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得了痢疾的宝宝要如何护理

得了痢疾的宝宝要如何护理

对于小宝宝来说,自身免疫力比较低,非常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经常生病,而痢疾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一般发病属于急性,还会伴有发烧的症状。其发病病因主要是由于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所致,宝宝患了痢疾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那么用药后如何护理宝宝呢?

让宝贝卧床休息

如果宝贝的体温超过38.5度,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恰当的退热剂。

在急性期进食容易消化,无渣硫脂饮食,如牛奶等,待病情好转后改半流质饮食,如烂粥等,切不可过早进食刺激性或多渣饮食

注意保持臀部卫生

由于腹泻患儿排便次数增多,更需要精心护理臀部,每次便后都应该用湿纸巾擦拭肛门及臀部,然后再用清水进行清洗。

避免宝贝排便时间过久,由于频繁腹泻,所有入厕时间增多,如果每次排便时间过长,容易发生脱肛,因此要尽量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做好隔离防护

菌痢隔离期一般为7天,最好把患儿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与其他人进行隔离,做到餐具单独使用,并每天进行15分钟煮沸消毒,其他及生活用品如衣物,被褥,台子,椅子,便器也应与家人分开使用,也要勤消毒,家长准备一套专门护理患儿穿的衣服。

以上内容是宝宝得了痢疾后的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小儿痢疾是常见的肠道疾病,宝宝患病后,家长们一定要细心护理,特别是当宝宝出现发烧症状后,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情,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得到系统治疗后,家长们尽量按照以上所述护理宝宝。

宝宝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宝宝得了痢疾的症状

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分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

1、急性菌痢

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后期的假膜性炎和溃疡,最后愈合。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

(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着。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2、慢性菌痢

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部分病例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若瘢痕正在肠腺开口处,可阻塞肠腺,导致囊肿形成,其中贮存的病原菌可因囊肿破裂而间歇排出。分型如下:

(1)慢性隐伏型:病人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3)慢性型急性发作:病人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宝宝痢疾怎么办

小儿菌痢除了部分是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外,多数属于大肠杆菌所致的小儿腹泻。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表现为发热、便次增多等症状,每日大便至少在3次以上,稀便,有黏液或脓血,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轻度增高,粪便培养可见致病菌。治疗首选: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少

针对小儿感染性腹泻,传统用药为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等抗生素,但这些抗生素对小儿负面影响较大,一般不主张用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小儿禁用为宜。近年来,临床应用阿莫西林控制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取得了良好疗效,且很少在小儿身上发生不良反应,被医学专家推荐为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首选抗生素之一。阿莫西林属于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杀菌效果,口服吸收好,用法简便,儿童用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3~4次口服。其不良反应很少,除了个别过敏患儿禁用外,几乎无其他显著的不良反应。

蒙脱石减轻黏膜损伤

为了减轻腹泻,改善病情及缩短病程,医学专家主张将阿莫西林与蒙脱石散联合应用。蒙脱石散口服后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可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从而避免黏膜损伤。用法为,1岁以下者每日1袋,1~2岁者每日1~2袋,2岁以上者每日2~3袋,分3次服用。首次服用剂量加倍,效果更好一些。其不良反应少,偶见便秘、大便干结等副作用。

临床资料表明,阿莫西林与蒙脱石散联合应用总有效率可达95%以上,给药后3~4天可使多数患儿体温下降、大便形状和次数恢复正常,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疗法。

如何通过宝宝大便来辨别痢疾

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们在护理时经常可以通过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来判断宝宝是否生病。特别是痢疾,完全可以通过大便来辨别是否患上痢疾。一年四季宝宝都有可能出现痢疾这种肠道疾病,因为该病一般是由于吃了污染过的食品造成的。今天要为爸爸妈妈们介绍的是如何通过大便来辨别痢疾。

婴幼儿的正常大便,除了新生婴儿之外,颜色均为黄色或淡黄色,外形为软长条或膏状,均匀一致,不带脓血、粘液、泡沫。与此相反,患病之后的孩子的粪便就会有所变化。家长应善于观察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尽快加以解决。

比如粘液便。婴幼儿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可见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结肠炎或慢性细菌性痢疾。

以及脓血粘液便。婴幼儿的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这说明可能孩子患有细菌性痢疾。此时,患病儿的排便次数多而量并不多,腹痛,排便前哭叫,如果还伴有高热和惊厥,可能是中毒性痢疾。

以上内容是关于通过宝宝大便来辨别痢疾的肠道疾病,作为有经验的家长们,日常生活中在护理宝宝时,通过大小便就可以判断宝宝是否生病。宝宝痢疾一般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因为在这两个季节里,食物非常容易被污染,宝宝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会造成肠道感染进而发生病变。

宝宝得痢疾不能吃什么

一、得了痢疾不能吃什么?

