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推拿图解手法 小儿发烧病因病机
小儿发烧推拿图解手法 小儿发烧病因病机
根据发热原因,小儿发热一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外感发热:多因小儿形气未充,腠理不固,卫外功能低下,加之寒温不能自调,易为风寒,风热等邪气所侵。风热袭表,常致肺卫失宣,邪热郁针,充斥于形;风寒束表,卫阳被郁,寒从热化,郁蒸于形,均可导致发热。
内伤发热:外感不解,风寒入里化热或温热邪气直中气分而成里热实证,邪热充斥,弥散于形,导致气分热炽。
小儿内热发烧怎么推拿
家长注意到孩子发热,除了观察发热程度,还要了解孩子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以便帮助了解小儿发热的原因,并根据发热的原因选择正确的调养方法,一般把发烧分成外感发烧,内热发烧两类,其中内热发烧又包括肺胃实热,阴虚发热等类型,因此推拿时应分型选择推拿手法:
肺胃湿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高热,面赤,烦躁,气喘,不思饮食,渴而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燥,脉数实,指纹深紫。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滞。
推拿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摩腹。
推拿方解:清肺经,清胃经能清肺胃二经实热;清大肠,揉天枢,摩腹以疏调肠腑结滞,通便泄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以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
阴虚内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午后潮热, 手足心热,盗汗或自汗,形体瘦削,心烦少寐,舌红苔薄,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揉二马,补肾经,补脾经,清天河水,运内劳宫,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揉二马,补肾经,补肺经能滋肾养肺,壮水制火;清天河水,运内劳宫可调和阴阳,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和胃健脾,增进食欲;揉涌泉可引热下行。
加减:自汗盗汗者加揉肾顶;烦躁不安者,加清肝经,清心经。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
一、开天门100次
1、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4、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二、推坎宫100次
1、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4、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三、运太阳100次
1、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2、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3、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功用:开窍、醒神。
5、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四、清肺经200次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4、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五、清天河水200次
1、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4、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六、退六腑200次
1、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4、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小儿推拿发烧手法图解 烦热推拿手法
治则:表里双解,清热除烦。
推拿处方:推三关,泻五经,掐十王,运内八卦,揉外劳,分阴阳,退六腑,捞明月,打马过天河,运斗肘。
推拿方义: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打马过天河,揉外劳宫,乃清热解肌之施;泻五经,分阴阳,运内八卦,乃清热除烦之用;掐十王,运斗肘,乃清热镇惊之治。
宝宝发烧中医巧推拿
发烧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宝宝从小到大,都会有发烧的时候,4岁以下的宝宝在一年里,平均会发烧6~9次。
其实,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都很少超过41℃,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而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也就是家长所担心的“烧坏脑子”。因此,小宝宝发烧并不可怕,只要体温在38.5℃以下,不必急着去医院,但是由于小儿发热的变化较成人更为迅速,热势剧增,常可引起喘促、昏迷、惊厥等,所以高于38.5℃时就应该迅速就医了。
发烧的3个原因
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很容易化热。在气候突变、冷热失常及炎热的夏季,小儿冷热自我调节力弱,易为外邪所侵犯,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而引起发热。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3大类:
1。外在因素
小儿的体温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等。
2。内在因素
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3。其他因素
如预防接种,包括接种麻疹、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疫苗后的反应。
6种退烧推拿方法
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家长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第3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
开天门100次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小儿感冒发烧推拿图解 小儿感冒发烧手部推拿法
1.清天河水:按摩者一手握住患儿的手,用另一手食指,中指二指指腹沿患儿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即大陵至洪池50-100次。
2.推六腑:按摩者用拇指指面或食指,中指指面沿患儿前臂尺侧自肘推向腕横纹尺侧50-100次。
3.清肺经:按摩者一手握住患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螺纹面自患儿无名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向指尖推其末节掌面之螺纹面50-100次。
小儿发烧推拿图解 第二步:推坎宫
位置:坎宫就是指眉弓,从眉心其沿着眉棱骨向眉梢成一条横线。
操作方法:用双的拇指指腹从小儿的眉心向两侧的眉梢处分推50次。
功效:推坎宫可以疏风解表,醒脑明目,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烧、惊风等病症的治疗。
小儿发烧病因
变态反应(20%):
例如疫苗接种、输液和输血的变态反应、异体血清以及过敏反应等都可以引起急性高热。
一般疾病因素(30%):
中暑、某些颅内损伤、癫痫和惊厥的发作、新生儿脱水等也可引起急性高热。
传染病因素(25%):
急性传染病早期或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急性高热。
恶性肿瘤(15%):
例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等可能引起小儿长期高热。
其他疾病(5%):
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也可引起小儿长期高热
小儿发烧推拿图解 第八步:推脊柱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自第1胸椎至尾椎端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以食指、中指罗纹面着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作直推法约100~300次左右。
功效:推脊柱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能够让小儿出汗,从而改善身体发烧的情况。
推拿有助治疗宝宝发烧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开天门100次、推坎宫100次、揉太阳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宝宝发烧怎么推拿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小儿推拿发烧手法图解 外感发烧推拿手法
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推拿处方: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推拿方义:清肺经,清天河水宣肺清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发汗解表,风热加推脊,清天河水以清热解表。
小儿发烧推拿多久退烧 小儿发烧推拿常用手法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肚,在穴位做直线推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推50-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推拿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力。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揉30-50次。
推拿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指肚,在穴位上直线推动;推300-500次。
推拿要领:用力宜均匀柔和,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小儿内热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内热发烧病因
多由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至肺胃壅实,郁而化热,郁热熏蒸于肌肤,而为发热。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或后天失养,气血虚弱,阴液不足,或久病伤阴等,以致虚热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