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老年人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肾功能异常时由于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会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浆中的尿酸达到饱和,导致尿酸单钠结晶沉积在远端关节周围相对缺乏血管的组织中。这种结晶的出现可导致单关节或者多关节的急性炎性滑膜炎。痛风在男性中较为多见,拇趾是最常见的受累区域,50%~70%初次发病发生于此。90%的痛风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发生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区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除了累及关节之外,尿酸结晶还可以沉积在皮下,被称作痛风结节。
1、遗传
痛风发病与遗传有关,但明确属于遗传性疾病者罕见,仅占1%~2%。例如自毁容貌综合征和糖原积累病I型等。常见的遗传类型是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等,其中极大多数属多基因遗传。
2、肥胖
肥胖也是痛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痛风常被称为“富贵病严,好发于40岁以上的较为肥胖的中年男性,尤其是不爱运动、进食肉类蛋白质较多、营养过剩的人。且常并发高血脂(高甘油三酯)、高血压病等。因此就痛风的发病来说,肥胖的人高于瘦人,营养过剩高于营养一般的人,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
3、生活无规律
有些年轻人生活毫无规律,常常是通宵达旦。这种无规律的生活方式,都会打乱人体“生物钟”的节律,代谢失常,加重体质酸性化,成为痛风“青睐”的对象。
痛风患者除需注意饮食,平时还可以多喝御哝降酸搽,有助于体内尿酸的排出,控制和降低体内尿酸水平,对减少痛风发作有很好的帮助。
老年人痛风食谱
老年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表现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
●营养治疗旨在遏止病情防止并发症
①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以减少外源性尿酸的来源。
②增加每日饮水量,多选用碱性食物,设法增加尿酸的排出量。
③控制痛风急性发作,阻止病情加重和发展,防止并发症。
●营养治疗“三低一高”
低嘌呤饮食;低能量摄入;低脂低盐饮食;水分摄入高。
限制嘌呤。正常人嘌呤摄取量为600至1000毫克/天。痛风患者应长期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摄入,急性期每天摄入的嘌呤量应限制在150毫克/天,慢性期每天摄入的嘌呤量应限制在600毫克/天。在急性发作期,宜选用第一类含嘌呤少的食物;在缓解期,可增加含嘌呤中等量的第二类食物,但应适量,肉类每天不超过100克,应煮沸弃汤后食用。无论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应避免含嘌呤高的第三类食物,如动物脏腑、沙丁鱼、凤尾鱼、蛤蜊、浓肉汤、浓鸡汤及鱼汤等。
痛风食谱
急性痛风食谱举例
原则:以精白米、精白面为热能主要来源,以牛奶、鸡蛋为优质蛋白质来源。选食含嘌呤低的蔬菜冬瓜、白菜、圆白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西红柿、茄子、土豆、萝卜、柿子椒、莴笋、西葫芦、丝瓜、苦瓜等、水果苹果、梨、桃、西瓜、哈密瓜、橙子等。限脂肪、食盐,多饮水,液量达300毫升。
●食谱举例以身高165厘米为例
早餐:牛奶250克,苏打饼干50克,小菜少许。午餐:米饭米100克,鸡蛋炒柿子椒鸡蛋50克、柿子椒200克、烹调油7.5克,炒西红柿圆白菜西红柿100克、圆白菜100克。加餐:苹果200克。晚餐:鸡蛋白菜包子富强粉100克、鸡蛋50克、大白菜250克、烹调油7.5克,黄瓜鸡蛋汤鸡蛋25克、黄瓜100克。晚加餐:牛奶250克。
慢性痛风食谱举例
原则:在急性痛风发作食谱的基础上可选用含中等量嘌呤的食物。禁食含嘌呤>150毫克/100克的食物。维持正常体重,适当选用煮过弃汤的瘦肉类食物。多饮水,脂肪、食盐限量。
●食谱举例:以身高165厘米为例
早餐:牛奶250克,面包50克,小菜少许。午餐:米饭米100克,木须肉肉25克、鸡蛋50克、黄瓜200克、烹调油7.5克,拌莴笋丝莴笋150克。加餐:梨200克。晚餐:馒头富强粉100克,肉丝苦瓜肉50克、苦瓜200克、烹调油7.5克,拌芹菜150克。晚加餐:牛奶250克。
痛风会使老年人脚后跟疼
引起老年人脚后跟疼也许是痛风。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很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袭,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那老年人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呢? 痛风是常见代谢性疾病,以关节疼痛、肿胀为主,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拇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含软组织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带来痛风性肾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痛风会使老年人脚后跟疼 中药药效温和而持久,毒副作用较少,患者接受长程治疗的耐受性较好;运动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体质延缓病情发展;手术治疗改善骨质结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引起老年人脚后跟疼也许是痛风。通过上述讲解,是否对你深入认识疾病有所帮助呢。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脚后跟疼的原因是多样的,为避免恶化,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老人患痛风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1、人体在40岁以后血尿酸会自然升高,50岁可达生理性峰值,老年人会因为偶然食用高蛋白食物而造成过性高尿酸血症,所以不能只依据一次血尿酸升高就轻率诊断为痛风病。这也是老年人患痛风的原因。
