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综合症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肩手综合症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肩手综合征(RSD)是指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因疼痛较重并发孪缩,成为康复的阻碍因子,引起肩手综合征的疾病:中风,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肺疾病,肩关节疾病,还有原因不明者。RSD是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它通常影响一个肢体,但也可影响多个肢体或身体的任何部分,仅有1/5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动。
临床表现
第Ⅰ期(早期):患手骤然出现肿胀:水肿以手背明显,包括掌指关节和手指,皮肤皱纹消失,水肿处柔软膨隆,向近端止于腕关节,看不清手上的肌腱。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粉红或淡紫色,尤其是患臂垂于体侧时更明显,手温热,有时呈潮湿状,指甲较健侧白或无光泽 。关节活动度受限:手被动旋后受限,并常感腕部疼痛;腕背伸受限,当被动增加背伸活动度时及做手负重活动时均可出现疼痛;掌指关节屈曲明显受限,看不见骨性隆凸;手指外展严重受阻,双手越来越难以叉握到一起;近端指间关节强直肿大,只能微屈,也不能完全伸直,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远端指间关节伸直位,不能或只能微屈,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并受限。
第Ⅱ期(后期):若早期没有进行正确的治疗,症状会越来越明显,疼痛加重,直至不能忍受任何对手和手指的压力。X线检查可出现骨质的变化。在背侧腕骨连接区的中部,出现明显坚硬的隆凸。
第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未治疗的手变成固定的典型畸形,水肿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关节活动度则永久丧失。
中医怎么治疗肩手综合症方法
1.一般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肌病,目前治疗目的是改善睡眠状态.减低涌觉感受器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给患者解释和安慰,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本病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也不会造成终生残疾。
2.药物:应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10一25m8或胺苯环庚烯10一40mg,睡前一次服,可改善睡眠,减少晨僵和疼痛,副作用为口干、咽痛、便秘,病人多可以耐受。
3.心血管适应训练及肌电图生物反馈训练:都有一定疗效。
4.其他治疗:局部交感神经阻断、痛点封闭、经皮神经刺激、干扰电刺激、针灸、按摩等均可试用。
脑中风后遗症能不能治好
脑中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脑中风后影响最大的是运动功能,如患侧上下肢无法活动,上肢不能抬举,下肢不能步行,如果患者在中风后不能尽早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和运动治疗,则会出现以下并发症,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内翻,误用所致的痉挛。反之,若能早期康复则完全能避免合并症的发生。
1、肩关节半脱位60-70%多数在病后3周内。特别在上肢松弛状态下发生。因为稳定肩关节的周围肌肉,如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侧上肢的重力牵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关节脱离正常位置所致。
治疗方法:
(1)纠正不良位置,经常用健手协助患肢做上举运动。
(2)在治疗师指导下,做患肢负重训练或用手掌按摩患侧上肢,并可针灸刺激,达到稳定肩关节肌群。
(3)在不引起痉挛原则下,保持肩关节正常范围的肩关节活动。
2、肩手综合症20%左右,最早在发病后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74.1%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一旦发生肩手综合症,应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是减轻浮肿及疼痛。
治疗方法:
(1)防止患手长时间处于下垂位,让腕部关节保持背屈。
(2)向心性压缩缠绕法。用4-2cm粗线绳逐个手指绑扎至脂根,随后释放,可收到戏剧性效果。
(3)冰水浸泡法:1:2冰水中来回三次,每次短时间。
3、足下垂内翻,出现肌肉紧张,会逐步出现足下垂内翻,影响今后脚掌着地步行功能,所以同样需要早期康复纠正逐步出现的肌张力升高,若单靠运动纠正不行,则需佩带足托,减少痉挛,改善步行功能。
4、误用所致痉挛,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轻微活动,患者因此会欣喜若狂,反复多次自行训练。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这是误用、误练,易造成肌肉痉挛,由于反复痉挛,可能使肢体功能停留在此阶段,无法继续恢复,所以一定要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正中神经损伤的恢复
1.坚持手指的主动和被动屈伸功能锻炼,3个月具有明确的分界点,遇到不满意一定要坚持。
2.正中神经主要支配大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为延缓肌肉萎缩速度和避免支配区手指的功能障碍,如虎口挛缩等,坚持被动的拇指屈,主动伸,被动的拇指外展和伸展等功能,可以加用针灸、热疗的物理治疗方法
3.注意手腕、肘关节及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发生肩手综合症
4.定期复查。观察神经生长速度,如果神经生长不满意,可能需要行神经松解术。
中医有哪些治疗肩手综合症
(1)将烫疗药(由川断、宽筋藤、独活等组成,用纱布包装成小袋)对患者进行患侧穴位烫疗,取患肢肩贞、肩髃、曲池、内关、外关、合谷及阿是穴等,每穴治疗时间30min,有效率为92.5%。
(2)治疗肩-手综合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舒筋活络散(药物组成为生川乌、生草乌、胆南星、生半夏、麻黄、红花,桑枝、川芎、伸筋草、透骨草,宽筋草、松节。制成散剂),用风湿跌打酒调匀装入布袋中,煮沸,热敷患处,2次/d。对照组采用冷水交替法。两组都配合运动疗法,共进行4周,治疗组总疗效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疗效70.83%。
