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多大可以和大人吃一样的饭 3个月内不要吃盐
宝宝多大可以和大人吃一样的饭 3个月内不要吃盐
3个月内的婴儿并非不需要盐,而是从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盐分足够了。3个月后,随着生长发育,宝宝肾功能逐渐健全,盐的需要量逐渐增加了,此时可适当吃一点点。原则是6个月后方可将食盐量每日控制在1克以下。
宝宝该不该吃盐?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吃盐?很多妈妈都做错了! 不同月龄宝宝每天钠的摄入量
0~6个月宝宝需要170mg,7~12个月宝宝350mg,每天需要的钠不到400mg(相当于1g食盐)。0~6个月母乳和配方奶中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宝宝身体需要,不需要额外补充。
7~12个月宝宝母乳、配方奶、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盐已能满足宝宝需要,再额外加盐则增加宝宝肾脏负担,对宝宝健康不利。
1-3岁的儿童每天需要700mg钠(相当于1.8g食盐)。
孩子在1岁后开始逐渐融入家庭饮食,在做菜放盐之前家长可以单独盛出孩子的那一小份;
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对更好的口味的追求,当他表现出对清淡饮食没那么有兴趣的时候,可以稍加一点盐。若孩子跟大人一起吃饭,那么全家人的饭菜都做得清淡一些。
4-6岁的孩子每天大约需要900mg的钠(相当于2.3g食盐),除了食物本身提供的钠,孩子一天摄取的食盐总体不应超过2克。
提示:
1g食盐=400mg钠
1g钠=2.5g食盐
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宝宝出现腹泻、呕吐的情况时,需要摄入比平时多一些的盐,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口服补液盐。
食用盐,也就是氯化钠,吃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钠。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渗透压平衡,保证人体正常机能和运作。不同年龄的宝宝都需要钠元素,但是补充钠可不等于吃盐。
所以上面提到的宝宝各个月龄需要的钠元素量并不是单纯指的是宝宝摄入的食盐而是包括宝宝摄入食物中所有的钠含量。
钠广泛存在于很多天然食物当中。一些加工食品即使吃起来没味,在加工的过程中也是添加了食盐的,应特别注意。
几大妙法教会宝宝自己吃饭
学习吃饭全过程
●2~3个月时,适当用小勺给宝宝喂些果汁、果泥,使宝宝认识奶瓶的同时,对勺子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学会把食物由舌前送到舌根部,为将来尽快使用勺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6个月左右,宝宝可以自己拿饼干吃了,即使吃得满脸满身饼干屑,也别干涉他,让他吃饱后再去清理。
●10个月左右的宝宝应学习从成人端着的杯子里喝水。
●12个月的宝宝要学会自己拿着杯子喝水了。
●1岁左右,宝宝会喜欢跟成人在一起上桌吃饭,不能因为怕他“捣乱”而剥夺了他的权利,可以用一个小碟盛上适合他吃的各种饭菜,让他尽情地用手或用勺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涂也无所谓。
吃饭技巧自己学
●如果宝宝总喜欢抢着拿勺子的话,妈妈可以准备两把勺子,一把给宝宝,另一把自己拿着,让他既可以练习用勺子,也不耽误把他喂饱。
●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东西。
●给宝宝做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东西或一些切成条和片的蔬菜,以便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吃饭的怎么回事。如:土豆、红薯、胡萝卜、豆角等,还可以准备香蕉、梨、苹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饭、软的烤面包、小块做熟了的嫩鸡片等。
妈妈也要学“技巧”
●1岁左右的宝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妈妈一边将其双手紧束,一边一勺一勺地喂他。这对宝宝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自尊心的建立有极大的危害,宝宝常常报以反抗或拒食。
●宝宝并不见得一定是想要自己吃饱饭,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吃”这一过程,如果只是为训练他自己吃饭,不妨先喂饱了他,再由着他去满足学习和尝试的乐趣。