2、老年人患痛风的原因多与肾功能减退或长期使用利尿剂有关,老年慢性痛风多为基因遗传性肾脏排尿酸障碍疾病,这类疾病多是由基因遗传性尿酸过多产生导致的,一般病史都是比较长的。
3、老人患痛风的病因与饮酒有关: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
4、与高血压有关: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5、与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资料统计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都是痛风病的病因之一。
6、酶及代谢缺陷是其中一种老年人痛风的原因,以下三者均为X伴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①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酶亢进症。
②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部分缺乏症。
③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缺乏症。
痛风用药危害大
痛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士,高发于40岁到50岁左右。但是近年来一些年轻人也逐步成为痛风的受害者。
专家介绍:肥胖以及超重患者患上痛风的几率比较大,但是一部分瘦型体质的人也会患上痛风。据统计,美国25~50%的老人受痛风的困扰。专家指示对老年人疼痛最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使用止痛药。
老人痛风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用药特点:
1.对药物耐受性低,易产生不良反应;
2.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易发生药物间交叉反应。
痛风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以下危害
如果换做不及时的治疗,病情会不断的发生恶化,那么后果就会相当的严重了。痛风的症状慢慢会转变为痛风石、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炎及并发症。此时痛风频繁发作,身体部位开始出现痛风石,随着时间的延长痛风石逐步变大。
如不及时的治疗,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生物排酸基因平衡疗法通过对支配免疫系统神经的微创手术,清除慢性非细菌性炎性介质,并彻底消除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同时通过免疫调节,保障其营养供给,从而使机体功能得以恢复,抑制痛风的病理发展,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老年人痛风是怎么回事
痛风是由患者的肾功能异常所造成的。这种异常会使肾脏对于尿酸的清除功能产生障碍,这就会使血尿酸的水平提高,进一步发展就会引发痛风病。
不少人的通风都是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的,比如摄入了过多的含胆固醇较高的的食品。还有很多人就爱吃海鲜喝啤酒,而这种吃法是很容易引起痛风的。
在平时生活中作息没有规律,休息时间不足,人体抗病能力低下。
长期压力大和处于紧张之中,自己又不会排解压力,积存了太多的负面情绪。长期如此,便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
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肥胖:饮食质量越高,其患痛风病的可能越大。数据显示,痛风患者的人均体重高出标准体重的百分之十七点八。同时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所以肥胖是不健康的。
2、年龄:痛风的发病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痛风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是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原发性痛风以中年人为最多见,40~50岁是发病高峰。
3、基因遗传:原发性痛风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性疾病,因此可以遗传。痛风的遗传方式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部分为X连锁遗传。
4、高脂血症:相关数据统计,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现象的患者占痛风人群的75%到84%。因此为了缓解病情,应当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5、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造成血尿酸及血乳酸增高。从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日常饮食摄入过多高蛋白、脂肪和高嘌呤的食物,也会导致体内嘌呤增多,血尿酸增高恐诱发痛风病出现。
6、长期服用控制尿酸药物:患者在进行痛风治疗时通常会服用一些促进尿酸的药物,但要警惕其对我们肾脏带来损伤,同时某些药物会影响体内尿酸的正常排泄,令痛风病发作。
老年人痛风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如何预防痛风
每天饮水量要在 2500 毫升以上。通过大量饮水,促进排尿,帮助尿酸排出。推荐:矿泉水、白开水。可考虑碳酸氢钠片 ,能够碱化尿液,帮助尿酸排出。千万记得,不要喝酒!