痢疾是细菌引起的,腹泻要注意及时的针对情况进行治疗。

建议要注意饮食要好消化的食物,不要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二、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属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所以痢疾早期是禁用止泻剂的,还有就是不要吃胭脂食品。

最好什么水果也别吃,水果都属于中医讲的生冷食物,影响药物发挥作用,不利自身抵抗力发挥作用,然后吃饭最好吃一些清淡点的,粥一类的食物。

三、有了细菌性痢疾需要注意饮食特别是要尽量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吃些粥、肉汤、

建议:不要吃不清洁食物尽量不吃过硬的、过于黏稠的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小儿痢疾饮食吃什么?

流质食物为主,如粥,面汤等小儿痢疾饮食吃什么?小儿痢疾并发期间,给予患儿流质食物,比如粥,面汤,比如,米汤、藕粉、马蹄粉、蛋汤、菜汤及含大量维生素C的鲜果汁等食物,因为宝宝肠胃功能较差,就之痢疾后由于排便次数多,导致肠道功能受损,所以妈妈应该给宝宝吃一些流质的食物,食物中也一定要注意营养搭配,注重饮食调理。注意:痢疾患儿保证每2~3小时吃一次,不要一次吃太多,要多吃几次,每次适量,等宝宝适应了之后,逐渐增加食物的数量。

宝宝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 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1)急性细菌性痢疾: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宝宝痢疾怎样护理

1.检查

(1)并发症

家长除了要检查宝宝腹泻的状况之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比如发热、恶心、便血。要是宝宝已经开始便血,就需要马上将宝宝送往医院。

(2)喂食

家长此时应该适量地喂给小朋友比较快消化的食物,如流质的粥、面汤等等。

(3)清洗

在宝宝每一次腹泻结束之后,家长应该及时给宝宝进行冲洗,可以香皂来消毒。

(4)隔离

家长需要将患病的宝宝与其他家庭成员隔离起来。

(5)消毒

宝宝所使用的一切用具都要进行严格规律的消毒。采取开水煮沸的方法最为适宜。盛食物的器具要放在开水里烹煮一刻钟,家长最好给宝宝买一些方便消毒的玩具,比如塑料的、木头做的积木等。处理大便时要注意大便和漂白粉的比例是一比四,将它们放置于单独使用的容器中,密闭两个小时后统一处理。另外,家长应该注意多给房间通风,多晒被子,被子床单这样的床上用品最好晒六个小时左右。

(6)防脱肛

宝宝需要躺在床上多多休息,如果肚子还疼,家长可以灌好暖水袋放在宝宝的腹部上。如果宝宝想解大手,可以直接拉在尿布里,不一定要去厕所,防止脱肛。

2.应对

(1)宝宝脱肛

当宝宝在排泄后发生脱肛现象时,家长不要惊慌,先将手上的纱布涂蘸凡士林,再托住,边按摩边上推,过不了多时就能复位。

(2)宝宝呕吐

宝宝如果呕吐的次数过多,家长可以先让宝宝的胃空一会儿,采取静脉注射营养液的方法也是可以的。总之,千万不要宝宝还在呕吐时,就一味地塞给宝宝吃的。而在宝宝基本恢复了的时期,家长要想方设法激发宝宝吃东西的欲望。家长可以在吃饭前半小时喂给宝宝胃蛋白酶,促进胃的消化吸收,同时要给宝宝极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营养。不要一次吃太多,要多吃几次,每次适量,等宝宝适应了之后,逐渐增加食物的数量。

3.防护

(1)灌肠

在进行灌肠之前,家长应该先向宝宝讲明情况,避免宝宝发生抗拒。还要注意排空胃肠中残存的大小便。

(2)密切关注

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反映和身体状况的改变,特别要关注宝宝排泄物的状况,和每天排便的次数。要是宝宝突然发高烧,有肢体冷、脸色白、昏睡、呓语、情绪躁动的现象时,要马上带宝宝去医院复查。

