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肾血液循环
如何改善肾血液循环
1、改善肾血液循环的方法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注意保暖,全身血液循环好的话,肾脏的血流就很丰富了,注意抗血小板的凝集,预防血栓。多泡脚,按摩脚底和腰。
双手搓热,并迅速放在腰部,命门、肾腧处用震颤法,温肾散寒,即可祛寒通络活血。局部热敷,做艾灸,火疗,火龙灸也可。
2、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4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
如何改善肾血液循环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注意保暖,全身血液循环好的话,肾脏的血流就很丰富了,注意抗血小板的凝集,预防血栓。多泡脚,按摩脚底和腰。
双手搓热,并迅速放在腰部,命门、肾腧处用震颤法,温肾散寒,即可祛寒通络活血。局部热敷,做艾灸,火疗,火龙灸也可。
练习瑜伽改善血液循环
站立直角式
动作分解
1.站姿,双腿并拢。
2.吸气,双臂抬起,高举过头顶,拇指相叩。
3.吐气,缓缓地吐气,尽量使我们的上半身与我们的地面保持相对平行的状态,这样对下面的练习会比较有帮助。
4.吸气控制姿势,呼气上身自然垂落放松。
反功三角式
动作分解
1.站姿,双脚分开,左脚向外打开,另一侧脚稍微带回。
当我们的一只脚带回身体的时候,注意我们的呼吸节奏,均匀的呼吸可以帮助我们排空体内的浊气。
2.深吸一口气,将我们的手臂缓缓地向外侧举起,慢慢的弯曲我们的膝盖,使身体更加放松。
3.呼气,身体向右侧弯曲,手臂垂直于地面。
4.吸气,左手臂向头顶上方延展。
5.呼气,扭转整条脊柱,交替手臂,使左手握住右脚脚踝,右肘弯曲放于体后,头颈向右侧扭转,眼睛看上方。
坐立鹰爪式
动作分解
1.瑜伽坐姿,手臂平行于地面,十指张开掌心向前。
2.吸气,十指弯曲成鹰爪状,收回至胸前。
3.呼气,手臂向两侧推展,十指张开。
单脚V字式
动作分解
1.坐姿,双膝弯曲,双手握住脚踝,双脚略微脱离地面。
2.吸气,一侧腿抬起伸直,另一侧腿去靠向腹部,脊柱自然挺展。
3.呼气,曲膝下落,回到原始状态。
4.吸气,交替练习。
经期血液循环不良改善方法
在经期前会觉得肚子胀胀的,下腹部突出,一到经期就会便秘。经血颜色为暗沉的颜色,感觉黏稠,有时会有像猪肝色般血块流出。经血量多,第一天比较少,但是第二天与第三天起突然变多,经期会达7天以上。以上这些都是血液循环不良型的体质。
血液循环不良改善小秘方:
血液循环不佳的人要多活动身体,小心别受寒,不要吃冰冷食物。最好不用卫生棉条。多吃黑色、红色、紫色食物,蔬菜最好都是加热处理。避免长时间坐着,要多走路,让骨盆的血液循环好些。可以喝些姜黄茶或是中药的玫瑰花、红花、山楂茶。
改善血液循环的药有哪些?
1.丹参具有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冠状循环和脑循环血流量,提高心肌和脑组织抗缺氧的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胆固醇和血液粘滞度等作用。
2.川芎嗪具有扩张心脑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 意见建议:
3.葛根素可缓慢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扩张心脑血管,改善缺血组织和供血。还能降低胆固醇和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微循环。
哪些食物可改善血液循环
黑巧克力被证实可以帮助身体产生一氧化氮,帮助保护心脏和血管。可可富含有抗氧化剂,可以帮助管理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流量。
生姜泡脚改善血液循环
1、生姜泡脚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生姜中的药用成分有许多是小分子物质,盖上锅盖煮可以避免其挥发。半块姜的用量是对于一般家庭用来泡脚的盆装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脚用的水量较多,或是怕冷的症状比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脚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一般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冬季保健操改善血液循环
