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1时刻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患者意识水平的变化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以便掌握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防止出现意外,随时向医生报告。

2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困难的患者应给予流质饮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并记录好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对于有高血压患者,宜低钠饮食,控制钠盐的摄入,适当运动。还要了解患者每日大便情况,避免因大便干燥而用力排便而增加颅内压,导致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发生。

3控制性降低血压:控制性降低血压是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畸形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血压高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导致血管痉挛,脑供血减少,故血压降低过多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脑损害。因此降血压不宜降低过多。

我们都知道如果做脑血管造影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说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什么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一个问题,这样在做完造影脑血管造影之后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让身体恢复健康,同时饮食上一定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另外一定要多注意休息。

中风疾病应该如何进行检查

头部CT:行头部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明确颅内可能引起TIA样表现的其他结构性病变的性质,如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巨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内小的出血灶等。

头部核磁共振:头部核磁共振在发现脑内缺血性病变的灵敏性方面比头部CT明显高,特别是在发现脑干缺血性病变时更佳。

头部SPECT及PET检查:SPECT是用影像重建的基本原理,利用放射性示踪剂的生物过程,放射性示踪剂注入血液循环后,按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进行分布,并以CT技术进行断层显影和重建,而达到了解脑血流和脑代谢之目的,SPECT在TIA中发现脑血流量减低区的时相上较头部CT及MRI发现得早;PET是利用CT技术和弥散性放射性核素测定局部脑血流量和局部脑代谢率的方法。

动脉血管造影:为小中风患者脑血管造影的金标准,目前常用的技术为经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小中风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较大的动脉血管壁及管腔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损害,如溃疡性斑块、管腔狭窄、完全性闭塞。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为40%~87%,以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为主。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与动脉血管造影相比,显然无论从灵敏度还是特异度来说均较后者差。但其非创伤性、可重复性和简单易行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而且当与多普勒技术联合运用时,则可大大提高脑血管检查的可靠性。

发生中风时,病人必需相对安静卧床(脑出血病人头部垫高),松开领扣,头和身体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急送就近医院救治。同时要防止强行搬动病人,尤其要留意头部的波动,否则会错过最有利的医治时机。

几种脑血管造影方法(DSA,CTA,MRA)的比较

诊断脑血管疾病,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核磁共振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MRA),第二种是CT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CTA),第三种是需要大腿根部股动脉插管进行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完成的脑血管造影(DSA)。

MRA的特点是无创,甚至可以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就可以完成,可以在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同时进行,但是分辨率是最差的,可以作为一种筛查的方法。

CTA也是一种无创的方法,需要注射含碘的造影剂,在做之前需要了解肾功能情况(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可以快速完成,病人痛苦少,分辨率也较MRA有所提高,可以作为快速诊断脑动脉瘤的方法。

DSA是最准确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分辨率最高,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缺点是需要进行动脉插管,有少部分创伤。

在临床实践中,如果通过MRA或CTA检查,考虑有脑血管疾病的情况,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时候,往往还是需要通过DSA检查最后明确诊断。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可以急诊行CTA检查,如发现脑动脉瘤,可以行DSA检查,同时行介入栓塞治疗。

DSA检查对于脑动脉瘤开颅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后的定期复查也是必须的。如病人确实不愿意行DSA检查,个人经验是对于开颅手术后的病人,可以行CTA检查;介入栓塞后的病人,可以行MRA检查。

脑血管造影有什么意义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到动脉,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位来诊断脑血管病的方法。脑血管造影由于给药部位不同,临床上分颈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全脑造影和静脉窦造影等。

脑血管造影既可以显示血管本身的形态改变,如扩张、畸形、痉挛、狭窄、梗塞、出血等,又可根据血管位置的变化,确定有无占位。因此,它对诊断颅内血管本身的病变具有特殊意义。

