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的正常值
动态心电图的正常值
动态心电图也有一个相对的正常值,但是,这个正常值也只是供大家参考,因为动态心电图的数值受情绪、饮食及睡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生理变化范围很大,很难制定出明确的正常值。
1、心律:成年人24h全部心搏数多在80000--140000个。但是,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又有所不同,静止和运动时的心率又有所不同。
2、早搏:24小时房性早搏小于100次。室性早搏数目小于800次。多为单形室性早搏,少数有偶发多源室性早搏,室性QRS波群时间≤0.14S,无RonT现象。
3、房性心动过速:正常人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了10 --20 左右,多由3--7个房性QRS波群构成,心率100--250bmp,24h不超过3阵。
4、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0.25 --2 。
5、ST--T变化;剧烈运动ST段轻度上斜型下降≥0.75mv。不同状态下记录到的T波可直立低平,一般不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
6、Q--T间期;Q--T间期变动在0.40±0.04S之间。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心率慢时Q--T间期相应延长,一般不超过480ms。
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的诊断心绞痛
一、心电图检查:心电团检查是诊断心绞痛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心绞痛发作时,大多数病人可出现一过性sT段水平型下降,T被平坦或倒置,这反映了相应部位心内膜心肌缺血;苦心外膜下或穿壁性缺血则表现为sT段拾高。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即可恢复正常。但也有少数病例心绞痛发作前T波倒置或sT段抬高。心绞痛发作时反而心电图正常,应于注意。
二、心电负荷试验:心电负荷试验是临床上检查心绞痛的方法之一,该试验已广泛应用于静息时或心绞痛发作时无心电图变化的非典型心绞痛的诊断。其运动试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另-种为活动平板或踏车试验。运动时当出现步态不稳、室性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时应停止运动。
三、动态心电图:在检查心绞痛的方法中动态心电图可连续24-72小时记录用者心电图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缺血性sT-T改变,安全性好,尤其是适于检出短暂性心律失常。但对5T-T改变的描记准确性较差,反映缺血部位也有一定局限性。
四、其他检查:心绞痛的检查方法还有放射性核素检查相冠状动脉造影。前者心肌显像可展现心肌缺血的部位;后者可发现动脉狭窄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
心绞痛的诊断
心电图作为最基本、最简便、最经济的检查手段,广泛用于临床,在对心跳活动是否正常的初步判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电图能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呢?首先可判断心脏的大小如何、是不是按正常的活动顺序传导、节律是否正常、供血情况怎样,还可判断各种外界因素是否影响了心脏活动以及用于治疗心脏的各种药物的疗效如何等等。心电图是目前唯一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变异性心绞痛的方法。
心电图正常是否就是心脏功能正常呢?我们的回答是不尽然。首先心电图检查监测的时间很短,它只能反映做心电图当时的情况,而且是在安静平卧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我们提醒大家,如果病人以往有心血管、糖尿病、颈椎病、晕厥等病史以及病人自身有心脏不适的症状,就要进一步检查,需做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可监测24小时至48小时的心跳活动。它是在人们日常活动状态下进行的,只需要配带一个很小的记录器,就可以发现在监测时间内的任何一项心跳活动(正常的或异常的)。用来判断心电图未能发现的各种异常,在做动态心电图的同时,还可做24小时的心率变异率,它是用来检测植物神经功能的,对判断心肌异常是心源性的还是神经源性的很有帮助。
用来检查心脏的方法还很多,无创的有心脏多普勒,有创的有心导管、造影等,无论做何种检查,均应由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的诊断心绞痛
哪些方法有效诊断心绞痛呢
一、心电图检查:心电团检查是诊断心绞痛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心绞痛发作时,大多数病人可出现一过性sT段水平型下降,T被平坦或倒置,这反映了相应部位心内膜心肌缺血;苦心外膜下或穿壁性缺血则表现为sT段拾高。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即可恢复正常。但也有少数病例心绞痛发作前T波倒置或sT段抬高。心绞痛发作时反而心电图正常,应于注意。
二、心电负荷试验:心电负荷试验是临床上检查心绞痛的方法之一,该试验已广泛应用于静息时或心绞痛发作时无心电图变化的非典型心绞痛的诊断。其运动试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另-种为活动平板或踏车试验。运动时当出现步态不稳、室性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时应停止运动。
三、动态心电图:在检查心绞痛的方法中动态心电图可连续24-72小时记录用者心电图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缺血性sT-T改变,安全性好,尤其是适于检出短暂性心律失常。但对5T-T改变的描记准确性较差,反映缺血部位也有一定局限性。
四、其他检查:心绞痛的检查方法还有放射性核素检查相冠状动脉造影。前者心肌显像可展现心肌缺血的部位;后者可发现动脉狭窄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
