等,病情起伏波动。

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脱落偶可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IA),如同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绞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间歇性跛行,脑动脉硬化可在慢性脑功能不全基础上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综合征。国外学者将心绞痛视为冠状动脉硬化的临床症状,将TCIA(心源性除外)视为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

3.眼底动脉硬化可见动脉变细,反光增强,严重者呈银丝状及动静脉交叉压迹。掌颏反射、吸吮反射阳性,有脑卒中史患者可遗留脑神经损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定位体征。

二、诊断

根据患者隐袭起病,表现慢性脑功能不全综合征,无局灶性脑功能损害体征,眼底及全身动脉硬化表现明显,常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结合彩超检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TCD检测脑动脉血流状态,CT和MRI显示多发性腔隙灶、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如有过TCIA或脑卒中的患者可确诊为脑动脉硬化症。

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症状

1、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常出现头痛或头晕,其症状时轻时重,无规律可循。

2、有睡眠障碍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大都会出现睡眠障碍,常表现为长时间无法入睡、时睡时醒、醒后极难入睡等。

3、常健忘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记忆力会明显减退,尤其对数字、日期等遗忘得特别快。

4、出现老年环

老年环是指人的眼角膜边缘出现的灰白色膜类脂环。它的出现是脑动脉硬化使角膜周围的胆固醇、中性脂肪和磷脂等物质发生沉淀的结果。

5、耳垂常出现皱纹

人的耳垂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对缺血十分敏感。当人患脑动脉硬化症时,耳垂就会因缺血而出现皱纹。

6、情绪波动大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大多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激动、喜怒无常等症状,这是由于其脑部供血量减少引起的。

7、手指震颤

手指震颤是脑动脉硬化症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该病患者会在握笔写字时,手指出现轻微的震颤。

什么是脑动脉硬化症

1、神经衰弱征候群:头晕、头痛、失眠、多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缓慢、活动能力下降。

2、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主要表现为精神情感障碍。不能准确计算和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出现明显性格改变,如情感淡漠、思维迟缓、行为幼稚、不拘小节,有时其举动象平常所说的"老顽童",严重者还可出现妄想、猜疑、幻觉等各种精神障碍。

3、假性球麻痹: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出现难以自我控制的强哭强笑,哭笑相似分不清、吞咽困难伴呛咳及流涎等。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逐渐缓慢起病。脂质代谢障碍是已被公认的形成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此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要合理,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对预防此病有作用。

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隐袭起病,表现慢性脑功能不全综合征,无局灶性脑功能损害体征,眼底及全身动脉硬化表现明显,常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结合彩超检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TCD检测脑动脉血流状态,CT和MRI显示多发性腔隙灶,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如有过TCIA或脑卒中的患者可确诊为脑动脉硬化症。

鉴别诊断

从病理学上说,60岁以上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对无临床症状的正常老年人不能轻易诊断脑动脉硬化症,临床应注意与神经症鉴别,还须注意排除慢性颅内病变如脑瘤,慢性感染等,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脑部症状,有明显精神障碍须除外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等。

脑动脉硬化症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二、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

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

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

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预防脑动脉硬化症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们是怎么进行预防的吧,只有做好预防脑动脉硬化症的工作,才能帮助我们避免患上脑动脉硬化症。

老年人怎样防止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症是由于脑血管内出现脂质代谢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是病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其病理改变为胆固醇和脂肪在动脉内沉淀,从而引起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小血管闭塞、血管弹性减弱和血管壁变得粗糙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将引发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部的供血、供氧量减少。该病多发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研究发现,在所有5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9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症。脑动脉硬化症的形成多与患者的年龄、内分泌及血压的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为:

一、头痛: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常出现头痛或头晕,其症状时轻时重,无规律可循。

二、有睡眠障碍: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大都会出现睡眠障碍,常表现为长时间无法入睡、时睡时醒、醒后极难入睡等。

三、常健忘: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记忆力会明显减退,尤其对数字、日期等遗忘得特别快。

四、出现老年环:老年环是指人的眼角膜边缘出现的灰白色膜类脂环。它的出现是脑动脉硬化使角膜周围的胆固醇、中性脂肪和磷脂等物质发生沉淀的结果。

五、耳垂常出现皱纹:人的耳垂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对缺血十分敏感。当人患脑动脉硬化症时,耳垂就会因缺血而出现皱纹。

