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蒜的药用方法

大蒜的药用方法

将大蒜含在口中,并以舌头促进运动,生津咽下,反复进行数次,待大蒜无味后吐出对感冒初起,风寒咳嗽大有益处。

大蒜敷脚心治疗咳嗽、鼻衄、便秘

每晚睡觉前,洗净脚后把大蒜薄片敷在脚心涌泉穴位上(位置在1/3脚处);用医用胶布贴紧贴牢;时间在8小时左右,对咳嗽、鼻衄(俗称:流鼻血)及便秘有一定疗效,连续敷7-10天,效果更佳。

少数人脚心敷蒜处起水泡,可暂停敷贴,待水泡破后皮肤复原再敷贴,一般不再起水泡。

因痔而疼痛时可以用烘烤的大蒜。作法是将整粒大蒜不去皮,用铝箔纸包起来再烘烤,待变软后再去皮,用纱布贴于患部。于变寝前贴上,早上起床再取下,效果很好。

大蒜的药用价值

近几年来,听过研究发现,完整的生蒜并没有什么作用。当大蒜被咬碎时,由于酶的作用下,才会合成丙烯三硫化物或者是蒜素。蒜素是抗菌的主要成分,打算油具有轻度的抗菌作用,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都有防治的功效。

大蒜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的感染性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膜炎、百日咳、盆腔炎、牙周炎、乳腺炎、全身性脓肿、皮肤感染(伤口化脓等)、肠胃炎、肠道寄生虫病(蛔虫、蛲虫病等)。除此之外,还发现大蒜具有防治结肠癌、胃癌和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效果。

用大蒜治疗疾病,可以按治疗需要做成大蒜、大蒜软膏、大蒜挤剂,大蒜甘油明胶栓外用;或者是制成大蒜乳剂、大蒜糖浆、大蒜酊、大蒜胶囊、大蒜片内服、100%大蒜水浸液;也可以制作成大蒜注射液,供鸡肉或者是静脉使用。

大蒜的妙用

1.常吃蒜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食欲,治疗消化不良. 肚腹胀疼时将生熟蒜各七瓣嚼食,疼痛自消.

2.把大蒜切成细条塞入鼻孔内,或有1%的大蒜液滴入鼻孔内,可预防流感脑膜炎.

3.将独头蒜两个切片,用开水冲泡后放一夜,加糖或冰糖炖,微温喝,可治百日咳.

4.用醋泡蒜,食后可治心腹冷痛.

5.鼻出血时,用蒜泥敷在脚心,连续数次即可止血.

6.头痛时用蒜头一个研成汁,滴入鼻孔内,可解除头痛.

7.独头蒜一个,蜂蜜15克,捣匀敷患处治疖肿.将蒜泥、蓖麻油调和擦头癣, 数次即可治愈.

8.将蒜头捣烂熬成膏,日服7.5克,服后2小时再服两汤匙蓖麻油,可泻出蛔虫.

9.牙痛时用独头蒜煨热放在痛牙上,或将病牙内的脏东西剔出后放入蒜泥,可止痛.

10.春秋季节每天吃上几瓣蒜,可预防痢疾和肠炎.

糖蒜药用价值

1.蒜水能治小儿久咳;

2.糖蒜佐粥佐酒,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解腻祛腥,助消化;

3.蒜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4.蒜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参,常食能延缓衰老,经常接触铅或有铅中毒倾向的人食用,能有效地防治铅中毒;

5.蒜中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其杀菌能力可以达到青霉素的1/10,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驱虫的功效。

1.避免与芒果同食,以免诱发黄疸;

2.糖蒜一般不与补药同食。

大蒜的药用价值

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用于痈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泄泻,痢疾。

1、预防流行性感冒:大蒜捣烂取汁,加水10倍朋以滴鼻,或口含两片生大蒜亦可。

2、感冒,头痛鼻塞,恶寒发热:大蒜、葱白、生姜适量等分,煎汤温服,出汗即愈。

3、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大蒜捣汁,加甘油两倍,在用盐水洗鼻后,拭干,以棉球沾药塞于鼻内(无甘油可用蜂蜜)。

