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如何养生
房颤患者如何养生
饮食之道
房颤本身对饮食并没有特殊要求,但如果遵循下列三项原则,将有益于良好控制病情。
不能贪杯:房颤者可以少量饮酒,酒类中以干红葡萄酒最好,白酒次之,每日饮酒以不超过二两为宜,不能贪杯。过度饮酒会刺激并损伤胃粘膜,损害肝功能,容易发生脑出血。酒精的刺激,会使本就紊乱的心跳加快,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心慌不适。阵发性房颤者,更会因酒精的刺激诱发房颤发作,并使房颤持续时间延长。
清淡为宜:大多数房颤是因高血压 、冠心病 引起,对这些患者而言,保持清淡饮食,无疑是最佳的辅助治疗。水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还含有较多的钾,对控制血压、保持电解质平衡都十分有益。此外,控制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亦十分重要。
稳定饮食: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来说,在药物治疗控制心室率的同时,常要进行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相对稳定性,不能随意大幅度改变饮食,以免因饮食因素而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到医院复查抗凝效果(INR)的头天和检查当天,更不能随意更改饮食。
运动之道
常有患者在就诊时说,自从医生诊断自己有房颤以来,一直不敢运动,连走路都不敢迈大步。问之为何,有人答,害怕心跳太快、影响心功能;也有人答,害怕心脏内的血栓在运动中脱落,引起脑栓塞;还有人答,害怕运动会使房颤变成室颤,一命呜呼。其实,房颤者若运动有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于身体健康 ,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平稳起步:房颤患者应参照患病前的运动频率和强度,制定运动康复计划。如果已经停止运动一个月以上,则应从零开始,平稳起步。可先从最基本的慢步行走、肢体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快走、慢跑、爬山、游泳等强度较大的运动。
逐渐加量:对低强度的运动方式逐渐适应后,可根据自身体力状态和病情控制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切不可操之过急。
运动有度: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基础运动状况、心脏病的轻重、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考虑。对于老年、病情较重的患者,坐位活动肢体、站立、慢步行走、太极拳等,都是较好的锻炼方式。
要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年轻患者,也不可剧烈活动,否则会使房颤发作增加、症状加重。
心理调节之道
心理紧张是房颤患者的通病,不仅不利于心室率的控制,还会使房颤阵发性发作频率增加。患者的焦虑、紧张,会引起失眠,使病情加重。因此,房颤患者更应注意心理调适。
首先应正确认识房颤。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0.5%~1%,并且可防可治。其次,应树立战胜房颤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花大力气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在家人的监督和配合下,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的并发症
1、脑动脉栓塞
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
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美国统计每年有5万~10万的肺栓塞患者,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
4、心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着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5、心脏性猝死
快速房颤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房颤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房颤要预防出现脑卒中
脑卒中是脑科疾病的一种,不慎加处理,同样会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房颤是脑卒中的一种症状,三成忽视房颤的人往往导致脑卒中。因此出现房颤此类症状的患者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及时预防脑卒中。
2012年欧洲研究资料显示:房颤患者预防卒中治疗指南在很多患者中未得到有效遵循。一方面,抗凝治疗,尤其是能显著降低患者卒中风险的治疗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在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中使用不足,此类患者中近4成从未接受过抗凝治疗;另一方面,卒中低风险患者却存在过度使用现象。此项结果来自加菲尔德研究(全球抗凝剂登记研究)的第一期分组人群研究,该研究对患者按地区、性别、年龄、肾功能、房颤类型和有无急性冠脉综合症既往病史这几项重要因素进行分组,分析评估了各种房颤患者目前的治疗模式。
研究发现:亚洲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率低于欧洲;女性和老年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更高,但抗凝治疗比例偏低;肾功能处于恶化中的房颤患者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可能性更大;与房颤总体人群相比,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既往史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使用或不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的颤动而不是有节律地搏动,其并发症可威胁生命,如卒中。目前全球房颤患者占人群总数2%。卒中人群中高达五分之一由房颤引起,房颤引起的缺血性卒中致死致残率、复发率及治疗费用均远远高于其他原因诱发的卒中。因此,房颤引发卒中问题是临床治疗和社会经济的一项沉重负担,并且日趋加重。加菲尔德研究是一项创新的科学研究,由血栓研究所设计并负责实施,旨在了解房颤造成的全球负担。加菲尔德研究每日记录临床实践中对房颤的处理情况,发现抗凝剂使用中未满足的需求、面临的挑战,以及改善患者治疗的潜在机会。
"抗凝治疗是国际上公认的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重要手段,然而研究资料显示,基于临床试验证据和最新房颤治疗指南的标准,抗凝剂的使用远低于预期,我们希望通过了解现阶段日常临床治疗模式来改善疾病管理,提倡在卒中预防中适当采用创新的策略。"研究人员指出。
"数据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卒中高风险房颤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慕尼黑研究人员说: "今年心脏病年会的基线分析数据显示,各组高危人群治疗模式大多相似、令人忧虑。随着这项前瞻性研究的进行,我们将更清楚地了解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的危害表现在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可见,房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房颤的危害还表现在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不规则,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这些无效收缩不仅不能将血液排出到动脉里去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反而要消耗心肌的能量,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房颤还能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是脑卒中最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房颤使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5倍。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小于1%到大于12%不等,取决于患者是否有临床或超声心动学检查发现的危险因素 ,平均在4.5%左右。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房不协调的乱颤。房颤的危害不能忽视,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房颤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
房颤的危害表现在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可见,房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房颤的危害还表现在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不规则,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这些无效收缩不仅不能将血液排出到动脉里去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反而要消耗心肌的能量,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房颤还能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是脑卒中最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房颤使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5倍。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小于1%到大于12%不等,取决于患者是否有临床或超声心动学检查发现的危险因素 ,平均在4.5%左右。