一拍:
拍打足三里穴,以中等速度稍用力,每日早晚各拍打300余下。接着稍用力分别拍打小腿各300余下。然后,拍打膝盖各300余下。再就是左右转膝各100余下。最后左腿向前跨一步,双手用力压膝盖,做100余下,换右腿同法操作。
三按摩:
(1)按摩涌泉穴。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搓揉100余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
(2)按揉气冲穴。此穴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
(3)按揉、拍打肾俞穴,稍用力各拍打100余下。
根据“动则生阳”的观点,通过加强对手脚的锻炼,可改善冬季手脚冰凉的症状。除了上述提到的冬季养生保健操外,还可以通过步行、慢跑、爬楼梯、跳健身舞、做医疗保健操等进行全方位的锻炼。
瑜珈三式改善血液循环不良
健身瑜伽一:山式
1、双腿并拢,站直腰杆,然后深呼吸,双手在胸前合十成祷告状。
2、吸气,双臂合掌向上伸展,抬头,眼睛看向指尖,感觉身体向上延伸。保持姿势10-15个呼吸。
健身瑜伽二:前屈弯腰伸展式
1、继承上一个动作,呼气,双手合十,上身向前弯曲。
2、手掌放在脚掌两侧地板上,双脚保持伸直,脚跟不离地。保持姿势5-10个呼吸。
健身瑜伽二:左弓步式
接着右脚向后伸展,左腿向前弯曲膝盖成直角,抬起上身面向前方,左大腿与地面平行,双手五指并拢掌心向内垂放在身侧。保持姿势自然呼吸月30秒。
起身,左腿向后拉伸,右腿屈膝成直角,双手五指并拢垂放在身侧,上身抬头挺胸。保持姿势30秒。
改善血液循环可防冻疮
冻疮大多出现在手脚耳朵等身体末梢
冻疮是身体因寒冷导致血管功能调节出现问题,组织发生炎症后的皮肤表面症状,一般冻疮多出现在手指、脚趾、鼻尖、耳朵等身体末梢位置。其特征是带有特有的痛痒感,患部常出现红肿,偶尔出现水泡,看起来像是被虫子叮咬后的包。
专家指出,随着室内保温和保暖家电的不断普及,在现代冻疮的发病率已经大幅降低。但最近几年长冻疮的人又慢慢多了起来,这固然与因寒冷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有关,与温差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如果一天中白天与黑夜的温差超过10度,就要特别注意预防冻疮。从季节来说,昼夜温差大的早春也是预防冻疮发作的高峰期。
冻疮的高发人群以血管调节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儿童及血液循环差的老人为主,但这并不代表除了少年儿童和老人其他人就不会得冻疮,甚至有很多人并不重视冻疮的治疗,“等到发现的时候冻疮的症状已经不断恶化,手指和脚趾都已经坏死的案例也有”专家表示,因此他呼吁,不可小看冻疮对人体的危害,在发生冻疮前应当充分预防,如果发现自己长了冻疮,也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不可放任不管。
除老人和少儿外,天生体寒或者天生多汗等与体质遗传有关的人群也易长冻疮。平时生活需要常常摸冷水的人、常穿紧身类型靴子的人等,也会因为常碰冷水、血液循环不佳等情况经常长冻疮。需要注意的是,冻疮的部分症状与胶原病的症状类似,如果在寒冷时期以外的时候出现了类似冻疮的症状,就应当立刻就医。
改善血液循环是预防冻疮的关键
一旦长了冻疮,人们又该怎么处理呢?实际上,长冻疮不像患感冒,没有抗生素这一类立竿见影的药物。长了冻疮以后,红肿痛痒的症状可能持续一整个季节,因此预防冻疮是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冻疮和改善冻疮的症状都会起到作用。
具体来说,改善血液循环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南瓜、菠菜等蔬菜,平时也可以擦一些含有维生素的润肤膏并按摩身体的末梢。手脚冰凉的时候不要急着用高温去暖手,而是逐渐用温暖的东西提高手部的温度,避免大的温差刺激冻疮生成。
另外,保持手脚部位的干爽也是预防冻疮的关键。有人奇怪为什么戴了手套、穿了多层袜子还是长了冻疮,这是因为如果手套湿润了,就会降低手部表面的温度,而穿了多层袜子不但影响透气,脚部分泌的汗液也容易使袜子濡湿,降低脚部温度,反而容易导致冻疮生长。因此部分长期穿长筒靴的女性,最好在到达工作场所后,有条件尽量更换透气的棉拖鞋,不要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靴子。
改善血液循环的药有哪些?