4、百日咳,上感核嗽,怠慢性支气管炎等:紫皮大蒜1球,去皮切碎,桔饼1个亦切碎,共加水一碗,煮1~2沸,过滤去渣,再加白糖适量,一日分2一3次服。

5、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独头大蒜I个,切薄,平放于“大椎”穴,以艾绒搓成如小豆大的团,放在蒜片上点燃(燃尽为一性),连炙2~3蛀,以感觉灼痛、不起泡度,隔天或2~3天灸1次。

6、鼻血不止:生大蒜2~3瓣捣烂,摊在布上如钱币大,贴于足底涌泉穴,包扎固定,左鼻出血贴左足,有鼻出血贴有足,两鼻出血俱贴之,至足底痛甚起泡即除去。

7、疟发不止:生大蒜头捣烂,鹅儿不食草研末,舆蒜一起捣和,做成饼如“棋子”大,敷于“大惟”穴或“太洲”穴,以发泡为度。另以30克大蒜捣碎泥,舆水飞雄黄15克一起做成小豆大丸子,每服3克,日服2~3次。

8、上消化道出血:大蒜瓣4份,玄明粉1份,混合捣烂后,取90克,用4层纱布包裹,贴敷足底涌泉穴缚定,于3至4小时后除去,每日贴敷1次,直至血止后停药。注意贴药前脚底心需涂上一层凡士林,以防止足底起泡。

9、痴气腹痛,中暑,心胸胀闷,呕吐泻痢(包括急性胃肠炎):生大蒜1球,去皮膜切成细粒,温水送服,一日2~3球,重症可加倍用。

10、肠炎,痢疾:大蒜12克捣烂,马齿苑40克煎水1碗,冲入蒜泥,过滤得汁,也可加糖,一日2次分服(或大蒜烧存性,研末,每服3克,一日2一3次)。

大蒜的作用

1、抗菌消炎大蒜是天然的植物广谱抗菌素,大蒜约含2%的大蒜素,它的杀菌能力是青霉素的1/10,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白喉、痢疾、伤寒、副伤寒、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还能杀死更多种致病真菌和钩虫、蛲虫、滴虫。生吃大蒜是预防流感和预防肠道感染病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大蒜素在高温下易被破坏,失去杀菌作用。

2、抗癌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作用于肿瘤发生的“启动阶段”,通过增强解毒功能,干扰致癌物的活化,防止癌症形成,增强免疫功能,阻断脂质过氧化形成及抗突变等多种途径,避免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大蒜含的微量元素,硒能杀死癌细胞,降低癌症发病率。

3、抗血小板凝聚大蒜精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机理为改变血小板膜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血小板的撮取和释放功能,抑制血小板膜上纤维蛋白质原受体,抑制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影响血小板膜上的硫基,改变血小板功能。

4、降血脂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平均每日每人吃蒜20克的地区,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无食生蒜习惯的地区。研究人员对崂山县的50人进行测试,让他们每日食生蒜50克,6日后测得血清总胆醇、甘油三脂及l3脂蛋白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实验前。经常食用生蒜也有降压作用。

5、降血糖实验证明,生食大蒜有提高正常人葡萄糖耐量的作用,还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血糖下降。

6、可使血液变稀抽烟喝酒会使血液变得粘稠,如果同时吃些大蒜,就会平衡稀释血液。而且还具有类似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抗氧化特性。

7、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晨吃几瓣醋泡的大蒜,并喝两汤勺醋汁,吃半月对高血压患者会有明显的效果。

8、降低胆固醇如果大蒜配蛋黄可抑制血管和皮肤老化,蛋黄里所含的卵磷脂能清除黏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另外,蛋黄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抑制活性酸素,减缓血管和皮肤老化;而大蒜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这一搭配不但能有更好的抗老化作用,对怕冷症的治疗甚至美容也有不错的效果。对于那些不喜欢大蒜刺激性气味的人来说,大蒜煎蛋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在捣碎的大蒜里拌入蛋黄,然后用文火慢慢煎成,既没有刺鼻的味道,双不会对胃产生强烈刺激。

