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结肠息肉六大致病因素
警惕结肠息肉六大致病因素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而结肠息肉则是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结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
结肠息肉六大致病因素
1、饮食因素
专家指出,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
专家表示,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结肠上皮内的另一个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时是正常的,以后当此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
3、感染
结肠息肉的病因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4、年龄
专家介绍,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5、生活习惯
专家指出,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6、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肠息肉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如果是肠镜下息肉摘除,一般对大便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应该是胃肠功能或肠炎的关系。饮食上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忌烟酒,也要注意忌暴饮暴食。生活上注意精神压力过大。如果是开腹手术行肠切除治疗息肉,对大便功能有影响,当然一般也是近期的(半年-1年),以后慢慢会恢复的,当然也可能存在本身胃肠功能不佳再加上手术影响的双重因素。
吃饭时小心患上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
结肠息肉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病变,结肠息肉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有关。这是结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刺激因素。经过腌熏等加工的食品成为当今人们的新宠、餐桌上的“常客”,这类食物往往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而诸多致癌物质又是脂溶性的,会很快溶解于脂肪中。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结肠息肉会有以下症状。
一是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张主任说,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二是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三是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结肠息肉对身体的危害很多,为了远离疾病困扰,发现病情后,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治疗。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子宫内膜息肉致病因素有哪些
1、病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息肉:
绝经期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低落,子宫内膜与阴道黏膜均变得菲薄,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导致炎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与阴道炎往往并存。
2、胎盘残留等导致子宫内膜息肉:
分娩或流产后有少量胎盘残留,或胎盘附着部的复旧不全,常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原因。
3、外来因素导致子宫内膜息肉:
宫内避孕器可以引起子宫内膜息肉。
4、子宫因素导致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黏膜下肌瘤、黏膜息肉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息肉;严重的子宫颈炎也可以导致子宫内膜息肉。
5、内分泌紊乱导致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雌激素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还能促使皮下脂肪堆积,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骨中钙的沉积等。而雌激素,不管是分泌的过多或者过少,都是不好的,特别是雌激素过高,有可能引发很多的癌症。
结肠息肉形成的4个原因
1、长期腹泻
若大家在生活中有长期腹泻的情况,应谨防结肠息肉的发生。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饮酒或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后就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若长期如此,人体的肠道黏膜就会发生慢性炎症,而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肠道息肉就会不断生长。
2、长期便秘
便秘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问题,但如果是长期便秘,则应应警惕结肠息肉的发生。这是因为粪便若长期滞留在肠道内,就会产生出大量的毒素,继而刺激肠黏膜发生慢性炎症,最终诱发结肠息肉。
3、饮食因素
据相关研究发现,长时间食用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罹患结肠息肉的几率就会明显增高,而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则能有效补充营养,促进肠胃蠕动,从而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生率。
4、胆汁的代谢紊乱
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胆汁正常流向及排出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大肠内的胆汁酸就会逐渐增加,大大增加了结肠息肉的发病率。
此外,若大家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血吸虫以及肠结核等肠道炎性疾病,也会使结肠息肉的患病率增加,由此可见,结肠息肉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关于结肠息肉形成的原因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了解的结肠息肉的诱因后能积极做好结肠息肉的防治工作,以降低结肠息肉对人体的危害。
肠癌与肠道息肉的关系
肠癌是发生在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除了与饮食、环境等息息相关,还与肠道息肉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大肠息肉泛指大肠黏膜的肉芽状突出物。这些突出物可能是肠黏膜细胞增生所致,也可能是肠道慢性炎症所造成。主要分为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炎性息肉。
从年龄分布来讲,肠息肉比肠癌早发十年左右,很大一部分肠癌都是由肠腺瘤变化而来的,正常肠黏膜转变成肠腺瘤性息肉大约需要10年时间,而从腺瘤性息肉转化为肠癌的时间约为5年,所以在腺瘤性息肉尚未转变为肠癌时就将其摘除,能减少肠癌的发病几率。40岁以后是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病高发期,这一时间段的人们要引起注意,多去医院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要警惕结肠息肉和结肠癌之间的转变,因为结肠息肉多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这个部位,而结肠癌恰恰也在结肠和乙状结肠这一位置。结肠癌患者内镜检查时在肠管可发现单个或多个肠息肉,而在切除肿瘤后的手术标本中,在癌肿残存的边缘仍可看见息肉组织。
家族性肠息肉患者特别要注意,如果结肠息肉不治好,最后很可能发展为结肠癌,发病率为50%,70岁以后几乎100%癌变;健康的人群70岁以后约有50%以上的人长结肠息肉。
结肠黑变病检查方法
本病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习惯性便秘、腹泻、便血和长期服用泻剂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并应警惕结肠黑变病及肠癌和息肉恶变。目前认为,MC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机制有关。治疗上要纠正不良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多食纤维素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多饮温盐水,改善睡眠,稳定情绪,少用蒽醌类泻剂。停药6个月以上肠道色素可逐渐消失。
25%硫酸镁口服清肠,使用Pentex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全部检查者均插镜至末端回肠。仔细观察各肠段黏膜,于病变处取活检,将标本置于福尔马林液中送病理检查。
(1)内镜检查分类:内镜下病变部位呈局限或弥漫分布在结肠,其中全结肠40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4例,左半结肠2例。伴有结肠息肉10例,病理为腺瘤。
(2)病理学检查:病理显示肠固有膜水肿,巨噬细胞内含有大量色素颗粒,散在或成簇出现,黑色素染色阳性。
经常便血警惕结肠息肉出现
1、大便形状异常
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结肠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2、便血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位置近肛者可有结肠息肉脱出肛门。
3、肠道刺激症状
当肠蠕动牵拉结肠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4、腹痛
比较少见,有时较大结肠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5、排便习惯改变
结肠息肉患者首要症状表现在日常排便习惯有所改变。具体体现为: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6、脱垂
结肠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这三种症状结肠息肉患者需警惕
结肠息肉患者要警惕以下三种症状:
便血是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但有不少人把大便出血误认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1、痔疮与结肠息肉引发的出血有着本质的区别。
痔疮引发的出血常表现为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与大便混杂,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多为息肉表面破溃所致。
2、大便习惯的改变。
如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尤其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出现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3、大便形状异常时应引起重视。
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较大,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有血迹。患者若出现以上三种症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1、年龄大于50岁的健康成年人,有条件的应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2、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便血病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大便潜血阳性者,应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首选是结肠镜。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都应该在内镜下先取活检并送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