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一些颅内占位性病变均采用作ct检查。但ct检查在某些方面仍不能代替脑血管造影检查。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常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所致。为了明确诊断和考虑手术,需要作脑血管造影。经脑血管造影就可以明确是属于颅内动脉瘤或是血管畸形。同时,还能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量;或血管畸形的部位、形状、供血及侧支循环情况等。但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对于某些人不完全适用。因此,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慎重从事。

脑中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脑脊液检查。

2、头颅CT检查。

3、脑电图。

4、脑部B超检查。

5、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血管内,使其脑血管系统显影的一种X线投影检查技术。通过血管造影可以具体了解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如走行、分布、移位、粗细及循环时间的变化等。最终确定病灶是血管本身,还是颅内其他部位病变引起血管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脑血管造影操作技巧

一、造影管使用技巧

术前对造影管的控制手法有多种:

1.顺时针旋转导管

2.逆时针旋转导管

3.推进导管

4.后撤导管

首先主动脉弓上选择目的血管。当确认动脉血管开口时,经导管"冒烟"即可确认,方可进一步输送造影管进入目的血管。难度最大的是颈动脉造影,右侧颈动脉发自头臂干,选择此动脉血管时,造影导管在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水平段处转动导管,使导管头端在后撤时进入血管分支,可见轻微"跳动",此时固定造影管头端位置,"冒烟"确认,即可造影。左侧颈动脉发自主动脉弓,开口变异多见,需要特殊形态的造影导管(Simon导管),在导丝辅助下完成。依次完成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造影、发现病灶后还应行三维血管造影。

二、导丝的正确使用

导丝运用时要求手法轻柔,快速旋转,是防止导丝造成动脉夹层的方法。先使导丝进入目的血管,然后导管顺导丝"爬行"进入血管内,保持导丝位置不动。

三、导管塑形

对于动脉迂曲严重,开口特殊病人,应当改变导管头端形态,以便更好适应目的血管开口,完成造影。方法:利用水蒸汽将导管头热塑形后迅速冷却,一般使用电热壶烧水,蒸汽熏烤,时间为3-10秒钟,无菌水中浸1-3秒使导管塑形。

脑血管造影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

2.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头面部非血管性富血供肿瘤,术前了解血供情况。

4.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及肿瘤定位。

5.头面部及颅内相关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6.球囊闭塞试验评估患者脑血管供血情况。

禁忌症:

1.严重碘过敏、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2.凝血功能严重异常伴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

3.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5已明确血管性病变或富血供病变,但无血管内手术和外科手术指征

心血管造影

进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需合适的造影剂和X线快速连续摄影设备,还需要有合适的造影用心导管和加压注射器。

造影剂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离子型造影剂如60%~76%泛影葡胺,非离子造影剂如优维显、碘海醇、欧乃派克等以及低渗离子型造影剂。小儿主要用非离子造影剂。剂量为:小儿每次1~1.5ml/kg,总剂量不得超过8~10ml /kg;成人每次50~60ml,总剂量不超过200ml。如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前需作碘过敏试验,可用30%泛影葡胺1ml作静脉注射,观察20分钟,无反应方可使用。如对泛影葡胺过敏,可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它在少数病人亦可能产生一些轻微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皮疹等,故对有碘过敏史的患者亦应事先考虑紧急救治措施,或在造影前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组胺剂。非离子造影剂除反应的风险甚微外,造出的影像效果亦较佳,但价格较离子型贵。

心血管造影用的X线机需要在短时间内输出大量X线,从而缩短曝光时间,便于快速连续摄影和提高影像清晰度,因此需要50mA以上大容量。X线球管功率在50kW以上。如双向同时摄影,则要求1000kW以上的X线机或两台500kW以上的X线机配套,同步摄影。

快速摄影需要快速换片机连续曝光时联动换片,一般快速换片机每秒最多可摄 6张片子,正侧位两台换片机可以同步联动进行。用荧光影像增强装置配以X线电影摄影,每秒可摄24~80帧图像,整个造影过程可在电视系统监视,影片放映时可对造影剂在心脏、血管内的流动及心脏大血管各部结构作动态观察。同时造影过程也可进行磁带录像。