9、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大蒜配猪肉是个不错的吃法,猪肉是含维生素B1最丰富的食物之一。而维生素B1与大蒜所含有的蒜素结合在一起,能起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作用。

10、使血液畅通大蒜加青鱼食用,能够使血液通畅,大蒜能促进鱼中蛋白质的消化。鲳鱼、秋刀鱼、青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降低胆固醇、凝固血小板、溶解血栓有明显效果,和大蒜一起吃,更有助于血液畅通。

大蒜的药用价值

⒈强力杀菌。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是当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

⒉防治肿瘤和癌症。大蒜中的锗和硒等元素可抑制肿瘤细胞和癌细胞的生长,实验发现,癌症发生率最低的人群就是血液中含硒量最高的人群。美国国家癌症组织认为,全世界最具抗癌潜力的植物中,位居榜首的大蒜是大蒜。[3]

⒊排毒清肠,预防肠胃疾病。[4]

⒋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大蒜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提高人体葡萄糖耐量,迅速降低体内血糖水平,并可杀死因感染诱发糖尿病的各种病菌,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5]

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大蒜可防止心脑血管中的脂肪沉积,诱导组织内部脂肪代谢,显著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浆浓度,增加微动脉的扩张度,促使血管舒张,调节血压,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预防动脉硬化。

6、预防感冒大蒜中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预防感冒,减轻发烧、咳嗽、喉痛及鼻塞等感冒症状。

7、抗疲劳作用有人研究发现猪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之一,而维生素B1与大蒜所含有的大蒜素结合在一起,能很好的发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作用。[5]

8、抗衰老作用:大蒜里的某些成份有类似维生素E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防衰老特性。[4

大蒜的5种养生新吃法

大蒜的5种养生新吃法:酱油腌蒜

酱油腌蒜、酱汤腌蒜、醋蒜都是可以药用的。但这样炮制出的大蒜与其说是药用大蒜,不如说是美味的下酒菜。

一边吃着腌制的大蒜一边喝酒,酒量会比平时要小,很快便会有喝高了的感觉。这多是由于酸素和大蒜其他的成分刺激胃壁,使胃部迅速把酒精吸收,从而产生了醉意的缘故。

啤酒、香槟、加冰的威士忌的酒精浓度不高,但人却很容易喝醉,就着大蒜喝酒易醉跟它们的情况颇为相似。

也就是说,因为啤酒、香槟、加冰威士忌中的碳酸气,加快了胃部吸收酒精的速度,结果人很快就会喝醉。大蒜中的成分给予人体胃部的刺激,跟碳酸气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在吃酱油腌蒜时必须注意的是,虽然大蒜美味,但也不能多吃。如果吃多了酱油腌蒜,会导致人体过量摄入盐分。酱油腌制的大蒜,大约有10%的成分都是食盐。每吃掉10克的酱油腌蒜,便会摄取1克食盐。

特别必须注意,对于那些摄取食盐过量的肾脏病、高血压患者,每天只吃一瓣就好了。

另外,因为酱汤的原料和酱油非常相似,所以酱汤腌蒜的服用方法跟酱油腌蒜的服用方法完全相同。

醋蒜是简单方便的药用保存法,跟酱油腌蒜和酱汤腌蒜一样,都是把大蒜腌制后再吃。

腌制了一年以上的大蒜,吃的时候会发现,完全没有大蒜特有的臭味,颜色也变成了茶色,并且像荞头一样香气十足,非常好吃。

大蒜的5种养生新吃法:腊八蒜

腊八蒜也属于腌蒜的一种,即醋腌的大蒜。泡腊八蒜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泡制的蒜。材料是醋(最好是米醋)和蒜瓣(最好是红皮蒜的蒜瓣),做法则非常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较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会变绿,到了除夕前后就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腊八蒜的味道非常独特,是除夕吃饺子时的理想佐料。同时,腊八蒜还有预防感冒、降血压等食疗功效,但腊八蒜吃多了,也会产生一种酶,让人觉得精神疲惫。