(3)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将舒筋洗药颗粒(由透骨草、威灵仙、苏木、钩藤、田基黄组成)水溶后浸洗患肢。对照组用冷水交替法。两组都配合运动疗法,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
(4)采用整体熏蒸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治疗组将中药熏蒸药袋(药物以桂枝汤加味,含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乳香、没药、川芎、甘草为主方。气虚加党参、黄芪、鸡血藤、三棱、莪术;局部畏寒加防风、羌活、当归;局部肿胀加细辛、地龙、延胡索;手指拘挛加木瓜、葛根、延胡索、制何首乌) 置于熏蒸治疗仪内治疗患者。先熏蒸督脉30 min,后熏蒸患肢30 min,1 次/d。同时将上述药物研粉,加入氮酮、甘油制成膏剂贴敷于肩髃、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穴,1 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针刺选穴与药物贴敷穴位相同,1 次/d。两组均于治疗2 疗程(14d为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疗效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
偏瘫后遗症有哪些
足下垂内翻
多吃膳食纤维食物
肩关节半脱位
其发生率在60-70%,多数在病后3周内。特别在上肢松弛状态下发生。因为稳定肩关节的周围肌肉,如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侧上肢的重力牵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关节脱离正常位置所致。
肩手综合症
其发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发病后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74.1%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一旦发生肩手综合症,应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是减轻浮肿及疼痛。
误用所致痉挛
如上述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轻微活动,患者因此会欣喜若狂,反复多次自行训练。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这是误用、误练,易造成肌肉痉挛,由于反复痉挛,可能使肢体功能停留在此阶段,无法继续恢复,所以一定要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脑中风的一般分类都有什么
1、肩手综类型:其发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发病后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74.1%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一旦发生肩手综合症,应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是减轻浮肿及疼痛。
2、出血性类型:又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为原发,也可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而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肩关节半脱位类型:其发生率在60-70%多数在病后3周内。特别在上肢松弛状态下发生。因为稳定肩关节的周围肌肉,如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侧上肢的重力牵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关节脱离正常位置所致。
4、误用所致痉类型: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轻微活动,患者因此会欣喜若狂,反复多次自行训练。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这是误用、误练,易造成肌肉痉挛,由于反复痉挛,可能使肢体功能停留在此阶段,无法继续恢复,所以一定要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5、缺血性类型:根据栓子来源分为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尚有腔隙性梗塞等。
6、混合性类型:可为出血后梗塞或梗塞后出血。
肩手综合征的预防
1、良肢位的摆放
要求在任何体位时都应避免腕关节的屈曲,保证腕关节尽可能处于背伸位。例如:在仰卧位时患侧上肢适当外展外旋,避免上肢受压,患侧在下卧位时,使患侧上肢前伸,掌心向上腕关节轻度背伸,健侧卧位时,胸前放一个软枕,患侧上肢放在上面,注意垫起手腕部,保持腕关节的背伸。坐位时无论是坐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都始终保持患侧上肢置于前面的桌子上,可以在臂下放置一个软枕,防止腕关节屈曲,绝不能让患侧上肢悬垂于轮椅外o
2、避免过度牵拉
被动活动关节应因人而异,患手过度被动活动可能导致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
3、肩吊带的应用
早期应适当应用肩吊带,以防止肩关节脱位,并应防止肩关节的过度牵拉。
4、运动疗法
患手做主动和被动运动,治疗师对关节做被动活动,或者患者自己利用健手握住患手做患侧上肢的上牵运动及手指腕关节的屈曲背伸运动可防止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有利于患肢的血液回流o
5、其他辅助疗法
脑出血康复的治疗误区
1.康复锻炼过度
有些脑血管病患者或家属康复心切,自己制订了过于严苛的康复训练计划,反而影响到康复的效果。
2.放弃作业治疗
患者的作业治疗在后期康复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大部分患者到后期,肌力恢复到一定的基础,为防止相关的并发症出现就应该开始进行作业治疗了,但是有些家属觉得就是每天玩下玩具就要收钱觉得没有必要,想要放弃这一治疗让患者自己锻炼,这样到最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症状,精细关节的恢复一定要有正确的辅导方式来恢复,很多患者本来肩手肘掌指关节已经恢复一定的活动能力,就是因为不当的锻炼方式而出现肩手综合症,屈肌腱的痉挛而导致的患侧手弃用。所以作业治疗在患者后期的康复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脑中风有哪些后遗症呢
1、肩手综合症
其发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发病后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74.1%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一旦发生肩手综合症,应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是减轻浮肿及疼痛。