主食:米饭、面食、玉米、苏打饼干等;奶类:鲜奶、酸奶、奶酪等;荤食:鸡蛋、猪血、鸡血、鸭血;蔬菜:蔬菜都是可以的,例如紫甘蓝、黄瓜、西红柿、胡萝卜等。
这里的原则就是:多吃蔬菜,少吃荤菜!
虾、带壳的海鲜(螃蟹、蛏子等)、红肉(牛肉、羊肉、猪肉)、肉汤、沙丁鱼、动物内脏等,大多是超高嘌呤的食物要尽量避免。
痛风会引起关节畸形吗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痛风易复发,危害大:有调查显示,首次痛风发作后,有62%的人一年后复发,78%的人两年后复发,84%的人三年后复发。如果不治疗,有的人在第一年会发作1-2次,之后发作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频繁。一旦痛风转为慢性,患者不得不面对痛风石、关节畸形、肾脏病变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老年人痛风早期多见于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男性占95%。5%~25%可有家族史。发病前常有漫长的高尿酸血症期,此期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急性痛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反应不难诊断。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需要认真进行鉴别,并应尽可能取得尿酸盐结晶作为依据。
可见,痛风是可能引起关节畸形的,一些患者甚至还会等到关节畸形的症状出现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接受正规的治疗,这其实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到这个阶段,痛风的症状已经非常严重了,治疗起来也就相当的棘手,争取早期治疗才是明智之举。
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原发性痛风
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应排除肾脏器质性疾病。
2.继发性痛风
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计数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和癌症等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转换增加,造成尿酸产生增多。恶性肿瘤在肿瘤的放化疗后引起细胞大量破坏,核酸转换也增加,导致尿酸产生增多。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铅中毒和高血压晚期等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烟酸等,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有关。
老年人痛风恐引发尿毒症
痛风是因为代谢发生紊乱,体内尿酸含量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肾脏沉淀形成的。临床表现为患者脚趾、踝、手、膝、肘等关节泛起肿胀、热痛、僵硬,并伴有头疼、发烧、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沉积尿酸结晶引起关节变形或形成痛风结石,使关节无法流动。
现在有很多老年人都存在痛风的现象,使得痛风都成了一种常见的症状。所以很多老人都习以为常都不太重视痛风。其实这是在给尿毒症和肾衰竭埋下了隐患。
据有关专家称,长期的痛风可以导致肾衰竭和尿毒症。因此痛风也是导致尿毒症的一个原因,老年人更应该重视痛风,应该及时的去治疗痛风,以免引起尿毒症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老年人痛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痛风的发生是多原因的,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
1.原发性
(1)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特发性):
①尿酸排泄减少(肾清除率降低),占原发性80%~90%。
②尿酸生成过多,占原发性10%~20%。
以上二者均为多基因遗传疾病。
(2)酶及代谢缺陷,占原发性1%。
①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酶亢进症。
②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部分缺乏症。
③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缺乏症。
以上三者均为X伴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2.继发性
(1)尿酸生成过多:
①酶及代谢缺陷:肌源性高尿酸血症;糖原累积病Ⅰ型/von Gierke病;HGPRT完全缺乏症/Lesch-Nyhan综合征。
②细胞过量破坏:溶血,烧伤,外伤,化疗,放疗,过量运动。