腊八蒜为什么会变绿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问题。“腊八蒜”制作过程不见阳光,因此所产生的绿色并非叶绿素,而是大蒜绿色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腊八蒜中的绿色素,实际上是由一种先产生的蓝色素和一种后产生的黄色素共同组成的。其实,在加工其他的大蒜制品,如大蒜干粉、蒜片、大蒜浓汁、蒜泥、大蒜精油等时,也可能会碰到大蒜出现绿变的问题。

大蒜的5种养生新吃法:大蒜酒

酒泡蒜的食用方法和酱油腌蒜、酱汤腌蒜、醋蒜完全不同,不是吃掉酒中的大蒜,而是喝掉混杂着大蒜汁液的酒。

说到家庭最常用的大蒜药用方法,就是大蒜酒了吧。通常1毫升大蒜酒中,含有8000微克的蒜素。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换句话说,喝100毫升的大蒜酒,得到的效果跟生吃5克大蒜完全相同。

而且,胃壁在吸收酒精的同时,把蒜素一起吸收,喝大蒜酒的效果比生吃大蒜更好。

当然,我们不建议胃溃疡、胃酸过多以及胃功能较弱的人,第一次喝大蒜酒就喝很多。

一般来说,吃完饭后定期胃疼的人、空腹时胃疼的人、还有在夜间胃疼的人、经常打酸嗝的人、积食不化的人、经常觉得恶心的人、胃痉挛的人,应该从喝5毫升大蒜酒开始,一点点加量。

虽然很多人光用大蒜泡酒,而且也用雏菊、淫羊藿草和大蒜一起泡酒,这样即可以消除大蒜的臭气,雏菊和淫羊藿草的有效成分还能配合蒜素的活动,发挥出大蒜的最佳效果。这是中医的传统方法,使用多种类药材混合泡酒,给整个人体带来活力。这样的混合泡酒还能起到安神的作用。

大蒜的5种养生新吃法:干燥法

把大蒜晒干后碾成粉末,是大蒜的加工方法之一。此时,大蒜粉末可以保持鲜蒜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效能。

在干燥大蒜时,如果用平常干燥蔬菜的高温,大蒜的成分容易随之挥发,药效大幅减弱。通过实验不难得知,用70度以上的温度加热干燥,大蒜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有效的蒜素含量会大幅降低。

因此,降低温度的冷冻干燥法更适合大蒜,在零下20度左右的低温冷冻大蒜,可以保留原料50%的蒜素。不过这种方法却难以民用。

把冷冻干燥的大蒜粉末密封,就可以长时间储藏。经验表明,密封储藏3年后,大蒜粉末依然保留着效果。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在50度到60度的温度下,使用通风干燥机把大蒜干燥。这种方法虽然不如冷冻干燥法,但也可以保持原料中30%的大蒜功效。

除此之外,还有煮熟大蒜后或者是加热后的通风干燥法。使用这种方法,大蒜中的蒜酶会失去活性,蒜氨酸和其他成分也会大量流失。因此,这种方法加工的大蒜,会大大降低其活化维生素B1及杀菌的能力。

不过,这种方法保留了蒜氨酸,蒜氨酸在人体内吡哆磷酸盐的作用下,依然会缓缓地产生出富有活性作用的蒜素。也就是说,虽然速度远不如蒜酶,但也能一点点地发挥出蒜素的效果。不追求速效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处理大蒜。

大蒜的5种养生新吃法:油炒法

油炒法能消除臭气,是把大蒜去皮后的鳞茎放在油锅里炒,然后直接食用,或者是放在其他的菜肴里食用。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大蒜经过了加热处理,不会像生蒜那样,蒜素立即发挥作用,因此没有速效性。不过,这种方法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住蒜氨酸,大蒜进入人体后,蒜氨酸会缓慢地产生蒜素,发生与生蒜相同的反应。

