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性早熟
如何预防性早熟
专家表示,家长应该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第二性征出现过早。比如,孩子的个头突然蹿了起来,有些家长还沾沾自喜。其实,10岁以前孩子的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往往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
预防孩子性早熟要注意:
适当控制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尤其避免油脂多的食物,少吃甜食,但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应多吃些蔬菜水果。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避免进食可能含有性激素的营养品和保健品,也不要使用含有性激素的护肤品。
增加体育活动。尤其要加强锻炼下肢,每天应保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可选跑步、爬楼和跳绳。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应有八九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以保证垂体在夜间能分泌足量的生长激素,因为生长激素对身高的快速生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与年龄不相称的视觉刺激,使他们的天性得到发挥,逐渐实现“本色”的回归。
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夜间睡眠的时候,好多家长怕孩子害怕就开着灯,为了孩子的健康,最好把夜灯给关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还是要注意一下。
怎样预防性早熟
现代的饮食西化、营养过剩以及环境荷尔蒙的问题等,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渐增,在饮食生活上有以下几点,各位家长们可以从生活中去预防:
现在很多市场、超市卖的禽肉,大多是有喂养或施打生长激素、荷尔蒙加速生长,这些都会残留在动物体内,因此在挑选肉品时尽量不挑选生长天数短的肉鸡,也尽量不食用内脏,以及鸡鸭屁股、脖子。
现在很多水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但非当季的水果大都有使用激素催熟,因此这些吃下肚无形也对身体造成影响,因此尽量挑选当季水果食用。
油炸类及一些高热量食物,容易在体内累积过多的脂肪,导致内分泌的紊乱。
许多儿童餐具、玩具、文具等,多为塑料类制品,或是像食物的塑料带等,多含有塑化剂、双酚A等,这些都可能让儿童吃下肚,这些成份在儿童体内累积过多,会干扰内分泌分泌。
所以孩童使用的东西都必须特别去留意有安全标示、不含塑化剂的成份,在吃东西前定要先洗手,避免把残留在手上的环境荷尔蒙吃下肚。
很多父母会给儿童补充一些营养品或补品,但有些并不适宜让儿童食用过量,如胎盘素、蜂王乳、雪蛤、花粉、鹿茸,这些都可能去刺激到性腺,影响荷尔蒙分泌。
当然,若您怀疑家中宝贝有出现性早熟的表现,务必寻求专业协助,以免延误治疗。
正确的预防性早熟
一、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1、性早熟与盲目进补。有些家长盲目买增高、增智保健品,或不分析儿童厌食的真正原因,盲目地给不爱吃饭的孩子服用可以增强食欲的保健品。殊不知,一般能够增加食欲的保健品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上升,进而导致性早熟。
2、普及膳食平衡知识。由于营养的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疾病减少等因素的作用,儿童生长和发育出现了加速趋势。有些家长太讲究进补,如在煲汤时将动物内脏一起煲,其中动物的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体含有激素物质,通过进餐可进入人体,导致性发育提前及性早熟者增多。
二、治理环境污染
避免环境类激素危害患儿。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可在自然界产生一系列类激素污染物。如洗涤剂中的烷基化苯酚类,制造塑料制品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及双酚A等,多达70余种,这些物质每天都被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如果污染水源、食物或经皮肤吸收,被儿童摄入,即可引起生殖器官及骨骼的发育异常。因此,环境类激素污染物可作为假性性早熟的直接病因。如果在胚胎早期受到此类物质的作用还可导致性别分化障碍。
三、避免误服避孕药
一位5岁的小女孩,误服妈妈的避孕药,导致雌激素增高至性早熟。这种现象已屡见不鲜,尤其在农村发生较多。
四、受某些疾病(如颅内肿瘤、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儿童也会出现性早熟。因此,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发育情况,特别是毛发、生殖器、胡须、喉结等是否过早发育。一旦发现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应该及时到内分泌科检查诊治,以免病情发展。
女孩性早熟有什么表现
性早熟的特征有以下几种:8岁以前乳房增大、10岁以前即有月经、9岁以前即有阴毛腋毛、阴蒂或阴茎的增大超过正常水平、其它与性发育有关现象,如须毛、变音、痤疮等均过分提早出现。性早熟以女性居多,因为某些导致早熟的因素,女孩子接触的比较多一些,比如许多高级化妆品里添加有雌性激素,妈妈们不了解情况,便让孩子使用自己的化妆品。确切的说,性早熟属于一种内分泌疾病。到目前为止,在大多数医院临床接收的性早熟的病例中,90%以上是女孩。当然,这并不代表男孩子对这种疾病具有性别上的优势,相反,在这仅有的10%的早熟男孩中,多数却是因为肿瘤引起的,更需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专家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现象,千万不要惊慌,最好先将孩子带到正规的专科医院,与医生密切合作,争取尽早给孩子治疗,并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教育,使孩子顺利摆脱性早熟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要有效预防性早熟现象的发生,首先必须从改善食品结构开始,尽量让孩子吃不含激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海产品、蔬菜、水果,改变偏食的坏习惯。另外,要教会孩子科学使用网络,杜绝被不良信息污染。儿童性早熟不容忽视,所有的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并正确看待。