(3)采集粪便

家长在采集宝宝的粪便做细菌培养的时候,要注意选取宝宝排泄物中富有大量脓血和粘性液体的所在。采集完毕后迅速送到医院供医生实验,这样能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如果连续三次的实验结果都是阴性,那么就可以把宝宝从隔离室中接出来了。

宝宝腹泻是怎么引起的 肠道细菌感染

常见的是痢疾,细菌感染比病毒感染严重,妈妈需要特别小心,分清楚和病毒感染的区别。

症状:

潜伏期1-3天,分为慢性和急性痢疾。有发烧、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而且量少、脓血便等表现,痢疾常常起病急骤,腹痛。腹泻尚未出现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惊厥,而痢下,呕吐不一定严重。便检可以查出致病菌。

家庭护理:

1、宝宝需要卧床休息、需适当禁食。病情稳定后,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禁油腻荤腥的食物。

2、对于高热、腹痛、失水的,给予退热、口服含盐米汤(配制:米汤500ml,食用盐1.75g)或口服补液盐,有呕吐现象的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原则上不少于5~7日,服用抗生素时和停药后可服用益生菌减少抗生素的对肠道的副作用。

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宝宝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护理宝宝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在痢疾流行的季节,不能经常出入医院,不能接触患者。

秋季宝宝拉肚子护理误区

秋季宝宝拉肚子误区一:腹泻就一定是由菌痢或者细菌引起的

近日来,天天渐渐转凉,很多爸妈都还没有从中毒性痢疾等夏季传染病的恐惧中走出来,又开始发现宝宝会发热、咳嗽以及呕吐拉肚子等,而且秋季宝宝拉肚子后,很快会伴随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等症状。很多爸妈经验不足,会把宝宝出现的这些症状想象成为细菌性腹泻或者是中毒性痢疾,其实秋季宝宝拉肚子的真实原因是一种“轮状病毒”引起的,属于一种急性传染性拉肚子,0-5岁的婴幼儿特别容易在秋冬季节患病。

轮状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因为轮状病毒引起的宝宝拉肚子的病症,每年的秋冬季节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期,所以这种病毒引起腹泻被称为秋冬季宝宝拉肚子。

秋冬季宝宝拉肚子在我国各地多发,在全世界各地都很盛行。宝宝感染上这样的病毒之后,首先会出现水样腹泻等机型肠胃炎为主的病症,常见伴随发烧、呕吐或者拉出来的大便呈现有恶臭的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如果爸妈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护理方式错误将会导致宝宝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可导致死亡。

秋季宝宝拉肚子误区二:腹泻没有传染性,是由于宝宝吃的不干净

很多人觉得,婴幼儿腹泻是没有传染性的,总觉得是吃坏了肚子,所以也就不了解真正有效的预防措施。其实轮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秋季宝宝拉肚子后,大便富含容易污染环境的轮状病毒,会有导致造成局部流行的可能。此外,爸妈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如果在帮宝宝处理便便后,没有彻底消毒洗净双手就去接触奶瓶和宝宝的玩具,就会再度让宝宝感染上轮状病毒。轮状病毒的其他传播途径是:生活用水、医生护士的手以及医疗器械。

所以,给宝宝喂东西之前一定要注意洗手,要经常清洁消毒宝宝平时的玩具和餐具,宝宝专用的奶瓶清洗后要高温消毒20分钟,秋季宝宝拉肚子后,要妥善处理宝宝的便便,宝宝使用过的便器和尿布都要彻底消毒。

宝宝痢疾的症状

宝宝痢疾有六个不同的类型

1.潜伏期

潜伏期理论上在几小时到一星期之内,通常在一两天之间,此时宝宝的身体并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2.普通型痢疾