干燥法的目的就是长期保存大蒜,而油炒法的目的却并非长期储藏大蒜,而是制作菜肴,大蒜也要趁热食用。不仅是油炒大蒜,撒上淀粉的油炸大蒜也很好吃。

油炸大蒜跟烧银杏的味道有些相似,而且没有臭味。尽管如此,过量地食用,口臭和体臭中依然有大蒜的臭味。

大蒜不同吃法功效不同

1.发芽营养翻倍。一提到发芽,大多数人认为“这东西没法吃了”。但是只要蒜瓣本身没有发霉变色,发芽的大蒜是能吃的。研究发现,发芽大蒜的抗氧化效果比新鲜大蒜更高。剥开发芽的大蒜,会看到中间产生了蒜的绿色嫩苗。绿色嫩苗从蒜瓣中长出来之后,就是蒜苗这种绿叶蔬菜。若将蒜苗放在加水的盘子里,不仅能给厨房带来绿植的美感,还可以代替葱花做调味品。把蒜苗种在土里继续生长,叶子长大后就叫做青蒜。吃不惯大蒜瓣的人可以直接食用蒜苗,蒜苗的维生素含量超过大蒜瓣,也有一定的杀菌能力。

2.发酵黑蒜口感好。经过发酵制成黑蒜后,大蒜的水分会降低50%左右,糖分和氨基酸会明显增加,B族维生素含量也上升。大蒜颜色由白变黑,是因为长时间发酵和保温之后发生“美拉德反应”。此时大蒜素已经降解,而多聚果糖等成分被分解产生果糖,增强了甜味,故而黑蒜口感绵甜,不再有辛辣味,肠胃怕刺激的人群也能食用,更不用担心会有口气,非常受年轻人欢迎。但关于盛传的“黑蒜降三高”“黑蒜提高免疫力”之类说法不必太当真,如果日常吃黑蒜的数量不大,较难达到这些功效。

3.腌着吃促消化。北方有腌渍大蒜的传统,腊八蒜、糖醋蒜等都是人们喜爱的做法,它们能保留大蒜中的所有矿物质成分,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蒜辣味,不过其杀菌作用与生大蒜比会降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赵广华教授研究发现,糖醋蒜的提取液中含有抗氧化活性,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家庭制作糖醋蒜时要采用酿造醋泡制,如果加一点糖,味道会更鲜美。腊八蒜泡制后会变绿,这对人体无害,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两种制作方式都具有解腻和促消化的作用,很适合搭配肉类食用。

4.生吃最保健。众所周知,大蒜能杀菌消毒,还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完整的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当大蒜被碾碎后,这两种成分就会相互作用,产生大蒜素,它是大蒜独特辛辣风味的主要来源。此外,大蒜中的微量元素硒含量很高,适量摄取硒元素有辅助抗癌的功效。捣碎生吃大蒜可以有效保留大蒜素,杀灭细菌和病毒。但大蒜本身辛辣,每天生吃不宜超过2~3瓣,有胃溃疡、腹泻或正在服药的人忌食。

5.炖着吃去异味。煲汤、炖肉,特别是炖猪肚、大肠时,很多人习惯放进几瓣蒜,这可以起到去除食材异味的作用。大蒜先煸香,再和其他食材一起翻炒,然后加水炖煮。炖煮之后,食材的异味已经去掉,炖煮后大蒜素已经分解,口感不辣,甚至有甜味。这是因为辣味的大蒜素转化成了甜味的含硫物质,增加了汤汁的鲜甜味。这时大蒜是用作调味品,不用考虑久炖后维生素损失等问题。

6.烧烤去辣味。孜然大蒜、炭烧大蒜外焦里嫩,口感香糯绵软,烧烤出来的大蒜几乎没有辛辣味,吃了之后不会口气发臭,非常受年轻人欢迎。不过,高温烧烤之后,大蒜中的大蒜素消失殆尽,失去了杀菌效果,但能保留其中的矿物质成分。烧烤时,一定要带蒜皮烧烤,火不能太旺,否则容易将大蒜烧焦,产生致癌物。