由以上的介绍可见,房颤的危害不能低估,因此一旦发现身体有什么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房颤患者吃什么好
一、房颤患者的饮食原则:
1、不能贪杯:房颤者可以少量饮酒,酒类中以干红葡萄酒最好,白酒次之,每日饮酒以不超过二两为宜,不能贪杯。过度饮酒会刺激并损伤胃粘膜,损害肝功能,容易发生脑出血。酒精的刺激,会使本就紊乱的心跳加快,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心慌不适。阵发性房颤者,更会因酒精的刺激诱发房颤发作,并使房颤持续时间延长。
2、清淡为宜:大多数房颤是因高血压 、冠心病引起,对这些患者而言,保持清淡饮食,无疑是最佳的辅助治疗。水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还含有较多的钾,对控制血压、保持电解质平衡都十分有益。此外,控制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亦十分重要。
3、稳定饮食: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来说,在药物治疗控制心室率的同时,常要进行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相对稳定性,不能随意大幅度改变饮食,以免因饮食因素而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到医院复查抗凝效果(INR)的头天和检查当天,更不能随意更改饮食。
二、房颤患者食疗方:
1、人参炖鸡:人参5--10g,鸡肉75--100g,大枣2枚水1碗放入瓦盅中隔水炖熟。油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心气虚房颤。
2、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0-30g,羊肉75-100g,生姜3片,大枣2枚,水1碗-1碗半,放入炖盅炖熟,油盐调味,饮汤亦可食肉。适用于心血少而体质虚寒的房颤患者。 3、麦门冬莲子百合糖水:麦门冬15g ,莲子(不去芯)20-30g,百合30g ,水适量,煲至烂熟,加适量冰糖(或白糖)调味食。适用于心阴虚的房颤患者。
4、鲜百合炒肉片:鲜百合100-150g,猪瘦肉100-150g,切片,炒熟,油盐调味食。适用于心阴虚,心神不宁的房颤患者。
5、参芪炖鸡肉:鸡肉100g,人参10g,黄芪 15-20g, 全当归15-20g,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供食。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房颤。 6、大枣炖猪心:猪心100g,大枣25g,同置碗内加水,文火炖2小时后调味食用。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房颤。
房颤患者脑中风几率是常人5倍
其中,房颤患者罹患中风的风险是常人的5倍,而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一生中会发生房颤。由房颤导致的中风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房颤患者及时预防中风很有必要。
房颤患者中风几率5倍于常人
房颤患者主要有心悸、眩晕、晕厥和气短等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病。
46岁的刘先生前不久因为心慌气短被送进西南医院,医生诊断后发现刘先生患有房颤,出院后没多久又因中风再次住院治疗。他的妻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就中风了呢?
解释说,刘先生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瘀滞在心房内的血液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引发中风。
“房颤患者中风几率是常人的5倍。”陈康宁介绍,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所以,房颤患者应提早预防中风、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
出现这些征兆马上送医
“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陈康宁说,如果发现房颤患者出现言语含糊、两边面部表情不对称、双手手臂平举不能坚持这三种情况中的一个,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拨打120急救电话,在脑中风症状发生黄金3小时内将病人送往医院。
很多房颤患者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中风。阿司匹林真的管用吗?陈康宁介绍,阿司匹林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较好,但对凝血因子导致的房颤血栓效果有限。“治疗房颤导致的血栓用达比加群酯这类凝血药物效果较好。”
心房颤动会引发什么疾病
1.脑动脉栓塞: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美国统计每年有5万~10万的肺栓塞患者,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
4.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着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5.心脏性猝死:快速房颤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房颤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心房颤动的并发症
可出现脑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
1.脑动脉栓塞: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美国统计每年有5万~10万的肺栓塞患者,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
4.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著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5.心脏性猝死:快速房颤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房颤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心房颤动的预防有效减少中风的发生
房颤主要是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7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患病率高于5%。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未来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中风。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中风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着。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与房颤的关系愈加密切,80-89岁的高龄人群中,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在我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
减少脑中风的发生,预防尤为重要。
心脏房颤误区你知道多少
房颤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年龄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老了就容易得房颤,许多没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各种检查没有发现心脏结构异常的老年人也会得房颤。但是,房颤患者常常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误区一、房颤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治疗
这部分患者由于错误认识往往忽视治疗,但无症状房颤同样会导致总死亡率增加、心脏逐渐扩大和心力衰竭及脑血栓发生率增加。房颤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不取决于患者症状的轻重,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系统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性接受及时治疗。
误区二、房颤发作不频繁目前不急于治疗
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次数会逐年增多,发作时间会延长,无自愈倾向,阵发性房颤早期未出现心房结构改变时射频消融手术效果最理想,因此认为房颤患者应该早期接受治疗。
误区三、房颤即使药物治疗仍然反复发作而丧失信心
长期以来药物一直是房颤治疗主要方法,即便坚持每日服药,多数患者房颤也会复发。目前随着三维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射频消融技术的快速进步,房颤的治愈率大幅度提高,复发率正日渐减少。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慢性房颤目前的成功率虽然较低,复发率偏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复发率逐渐降低。
误区四、房颤等同于冠心病
有时房颤可以与冠心病合并存在,多数患者的房颤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冠脉造影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的患者,房颤有时很严重;但是不要因为两者症状相似,简单地认为房颤就是冠心病,应该在全面系统心脏检查后有的放矢,接受正规的房颤治疗。
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新能量应用到现代外科技术中,目前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已经改用射频代替手术刀和手术线,直接透过心肌打断传导神经,出血少、效果好,再加上胸腔镜只有一侧三个几厘米的小口就能治愈房颤,免除开胸的风险,让很多孤立性房颤患者多了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