六、情绪波动大: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大多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激动、喜怒无常等症状,这是由于其脑部供血量减少引起的。

七、手指震颤:手指震颤是脑动脉硬化症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该病患者会在握笔写字时,手指出现轻微的震颤。

由于脑动脉硬化症是诱发脑卒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该病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症:

一、支持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应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同时应坚持吃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

二、药物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可适当地服用镇静类药物(如安定、利眠宁等)、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烟酸、地巴唑等)和改善大脑代谢类药物(如谷氨酸、脑活素、银杏叶制剂等)。具体的用药原则应咨询医生。

三、饮食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最好采用饮食疗法进行治疗。下面4款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食疗方可供患者选用:

1、首乌泽泻粥:

原料:何首乌、泽泻各15克,粳米80克。

制用法:将何首乌、泽泻研成细末,将此细末与粳米一起入锅加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代替早餐食用。

2、泽泻山楂粥:

原料:泽泻20克,鲜山楂5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泽泻研成细末,将山楂去核、捣成泥状,然后将泽泻末与山楂泥和粳米一起入锅加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代替早餐食用。

3、泽泻荷叶粥:

原料:泽泻、枸杞子各15克,鲜荷叶1张,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泽泻研成细末,将荷叶洗净、去掉荷叶的蒂及边缘待用。先将泽泻末、枸杞子和小米一起入锅,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将荷叶盖在锅中的水面上,加热煮粥。粥熟后可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

4、枸杞鸡蛋羹:

原料:鸡蛋2个,枸杞子、海带丝各15克,食盐适量。

制用法: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枸杞子和海带丝后加适量的清水和食盐搅匀,入锅蒸熟即可。此羹可每日吃一次,应连吃3个月。

脑动脉硬化形成原因是什么

动脉硬化属于病理学概念,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和老年性动脉硬化3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最常见最重要的动脉硬化类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西方作者常把动脉粥样硬化简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症即是动脉粥样硬化症之意。 脑动脉硬化症一直是临床常用的诊断,ICD-9和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1986)第三次修订的。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有此诊断。但在WHO卒中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特别工作组报告(1989)和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的脑血管疾病分类(Ⅲ,1990)中该病名被取消,全国。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中也取消这一病名,原因均未详述。 脑动脉硬化症可引起TCIA、脑卒中等急性脑循环障碍以及慢性脑缺血症状,症状体征与TCIA、脑卒中及血管性痴呆等不同,有TCIA或轻症脑卒中既往史但无明显后遗症时,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更恰当。因此,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目前仍有保留的必要,有利于提醒病人和医生早期防治脑卒中。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μm以上的脑部大、中动脉,东方人Willi’s环周围主要脑动脉病变严重,并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以往认为,小动脉主要承担和调节血管阻力,高血压主要引起小动脉硬化,近来发现正常时脑主要动脉占整个脑血管阻力20%~30%,慢性高血压时可达50%,长期高血压必然导致脑部主要动脉壁粥样硬化损害。

从病理学上说,60岁以上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对无临床症状的正常老年人不能轻易诊断脑动脉硬化症。临床应注意与神经症鉴别,还须注意排除慢性颅内病变如脑瘤、慢性感染等,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脑部症状,有明显精神障碍须除外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等。

脑动脉硬化形成原因是极复杂的多变的,主要是到了老年后身体机能下降,血管等也会发生变化,患上脑动脉硬化就会更多。患病的早期少数患者没有症状,病情会随之加重,其症状也会开始出现,患者此时要诊断医治,否则病情会更严重其危害也会加大。病情发展到中晚时期,则有机率死亡,中风的可能则更高。

相关推荐

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标准

A 1978年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病学术会议拟订最低标准。 (1)年龄40岁以上。 (2)初发高级神经活动不稳定的症状和(或)脑弥漫性损害症状。 (3)全身性动脉硬化的旁证,如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主动脉增宽及桡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4)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腱反射不对称,掌颏反射阳性,及(或)吸吮反射阳性者。 (5)血清胆固醇增高。 (6)排除其他脑疾患。 B 1978年新医学副刊神经系统病编辑组拟定的标准。 (1)脑动脉硬化的症状和体征,而初发于45岁以上者。 (2)排除了颅内肿瘤、炎症、中毒、外伤