心绞痛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1.心电图:心电团检查是发现心肌缺血和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项目。心绞痛发作时,绝大多数病人可出现一过性sT段水平型下降,T被平坦或倒置,这反映了相应部位心内膜心肌缺血;苦心外膜下或穿壁性缺血则表现为sT段拾高。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即可恢复正常。但也有少数病例心绞痛发作前T波倒置或sT段抬高.心绞痛发作时反而心电图正常,应于注意。
2.心电负荷试验:该试验已广泛应用于静息时或心绞痛发作时无心电图变化的非典型心绞痛的诊断。其运动试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另—种为活动平板或踏车试验。运动时当出现步态不稳、室性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时应停止运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发热性疾病者禁止进行运动试验。
3.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连续24—72小时记录用者心电图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缺血性sT—T改变,安全性好,尤其是适于检出短暂性心律失常。但对5T—T改变的描记准确性较差,反映缺血部位也有一定局限性。
4.其他检查:有放射性核素检查相冠状动脉造影。前者心肌显像可展现心肌缺血的部位;后者可发现动脉狭窄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
心电图正常值
(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lmV。
(2)心率: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bpm* 之间,超过10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缓在一定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正常频率的,以及轻度的窦性心律不齐,都属于正常范围的心律。
(3)心律: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偶有早搏等也非异常。
(4)P波:在肢体导联中除aVR为倒置外余导联多为直立,侬汋虼趮銘或较低平。在胸壁导联V1-6多不够明显直立。
(5)P R间期: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o 20s。
(6)QRS波群:为一狭窄形态多样的(qR,R,RsrS,或qRs)波群,时间在0 06~ 0 10s的狭窄范围内。
动态心电图的用途
动态心电图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早搏,记录它们的发生时间、数量及分布状态;有无一过性的心绞痛、心肌缺血以及发作的诱因和发生时间。还可对一些经常出现心血管病症状(普通心电图没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在这部分患者中,有的是心脏病引起的症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心脏异常而引发症状,如部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等,这对临床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并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概括起来动态心电图具有五方面的作用:
1、观察正常人(包括小儿)心电图中心率和心律的动态变化。
2、对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可检测出有无威胁生命的心律紊乱,以便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如室性早搏患者进行Holter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常见检测出成对或室性心动过速。
3、常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病所致各种心律失常的检测。
4、动态心电图广泛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的评价研究工作。
5、动态心电图可应用于晕厥病人的研究,以发现心源性晕厥的病例,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就是能记录患者二十四小时内心电图形。它相比普通心电图来说有许多优点,普通的心电图只是用电极记录患者在极短时间内的一段心电波形,一般来说是两三分钟,但是有些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并只是在某些时刻出现异常,所以如果让这样的患者做心电图是看不出什么问题来的,只有动态心电能发现这样隐藏得比较深的身体的缺陷。所以动态心电是判别心脏问题的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
动态心电图虽然应用广泛,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是因为它的记录导联有限(2-3个),不能反映整个心脏的情况;二是因为病人处于活动状态,多少都会给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带来影响。这些不如普通心电图,因为普通心电图记录的图形质量很高,导联最多可记录到22个。因此,动态心电图是普通心电图的补充,二者缺一不可,不能互相代替,何时需要做哪种检查,要由医生确定。
心绞痛应做哪些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团检查是发现心肌缺血和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项目。心绞痛发作时,绝大多数病人可出现一过性sT段水平型下降,T被平坦或倒置,这反映了相应部位心内膜心肌缺血;苦心外膜下或穿壁性缺血则表现为sT段拾高。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即可恢复正常。但也有少数病例心绞痛发作前T波倒置或sT段抬高.心绞痛发作时反而心电图正常,应于注意。
