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
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
①骶髂关节脱位以牵引复位并保护为主,重量轻、减重早是再脱位的主要原因。
②骶髂关节韧带损伤:对分离型以手法侧方挤压矫正,骨盆悬吊。
②骶孔骨折:以早期闭合复位并骨牵引为恰当的治疗方法。
④髂翼后部直线骨折容易复位,用牵引复位并保持。
⑤耻骨联合分离以手法侧方挤压复位并用骨盆悬吊保持或用环形胶布加腹带多可成功。如不能保持复位,则行手术切开复位并内固定亦是可行的方法。
骨盆骨折会导致瘫痪吗 骨盆骨折能保守治疗吗
骨盆骨折是可以保守治疗的,但是骨盆骨折保守治疗,要根据骨折的位置和骨折的稳定性,有一些骨盆的稳定性骨折,比如说骶骨的骨折、髂前上棘的骨折、坐骨结节的骨折,这些骨折,不影响骨盆环的稳定性,这些骨折都可以保守治疗,但是在保守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骨盆骨折的并发症,比如说有些骨折合并泌尿系统的损伤,这时候的一定要注意小便情况,有些时候呢合并直肠的损伤,一定要注意排便的情况,同时在保守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下肢血栓的情况。
骨盆骨折的治疗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4个治疗方法
对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整复能镐关节脱位和骨盆骨折的变位,最大限度地恢复骨盆环的原状。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脱位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手法,配合单相或双相牵引,或用外固定架、石膏短裤、砂袋垫挤等综合措施来保证复位后的稳定和愈合。
1.单纯耻骨联合分离,分离轻者用侧方对挤法使之复位,两侧髂骨翼外侧放置沙袋保持固定。分离宽者,用上法复位后再用布兜悬吊以维持对位,或用多头带固定即可。
2.骶髂关节服位合并能骨骨折或镕骨翼骨折,半侧骨盆向上移位而无储翼内、外翻者,可在牵拉下手法复位,并配合同侧深上牵引或皮牵引,重量10—15kg。维持牵引重量不宜过早减轻,以免错位。8周拆除牵引,下床锻炼。
3.骶髂关节脱位并骸翼骨折外翻变位者,手法复位后给单向下肢牵引即可。
4.髂翼骨折外翻变位并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无后上脱位者,可用骨盆夹固定;耻骨上、下支或坐骨上、下支骨折伴同侧能镕关节错位,或耻骨联合分离并一侧能僻关节错位者,复位后多不稳定,除用多头带固定外,患肢需用皮牵引或骨牵引,床尾拾高。如错位严重行骨牵引者,健侧需用一长石膏裤做反牵引,一般牵引时间为6—8周。髋臼骨折并股骨头中心型脱位,采用牵伸板拉复位法和牵引复位法。牵引固定6—8周方可解除
上述是给大家介绍的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4个治疗方法,如果真的发生骨折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祝患者早日康复。
骨盆骨折疼痛的典型症状
骨盆骨折这种严重的骨折现象,大家都了解吗?一旦发生骨盆骨折现象,不但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还会给受伤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使患者生活在痛苦与不便之中。了解骨盆骨折的典型症状,可以使大家更好地认识骨盆骨折现象,减少骨盆骨折的认识误区。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战时则为火器伤。骨盆骨折创伤在,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
对于骨盆骨折的典型症状,简单地介绍如下:
1.骨盆边缘骨折:骨折部疼痛、肿胀,局部压痛明显。患侧下肢活动受限。
2.骨盆环单弓断裂无移位骨折:有外伤史。骨盆前侧或后侧疼痛。患者不能站立及及行走。
3.骨盆环双弓断裂移位骨折:有外伤史。骨盆前侧或后侧疼痛,活动受限。患者不能站立及及行走。
文中对于骨盆骨折的典型症状的简单地介绍,希望会对大家更好地认识骨盆骨折现象有所帮助。骨盆骨折的危害很大,一旦发生此现象,务必要及时地治疗才行。
骨盆环重建治疗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是创伤中常见的严重损伤。传统上对骨盆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如骨盆悬吊、骨牵引、石膏固定等,致残率高。尤其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髋痛、下肢短缩、步态异常、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更是常见。许多研究发现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比外固定及保守治疗方法好。