性早熟的原因 儿童如何预防性早熟
现在少子化,大家可能对保健品比较重视,希望孩子长得高一些,或者孩子长得壮一些,少生病。所以饮食方面吃得越来越精细,补得越来越高级,用一些给老年人用的保健品用到孩子身上。而中药包括冬虫夏草、桂圆、荔枝乾、黄耆、何首乌等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造成其身心发展不平衡。
性早熟的地雷饮食还包括鸡脖子与鸡翅膀、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用掺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己及打药部位鸡翅膀上,减少吃这两个部位就降低性早熟的机率。地雷食物还有施打过多催熟剂蔬菜和水果,尽量选当季蔬果如果不是当季蔬果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幼儿食用。
许多小女生的体重都超出标准、偏嗜油炸及脂肪类、太少吃蔬菜。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这种肥胖容易干扰内分泌而造成提早发育。
然而环境污染,还有一些日用化学品也可能因为环境贺尔蒙的影响导致小女生发育失调。环境中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比如用的洗涤剂、农药,还有塑料产品会产生一些物质,到大气环境中经过分解会产生类似于雌激素样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孩子通过食入,或者皮肤接触,导致性早熟,小孩属于敏感的个体,而且他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这些东西敏感性要比成年人敏感得多。
儿童的皮肤比成人薄,加上儿童皮脂腺尚未成熟,皮脂分泌量少,皮肤的防御屏障功能较弱,对外界的刺激很敏感。而成人化妆品中大都含有香料、防腐剂和各种有机化合物等化学成分,这些物质极易进入儿童体内,导致过敏。医生提醒,现在一些化妆品里添加了糖皮质激素或雌激素,儿童长期使用这类化妆品,轻则可能引起激素依赖性皮肤炎,重则可致儿童生长发育早熟。学龄的女孩由于月经提早来潮,加上身体外观的改变常常引起同龄孩子的嘲笑,不但影响病童心理的健全发展,可能造成压力影响学习,或受同学取笑造成心理障碍关心孩子是否因性早熟而被欺负或是否因性早熟而产生的心理偏差问题。
怎样预防性早熟 性早熟的表现
一般指女孩在八岁前,男孩在九岁前,提早出现青春期特征,女孩出现乳房、阴毛发育,甚至初经来潮,男孩出现睪丸、阴茎发育,变声或长青春痘等,同时可能有身高加速的状况。
有出现性早熟征兆,务必及早寻求专业治疗,因为性早熟导致提早发育,会加速生长板愈合,很多在10岁就开始身高发展停滞,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多多注意孩童的发育状况。
儿童性早熟高发期
4~8岁是儿童性早熟高发期
医学上把“女孩8周岁以前乳房发育,10周岁以前月经来潮;男孩9周岁以前第二性征发育”称为性早熟。儿童性早熟原因是多方面的。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
4~8岁是儿童性早熟高发期,不少孩子2岁就有症状。尤其当孩子抱怨乳房疼时家长一定要警惕,一旦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现象,就应及时带孩子就诊。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给孩子洗澡是最好的观察时机。
预防性早熟 这些食物少给孩子吃
1、鹌鹑蛋鸽子不宜吃
中医认为,鸽子是兴阳之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鸽子善于交合,那个“鸽”字,是由一个“合”字和一个“鸟”字构成的,所以说鸽子其性最淫。除鸽子外,还有鹌鹑和虾,也都是兴阳之品,是经过古人验证的,在一些中医典籍里都提到过。因此,幼女须慎服。
2、禽肉、特别是禽颈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吃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由此,吃鸭颈、鹅颈,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性早熟的预防
一般来说,对于继发性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肿瘤所引起的真性或假性性早熟均是无法预防的。
外源性雌激素或雄激素摄入性的性早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应该严格管理家中的药品,不让孩子接触到,而且要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和不明食物,以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
1.注意科学饮食。
部分性性早熟中,最多见的是女性单纯乳房早发育,这类患者中往往有长期摄入滋补品史、长期进食高蛋白尤其是高动物蛋白饮食,有些存在由于多食而引起的肥胖等。儿童体重达到一定程度或瘦素在血中的浓度达到一定量就出现青春期的发动。
2.关注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
江河湖海或空气的污染,化妆品、洗涤剂等物质的广泛使用以及仍饲养或培育的动植物所使用的饲料、化肥等,都有可能引起地球上生态平衡的失调,影响人类健康包括生殖功能的紊乱、性早熟或性功能低下、不育等。
预防性早熟应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家庭、父母、社会等都应该提高认识。不要给儿童滥用滋补药品,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偏食或过食,避免接触不健康的书刊影视,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都是预防性早熟的综合措施。至于某些遗传性因素或基因突变等的诱因则难以预测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