2.心电负荷试验:
该试验已广泛应用于静息时或心绞痛发作时无心电图变化的非典型心绞痛的诊断。其运动试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另—种为活动平板或踏车试验。运动时当出现步态不稳、室性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时应停止运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发热性疾病者禁止进行运动试验。
3.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可连续24—72小时记录用者心电图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缺血性sT—T改变,安全性好,尤其是适于检出短暂性心律失常。但对5T—T改变的描记准确性较差,反映缺血部位也有一定局限性。
4.其他检查:
有放射性核素检查相冠状动脉造影。前者心肌显像可展现心肌缺血的部位;后者可发现动脉狭窄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
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6种检查方法
1、心电图:普通心电图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伴或不伴T波倒置,但无症状,是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主要依据。
2、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准确反映出心肌缺血的发作频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很少有假阳性,是诊断无痛性缺血的有效方法。
3、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用于检测平时心电图正常而存在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因素的人群,诊断时需辅助缺血激发试验,但假阳性高,特异性低。
4、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灌注减低,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扫描显示无症状性室壁运动异常,可辅助进行诊断。
5、超声心动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静息或运动超声心动图显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对心尖及前壁观察较好,但受过度换气影响对下壁观察较差。
6、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疑有冠状动脉痉挛因素者可作麦角新碱激发试验。
心绞痛的诊断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能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呢?首先可判断心脏的大小如何、是不是按正常的活动顺序传导、节律是否正常、供血情况怎样,还可判断各种外界因素是否影响了心脏活动以及用于治疗心脏的各种药物的疗效如何等等。心电图是目前唯一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变异性心绞痛的方法。
心电图正常是否就是心脏功能正常呢?我们的回答是不尽然。首先心电图检查监测的时间很短,它只能反映做心电图当时的情况,而且是在安静平卧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我们提醒大家,如果病人以往有心血管、糖尿病、颈椎病、晕厥等病史以及病人自身有心脏不适的症状,就要进一步检查,需做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可监测24小时至48小时的心跳活动。它是在人们日常活动状态下进行的,只需要配带一个很小的记录器,就可以发现在监测时间内的任何一项心跳活动(正常的或异常的)。用来判断心电图未能发现的各种异常,在做动态心电图的同时,还可做24小时的心率变异率,它是用来检测植物神经功能的,对判断心肌异常是心源性的还是神经源性的很有帮助。
用来检查心脏的方法还很多,无创的有心脏多普勒,有创的有心导管、造影等,无论做何种检查,均应由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动态心电图正常值怎么看
动态心电图检查介绍。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又称Holter监测。
动态心电图正常范围: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临床意义:心肌缺血的诊断。评价可能与心脏有关的各种症状。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评价。起搏器功能的评价。心肌梗塞病人的随访。心律正常的诊断。
心率69分/秒(正常是60到100)PR间期是0.186秒(正常是0.12到0.20)RR间期是0.869秒,这个是计算心率用的数据,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是0.869秒。QRS是0.096秒(正常值是0.06到0.12)后面的电轴和R+S是看有没有心脏增大的。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早搏,记录它们的发生时间、数量及分布状态;有无一过性的心绞痛、心肌缺血以及发作的诱因和发生时间。还可对一些经常出现心血管病症状(普通心电图没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在这部分患者中,有的是心脏病引起的 心电图症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心脏异常而引发症状,如部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等,这对临床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并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