摄影时按需进行选用正、侧位或左、右斜位,以及近年来采用轴位角度投照。使造影的部位显示收到更好的效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综合影像增强——电视系统数据收集和计算机处理产生图像,可显著降低造影剂浓度和剂量,收到优良的诊断效果,从而减少以至避免高浓度、大剂量造影剂注射时的副作用,尤其对肾功能降低的病例较为适用。主要应用于大血管及周围血管造影。

造影用的心导管主要有猪尾巴导管、侧孔造影导管、端侧孔造影导管、漂浮球囊造影导管及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小儿常用F5和F6导管。

造影剂经心导管注入心脏大血管腔时,要求弹丸式地形成一团,迅速从心导管前端进入血液,才能在该部达到最高浓度而清楚的显影,故注射必须及为快速。由于造影剂有一定的黏稠度,导管腔又有一定阻力,故须借助高压注射器来达到快速注射的目的,一般一次药量在1.5秒左右注入,注射一定量造影剂后触发注射器上的快速摄片或电影摄影的曝光触发装置,开始摄影。如果要求在心脏动周期中某一时间注射,则须以病人心电图的某波形为讯号触发注射器起动。

什么方法能够更好的诊断多发性脑梗塞

一、作脑血管造影 查明脑动脉起始部的状况。造影应作双侧,以便掌握脑动脉病变的全貌及测定动脉狭窄的程度,数字减法血管造影是一种新的脑梗塞的诊断,损伤性少,安全,对颅外动脉的闭塞或狭窄显示较佳,可用以代替传统的脑血管造影。

二、高压氧试验 脑缺血时如提高血氧浓度应具有与增加脑血供相同的治疗作用。可逆性脑缺血性损害症状可在高压下吸氧而得以改善,不可逆性脑缺血性损害症状则不能改善。这也是脑梗塞的诊断之一。

三、详细询问病史,作神经系统及全身体格检查,特别着重于发病情况,病程经过,存在的神经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状态。这些也属于脑梗塞的诊断。

哪些患者需要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

具体如下:(1)脑出血患者且有手术抢救指征者,但血肿位置不明确,需要作脑血管造影。(2)脑出血疑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者。(3)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所致。为了明确诊断,以便手术治疗,必须作脑血管造影。(4)脑瘤患者有中风发作,不能与脑出血、脑梗死鉴别时, 也可考虑作脑血管造影以帮助鉴别诊断。(5)颈内动脉颈外段病变时,有手术条件者,应进行血管造影。

相关推荐

偏头疼必做的5种检查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疼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疼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疼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

厥阴头痛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

偏头痛患者需进行哪些检查

1、脑电图检查偏头痛患者无论是在发作期还是在间歇期,如进行脑电图检查,异常的可能性都比正常人高,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波形没有特异性,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快波活动、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2、脑血流图检查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3、脑血管造影检查原则上偏头痛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当患者头痛剧烈,高度怀疑存在

偏头痛的检查办法有哪些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这是常见的偏头痛的检查方法之一。2、脑血流图检查:也是常见的偏

头痛怎么检查

头痛怎么检查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

中风疾病应该如何进行检查

对于中风疾病的出现我们还是应该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的,中风疾病的出现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生命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危害性,为此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对于中风疾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那么中风应该如何进行检查呢?头部CT:行头部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明确颅内可能引起TIA样表现的其他结构性病变的性质,如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巨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内小的出血灶等。头部核磁共振:头部核磁共振在发现脑内缺血性病变的

偏头痛的诊断方法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疼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疼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疼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

偏头痛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

患上偏头痛该怎样进行检查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

中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CT扫描、核磁共振、颈动脉彩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血管造影、血象、血液生化1.脑脊液检查。2.头颅CT检查。3.脑血管造影。4.脑部B超检查。5.脑电图。中风预测的常规检测项目主要为测血压、心电图、眼底检查、测血脂、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血液流变检测。特殊检测项目包括脑血流图、超声多普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