(1)排便情况

排便症状通常来势汹汹,非常迅速。宝宝一天中可排大便十次有余,粘连感强,可有脓血余留。

(2)并发症状

腹胀腹痛感明显,同时宝宝会有四肢无力、恶心呕吐、食不下咽的并发症出现。

3.轻型痢疾

(1)排便情况

宝宝每天排便次数在三四次之间,内里会夹带些许脓血,有时会有肠道粘性液体。但症状在两三天之内就会有所缓解。

(2)并发症状

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可能出现低烧。

4.重型痢疾

(1)排便情况

小朋友此时可能会一天拉几十次痢疾,且粪便中会夹带脓血。

(2)并发症状

此时宝宝的症状比较严重,会有腹部剧痛、呕吐的现象,有可能昏迷,中毒。

5.中毒型痢疾

(1)发病人群

一般会发生在年龄较低的宝宝身上,2岁到7岁宝宝最容易罹患中毒型痢疾,但是其症状一般在一两天内才会出现。

(2)病症特点

病势迅疾,宝宝会发高烧、昏迷乃至休克,中毒症状显著,病情非常严重。

6.慢性痢疾

(1)发病人群

发病人群一般集中于患病超过两个月的宝宝,先天性营养不良、患有佝偻病或贫血等疾病的宝宝。有的宝宝在出现非典型的急性痢疾后,要是没有被进行合理治疗的话,病症往往会拖延着,难以痊愈,继而转成慢性。

(2)病症特征

此时宝宝的体温可能正常,也可能会有低烧现象,排便的情况会有所改变但不能确定,有时会夹带粘液,而有的时候粘液和脓血会交替出现。

宝宝痢疾的特点

1.发病季节

夏秋季是常见的发病季节。

2.传播途径

宝宝痢疾的重要传播路径是患儿的粪便,此外,被苍蝇所携带的病菌侵染的食物、用具、玩具等物品也具有传染性。

3.病理症状

(1)轻型病症

除了腹泻之外,还会有体温升高、腹痛腹胀、排除粘液便、血便的症状。

(2)重型病症

当病情加重后,宝宝会有发高烧、肢体痉挛、休克的症状出现,需要及时送医抢救。

4.护理要点

(1)卫生清洁

不仅生存环境卫生需要注意,小朋友的饮食卫生更需要多加重视。定时灭虫,清洁屋子,勤洗手,多通风。

(2)生活习惯

家长要注意教导宝宝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在吃晚饭后要去冲洗双手,严禁随地方方便等,来防止胃肠传染性疾病入侵人体。

(3)食品安全

注意所购买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还要仔细检查生产日期和商标,看产品是否为正品、出厂日期是否清晰、产品是否变质等。 绝对不能买三无产品。

(4)注意消毒

餐具、玩具及部分小型家具要定时清洗消毒,有条件的要勤加清洁,高温曝晒来消毒,防止病菌侵入。

宝宝痢疾的治疗

1.清热化湿法

(1)原理

清热化湿专门针对因湿热而产生的痢疾,通过药膳让体温回复正常、排便情况恢复正常、由阳转阴。

(2)药物

所需中药包括白芍、黄芩、黄连、当归、槟榔、马齿苋、木香等。

(3)作用

有利于清除肠道湿气、调样中和气血、畅通肺腑。可以减缓痢疾杆菌的成长速度,有利于帮助肠道蠕运动,清除湿气化解毒素,解毒排淤。

2.寒温并用法

(1)药物

所需中药包括乌梅、艾叶、川椒、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

(2)作用

这一方能够调和阴阳,去冷除湿,导滞清痢。川椒等中药有利于帮助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乌梅可以杀菌,保持肠道酸碱度中和,让导致痢疾的细菌无处生长。赤石脂如同木耳一样,可以吸附有毒物质。

3.中西医结合法

(1)药物

所需中药包括干石榴皮、白头翁和黄柏,加水煎服。

(2)作用

干石榴皮可以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和繁殖,白头翁能够帮助宝宝抑制肢体痉挛,镇定安神。黄柏则是清热解毒的良药,也可以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3)煎药方法

中西医结合的疗程所用的药物称作止痢汤。其中包括了干石榴皮、白头翁和黄柏,每种药物取三十克,兑入三百毫升的清水,进行烹煎直到剩至一百毫升。给宝宝服药的时候要注意,每一天喝三顿,每一次三十毫升。还要附加西药TMP,每天两次,一次0.2克。一个疗程包括两天的药量,要是没有好转迹象的话还可以再增加一个疗程,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嘱适当酌减。

4.外治法

(1)药物

所需中药为生大黄,加水煎熟后冷却静置,从肛门内灌注。

(2)作用

生大黄有利于清除积滞、清热解毒,化解肿胀淤血,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3)煎药方法

a.贴脐止泻饼

所需药物包括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和木香,每种药物分别取两克,研磨为细小的粉末。再选取无核的枣四个,分别取生姜和小葱各十克,捣碎后和药末一起搅匀,加入蜂蜜,做成药饼,每个药饼的控制在硬币大小。把药饼贴在宝宝的肚脐上面,用绷带绑在腰上,每隔六到八小时更换一次。

b.灌肠法

只需三十克生大黄,倒入五百毫升清水,大火煎煮一刻钟,倒掉药渣,保留两百到三百毫升的药液,将其冷却。每次使用三十到五十毫升,从宝宝的肛门灌进去,让药液停留一个小时以上。