●当宝宝自己吃饭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即使他把饭吃得乱七八糟,还是应当鼓励他。如果妈妈确实烦把饭吃得满地都是,可以在宝宝坐着的椅下铺几张报纸,这样一来等他吃完饭后,只要收拾一下弄脏了的报纸就行了。
●9、10个月的宝宝基本上可以吃成人吃的饭菜了。妈妈做饭时,在准备放盐和其它调料之前,应该把宝宝的那份饭菜留出来。
●千万不要给宝宝可能会呛着他的东西吃,最好也别让他接触到这些东西,如:圆形和光滑的食物(整个葡萄)或硬的食物(坚果或米花)。
吃饭规矩早立下
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宝宝的身体健康,所以不仅要保持宝宝进餐环境的清洁、整齐、安静、愉快,还有必人从刚学习吃饭那天起就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食习惯。
●注意培养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尽量能引起他旺盛的食欲。
●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某种食物不好吃,某种食物好吃,以免造成宝宝对食物的偏见,这可是挑食的前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认为爸爸妈妈认为不好吃的东西一定不好吃。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安静不说话,不大笑,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内等等。
●要适时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宝宝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勺、筷、碗进餐,熟悉每一件餐具的用途,尽早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
●宝宝进餐时间不宜过长,即使是吃零食,也不能养成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的习惯。
●饭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以免影响食欲。
让宝宝专心吃饭
两岁的宝宝应该已经能自己进餐了,但如果要求他与全家人一起坐着好好吃饭,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一定会不停地折腾,妈妈一烦,干脆自己喂吧――这也是许多 宝宝直到上幼儿园才被“逼”学会自己吃饭的原因之一。怎样防患于未然呢?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试一试。
●给宝宝选择一个自己就餐的座位,最好让他坐在安静不受干扰的固定地方,不玩、不看电视以免吃饭时分散注意力。
●餐桌上,成人谈话的内容最好与宝宝吃饭有关,以吸引他的兴趣。
●吃饭时最忌责骂宝宝,唠叨不停,经他进行一天行为的“总结”,说他这不好那不那,这样做会引起宝宝反感而不肯吃饭。
●允许宝宝吃完饭后先离开饭桌,但不能拿着食物离开,边玩边吃,这样他才会明白,吃和玩是两回事,要分开来做,否则不安全,也不快乐。
●宝宝比大人容易饿,但因为能力有限吃得比较慢,所以可以让他先上饭桌吃。
你进入喂养宝宝辅食的误区了吗
1辅食过早加盐
因为天气炎热起来后,宝宝就会开始变得没有胃口。很多爸妈就以为在辅食中加点盐可能会让宝宝的食欲增加,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宝宝饮食提倡清淡有营养,因为给宝宝食物中加盐可造成钠摄入过多,不仅不利宝宝今后心血管的发育,而且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除了盐以外同时他们的辅食不要加太多的调味品。
2一吃蛋黄吃一整个!
等到宝宝稍微有胃口了,妈妈们就给孩子做超级有营养也很简单易做的蛋黄粥了。但要注意的是不可将蛋黄一整颗全部放里面,应该采用逐步添加法。
如果刚开始添加时,大概是在宝宝6个月左右,先将1个鸡蛋煮熟,取出1/4个蛋黄,碾成粉末状,然后可与奶、奶糕、水等混合后食用。这样连续几天,观察吃了蛋黄后的消化情况。如大便正常,可将蛋黄从1/4加至1/2个,再观察1周,如无异常反应,则可加至1个整蛋黄。宝宝到了7个月左右,就可以吃整个鸡蛋了。
3两顿奶中间加辅食
如果在两顿奶中间加辅食,这样会让孩子长期没有“饥”和“饱”的概念。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应该慢慢培养孩子对辅食感兴趣,并且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整天都吃吃喝喝中度过。该吃饭的时候就喂饱孩子,还没到点就不要喂宝宝,这样才能给肠胃一个消化和吸收的时间!