③细胞增殖:白血病,淋巴病,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
④外因性:高嘌呤饮食,过量饮酒。
(2)尿酸排泄减少:
①肾清除减少:肾衰竭,药物,酮症酸中毒,乳酸中毒,毒素。
②细胞外液量减少:脱水,尿崩症。
值得提出的是,HGPRT部分缺乏症,临床上只表现为痛风,称之原发性痛风,而HGPRT完全缺乏症,除痛风外,还有神经系统损害等表现,而归属到继发性痛风,实质二者都是X伴性染色体遗传疾病。
(二)发病机制
目前尚无证据说明溶解的尿酸有毒性,痛风的发生取决于血尿酸的浓度和在体液中的溶解度。
1.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正常人体内嘌呤的合成与分解代谢速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维持了血尿酸的稳定。
(1)吸收过多:体内的尿酸20%来源于富含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可诱发痛风发作,但不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2)生成过多:体内的尿酸80%来源于嘌呤生物合成,参与尿酸代谢的嘌呤核苷酸主要有3种,即次黄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核苷酸的生成有2个途径:主要是从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的非嘌呤基前体,经一系列步骤合成的。
另一途径是从细胞中的核酸(主要包括DNA和RNA)分解而来,在嘌呤代谢过程中,尚存在互相转化与制约的负反馈调节,各个环节都有酶参与调控,一旦酶的调控发生异常,即可发生血尿酸增多或减少,其中致尿酸生成增多的主要为PRPP合成酶活性增加,HGPRT部分缺乏,APPT缺乏等,这些患者在原发性痛风人群中仅占少数,一般不足20%左右。
(3)排泄减少: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人约1/3的尿酸在肠道,经细菌分解以氨及二氧化碳的形式由肠道排出;约2/3经肾脏原形排出,人类缺乏尿酸氧化酶,故尿酸分解降低作为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已被排除,尿酸在肾脏排泄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①肾小球滤过;
②肾小管重吸收;
③肾小管分泌,其中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对尿酸的排泄起决定作用,约占尿酸总排出量的4/5,肾小球滤过仅占1/5,多数原发性痛风之高尿酸血症与肾脏之尿酸排泄异常有关,而且主要是肾小管的分泌障碍,约占原发性痛风发病机制中的80%~90%,造成肾脏清除率降低可能是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部分继发性痛风之高尿酸血症也是由肾脏排泄障碍造成,事实上,尿酸排泄减少常与生成增多是伴发的。
2.痛风的发生机制
正常人每天尿酸生成量较为恒定,健康成人每天体内分解代谢产生的尿酸量为600~700mg,而痛风病人每天尿酸生成量可高达2000~3000mg,如果再加上外源性食物中嘌呤分解产生的尿酸,则总量可超过3000mg,远远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而致血尿酸升高。
尿酸生成不增加而有肾脏排泄障碍时,同样可造成尿酸蓄积,仅有高尿酸血症,即使合并尿酸性结石也不能称之为痛风,高尿酸血症只有10%~20%发生痛风,痛风意味着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反应性关节炎或(和)痛风石疾病,当尿酸在体液中处于过饱和状态,一般超过416.2祄ol/L(17mg/L)时,极易在组织器官中沉积,尤其是关节及其周围皮下组织,耳郭和肾脏,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痛风石形成以及痛风性肾病,除浓度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尿酸的溶解度,如雌激素减少,温度降低,H+浓度升高等可促进尿酸自溶解状态游离出来,沉积于组织。
老年人痛风的主要原因
(1)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2)与饮酒有关:如果人们大量的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这是引发痛风的原因之一。
(3)与高血压有关: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4)与动脉硬化有关: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老人痛风怎么办 远离高嘌呤食物
老人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呜啊正常排泄,在关节处和甚至沉积所致,使用过多高嘌呤的食物是造成嘌呤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预防痛风首先就要远离海鲜,动物内脏,贝类,啤酒等高嘌呤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