不过,每个宝宝的身体情况不同,建议各位先询问医生意见,在得到许可后,再试试这两个方法。

痢疾饮食护理要点

饮食以清淡、细软、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或淡盐水,每日总液量为3 000ml左右。不宜饮用牛奶,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硬固、煎炸之品,忌豆类、薯类等产气食品。

1、湿热痢宜食清热解毒之品,如铁苋菜、地锦草、马齿苋、西瓜、苹果等。。

2,疫毒痢宜食清热凉血解毒之品,如鲜芦根煎汤代茶饮,痢下次多,应暂禁食。

3,寒湿痢宜食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之品,如粳米、鲈鱼、大枣等。

4,阴虚痢宜食养阴清肠化湿之品,如黑木耳、茯苓、枸杞子、桑椹、龙眼肉、薏苡仁、莲子及大枣等。

5,虚寒痢宜食温补脾肾,收涩固脱之品,如山药、莲子、胡桃肉、白扁豆、薏苡仁、生姜、生蒜等。

6,休息痢宜食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之品,如粳米、南瓜、香菇、黄花菜等。

食疗方

(1)湿热痢

①马齿苋500g(鲜品)洗净,热水浸后加油盐代菜食;也可将鲜马齿苋洗净捣汁,每次适量,加蜂蜜2匙,加温空腹服,日2次。

②马齿苋绿豆汤:鲜马齿苋200g,绿豆100g,洗净后共煎汤,顿服,连用3~4次。

③金针菜汤:金针菜100g。马齿苋100g,水煎取汁,加白糖适量,顿服。

(2)寒湿痢

①独头蒜2头,红、白糖各少许。将独头蒜去皮捣烂。兑入适量开水泡4~6小时,然后滤取清汁,放入适量红、白糖,一次服下。

②椒梅茶:胡椒10粒,乌梅肉6g,茶叶5g。共研细末,开水冲服。

③焦山楂50g,胡椒粉5g,红糖30g,,焦山楂水煎取汁,入胡椒粉、红糖搅匀,频饮。

(3)阴虚痢银耳30g,粳米100g,共煮粥,空腹食之。

(4)虚寒痢

①干姜粥:干姜10g,粳米60g。将干姜研为细末,同粳米煮粥,每日2次,空腹食之。

②老母鸡1只,胡椒20粒,山楂30g,干姜10g,红糖适量。将鸡去毛退净,除内脏切成小块,与胡椒、山楂、干姜、红糖一起入锅内,添水煮烂。吃肉喝汤。

(5)正虚邪恋

①生姜15g.乌梅肉30g,绿茶5g,红糖适量。生姜切成细丝,乌梅肉剪碎共放保温瓶中,沸水冲泡,浸半小时后,入红糖,顿服,每日3次。

②山药60g,薏苡仁60g,粳米200g,红糖适量。山药、薏苡仁共研细末,粳米洗净加水煮粥,待要煮熟时,加入山药、薏苡仁共煮,等煮好后,加入红糖适量服食。

相关推荐

宝宝腹泻原因有哪些 肠道细菌感染

常见的是痢疾,细菌感染比病毒感染严重,妈妈需特别小心,分清楚和病毒感染的区别。 潜伏期1-3天,分为慢性和急性痢疾。有发烧、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而量少、脓血便等表现,痢疾常常起病急骤,腹痛。腹泻尚未出现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惊厥,而痢下,呕吐不一定严重。便检可以查出致病菌。 1、宝宝卧床休息、需适当禁食。病情稳定后,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禁油腻荤腥的食物。 2、对于高热、腹痛、失水的,给予退热、口服含盐米汤(配制:米汤500ml,食用盐1.75g)或口服补液盐,有呕吐现象的

宝宝了鹅口疮需怎么护理

(1)轻微的鹅口疮一般无不适症状,一般建议用2%碳酸氢钠溶液在哺乳前后清洁口腔,注意休息。 (2)饮食不需做调整,如果发生并发症(如口炎、口角炎)或鹅口疮加重,会出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可以用清淡好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肉粥、米糊、蔬果泥等。 (3)少部分宝宝因为并发症(如口炎、口角炎)或鹅口疮加重,会出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或因不适而出现哭吵、烦躁不安,家长注意保持心态平和,注意安抚。可与宝宝玩耍、阅读转移注意力。保持环境清洁、舒适,居室通风。注意洗手、清洗玩具。玩具的清洁可以按照日常的清洗方式,