4用辅食代替奶
许多妈妈认为加一顿辅食,就替代了一顿“正餐”—奶,这样是不对的。在一岁半以前,奶是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而不是饭。6个月-1岁的宝宝应保持不少于每天600至800毫升奶。1岁-1岁半每天不少于400至600毫升奶。既使孩子非常喜欢辅食,也不能喧宾夺主。保持奶的入量,才能保持营养的基础。
老人带孩子小心12个误区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给宝宝喂米汤比母乳更有营养。
专家观点:小儿喂养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就是母乳喂养,如果母乳条件好、奶水足,就要保证母乳喂养,米汤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给宝宝喝得太多。因为米汤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毫升米汤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汤代替奶来喂养宝宝,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误区3: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有的老年人认为宝宝两到三个月就可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单一到多种,3、由粗到细,4、由软到硬。
误区4:多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喝下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5: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者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6:宝宝吃大人的饭没事。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得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7: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对身体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降低消化功能,从而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8: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应该适量。
误区9: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不容易感冒。
专家观点:给孩子穿衣服要讲究季节性,不能一年四季都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包得太严实反倒容易感冒。在此提醒老年人,给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学合理,根据环境温度,天气冷就多穿点,天气热就少穿点。
误区10:宝宝一哭就是饿了,就该喂奶了。
专家观点: 孩子哭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如果是配方奶喂养,主张“定时喂养”。
误区11:宝宝胃口小就是缺乏食欲。
专家观点:宝宝食量大和食量小是有差异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妈妈不要以宝宝食量大小来衡量宝宝是否吃得好,有些宝宝虽然胃口小,但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宝宝就是健康的。
误区12:既然宝宝不爱吃饭,就让宝宝多吃零食。
专家观点: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该与医生好好沟通,尽可能寻找原因,而不要强迫吃饭,或者追着吃饭,更不要给宝宝多吃一些零食,其实这种做法反而会抑制食欲,导致宝宝更加厌食和喂养困难,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一岁以后禁盐令该解除了吗
1岁宝宝 今天加盐了吗?
晨曦爸爸:我家晨曦的食物一直都是不加盐的,现在一岁8个月了,还是继续着。我觉得无盐食物才是最好的婴幼儿食物。
悦悦妈:小子的食物也是1岁前不主动加盐的,但最近他好爱抢大人的食物,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的,反倒他自己的无盐餐不吃了。于是乎,我在他的食物中加了一点点的盐,结果吃得很欢。看来,要给小子“解禁”了~
小雨妈妈:小雨自从上了餐桌和大人同桌吃饭,就变得难伺候了,非要吃一口大人的菜,才肯吃一口自己的粥,要不然就扭头不愿张开嘴巴。爸爸建议要不给小雨的粥里加点味道吧,可是不是说盐对孩子不好吗?好纠结呀~
芳儿妈妈:芳芳的奶奶最近老向我唠叨,说孩子长大了,不爱吃寡淡的食物了,要不在她白粥里加点酱油吧。
盐:加不加?
宝宝1岁后,对于饮食的要求会比以前要多了,不再饭来张口,来者不拒了。他们会对清淡的食物表现出不热衷、甚至厌恶的情绪。这个时候,父母们是否会考虑给他们加盐呢?对此,我们的主张是,孩子不主动要,父母别主动给!主动要求则少量给!
