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得了中风应该怎么预防
平时得了中风应该怎么预防
1、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 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6、 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7、 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8、 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中风患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脑血管病。根据不同病因,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必要的项目。为防止再发,以上注意事项均应予以足够重视。
痛风预防
痛风日常预防
痛风病人除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适当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方面:
①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脑)、骨髓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不吃;鱼虾类、菠菜、豆类、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数蔬菜、各种水果、牛奶和奶制品、鸡蛋、米饭、糖等可以吃。
②多饮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因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小便尿酸浓度及小便的酸碱度有关,必要时可服用碱性药物,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③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
④节制烟酒,尤其不能酗酒。
⑤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
(2)妥善处理诱发因素,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大剂量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维生素B1和B2、胰岛素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2g)等。
(3)肥胖者要积极减肥,减轻体重,这对于防止痛风发生颇为重要。
(4)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周保持两到三次运动,每次至少半个小时。
2、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逐渐减轻体重。
怎么会得中风呢
一、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壁发生退行性改变,特别是动脉粥样硬比,则是发生中风的潜在性病理基础。
二、具有下列慢性疾病之一者
1.高血压,中风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60%~70%。
2.心脏病,脏病有直接促使脑中风发生和增加脑梗塞的危险。有心脏病(主要是冠心)者患缺血性中风要比一般人高5倍。
3.糖尿病,中风是糖尿病容易引起一种并发症。有糖尿病史者中风发生率比一般人高21倍。
4.血脂症,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高血脂症者患缺血性中风要比一般人高2倍。
5.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由它继发引起的阻塞性肺气肿可以造成血氧症和血液流变学性质变比,从而使中风容易发生,此病患者中风可能比一般人高4倍。
6.颈椎病,患颈椎病时,可造成椎间孔狭窄。推动脉压从而影响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以致发生中风。
7.血液病,血液病是发生中风的病因之一。
关于脑中风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中风。人们都知道高血压容易得脑血管病,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血管病。
误区二:
青年人不必担心得中风。虽然脑血管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血管病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中风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血液病、心脏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仍是青年人远离中风的关键。
误区三:
中风发病突然,无法预防。在中风发病前往往会有许多先兆,比如中风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病人忽略。专家认为,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大中风的来临,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误区四: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用,这样做是错误的。高危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治脑血管病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有关。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存活者如果中断使用阿司匹林,在1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危险将会增加3倍以上,停药一周内更应当引起注意。
误区五:
瘦人不会得中风。与胖人相比较,瘦人得中风的几率相对低一些,但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疾病,这些都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会遗传吗
1、瘦人很少得中风。瘦人也能得中风,只不过是比胖人略少些。
2、得了中风不死必残。过去是这样,但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风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中风后5年生存率已达到62%左右,平均寿命已达66岁,后遗症大为减少。
3、中风是一种病。其实,中风不是一种病,它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或俗称。实际上中风是一类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和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6种疾病。其中前两种属于出血性中风,后4种属于缺血性中风。
4、只有中老年人才得中风。虽然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轻人也会得中风,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青年人并不罕见。儿童偶尔也会得中风。
5、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得中风。血压高者确实患中风者较多,但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以及其它因素存在,也会发生中风。尤其是血压偏低可导致脑血流变缓,更易发生缺血性中风。
6、中风只能进行内科保守疗法。过去确实如此,但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了外科手术疗法,而且效果较好。缺血性中风开展颅外动脉搭桥术、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椎动脉减压术等;出血性中风的手术适应症是中等量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手术主要有两种:开颅清除血肿和立体定位手术清除血肿。
7、中风治愈后很少复发。中风很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25%,而且还有多次复发者。这是因为所谓中风治愈仅仅还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动脉硬化、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均未治愈,故应认真对待复发。
以上就是给大家讲解的中风会不会遗传,还有关于中风病因的一些讲解,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对于大家很关心的中风会不会遗传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的答案了吧。中风是不会遗传的,在医学上遗传的倾向,老年人患有中风要积极去防治,祝您早日摆脱中风疾病的困扰。
中风的注意事项
不管是出血性脑中风还是缺血性脑中风,对患者来说危害都是非常大的,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出现中风。预防中风有很多需要注意,要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做好预防保健措施,饮食上早晚注意喝水,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起到预防中风的效果,另外每天吃一两根香蕉或者绿色动力益康胶囊,这些都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具有改善作用。有些饮食是需要禁忌的,比如烟酒之类的,那些辛辣有刺激性、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最好也不要吃。每一天的运动一定要有规律,比如早晚步行或者散步两三千米,或者进行打拳做操,但是最好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另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每天还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避免受凉,最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每天按时测量自己的血压,及时的掌握自己的血压信息,做好预防措施。
怎么预防白癜风
1、注意饮食白癜风预防注意饮食调理:大家饮食应该荤素搭配适当,多吃牛奶、蛋、肝、蔬菜、豆类。不吃或少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西红柿、猕猴桃、酸枣、柿子等。少吃大蒜、过酸、过辣和羊肉、虾、蟹等易发食品。
2、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易引起皮肤炎症,导致黑色素受损,出现脱色斑。白癜风预防可采取透过玻璃窗晒太阳,减少紫外线照射,以免阳光太强。因为患者皮肤黑色素制造已经出现问题,所以要注意不要暴晒。
3、生活中,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白癜风预防要避免接触酸类化学物质和化肥、农药、柴机油等。特别是女性面部有白癜风病灶者,不能使用增白类化妆品,以免引起白癜风的扩散。
4、注意加强身体锻炼:白癜风预防应该坚持跑步、做操,要动不要静。勤锻炼身体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白癜风。
老年人走路慢可引起脑中风
走路速度也能作为预测身体健康的指标!据报道,科学家发现,老年人的步行速度有助于预测中风风险,其准确性超过了传统的中风预测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等。
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16万名年龄在50―79岁的绝经妇女展开健康调查,记录了她们的健康数据,并着重分析了13048名无中风病史女性的相关健康数据。
结果发现,与步行速度最快(每秒1.25米以上)的妇女相比,那些步行速度最慢(每秒1.06米以下)的妇女,5年内发生中风的危险高出了69%。在排除了影响步行速度的一些健康因素之后,该研究仍有意义。
接下来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一结论对男性仍然成立。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分析,走路速度慢是缺血性中风的一个重要标志。
缺血性中风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大部分急性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大脑内一支动脉被血栓堵塞,从而引起局部缺血缺氧。 研究人员提示:“上了年纪的人如果步行速度明显减慢,就要及时检查身体,预防中风了。”
哪些人容易得中风
1.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或家族史者。
2.生活习惯不良,如饮食不当者,吸烟,酗酒,缺少运动者。
3.肥胖者与一般人比较,发生中风的机会要高40%。
4.糖尿病未能及时控制者。
5.60~70岁老年人,与20~30岁人相比,心排出量约减少20%~30%,直接影响脑灌注。
6.有上述现象的,遇事急躁易引起情绪激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