2、肩关节半脱位
其发生率在60-70%多数在病后3周内。特别在上肢松弛状态下发生。因为稳定肩关节的周围肌肉,如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侧上肢的重力牵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关节脱离正常位置所致。
3、足下垂内翻
在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会逐步出现足下垂内翻,影响今后脚掌着地步行功能,所以同样需要早期康复纠正逐步出现的肌张力升高,若单靠运动纠正不行,则需佩带足托,减少痉挛,改善步行功能。
4、误用所致痉挛
如上述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轻微活动,患者因此会欣喜若狂,反复多次自行训练。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这是误用、误练,易造成肌肉痉挛,由于反复痉挛,可能使肢体功能停留在此阶段,无法继续恢复,所以一定要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肩手综合症的表现
第Ⅰ期(早期):患手骤然出现肿胀:水肿以手背明显,包括掌指关节和手指,皮肤皱纹消失,水肿处柔软膨隆,向近端止于腕关节,看不清手上的肌腱。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粉红或淡紫色,尤其是患臂垂于体侧时更明显,手温热,有时呈潮湿状,指甲较健侧白或无光泽 。关节活动度受限:手被动旋后受限,并常感腕部疼痛;腕背伸受限,当被动增加背伸活动度时及做手负重活动时均可出现疼痛;掌指关节屈曲明显受限,看不见骨性隆凸;手指外展严重受阻,双手越来越难以叉握到一起;近端指间关节强直肿大,只能微屈,也不能完全伸直,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远端指间关节伸直位,不能或只能微屈,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并受限。
第Ⅱ期(后期):若早期没有进行正确的治疗,症状会越来越明显,疼痛加重,直至不能忍受任何对手和手指的压力。X线检查可出现骨质的变化。在背侧腕骨连接区的中部,出现明显坚硬的隆凸。
第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未治疗的手变成固定的典型畸形,水肿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关节活动度则永久丧失。
中风后遗症都有哪些症状
1、肩手综合症:其发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发病后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74.1%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一旦发生肩手综合症,应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是减轻浮肿及疼痛。
2、肩关节半脱位:其发生率在60-70%多数在病后3周内。特别在上肢松弛状态下发生。因为稳定肩关节的周围肌肉,如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侧上肢的重力牵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关节脱离正常位置所致。
3、足下垂内翻:在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会逐步出现足下垂内翻,影响今后脚掌着地步行功能,所以同样需要早期康复纠正逐步出现的肌张力升高,若单靠运动纠正不行,则需佩带足托,减少痉挛,改善步行功能。
4、误用所致痉挛:如上述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轻微活动,患者因此会欣喜若狂,反复多次自行训练。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这是误用、误练,易造成肌肉痉挛,由于反复痉挛,可能使肢体功能停留在此阶段,无法继续恢复,所以一定要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肩手综合症该如何警惕
1、良肢位的摆放:
要求在任何体位时都应避免腕关节的屈曲,保证腕关节尽可能处于背伸位例如:在仰卧位时患侧上肢适当外展外旋,避免上肢受压,患侧在下卧位时,使患侧上肢前伸,掌心向上腕关节轻度背伸,健侧卧位时,胸前放一个软枕,患侧上肢放在上面,注意垫起手腕部,保持腕关节的背伸坐位时无论是坐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都始终保持患侧上肢置于前面的桌子上,可以在臂下放置一个软枕,防止腕关节屈曲,绝不能让患侧上肢悬垂于轮椅外
2、避免过度牵拉:
被动活动关节应因人而异,患手过度被动活动可能导致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
3、肩吊带的应用:
早期应适当应用肩吊带,以防止肩关节脱位,并应防止肩关节的过度牵拉
4、运动疗法:
患手做主动和被动运动,治疗师对关节做被动活动,或者患者自己利用健手握住患手做患侧上肢的上牵运动及手指腕关节的屈曲背伸运动可防止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有利于患肢的血液回流
脑中风的后遗症有哪些
1、肩手综合症其发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发病后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74.1%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一旦发生肩手综合症,应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是减轻浮肿及疼痛。2、肩关节半脱位其发生率在60-70%多数在病后3周内。特别在上肢松弛状态下发生。因为稳定肩关节的周围肌肉,如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侧上肢的重力牵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关节脱离正常位置所致。3、足下垂内翻在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会逐步出现足下垂内翻,影响今后脚掌着地步行功能,所以同样需要早期康复纠正逐步出现的肌张力升高,若单靠运动纠正不行,则需佩带足托,减少痉挛,改善步行功能。4、误用所致痉挛如上述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轻微活动,患者因此会欣喜若狂,反复多次自行训练。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这是误用、误练,易造成肌肉痉挛,由于反复痉挛,可能使肢体功能停留在此阶段,无法继续恢复,所以一定要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