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产后坐月子4误区
避免产后坐月子4误区
误区1:多躺
许多产妇觉得体质虚弱需静养,就会选择长期卧床,甚至连饭菜都端到床上吃,实际上这对于产后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经常躺着不动会导致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阴切口的疼痛等影响,产妇容易并发慢性尿潴留。这时如果长期卧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会向后推挤子宫。再加上分娩结束后一段时间,子宫未恢复正常前倾位,因此更容易处于后位。并且产后长期卧床,还会使得肠蠕动减弱。一些月子习俗常常使得产妇的饮食里缺乏纤维素。这些都容易造成产妇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的动作会导致腹压的升高,增加发生子宫脱垂的风险。
误区2:多捂
清洁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对产妇和新生儿都非常重要,密闭的环境是导致产褥感染的“温床”。每天早晨开窗通风30分钟,保证充分的空气对流和充足的光照。只要母婴不置身于对流风中,适当保暖,是不会受“风寒”。外出只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头颈部围围巾,是可预防“月子病”的。
误区3:坐月子期间洗头洗澡会留下病根
妇女产后汗腺活跃,容易大量出汗,乳房还要淌奶水,下身还有恶露,形成全向发粘,几种气味混在一起,身上的卫生状况很差,极容易生病。这种时期产妇应该比平常更要注意卫生。只有及时保证卫生,才可使身上清洁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保持汗腺乳能畅,以保证体内代谢产物由汗液排出,恢复体力,解除肌肉和神经疲劳。
误区4:不吃生冷食物
老一辈总是说产妇不能吃凉吃生的东西,即使是水果也不行。乳汁分泌的营养和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产妇产后可以吃蔬菜、水果等生冷食物。因为身体的恢复以及乳汁的分泌都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尤其是VC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而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各种维生素和较多的食物纤维,可促进肠蠕动,有利于产后通便。
传统坐月子误区
我国传统上认为新妈妈坐月子有很多讲究,比如有不洗发、不洗澡、不碰冷水、禁性行为、不可吹风等禁忌。这些禁忌中有些是没有必要的,如不洗发;有些甚至会对新妈妈的健康造成危害,如不洗澡,其实这样更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其实这些将就中有很多的不科学的因素,反而会对新妈妈的身体带来危害,这些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
传统上认为新妈妈月子期间怕冷、怕风,一旦产后受了“风寒”会留下月子病,长期治不好。历史的经验是很多新妈妈在月子中不能洗发、洗澡、不能吹风,从头到脚总是穿裹得严严实实天冷时更是房室门窗紧闭,火炉烧得暖暖的,身上穿戴得厚厚的,汗出多了老人又不让洗澡,皮肤表面的脱屑与汗液混合造成体表的污秽,加上恶露的污染,身上时常发出馊臭的气味,这些反而被认为是“做月子”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很容易。
在妊娠期孕妇有母体与胎儿两个血液循环系统,所以血容量就会明显增加,而胎儿娩出后,胎儿的血液循环不存在,新妈妈又只有一个血液循环系统了,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而且妊娠期间很多组织间液也被吸收进入新妈妈的血液循环当中,新妈妈体内血容量不是降低,反而会升高,特别是产后24小时内增加更为明显,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这种状态一般要持续到产后3周或更长时间才会逐步恢复到孕前水平,因此新妈妈体内水分必须很快被排出。
新妈妈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将体内这些水分排出体外:一是排尿,产后尿多是常见现象;第二是通过呼吸,把水分以蒸汽方式呼出体外;三是通过皮肤排汗。因此,产后很多新妈妈感觉不论天气冷暖自己身上总是湿的,就是这个原因。
产后由于汗腺分泌增强,汗毛孔则常呈开张状态,加上身体潮湿,遇风就会觉得全身湿冷,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产后容易患风寒的原因。经过妊娠分娩的消耗,新妈妈体力一般较弱,如果受了“风寒”,很容易患上感冒,肺炎等病,就是产后长期肌肉关节酸痛,因此产褥期的新妈妈们确确实实应当避免风寒侵袭身体。
一般认为,正常分娩的新妈妈在分娩后2~5天便可以洗澡,洗澡方式以选用淋浴为最佳,但不应早于24小时。注意在产后6周之内不宜洗盆浴或在大池中洗浴,以免不洁水流入生殖道引起感染;对于剖宫产的新妈妈而言,至少要在一个星期以后,等伤口完全愈合好,而且没有发炎现象的情况下才可以洗澡,方式同样以淋浴为最好。如果分娩过程不顺利,新妈妈平时体质较差或者生产时出血过多,不宜勉强过早淋浴,可改为擦浴。
月子拉肚子怎么办
一、坐月子拉肚子能喂奶吗
坐月子期间是产妇身体恢复的一个关键期,产妇坐月子期间难免会遇到拉肚子的现象,那么,坐月子拉肚子产妇最为关心的就是是否会影响正常哺乳,坐月子拉肚子影响哺乳吗?坐月子拉肚子能喂奶吗?坐月子拉肚子喂奶好不好?