7.爆炒炝锅香味足。大蒜素非常“怕热”,一旦遇到高温加工,杀菌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不能指望炒菜中的蒜蓉能帮助杀灭有害细菌。但大蒜在油煎时会有浓郁的香味,特别是会给蔬菜类食材带来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感。和葱相比,把大蒜煸炒出香气需要较高的油温,通常在大蒜粒表面发黄的时候才有最好的味道,这是因为香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美拉德反应”,同时伴随着颜色发黄变深的过程。不过,油温过高也会令蒜茸焦煳,产生有毒物质并影响成菜质量。

8.独头蒜更抗癌。独头蒜实际上是植株营养不足、发育不良、不能产生多瓣的大蒜鳞茎。其辛辣味独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防癌作用要高于普通分瓣蒜。

9.搭配坚果吃出高营养。“宫保鸡丁”和“白果鸡丁”是有名的家常菜,都是以鸡肉为主,配以大蒜、花生、银杏(或者是胡桃),烹饪出的高营养菜肴。也就是说,光加大蒜还不够,配上花生和银杏等坚果后就使这些菜的更具特色了。可是,由于大蒜有抑制血压的功效,并且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不会凝固在血管上。所以只要跟大蒜一起食用,即使是吃了会导致血压高和流鼻血的花生或银杏,其损害也会大大降低。

10.酒泡蒜药用功效高。酒泡蒜的食用方法和酱油腌蒜、酱汤腌蒜、醋蒜完全不同,不是吃掉酒中的大蒜,而是喝掉混杂着大蒜汁液的酒。说到家庭最常用的大蒜药用方法,就是大蒜酒了吧。通常1毫升大蒜酒中,含有8000微克的蒜素。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换句话说,喝100毫升的大蒜酒,得到的效果跟生吃5克大蒜完全相同。

11.紫蒜皮抑菌。大蒜根据外皮的颜色可分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其中白皮蒜和紫皮蒜比较常见。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口感更辛辣,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显。

12.干燥大蒜保留蒜素。把大蒜晒干后碾成粉末,是大蒜的加工方法之一。此时,大蒜粉末可以保持鲜蒜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效能。在干燥大蒜时,如果用平常干燥蔬菜的高温,大蒜的成分容易随之挥发,药效大幅减弱。通过实验不难得知,用70度以上的温度加热干燥,大蒜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有效的蒜素含量会大幅降低。因此,降低温度的冷冻干燥法更适合大蒜,在零下20度左右的低温冷冻大蒜,可以保留原料50%的蒜素。不过这种方法却难以民用。把冷冻干燥的大蒜粉末密封,就可以长时间储藏。经验表明,密封储藏3年后,大蒜粉末依然保留着效果。

13.捣蒜吃有保健作用。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吃,并且要先放10-15分钟后再吃,这样有利于大蒜素的生成。

妙用大蒜防治感冒 含生大蒜

将生大蒜1瓣含在口中,并以舌头搅动,生津咽下,直到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见效。本方辛温解表,解毒杀菌。对感冒初起的风寒咳嗽、鼻流请涕的防治很有效。

相关推荐

大蒜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大蒜熟吃和生吃效果一样吗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菌防癌,降脂降糖的功效,大蒜熟吃与生吃相比,保健效果以及防病能力要明显差一些,但是它还是会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只是没有生吃大蒜那么强的功效,所以就功效方面来说,大蒜生吃和熟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糖尿病人能吃蒜泥吗

那么糖尿病的患者能不能吃蒜泥呢,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蒜泥,蒜泥有怎样的营养成分,常吃蒜泥能起到怎样的功效和作用,一起看看下文关于蒜泥的介绍。 蒜泥,将大蒜去皮捣碎成泥状,就成了蒜泥。多用作佐料,也可药用。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温中消食、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的功效。 将大蒜去皮捣碎成泥状,就成了蒜泥。多用作佐料,也可药用。 药用例:蒜泥治中风不语 配方:大蒜2瓣。 制用法: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牙根部。 药用:将生大蒜捣烂如泥,摊在布上如硬币大小,贴在脚底涌泉穴,包扎固定。左鼻