像小晨曦一样,已经1岁8个月了,依然能坚持着无盐饮食,确实很难得。日常饮食中,小晨曦没有主动向父母提出要求吃带咸味的食物,晨曦父母也没有主动给他吃,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好的保护。
可是很多孩子并不能做到这样,尤其是和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可能在一岁前就已经和大人们同桌吃饭了,不时接触大人的食物,早早已经接触到盐了。他们会对有味道的食物,更加感兴趣。如果孩子对于食物的味觉有了初步的认知,甚至开始抗拒无味的食物时,父母可以像悦悦妈那样做,在宝宝的食物中稍稍加点盐,调剂一下味道,让宝宝喜欢吃东西。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像芳儿奶奶的做法是绝对要杜绝的。父母们千万不能在宝宝的食物中加酱油、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品,这些调味品,除了含有盐,还含有太多的添加剂,长期使用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参考:孩子摄入盐的标准
盐的数量要如何界定吗?不同时期的孩子对于盐的摄入量有不同,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里,针对6个月至6岁的孩子的盐摄入量,有明确的参考量。
6-12个月——0.9g
对于6-12月婴儿来说,每天需要350mg的钠(相当于0.9g食盐)。奶类及其他辅食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钠,一般情况下,正常进食的宝宝完全能够摄入足够的钠来满足生理需要。
1-3岁——1.8g
1-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700mg钠(相当于1.8g食盐),比6-12月大婴儿多350毫克。但通常情况下,也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钠,如奶类、主食、肉类、绿叶蔬菜、水果等。因此,有资料提示,在婴幼儿的喂养中,3岁之前请勿添加钠盐,这样可以让宝宝们更好的体味天然食物的味道,且可以降低日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4-6岁——2.3g
4-6岁的孩子每天大约需要900mg的钠(相当于2.3g食盐),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钠,必须通过食盐获取的那部分钠也不多,1-2克食盐足矣。6岁以上的儿童食盐量最好控制在3-5克食盐。事实上,我们给孩子吃的食盐,很可能会远远超过推荐的量。但,为了孩子今后的健康,还是让孩子尽可能少的摄入食盐。
1g盐比宝妈想象中的要多呢,但是别忘记了,这是宝宝一天的用盐量哦,若按宝宝一日三餐将之分成3-4份,其实每次的用盐量也是非常少的。所以爸爸妈妈们在下盐的时候,就要把握好分寸了。
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
3个月内的婴儿不要吃盐
第一次听到儿科医生讲起这样的知识,还是觉得挺宝贵的,原来,宝宝和大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地方,当然,宝宝太小,怎么能和成年人一样呢,因此,父母一定要细心的呵护宝宝,细心的准备宝宝的每一餐饮食,给到宝宝最好的营养。
3个月内的婴儿并是从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盐分足够了,不是不需要盐。3个月后,随着生长发育,小宝宝肾功能渐渐健全,盐的需要量渐渐增加了,此时可适当吃一些点。原则是6个月后方可将食盐量每日控制在1克以下。
1岁婴儿之内不要吃蜜
1周岁内小宝宝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吃入蜂蜜后易造成感染,出现恶心、呕吐、腹泄等症状。小宝宝周岁后,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故食蜂蜜不妨。
3岁幼儿以内不要饮茶
3岁以内的幼儿不宜饮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矿物质及钙、锌、铁的吸收,引起婴幼儿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茶叶中的咖啡因是一种非常强的兴奋剂,可能诱发少儿多动症。
老人喂养宝宝11个误区
现在的年轻父母工作比较忙碌,喂养宝宝的任务就交给了老人们,但是家长要注意,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老年人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11个方面,应该加以纠正,否则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从而造成终身遗憾。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 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种;由粗到细;由软到硬。
误区3: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任何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吃下去更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而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因为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会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4: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5:宝宝就应该吃百家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的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的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6: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没什么不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减低消化功能,十分容易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7:宝宝想吃就给吃,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其实宝宝不是越胖越健康,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是应该适量,家长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同时还要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一定要记住,一个肥胖儿绝对不是健康的。
误区8: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不容易感冒