产妇坐月子期间由于抵抗力比较差再加上肠胃消化能力减弱所以难免会遇上大肚子的现象关于坐月子拉肚子是否可以继续喂奶的相关话题也一直都备受争议,专家介绍称,产妇坐月子拉肚子症状轻微的话一般是不影响喂奶的,但是如果坐月子拉肚子并伴有发烧症状的话并且有在服药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影响正常哺乳哦。
二、坐月子拉肚子怎么办
1、多喝开水
坐月子拉肚子怎么办?坐月子拉肚子如何才能有效缓解?坐月子拉肚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为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建议产妇可以多喝点开水,适量喝点开水的话除了可以及时补充产妇身体所需水分之外还可以有效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
2、注意保暖
坐月子拉肚子多半是因为肚子受凉引起的,所以为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注意保暖也是十分重要的哦,为预防和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建议产妇坐月子期间一定要十分注意肚子和腹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喂奶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包好肚子以免着凉。
3、清淡饮食
为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现状产妇坐月子期间的饮食也是十分重要的,为避免坐月子拉肚子症状加重建议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对改善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坐月子不科学疾病缠身
感冒发烧,乳腺炎
坐月子不科学,这些都会缠上你
在金华各地,老一辈们之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坐月子禁忌。有的习俗是,坐月子要坐120天,不能吃白糖,否则奶水要少;兰溪则是产后20多天才能洗头,而且要用生姜煮沸后的水洗。
这些风俗到底可信吗?昨天,记者特地请教了相关专家,专家说,这些习俗有的是有道理的,但不能“一刀切”地全信。
专家解释,在民间,坐月子一般从孩子出生到满月为止,一共30天;在医学上,从孩子出生到满42天,称为产褥期。坐月子主要是产妇自身的恢复和宝宝的喂养。目前一般来说,1到1个半月就可以了。
这期间,产妇很容易得床褥期感染,其中感冒发烧、乳腺炎、中暑、恶露不净排名前4位,这都与不科学坐月子有一定关系。
这些是“坐月子”的误区
误区一:坐月子时不能洗头洗澡,要洗也要用烧开过的水洗
专家:这是大错特错,水煮沸完全没有必要。产妇的生产代谢很旺盛,出汗也多,个人卫生尤其要注重。顺产后3天、剖腹产后 7天,都是住在医院里的,由于条件局限,可以采取局部擦洗的方式。一旦出院,夏天1-2天,冬天2-3天左右就可以洗一次澡,采取淋浴(不可盆浴)的方式,只要是流动的、干净的水就行。最好用温水,这样对皮肤柔和一些。沐浴用品尽量避免药用或者刺激性大的,可以选宝宝专用的。
另外,洗澡的时候可以用保鲜膜包着伤口,这样能避免水渗入。
误区二:不能上网、看书、看电视
专家:上网看书看电视都是可以的,只要把握好度就行了,具体的时间因人而异,如果眼睛觉得疲劳,就要休息一会儿。
误区三:不能出门,不能吹风
专家:产妇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商场、超市等,这样能避免传染感冒等疾病。但可以到公园里适度走走,呼吸新鲜空气,空调电风扇都可以吹,但不要对着身体吹,另外要保持房间内通风。
误区四:不能吃咸、腥、辣、海鲜,只能吃甜的和淡的
专家:这些说法不全对。产妇的饮食要丰富、多样化、均衡,一般都有专门针对月子期间的餐单,产妇可以向医生或专业人士请教。不过,辛辣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要少吃,要不然会引起肠胃不适应,或者拉肚子,母体身体一旦不适,母乳就会减少。
习俗一:坐月子期间不能吃白糖
专家:白糖确实不能吃,因为会回奶。
习俗二:不能吃酱油
