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血沉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血沉(ESR)是较为经常检测的指标,其参考范围(魏氏法)为男性:0-15mm/h; 女性:0-20mm/1h。由参考值就可以看出,ESR减慢的意义不大,临床上一些疾病往往体现为ESR的增快。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如下:
1. 生理性增快
血沉与年龄及月经周期有关,12岁以下儿童、60以上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者往往增快。
2. 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性疾病:见于急性细菌性炎症、风湿热、结核。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梗死、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
(3)恶性肿瘤: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术将肿瘤切除,或化疗、放疗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还可再加快。良性肿瘤一般血沉不加快或出现减慢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协助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内膜炎、黑热病、重金属中毒、甲亢等。
(5)其他:如某些贫血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黏液水肿等。
如何检查小三阳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称为“小三阳”,小三阳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出现“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
临床上在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小三阳”通常提示急性期病毒复制较慢,病情趋于好转,近期可能痊愈。而在慢性期出现“小三阳”,通常有两种意义:
(1)非变异株病毒感染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消失,病情减轻或稳定。
(2)病毒发生变异或感染变异病毒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缺失,常伴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或出现重症肝炎。
颅内压升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颅内压升高提示颅内存在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水肿、炎症时脑脊液增多或流通受阻、颅腔容积太小(如尖头畸形)等,是发生脑疝的前奏,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即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以及有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等临床表现。
视力受损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视力减退,多见于屈光不正(包括散光、近视、远视),是视神经受损的表现和老视以及眼器质性病变(如白内障、眼底病变)等的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怎么确诊呢
检查项:
白细胞(WBC或LEU)
红细胞(RBC或BLC)
血红蛋白(Hb或HGB)
血沉(ESR)
血清C-反应蛋白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抗链球菌激酶(ASK)
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风湿性心脏病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
【临床意义】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克/升(g/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
【临床意义】
同红细胞(RBC)
血沉(ESR)(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米/小时(mm/h)
【正常值】
男性为0~15毫米/小时,女性为0~20毫米/小时
【临床意义】
(1)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2)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等。
血清C-反应蛋白(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升(mg/L)
【正常值】
沉淀法:阴性;环状免疫单向扩散法:小于10毫克/升。
【临床意义】
阳性,常见于急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活动期、感染及淋巴瘤、乳腺癌等。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胶乳凝集法:阴性;Todd法:等于或低于500单位(U)。
【临床意义】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对诊断A族链球菌感染很有价值,效价超过500单位才有确定诊断价值。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值均明显升高。
抗链球菌激酶(ASK)(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低于1:80
【临床意义】
抗链球菌激酶效价增高,提示为A族链球菌感染性疾病。
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低于1:256
【临床意义】
多次测定效价逐渐升高或效价等于或大于1:1024时,对风湿热有诊断意义;风湿性心脏病和关节炎患者急性活动期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效价最高,慢性活动期次之,非活动期较低,但亦常超过正常水平。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试验,如与抗链球菌溶血素“0”结合检查,链球菌感染的诊断率高达90%~95%。
风湿性心脏病怎么确诊,相信大家读完上面文章后对这些常识都有深入的了解了,当大家老是感觉胸闷不舒服的时候就要去医院做上面大的这些检查了。等到检查做完以后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了,一旦确诊马上接受针对性治疗,不能耽误。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不具有传染性,但它常常伴随乙肝病毒出现,是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是检查者已被病毒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又简称为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表面抗体。它可以与人体其他免疫细胞一起清除病毒,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
临床意义:是中和性抗体的标志,也是检查者是否康复或有抵抗力的标志。
一般通称为E抗原,是核心抗原的压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及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是异性肝炎e抗体,简称(抗-Hbe),s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当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
睾酮临床意义
1、睾酮增高
见于特发性性早熟和儿童的肾上腺皮质增生、部分肾上腺皮质肿瘤。男性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妊娠期的绒毛膜上皮疾病、睾丸女性化、原发性多毛症。这种情况可以摄入巴比妥类镇静剂、氯米芬(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2、睾酮减低
见于唐氏综合征、尿毒症、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症、肝功能不全、原发性和继发性性腺功能不全、隐睾症。女性睾酮较男性为低,随月经周期变化,静止和葡萄糖负荷后雄性激素下降,活动后上升,女性男性化时可升至7.0nmol/L以上。这种情况可以摄入雄激素、地塞米松、地高辛等药物及乙醇使结果偏低。
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促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
(1)鉴别甲低症
由下丘脑功能受损后出现的甲低症状。这可能由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促甲状腺激素↓→造成T3、T4↓之故,这称为继发性下丘脑性甲低。而原发性甲低患者T3、T4过低而分泌是强反应的。继发性甲低病变部位下丘脑、垂体。原发性甲低病变部位甲状腺。
(2)甲亢症
甲亢患者的T3、T4过高,反溃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血清TSH水平降至接近于零,应用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或h-TSH)来诊断甲亢(而常规TSHRIA为过时的试验)。
(3)甲肿
a.甲状腺肥大患者,由于缺碘使T3、T4分泌减少,因此TSH分泌增加,当肿大后或补碘后TSH水平可恢复正常。甲低、粘液性水肿、呆小症;b.TBG结合力下降;
(4)TSH反应性低下可见
a.甲亢;b.无甲亢的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疾病;c.垂体或下丘脑损害造成的甲低症;d.PRL瘤;e.库兴氏综合症;f.肢端肥大症等。
2. T3、T4的临床意义
(1) T3在以下疾病情况下都有增高:
a.甲亢; b.T3型甲亢; c.T3毒血症; d.使用甲状腺制剂治疗过量;e.TBG结合力增高症;f.亚甲炎等;
T3在以下疾病情况下都有降低:a.非甲状腺病的低T3综合征;d.慢性甲状腺炎等。
(2)T4在以下疾病情况下(甲亢、T3毒血症)都有与T3相平行的变化。
3. FT3和FT4的临床意义
T4、T3被水解后进入血液,99.98%的T4和99.8%的T3以非共价键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余为FT4 0.02%和FT3 0.2%。而FT3、FT4是实际进入靶细胞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激素物质。故甲状腺的机制状态与循环中FT3、FT4的水平密切相关。可以做为区别甲亢、甲低及甲功的亚临床状态。其正常植不受TBG各种情况增加和减少的影响,是反应甲状腺功能的灵敏指标,1989年Hamburger推荐以高灵敏度的TSH、FT3和FT4为甲状腺功能测定的首选方法已被临床界广泛采纳。
综上所述是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甲状腺激素对于人体生理代谢的作用,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小三阳的检查有哪些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称为“小三阳”,小三阳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出现“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
临床上在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小三阳”通常提示急性期病毒复制较慢,病情趋于好转,近期可能痊愈。而在慢性期出现“小三阳”,通常有两种意义:(1)非变异株病毒感染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消失,病情减轻或稳定。(2)病毒发生变异或感染变异病毒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缺失,常伴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或出现重症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