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路路通的注意事项 调理月经
炒路路通的注意事项 调理月经
炒路路通能够活血通络,对于妇女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有助于妇女恢复正常的月经量,同时减轻血液瘀滞的情况,有利于预防血块以及暗黑血液的排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治胸部胀痛的方法
1、病理性乳房胀痛,应针对病因治疗。
2、生理性乳房胀痛
(1)应缓解紧张情绪;
(2)药物治疗:有些活血化淤的中成药有一定作用;
(3)物理治疗:对于生理性乳房疼痛可使用热水袋等热敷方式缓解乳房胀痛。
3、可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比如说用山楂15克,当归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川芎10克,路路通10克,丝瓜络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通过中医中药对乳房经络的疏通调理,改善乳房血液循环,提高乳房组织对自身激素的敏感性等功能。
4、做一些乳房保健按摩,用左手托乳,然后右手的四指从乳房外上、外下缘向乳头方向抹推3遍;右手托乳,左手的四指从乳房内上、内下缘向乳头方向推抹3遍。右手托乳,左手的四指从乳房外上、外下缘向乳头方向推抹3遍;左手托乳,右手四指从乳房内上、内下缘向乳头方向抹推3遍。通过对穴位的手法刺激调理疏通肝经,改善乳房血液循环,缓解胀痛。
路路通有什么作用 调经血
路路通入肝经,能够疏肝理气,可用以来治疗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女性经血不畅或者闭经、痛经等证。
人流后胸部胀痛怎么办
调理生活习惯:保证良好的清洁和休息环境,居室要通风,衣着要适合,适当活动,流产后可洗淋浴,每日洗嗽,维持口腔卫生。
中医中药治疗:处方:山楂15克,当归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川芎10克,路路通10克,丝瓜络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通过中医中药对乳房经络的疏通调理,改善乳房血液循环,提高乳房组织对自身激素的敏感性等功能,有效预防人流后各种乳腺疾病的发生。
乳房保健按摩:左手托乳,右手的四指从乳房外上、外下缘向乳头方向抹推3遍;右手托乳,左手的四指从乳房内上、内下缘向乳头方向推抹3遍。右手托乳,左手的四指从乳房外上、外下缘向乳头方向推抹3遍;左手托乳,右手四指从乳房内上、内下缘向乳头方向抹推3遍。通过对穴位的手法刺激调理疏通肝经,改善乳房血液循环,缓解胀痛。
月经不调经血黑怎么办
一般每次月经量30毫升是太少,180毫升又过多。正常的应该是每次60毫升。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留意卫生巾的使用量,每个周期不超过两包。假如每次用三包卫生巾还不够,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的,就属于经量过多;相反,每次月经一包都用不完,则属经量过少,所以应考虑月经不调的原因。
中医认为,女性月经不调原因有虚实之分,所以调理月经也要分清虚实以后再着手。实证多因为瘀血阻滞冲任,新血不得归经:虚证多因为阴虚内热、扰动血海以致经期延长。另外,中医的治疗注重整体的察言观色,从女性的气色也可观察出是否有月经不调的现象。这不是因为中医师会看面相,而是中医师认为脏腑、气血发生变化时,都会在人的脸部表现出来。
1、气滞血瘀:如果女性平时心情郁闷,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气滞血瘀。或者女性在行经期,生产后感受到寒邪,寒邪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瘀血。因瘀血阻滞胞脉,新血不能归经,以致经血延期不绝。
2、阴虚内热:如果女性属阴虚体质,或者因久病耗伤阴液、生产过多,房事过度,使体内阴血亏耗。阴虚内热而血海不宁,经血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经期延长。
女性月经不调要怎么调理好?女性月经不调中医调理有好方法
中医学认为调理月经不调,应先明确女性月经不调的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吃什么让月经量多
1、黄芪30克和黄精15克和山茱萸12克和巴戟天12克和当归9克,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天2~3次,每次3克,用吞服即可。
2、三棱30克,获术15克,红枣30克冰煎,分别分2天服,并且每天服2次,每次50ml,用于血瘀者。
3、八珍汤加味:黄芪12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当归9克、川芎6克、大白芍12克、熟地12克、山茱萸9克、仙灵脾9克、鸡血藤12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脾虚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经期者加川牛膝9克、红花6克、路路通10克。下腹隐冷者加文叶9克、乌药9克。
4、新鲜羊骨头2斤、梗米200克、羊骨头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加入梗米共煮成粥、吃的时侯加适量的调味温服,10致15天为一疗程。
5、三棱30克和获术15克和红枣30克冰煎,分为2天服用,每天服2次,每次50ml即可。
6、糙米100克和薏苡仁50克和红枣15枚和和煮成粥。吃的时候可以适量的加点红塘。
7、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梗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
这些大多都是一些补品,都是调理月经的良药,所以不用担心,但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月经是女性朋友排毒的一种方式,所以女性们一定要注意调理好才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爱生活也要享受生活。
按摩腰阳关的禁忌 腰阳关的作用
腰阳关为人体督脉阳气必经之关隘,是补充下焦及腰部阳气的要穴,腰为肾之府,且督脉起于胞中,贯脊属肾,故可通调胞脉气血,调理月经,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能通调督脉经气,强腰补肾,治疗阳痿,遗精,以及邪滞腰府或肾虚所致的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一个月来两次月经要怎么办
治疗月经紊乱提前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女性一个月来两次月经,在治疗上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周期的根本在于补肾。经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周期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
除了补肾外,女性还需要合理补脾。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周期通调。疏肝法须把握郁结之主症。传统医学辨症施治,应用补肾扶脾,理气活血法负气血调和,阴生阳长,脾胃健,精血旺则流自畅。
中医方法治疗月经量少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量少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胞宫位于中焦,而逍遥调经贴直接贴于肚脐和后腰腧穴之上,药效通过渗透直接作用于病位,不仅避免了口服煎药的药性在体内散失,其效果和时间还会更快更持续。凡开内服药必得对症,若不对症效果则不佳,甚至还会引起负面作用,同时,内服用药往往会对其他脏腑造成一定的破坏,使本已虚弱的身体遭受双重打击。
中医药方:
1、血虚治法:养血和营调经
党参12克 黄芪12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0克 大白芍12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熟地12克 仙灵脾9克 山茱萸9克 鸡血藤12克加减:脾虚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经期者,宜加红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隐冷者,加文叶9克、乌药9克。
2、肾虚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菟丝子12克 杜仲10克 枸杞子12克 山茱萸9克 当归9克 熟地10克 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灵脾10克 补骨脂9克加减: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桃仁9克 红花6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赤芍9克 生地9克 香附9克 失笑散9克(包煎)乌药9克 泽兰叶12克 京三棱9克加减: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炒山桅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木香9克;经少不畅腹痛者加桂枝6克、莪术12克、王不留行籽9克;气滞血瘀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4、痰湿治法臊湿豁痰通络
白茯苓12克 法半夏10克 陈皮6克 炙甘草3克 苍术9克 香附9克 胆南星10克 枳壳9克 六神曲9克 丹参12克加减:经期者,加没药9克、路路通10克、益母草15克,去甘草;苔白腻,院问者,去甘草,加木香9克、砂仁3克(后下);肾虚者,加锁阳10克、熟附片9克,或紫石英15克。
5、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月经较易延后,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
用生姜15克,艾叶10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6、肝郁型
月经周期较不规则,月经来潮前易多愁善感,烦躁易怒或情绪不稳定,乳房易胀痛。舌边暗,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常见于经前紧张症候群。治疗宜疏肝解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