本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手术内固定骨盆环重建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17例,疗效满足。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53岁,平均29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例,合并尿道损伤6例,睾丸破裂1例,膀胱破裂3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入院时间伤后1h~24d。全部病例拍摄X线片及CT扫描,6例行CT三维重建。骨折类型按Tile〔1〕分类:B14例,B22例,B31例;C15例,C22例,C33例。
2 治疗方法
早期给予抗休克并积极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术前常规骨牵引,13例伤后6~12d,生命体征稳定后行骨折内固定手术;3例合并膀胱破裂者,积极抗休克,急诊手术内固定,1期修补破裂膀胱;1例外院治疗24d后转入本院,伤后26d手术。
依据术前CT扫描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耻骨支骨折、联合分离者,采用腹股沟或耻骨联合上弧形切口重建钢板镙钉内固定;合并髋臼、髂骨骨折,可行髂腹股沟切口,钢板镙钉内固定;骶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则在髂嵴后部外缘切口,复位后,“C”臂X线机引导下垂直于髂骨外板钻入2枚细克氏针至S1椎体,位置满足后拔导针,沿导针方向拧入松质骨镙钉至S1椎体中心。
3 结果
17例中随访13例,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采用Matta法,测量双下肢,即在正位骨盆平片上测量从垂直于骶骨长轴线的横线到两侧股骨头上缘高度的差距。9例术前下肢短缩者,术后测量短缩0~8mm,平均为2mm。本组1例,合并膀胱破裂、尿道断裂者,术后6周,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窦道形成,后经手术切除修补,伤口愈合。其他无1例感染。
【并发症】
1. 腹膜后血肿。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又有许多动脉丛和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盆腔与后腹膜的间隙又系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巨大空隙可容纳出血,因此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巨大腹膜后血肿可蔓延到肾区、膈下或肠系膜。病人常有休克,并可有腹痛、腹胀、肠鸣减弱及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的症状。为了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进入腹膜后血肿内,误认为是腹腔内出血。故必需严密细致观察,反复检查。
2. 尿道或膀胱损伤。对骨盆骨折的病人应经常考虑下尿路损伤的可能性,尿道损伤远较膀胱损伤为多见。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道口溢血现象。双侧耻骨支骨折及耻骨联合分离时,尿道膜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3. 直肠损伤。除非骨盆骨折伴有阴部开放性损伤时,直肠损伤并不是常见的合并症,直肠破裂如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上,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发生在反折以下,则可发生直肠周围感染,常为厌氧菌感染。
4. 神经损伤。多在骶骨骨折时发生,组成腰骶神经干的骶1及骶2最易受损伤,可出现臀肌、腘绳肌和小腿腓肠肌群的肌力减弱,小腿后方及足外侧部分感觉丧失。骶神经损伤严重时可出现跟腱反射消失,但很少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予后与神经损伤程度有关,轻度损伤予后好,一般一年内可望恢复。
骨盆骨折会影响走路吗
骨盆骨折危险性比较大,而且损伤也比较严重,是否影响走路,要根据骨盆骨折的这种类型来判断。
如果说是稳定的骨盆骨折,像是骶骨的骨折,髂骨骨折、髂前上棘的骨折,这种骨折有可能是撕脱性骨折,是比较稳定的,愈合以后是不会影响走路的。
如果说骨盆骨折是翻书的骨折或者是垂直剪切暴力的骨折,尤其是垂直剪切暴力的骨折,如果不经过系统的治疗,会出现下肢的一长一短,这个时候就会影响稍后的走路情况。
骨盆骨折治疗可用这两种方法
整复方法:对于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一般不必复位,卧床2周~3周即可下地活动。对于骨盆环单处骨折:卧硬板床4周~6周即可。
固定方法:对于无移位和骨盆骨折一般不必固定。对于髂骨翼外旋、耻骨联合分离者,手法复位后可采用多头带包扎或骨盆兜悬吊固定,约4周~6周。骨盆向上移位者,可采用患侧下肢皮牵引。向上移位超过2厘米者,应采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5~1/7,牵引时间需6周~8周。