网友“小米”是磐安人,坐月子期间,妈妈不让她吃酱油,要吃也得煮沸,理由是吃了会得气管炎。
专家:得气管炎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旧的。不过酱油里含有色素,倒是会对手术切口的疤痕恢复有影响。
习俗三:衣服要多穿一些,帽子、头巾统统都要用起来
专家:产妇一般比较虚,没力气,容易觉得冷。许多人会在头上戴帽子和头巾,这是可取的,可以预防着凉。不过没有必要用护膝。因为在旧社会,产妇一般没坐完月子就要去干活了,还是比较吃力的活,所以她们都会用上护膝,但现在已经没什么必要了。不过袜子可以穿着,因为脚一旦受凉,就容易感冒发烧。
传统坐月子误区 不洗头洗澡
传统坐月子,都强调不能洗头洗澡。但实际上产妇月子里会出很多汗,要把怀孕时增加的血容量排出去。而且因为要排恶露,尤其要注意会阴清洗,每天清水洗净流出来的血迹,否则可能会增加产褥感染风险。所以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很重要,应该忌不洗头洗澡。
坐月子误区一定要远离
1.长时间躺在床上
许多妈妈在分娩以后,由于身体极其需要休息,所以她们平时连翻身都会感到十分困难。在这个时候很多准妈妈就会长时间躺在床上休息。其实这样做反而会导致孕妇产生静脉血栓,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截肢的恶果。所以小编认为住哪妈妈在分娩以后,应该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尽早下床,做适量的产后恢复运动。
2.不洗头或洗澡
很多长辈不允许产后的孕妇洗澡,他们认为洗澡时由于湿寒的气体入侵孕妇身体,会导致她们的腰部与腿部患上疾病。其实孕妇的身体不能得到适当的清洗,反而会造成细菌的泛滥,感染上一系列的妇科疾病。所以在妊娠后的妈妈应该对身体进行适当地清洗。但是妈妈在洗澡的时候切记不要进行盆浴。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内与水的温度,洗澡之后将身体与头发擦干。
3.多补充鸡蛋
在产妇进行分娩后,为了补充她们的体力,许多家庭会准备各式各样的补品,其中鸡蛋更是其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虽然鸡蛋含有许多优质蛋白,含有高营养价值。但是对于产妇来说,大量的鸡蛋是不利于她们肠胃的吸收,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同时还会影响到母乳的分泌。
4.多吃补品
产妇在分娩以后的确应该进行营养的补充,但是分娩后的三天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如果这时候喝大量的母鸡汤、鲫鱼汤进行补充,反而会不利于产妇催奶,给产妇的肠胃造成一定的负担,从而造成腹泻与腹胀的情况。
5.月子就是一个月
有些产妇认为坐月子就是一整个月,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产后的恢复周期应该是6~8周,即为42天。所以在这42天内,孕妇要切记避免碰凉水,防止自己的身体着凉。在42天的时候,医院会通知产妇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这个时候产妇就要配合医院观察。
高龄产妇坐月子应注意事项
为了使月子里的产后妈妈尽快恢复起来,老人们总是叮嘱手妈妈们:“这不能做,那个不能吃!”比如月子不能洗澡、不能运动、不能梳这些都属于高龄产妇坐月子应注意事项。
其实坐月子,对于高龄妈妈来说,坐月子中有太多的误区了。舒欣妈妈在从事母婴护理多年的咨询和服务中,发现高龄妈妈的坐月子误区比一般的孕妈妈误区要多很多。
因为,高龄孕妇得到孩子不容易,自然要金贵不少;另外,身体确实是比年轻得妈妈要弱些,更是要注意保养了。
产后42天都要静养
高龄孕妇产后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静养。不仅是刚生完头几天要静养,在整个产褥期(产后42天)都要在安静、空气流通的地方静养,不宜过早负重及操劳家务。
高龄孕妇中有60%都是剖腹产,手术后的第一天一定要卧床休息。在手术6小时后,应该多翻身,这样可以促进淤血的下排,同时减少感染,防止发生盆腔静脉血栓炎和下肢静脉血栓炎。真美专家解释说,产妇刚分娩之后,体内的凝血因子一般会增加,以促进子宫收缩和恢复,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但如果老躺着不动,容易引起血流缓慢,会导致血栓形成,从而造成下肢坏死和盆腔供血障碍。