宝宝痢疾推拿好吗 白痢推拿手法

症状:大便中有白色的黏液,同时有腹痛的症状,面色呈青白色,喜热饮,腹部发凉,小便清而长。 推拿方法: 主穴:分阴阳2-3分钟,以阳为主;推补脾经5分钟,揉一窝蜂4分钟;揉外劳宫4分钟,捏挤神阙和天枢穴。 推拿功效:分阴阳可平衡体内阴阳,让大便恢复正常颜色;推补脾经,揉一窝蜂可健脾并帮助想消化;揉外劳宫,捏挤神阙和天枢穴可温养下元,止腹痛,缓解腹胀腹泻。 配穴:推补肾经7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推清大肠经3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肾经,揉二人上马可温补肾气,使大小便趋于正

宝宝痢疾推拿好吗 小儿痢疾推拿注意事项

小儿感染痢疾之后,应结合药物和推拿疗法一起治疗,病症轻微者,每日推拿1次或2次即可,病症稍重,宜推拿2-3次。

小儿痢疾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在日常的生活中,只防护当,都可避免宝宝患上小儿痢疾。预防细菌性痢疾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发现菌痢病人应早期隔离并积极彻底治疗。了细菌性痢疾,一定坚持治疗7~10天,直至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正常,以免痢疾迁延或复发。病儿不随地大便,病儿的大便应用石灰水或漂白粉消毒后倒掉。患有慢性痢疾的病儿应到医院根治,这样就可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 二、提高免疫力。 在痢疾高发季节或地区可用鲜马齿苋30克煎汤、每天服1剂,连用3天,或黄柏3~6克,水煎服,1日2次,连服3天,较大的

宝宝肺炎护理

1.呼吸困难的护理:参照第三章第六节。 2.高热的护理:按高热护理常规执行。 3.咳嗽、咳疾的护理: (1)鼓励病人多饮水,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咳痰。 (2)遵医嘱给予祛疾药和雾化吸人。 (3)无力咳疾者给予吸痰,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胸痛的护理: (1)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避免诱发及加重疼痛因素。 (2)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或分散病人注意力。 5.休克性肺炎的护理: (1)去枕平卧位,保持脑部血氧供应。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体温、皮肤粘膜色泽及温湿度、出血倾向。

宝宝细菌性痢疾怎么回事

传播途径(25%):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人群易感性(25%):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传染源(25%):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为重传染源。

拉肚子别亲小宝宝

拉肚子虽然是肠道传染病,但致病的细菌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的,因此带菌者的口腔也是传染源。亲吻宝宝,或者给宝宝喂饭前,用舌头尝冷热等动作,都可能增加宝宝痢疾的几率。亲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触,如果大人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口腔中就会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过亲吻宝宝,病菌就会进入宝宝的口腔,引发口腔疾病或其他并发症。 此外,化妆品不少都含有铅、汞或其他化学物质,如果不卸妆就亲吻宝宝,这些有害物质就会进入宝宝体内,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慢性铅中毒等病症。 传递对宝宝的关爱方式有很多种,除了亲吻,眼神

婴儿吃奶拉肚子需怎么办

1、理性选药,勿滥用。 宝宝腹泻时,许多家长难免病急乱投“药”,希望一“止”了之。通常细菌感染的腹泻适合用抗菌药,但除了因痢疾、肠炎而出现的腹泻,小儿腹泻一般不随便使用抗菌药。若长期服抗菌药,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发生抗菌药诱导性肠道感染。 2、喂养方式: 处于哺乳期的宝宝,腹泻期间的宝宝喂养方式还是提倡用母乳进行喂养,因为母乳比较容易被消化吸收,产生的粪便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另外,处于辅食添加期的宝宝,暂时推迟辅食的添加。 3、红臀的护理措施: 婴幼儿皮肤嫩娇,抵抗力较低,发生红臀没有到及时合理处理

宝宝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

①忌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碱和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浓作用越强,加重了消化道负担。而且细菌性痢疾病人肠道有病变,有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②忌粗纤维、胀气食物。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胀气。 ③忌刺激类食物。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④忌污染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