骨盆骨折的治疗
(1)手术时机最好在伤后7天以内进行,最晚不超过14天,否则复位难度将大大增加,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2)根据骨折分类选择治疗方式AO分类中的A型骨盆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一般予以保守治疗,卧床休息4~6周,早期下地行走锻炼;B型骨折为前环损伤,仅须行前方固定;C型骨折为后环或前后联合损伤,需要行骨盆环前后联合固定。
(3)手术指征①闭合复位失败;②外固定术后残存移位;③耻骨联合分离大于2.5cm或耻骨联合交锁;④垂直不稳定骨折;⑤合并髋臼骨折;⑥骨盆严重旋转畸形导致下肢旋转功能障碍;⑦骨盆后环结构损伤移位>1cm,或耻骨移位合并骨盆后方不稳,患肢短缩>1.5cm;⑧无会阴污染的开放性后方损伤。⑨耻骨支骨折合并股神经、血管损伤,⑩开放骨折。
骨盆骨折疼痛的诊断
骨盆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骨折现象,危害性很大,受伤者务必要及时地诊断及时地治疗才行,以免严重后果的产生。了解骨盆骨折怎么诊断,不但可以使大家更好地认识这种现象,还可以使受伤者更好地治疗。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战时则为火器伤。骨盆骨折创伤在,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
骨盆骨折的诊断可根据外伤史,症状和体征及X线检查,易于诊断,但更应注重合并损伤的及时诊断。
(一)A型骨折若为单纯耻骨支骨折,疼痛位于腹股沟区及会阴部,合并内收肌痛。髂前上、下棘撕脱骨折常有皮下淤血和伸屈损关行疼痛。髂骨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及压痛。
(二)B型骨折耻骨联合分离4A女及间隙增大及压痛。因骨盆旋转不稳定,翻身困难,尤其伤侧下肢移动时更为明显。外旋型损伤时,常见下肢外旋畸形。
(三)C型骨折常出现双侧下肢不等长和骨盆倾斜,髋臼骨折时锻关节活动障碍。骨盆骨折应常规行肛指检查,骨盆侧方或前后方挤压分离试验可引起骨折部副痛,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反分型。
通过文中的简单介绍,大家对于骨盆骨折怎么诊断是否有一个简单地了解了呢?一旦发生骨折现象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大家在生活中务必要做好预防工作。
骨盆骨折腿还能动吗 骨盆骨折可以坐吗
骨盆骨折是否可以坐,首先要看骨盆骨折的类型,如果说是稳定型的骨盆骨折,像骶骨或者是髂前上棘的骨折,这个时候是可以适当的坐的,但是也是要在疼痛减轻以后,骨盆骨折稳定以后再开始适当的坐,大约得需要一周左右。如果是不稳定的骨折,像是开放样,或者是垂直剪切暴力造成的骨盆骨折,建议在手术治疗复位以后,病情稳定了,伤口愈合好了,这个时候才可以适当的坐一下。
骨盆骨折是怎样造成的
骨盆骨折90%是因为暴力因素。暴力直接作用于骨盆,从而造成骨质的完整性破坏,引起骨盆骨折,直接暴力引起的骨盆骨折成为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此外,挤压暴力所致的骨盆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骨盆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常有尿道损伤,可出现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难,会阴部有血肿,膀胱破裂,血尿 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状。
发病机制
骨盆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挤压骨盆或从高处坠落冲撞所致,运动时突然用力过猛,起于骨盆的肌肉突然猛烈收缩,亦可造成其起点处的骨盆撕脱骨折,低能量损伤所致的骨折大多不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治疗上相对容易,但是,中、高能量损伤,特别是机动车交通伤多不仅限于骨盆,在骨盆环受到破坏的同时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伤,盆内脏器伤或其他骨骼及内脏伤,因此,骨盆骨折常为多发伤中的一个损伤,多发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20%,机动车创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 25%~84.5%。
骨盆骨折是机动车事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颅脑伤和胸部损伤,损伤后的早期死亡主要是由于大量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与感染等所致,在严重的骨盆创伤的救治中,防止危及生命的出血和及时诊断治疗合并伤,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不同类型骨盆骨折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骨盆骨折的治疗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方法不同。