在手术24小时后,产妇可下床活动,在48到72小时后,孕妇还可以走得更多一些。这样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肠黏连、便秘及尿潴留的发生。当然,到底慢走多久才算合适,还是要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调整。
产后宜温补不宜大补
高龄孕妇产后都很虚弱,一定要吃些补血的食物,但不能吃红参等大补之物,以防虚不受补。比较适合的是桂圆、乌鸡等温补之物。此外,要补充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牛奶、鸡蛋、海鲜等动物蛋白和黄豆等动物蛋白都应该多吃。对于所怀BB个头大的产妇,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肢静脉,容易引起痔疮,所以还应多吃水果蔬菜。总体说来,产妇的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且富有营养及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年龄越大越易产后抑郁
从临床上来看,孕妇年龄越大,产后忧郁症的发病率越高,这可能与产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很多产后抑郁症病例在产前就已经有先兆,如常常莫名哭泣、情绪低落等,这时家人一定要多加安慰,安抚孕妇情绪。
产后坐月子应避免的误区
1、经常喝茶水:多进汤汁固然可增加乳汁分泌,但茶叶中含有的鞣酸会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容易引起产后贫血。而且,茶水中还含有咖啡因,产妇饮用茶水后不仅难以入睡,影响体力恢复,咖啡因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宝贝的身体内,导致发生肠痉挛或突然无故地啼哭。
2、只喝汤不吃肉:产后适当多喝一些鸡汤、鱼汤、排骨汤、豆腐汤等,确实可促进乳汁分泌。但同时也要吃肉,因为很多营养都在肉里,并不完全在汤里。如果只喝汤而不注意吃肉,就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的摄取。
3、专吃母鸡不吃公鸡:分娩后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降低,有利于乳汁形成。但母鸡的卵巢和蛋衣中却含有一定量雌激素,会减弱催乳素的功效,从而影响乳汁分泌。而公鸡的睾丸中含有雄激素,可以对抗雌激素。如果把大公鸡清炖并连同睾丸一起吃,无疑会促使乳汁分泌。而且,公鸡的脂肪较少,产妇吃了不容易发胖,有助于哺乳期保持较好的身材,也不容易引起宝贝发生腹泻。
4、每天不限量地喝汤:汤饮味道鲜美,如鲤鱼汤、蛋花汤等,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还可促进乳汁分泌。因此,每个产妇在月子里都少不了喝汤。但喝汤也是有学问的,不可为了增加乳汁分泌就无限制地喝,否则容易引起乳房胀痛,处理不恰当就会引起乳腺炎。
5、长时间喝红糖水:有些产妇在月子一个劲地喝红糖水,认为能够活血化淤和补血,促进产后恶露排出。确实是产后的补益佳品,但也并不是喝得越久越好。因为,在产后10天左右恶露开始逐渐减少,子宫收缩基本恢复正常。如果喝红糖水时间过长,就会使恶露的血量增多,造成继续失血,引起贫血。通常,产后喝红糖水的时间以7-10天为宜。
6、每天大量吃鸡蛋:尽管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产妇食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鸡蛋吃多了人体并不能完全吸收,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影响其他各种食物的摄取,造成营养摄取不均衡,不仅不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而且也不利于乳汁分泌。一般来讲,月子里每天吃3-4个鸡蛋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