脑血管硬化会引发什么疾病

1、脑动脉硬化症到达晚期后,生活不能自理,自知力不全,甚至完全痴呆。 2、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动脉搏粥样硬化的板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脑动脉硬化症能吃什么

培养健康的生饮食疗法活方式。注意控制饮食,合理膳食。动脉硬化症患者,忌吃下列食物:羊髓、肥肉、猪肝、猪肾、鸭蛋、鹅肉、醍醐、白酒、啤酒等。预防动脉硬化的几种食物:生姜、牛奶、大豆、大蒜、洋葱、海鱼类、蜜桔、山楂、茶叶、茄子、燕麦、甲鱼、木耳、红薯。

脑动脉硬化早期的症状表现

脑动脉硬化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的人多见。 由于脑部长期慢性供血不足,而引起大脑功能减退。 脑动脉粥样硬化未引起血管合并症和脑供血障碍前可无症状,但常见以下表现: 1.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等,病情起伏波动。 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脱落偶可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IA),如同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绞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间歇性跛行,脑动脉硬化可在慢

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病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患者患上脑动脉硬化症的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吧,一定能够帮助大家对脑动脉硬化症更加的了解。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μm以上的脑部大、中动脉,东方人Willi’s环周围主要脑动脉病变严重,并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以往认为,小动脉主要承担和调节血管阻力,高血压主要引起小动脉硬化,近来发现正常时脑主要动脉占整个脑血管阻力20%~30%,慢性高血压时可达50%,长期高血压必然导致脑部主要动脉壁粥样硬化损害。

脑动脉硬化症哪些表现 动脉压升高

脑动脉硬化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产期高于100mmHg时更提示动脉硬化的诊断意义。

脑动脉硬化症怎样治疗

脑动脉硬化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患者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选用脑活化剂吡拉西坦(脑复康)、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喜德镇)、维生素E和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钙通道拮抗药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氟桂嗪),血管扩张药如麦全冬定、川芎嗪,以及银杏制剂等对症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可对症治疗,睡眠障碍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改善脑功能。 2.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可选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盐酸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等,颈动脉腔狭窄>75%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

脑动脉硬化症的药膳偏方

1、龟板胎盘膏:龟板300克,胎盘1具,阿胶200克,红糖500克。胎盘用清水清洗干净,切块;龟板捣碎。同放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煎煮,过滤取汁。余渣再先后加水煎煮2次,滤渣取汁。将3次滤取的药液用文火煎煮浓缩至200毫升左右,再投入捣碎的阿胶搅拌使其溶化,最后加入红糖收膏,阴凉处储存备用。每次2食匙,日3次,空腹温开水冲服。以上为一疗程。 此药方中的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胎盘功能补气、养血、益髓。《本草从新》称其能“大补元气,理血分,疗诸虚百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胎盘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阿胶补血、

脑动脉硬化症的预防与护理

脑动脉硬化症的预防 在生活中,很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朋友没对预防脑动脉硬化症疾病重视,这就导致了病情的反复发作和恶化,这种行为是很不可取的。 ①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效地监测,选用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钙通道拮抗药和利尿药等控制血压; ②保持血胆固醇水平在5.20~6.24mmol/L的临界水平以下调节饮食适当选用各种降脂药如他汀类等; ③定期监测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应效控制糖尿病; 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增加户外运动,减少体重,均衡饮食,保持心理平衡等。

中医偏方治脑动脉硬化症

养血平肝 首乌延寿方:制首乌、桑椹子、半夏、甘草各15克,天麻、煅石决明、怀牛膝、丹参、炙龟版、云茯苓各10克。并发冠心病,加瓜蒌皮、藏红花、泽泻;并发高血压,加玉米须、夏枯草、草决明;并发高脂血症,加山楂、葛根等。水煎服,每日―剂。 活血补肾 益脑活血方:石菖蒲、熟地、首乌、杞子、虎杖、女贞子各12克,丹参15克,川芎、山楂、益智仁各9克,红花、远志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养血活血 健肾养脑方:紫河车粉10克(吞服),龙眼肉、熟地各lo克,桑椹子、太干参、丹参、石菖蒲、茯苓、远志各15克,赤白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