1、撕脱性骨折的治疗治疗原则为采取使牵拉肌肉松弛的体位,使骨块尽量复位,促其愈合。
髂前上棘骨折乃由缝匠肌急骤收缩引起,采取屈膝屈髋位,卧床休息2~3周即可,即使骨折片未完全复位,功能恢复也多满意。髂前下棘骨折乃由股直肌猛烈收缩引起,采取屈膝屈髋位,卧床休息2~3周,无手术治疗之必要。坐骨结节撕脱或骨骺分离系由于胭绳肌急骤牵拉所致,患者采取伸髓伸膝位,卧床 2~3周后,即可完全恢复。
2、稳定性骨折的治疗因其骨折不涉及骨盆主弓,一般移位不多,可使患者略屈膝屈髓,休息4~6周即可,一般2~3月内可完全恢复。耻骨联合分离严重者,可用布兜悬吊骨盆卧床休息。
对骶骨横断骨折,如骨折片向前有明显移位,则可用手指从肛门内向后推挤,使其复位,然后以气圈保护,卧床休息4~6周即可。在推挤时慎勿损伤直肠。
对尾骨骨折脱位者,如无明显移位,卧床体息2~3周即可,有移位者,可甩手指从肛门内推挤复位后卧床休息。如“尾骨痛”症状难以消退时,则行尾骨切除术。
3、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一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如下方法:
(1)一侧骶髂关节半脱位者,可用手法整复,用手压髂骨翼向前方,使向右旋转移位得到纠正,然后用布兜牵引或石羔裤固定2~3月。
(2)骨折段移位多,如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上下枝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关节附近的髂骨骨折或骶骨骨折等。均可采用骨牵引法,可行单侧股骨下端或胫骨结节牵引,根据需要也可双侧牵引,在牵引中可配合骨盆部的布兜垂直牵引,纠正骨盆侧向分离移位,也可配用髋人字石羔协助牵引,利用牵引力使骨折脱位逐渐复位,并维持骨折端的良好位置。
还有所谓“90一90一90”牵引法,即是髓、膝、踝三个关节均屈曲90。,在股骨下端做骨牵引,利用臀肌牵拉骨盆,使骨折复位。适用于伸直位牵引难以复位的病例。
对其他不稳定骨折,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灵活应用上述诸法,予以治疗。
所有牵引复位者,2日后应拍x光片,复查对位情况,即时调整牵引方向和重量。
一般牵引应维持6~8周以上,使其达到骨性愈合。若因故不能长时牵引,也可于5~6周后移去牵引改用髋人字石羔固定:
骨盆骨折绝大多数可采用保守疗法,使之坚固愈合,而无需手术治疗。对因未整复而有持续性疼痛的骶髂关节脱位,半脱位,其它疗法无效时,有人主张可经后路行骶髂关节融合术。移位的骨折断端刺破膀胱、直肠或其他脏器者,在修补软组织同时,也可切除骨折尖端。
骨盆骨折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一,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骨盆环是否稳定和有无内脏合并伤。治疗原则首先是防治威胁生命的大量出血与内脏器官损伤,但也要对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早期复位和持续固定,以利控制骨折的大出血,减轻疼痛和减少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us syndrome,FE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严重并发症。骨盆承重结构的恢复,亦有助于获得尽可能好的功能效果。
由于严重的骨盆不稳定性骨折常是多发性损伤,因此为保证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及并发症,McMurtry提出了一个A~F的处理顺序方案,其内容如下:
A(airway,气道):通畅呼吸道,给氧,气管插管,闭式引流等,并注意胸部伤。
B(bleeding,出血):控制外出血,输血、输液,包括输血小板和监测凝血指标。
C(CNS,中枢神经系统):颅脑损伤的处理。
D(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统):腹内脏器损伤的处理。
E(excretory,排泄):尿道、膀胱的处理。
F(fracture,骨折):其他部位骨折的处理。
此方案的特点是从患者的整体治疗出发,首先抢救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大量出血,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根据近年来的进展,骨折早期固定可减少FES、DIC、ARDS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在上述的“B”中增加骨盆不稳定骨折复位和固定,包括用外固定器固定骨盆前环,或用Ganz抗休克“C”形骨盆钳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