1.丹参具有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冠状循环和脑循环血流量,提高心肌和脑组织抗缺氧的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胆固醇和血液粘滞度等作用。
2.川芎嗪具有扩张心脑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 意见建议:
3.葛根素可缓慢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扩张心脑血管,改善缺血组织和供血。还能降低胆固醇和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微循环。
对于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有很多,建议平时吃一点 阿司匹林或者是复方丹参片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不能晃,否则会会养成摇头的习惯,还会损伤颈椎。可以吃些药和食物,达到促进大脑血液循环的目的。 首先,可以吃中药,行气活血的中药,例如人参,西洋参,当归等。其次,可以适当喝酒,酒精上头,加速血液循环。还可以用温水泡泡脚,脚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推动脑循环的运动。 正常人只要适当运动,就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若有颈椎病可以口服氟桂利嗪等改善脑部供血。 只要适当运动就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脑部。特别是适当倒立效果不错,但是不要有高血压。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原地踏步有助改善血液循环
日本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一项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坐在地板上,膝盖伸直,两臂及手腕向前方伸直,再弯腰身体前倾,然后测量手指尖能伸摸多长距离。正常的前屈距离是30-40厘米,大于此标准的为身体柔软者;小于此标准的为身体僵硬者。也可采用站姿,腰部挺直站立,然后弯腰前屈,以手指尖碰到脚趾尖为标准。
医学家发现动脉硬化程度可用脉搏在血管 里的传导速度测量,健康血管富有弹性,脉搏传导速度会减慢;而血管一旦硬化,不易吸收脉动的冲击,故脉搏传导速度会加快。调查发现身体僵硬者呈动脉硬化倾 向,而且特别明显出现在40岁以上年龄组。据测定,40-50岁身体柔软者血管的脉搏传导速度平均约60厘米/秒;60-80岁身体柔软者平均约100厘米/秒。
身体僵硬者和身体柔软者相比,血管年龄中年层约大5岁,老年层约大10岁。专家分析,富有弹性的血管犹如人的第二心脏,起着辅助泵浦的作用。血管 一旦硬化,心脏被迫使劲挤送血液,血管负担越来越重,就这样陷入日趋严重的恶性循环中。通常在血管硬化过程中患者并无自觉症状,而突然有一天暴发脑卒中和 心肌梗死。专家指出,肌肉是由细胞束集合成肌纤维组成的,细胞束间充盈着弹性硬蛋白等结缔组织,这些结缔组织会随增龄慢慢变质,肌肉伸缩越来越困难,身体 柔软性不断降低,如果加上血糖值升高等原因,就会加快结缔组织变性,加速肌肉老化和血管硬化。
紧张情绪的积聚也是肌肉僵硬的要因,紧张情绪刺激交感神经,使肌肉紧张、收缩、变硬。如长期处于战斗状态的士兵,持续紧张会降低士兵肌肉的柔软性。其次,紧张会使血压升高,血管肌肉为承受高血压而发达变硬。
为保持血管健康,日本医学专家提倡人们从事“增强血管功能运动”,包括类似原地踏步的慢跑等有氧运动,慢慢舒展肌肉、关节的柔软体操,轻微的肌力锻炼等 活动。有氧活动、轻微的肌力锻炼,犹如给硬邦邦的面团掺水一样使肌肉柔软。如果室内活动厌倦了,可调节情绪到室外慢跑。瑜珈和软体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抑 制交感神经活动,使人镇静。不过在从事上述运动时,不要用力过猛,使心率过快、血压升高,反而使血管老化变硬。
3个方法改善私处血液循环
阴道内的温度,平时大约为37.3℃-37.8℃,当身体兴奋时,阴道内的血管急速充血,温度可瞬间升高到38.5℃。而让阴道自如控制温度的良方,莫过于拥有一个活泼的血液循环系统了。那怎么样才能改善血液循环呢?
1、吃大豆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吃大豆,补充体内雌激素。大豆含有的异黄酮对人体具有植物雌激素的作用,可以代替体内的雌激素发挥作用。妇科专家建议,最好采用豆浆、豆制品等食物摄入的方法来补充,对于作为保健品的异黄酮补充剂还是慎重选择。
2、选择好味道,增加血流量。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甘草精油、黄瓜、婴儿爽身粉这3 种味道会让女性的阴道血流量增加大约13%,而樱桃、碳烤肉、男用古龙水则会使女性阴道血流量明显下降。看来女人更喜欢清新的味道,对于甜美浓香会下意识的排斥。
3、戒烟,减小血管损伤。烟草最先损伤细小血管,包括阴道和阴蒂的动静脉,继而引起血液循环减缓,阴道温度不稳。
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1、肾动脉起自腹主动脉,短而粗,故肾内血流量大,每分钟达1200m1,约为心输出量的1/4。
2.肾内血管走行较直,血流很快达到肾小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
3、皮质中、外层片单位的入球小动脉较出球小动脉粗得多,使毛细血管球内压力大,血流量多。而近髓肾单位的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管径无明显差异,因而这部分血管球内压力小,血流缓慢,这便于保持髓质的组织间液的较高渗透浓度,对尿的浓缩很有意义。
4、出球小动脉再次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分布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较高,利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吸收物质入血。
5、髓质内直小血管襻与肾单位襻伴行,有利于肾单位襻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和尿液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