专家观点:给孩子穿衣服要讲究一个季节性,不能一年四季都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包得太严实容易出汗反倒容易感冒。所以说,把孩子穿得越多就越不会生病,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在此提醒老年人,给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学合理,根据环境温度,天气冷就多穿点,天气热就少穿点。
误区9:孩子一哭就是饿了,就该喂奶了
专家观点:孩子一哭就是饿了,母乳喂养儿我们主张“按需哺乳”,孩子想吃就吃,孩子说了算!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儿我们主张定时喂养, 孩子一哭就是饿了,这可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
误区10:宝宝胃口小就是缺乏食欲
专家观点:宝宝食量大和食量小是有差异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妈妈不要以宝宝食量大小来衡量宝宝是否吃得好,有些宝宝虽然胃口小,但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宝宝就是健康的。
误区11:既然宝宝不爱吃饭,就让宝宝多吃零食
专家观点: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该与医生好好沟通,尽可能寻找原因,而不要强迫吃饭,追着吃饭,边吃边玩,更不要给宝宝多吃一些零食,其实这种做法会更加抑制食欲,导致宝宝更加厌食和喂养困难,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1岁3个月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1岁3个月宝宝不很大,但是也有他的小脾气呢,还很任性,吃饭的时候都是蹦蹦跳跳的,每次吃饭都要追着他的脚步喂他吃饭,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耍小脾气不吃饭了。当宝宝不愿意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要好好教育宝宝哦,不能太过宠溺,不能任由他耍小性子。但很多家长往往当宝宝不愿意吃饭的时候,就不停的哄他,这样会助长他们的小火焰呢。
有时候宝宝不爱吃饭有可能是饭菜不可口呢,宝妈可以变换着花样,每天都弄点特别的菜肴给小宝宝吃,顽皮的小宝爱了也会心动呢。
让宝宝养成定时定点吃饭的习惯。定点定时、定点进食会使孩子形成条件反射,每当临近吃饭时,他的消化系统便会活动起来,产生饥饿感,从而为进食作好准备。
给宝宝喂养误区父母须警惕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给宝宝添加谷物类粮食,最好等到宝宝六个月后,因为对于宝宝来说,他的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给宝宝添加的辅食是帮助宝宝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因此对于那些着急为宝宝添加辅食的父母们来说,他们一定要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起到很不好的效果的。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种;由粗到细;由软到硬。
误区3: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在给宝宝的喂养过程中,有很多的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任何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吃下去更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而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因为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会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4: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5:宝宝就应该吃百家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上辈儿人的传统观点了,因而也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的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的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6: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没什么不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减低消化功能,十分容易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7:宝宝想吃就给吃,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其实宝宝不是越胖越健康,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是应该适量,家长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同时还要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一定要记住,一个肥胖儿绝对不是健康的。
养育健康宝宝应该注意的饮食原则
3个月内的婴儿不要吃盐
相信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这条原则吧,第一次听到儿科医生讲起这样的知识,还是觉得挺宝贵的,原来,宝宝和大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地方,当然,宝宝太小,怎么能和成年人一样呢,因此,父母一定要细心的呵护宝宝,细心的准备宝宝的每一餐饮食,给到宝宝最好的营养。
3个月内的婴儿并是从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盐分足够了,不是不需要盐。3个月后,随着生长发育,小宝宝肾功能渐渐健全,盐的需要量渐渐增加了,此时可适当吃一些点。原则是6个月后方可将食盐量每日控制在1克以下。
1岁婴儿之内不要吃蜜
1周岁内小宝宝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吃入蜂蜜后易造成感染,出现恶心、呕吐、腹泄等症状。小宝宝周岁后,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故食蜂蜜不妨。
3岁幼儿以内不要饮茶
3岁以内的幼儿不宜饮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矿物质及钙、锌、铁的吸收,引起婴幼儿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茶叶中的咖啡因是一种非常强的兴奋剂,可能诱发少儿多动症。
温馨提示: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养育健康宝宝的饮食原则,大家其实可以自己收集起来,多翻阅一些资料,多咨询一些有经验的人士或专业人士,切不可不明白怎么弄饮食,却盲目自信,伤害宝宝的健康。有不懂的地方就一定要问,没有人天生就会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