吃什么可以预防癌症 大蒜

大蒜具有很好的杀菌、防腐、增强免疫力或是防癌抗癌的功效,大蒜的作用与很多药用价值一样,还具有保健的效果。

大蒜祛斑美容怎么用 大蒜片擦脸

1.选取较大的大蒜粒或者独头大蒜,剥皮洗净。 2.将大蒜切片,静置10分钟左右,让大蒜素完全反应出来。 3.在大蒜片上蘸取少许唾沫,贴在老年斑上,先贴三、五分钟。 4.然后将大蒜片在脸上做均匀摩擦。 5.待局部皮肤摩擦至微微发红发热即可。 6.一天三到五次,但不能天天使用,会刺激皮肤。

大蒜注意什么 大蒜的妙用

⑴旅游出发前,切一小片大蒜贴在肚脐上,再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能减轻晕船、晕车、晕机现象,甚至消失。 ⑵如果发生中暑,可将大蒜头捣成汁用冷开水稀释后滴鼻,有醒脑益神的功效。 ⑶因饮食不洁而引起腹泻、肠炎、痢疾等疾病时,可取大蒜头一枚捣烂加温开水服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 ⑷不慎吃了有毒食物时,可内服大蒜3~5瓣,能过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大蒜捣成泥状混与蜂蜜,开水送服,对治疗呕吐有良好效果。 ⑸不慎被蚊虫、蜈蚣叮咬,一时又找不到解毒药,可将蒜头咬碎敷于患处,可有效解毒、消

大蒜泡水会变绿吗 降血压

大蒜是药食同源的材料,作为食材来说,常用于去腥、提鲜,作为药用,也具有很不错的效果,中医认为:大蒜性温,味辛,大蒜吃起来味道较为辛辣、可口,这是因为在大蒜含有的硫化丙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食用大蒜后,硫化物进入体内,可以起到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微动脉的扩张度,因此适当的喝一些大蒜泡水具有辅助降血压作用。

大蒜的副作用

1、大蒜能使胃酸分泌增多,辣素有刺激作用,因此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人不宜吃蒜。有肝病的人也不可以过量食用大蒜,有可能造成肝功能障碍虽然大蒜对肝脏又保护作用,但是大蒜对肝炎病毒没什么作用,反而会对胃肠产生刺激作用,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重肝炎病人的恶心等多种症状。此外,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降低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而引起贫血,不利于肝炎的治疗。 2、过量食用大蒜会影响视力。中医认为,长期大量地食用大蒜会"伤肝损眼",因此眼病患者吃大蒜要慎重。特别是身体差、气血虚弱的病人更应注意

大蒜的副作用

虽然大蒜有很多的药用功效,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大蒜的,大蒜吃多了是否也有副作用呢?哪些人不适合吃大蒜呢?下面我们将给大家做个解答。 1、大蒜能使胃酸分泌增多,辣素有刺激作用,因此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人不宜吃蒜。有肝病的人也不可以过量食用大蒜,有可能造成肝功能障碍虽然大蒜对肝脏又保护作用,但是大蒜对肝炎病毒没什么作用,反而会对胃肠产生刺激作用,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重肝炎病人的恶心等多种症状。此外,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降低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而引起贫血,不利于肝炎的治疗。 2

大蒜祛斑美容怎么用 大蒜淘米水面膜

1.准备一个大蒜,将大蒜片去除干净,洗净,切碎。 2.在大蒜碎中加入淘米水,搅拌均匀,静置20分钟。 3.将大蒜完全捞出,大蒜淘米水留下来,放在冰箱备用。 4.每次使用的食用取一个纸膜在面膜碗中,加入大蒜淘米水。 5.将吸饱水的大蒜淘米水纸膜贴在脸上,静置15分钟左右即可。

心血管病人吃什么好 大蒜

大蒜的药用功能,主要在于大蒜精油,其中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对血脂过高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和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