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为什么夏季中暑病人会比感冒病人少

为什么夏季中暑病人会比感冒病人少

专家认为,一是由于人们可以通过媒体等各种渠道了解天气情况,早早做好了防暑的准备;二是随着生活、生产和保健条件的改善,极大地降低了中暑的发生率;而那些从事强体力工作的劳动者,则因身体素质较好也不易发生中暑。所以,现实中中暑患者并不是很多。

现在,很多家庭和单位都安装了空调和电风扇,当人们穿单衣长时间处在低温环境中时,就很容易受到寒气侵袭。同时,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由于儿童身体调节能力比较差,经受不了里外冷热的双重夹击,因而纷纷病倒。此外,很多人喜欢在傍晚或者晚上到游泳池、海边游泳,此时低水温也很容易造成人的生理机能出现暂时失调,这也是造成感冒几率增加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医院、酒店、餐馆等经营性场所,空调管理都很不到位。空调温度开得很低,有的最低温度只有22℃,一些工作人员和顾客都缩着脖子,还有工作人员穿着毛衣在上班的。

目前,已进入伏天,气温还会升高,夏季感冒病人多是由于避热贪凉所致,由此提醒人们,高温时节也要注意保暖,不要长时间呆在低温环境中,尤其是在家里,晚上空调不可开得太低。

夏季中暑可以针灸人中治疗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产热与散热是保持相对平衡的,所以人的体温一般都在317℃上下。如果人在高温环境或暑天烈日下工作时间过长,引起体温调节机能障碍,便会发生中暑。

发生中暑前病人先感到乏力、头昏、胸闷,接着心慌、恶心,四肢发麻、出汗,发热、体温轻者在38℃上下,重者在39℃以上,病人面色苍白,并有昏厥等症状。

发现中暑病人,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喝一点浓茶或淡盐开水,使其安静休息。同时用指压合谷、内关穴,如病人有昏厥现象时,给予指切或针刺人中穴,促其苏醒。也可以在耳穴皮质下、心、肾上腺等处压丸或针刺。

严重的中暑病人,出现高热、抽搐、昏迷不醒者,应迅速送至医院及时抢救,否则会危及生命。

中暑急救的六项措施

1、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4、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

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5、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对于重症中暑病人

即出现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6、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

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高温加上湿度大,使得人体不能正常的排汗,同时此时,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心输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使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也极易引发中暑的发生。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中暑

正值炎热的夏季,气温也在随着盛夏的脚步逐日上升,每年的7月左右是人们容易中暑的高峰时期,那么在7月来临之前,中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这都成了每一个中老年人关心的话题。

由于夏季的阳光比较毒辣,尤其是中午12点至下午4点的时候更为明显。所以中老年人应该减少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在家休息时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同时,血糖、血脂较高的这类患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就更应当避免暴晒,除了清淡的饮食,健康的睡眠之外,家里应常备防暑降温的相关药瓶。比如藿香正气液、风油精等。”

中暑后健康小贴士:饮食禁忌

忌狂饮水: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喝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ml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

忌油腻韧性食物:中暑病人应少吃油腻及韧性食物。食用油腻韧性食物后,胃的负担会加重,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人会感到更加困倦,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后,大多有脾胃虚弱之象,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寒性食物,如各种冷饮、冰镇食品等,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

忌偏食:中暑病人提倡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清,虽有体虚之症,但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中暑病人的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降温过程中每10-15分钟测体温一次,热衰竭者每15~30分测血压一次;

2.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譬如头偏向一侧,做好口腔,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3.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冰水或酒精全身擦浴,同时按摩四肢,躯干皮肤,使之发红充血以促进散热,大血管处可放置冰袋;

4.惊厥者,遵医嘱用安定静脉或者肌肉注射;

5.保持病室温度以20~25度为宜,要有良好通风,病床下可以放置 冰块;

6.年老体弱者静脉补液不可过多过快,降温宜缓慢,不宜冰浴以防心衰。

热感冒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是由于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汗腺分泌会消耗很多能量。

二是夏天昼长夜短,闷热的天气常容易影响人们正常的睡眠和休息,导致睡眠不足,感觉浑身乏力。

三是夏天,许多人食欲减退,主要以清淡食物为主,影响了蛋白质的摄取。

四是由于天气热,人们不愿到户外运动,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

五是因地域不同,昼夜温差较大,导致老人和儿童容易夜间感冒。

六是气候异常带来的忽冷忽热,人们没有及时适应气温变化,从而加大感染病毒的几率而引发感冒。

七是很多人贪图凉快,喜欢吹空调、洗冷水澡等行为,也很容易使人在夏天感冒。

夏季感冒又称暑湿感冒,病因是人体感受了夏季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黏,鼻流浊涕的症状。

暑热感冒是因久旱酷热而生,属于纯粹的阳热证候。此类感冒的重要特征是热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症状较重的一种类型。因暑热之邪,侵袭肺卫,热蒸肌表,兼以耗伤津气,所以出现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苔黄,脉浮大而数等症状。

很多人会把夏季感冒笼统地称作“热伤风”,其实夏季感冒除了热感冒以外,还有一种暑湿感冒。热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暑湿感冒则只有盛夏才“冒头”。搞清楚夏季感冒的种类,才能对症下药,尽早治愈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

中暑该怎样急救

夏季的高温是非常难熬的,如果一个人的承受能力较差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中暑的现象,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根据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 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 ③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

专家指出,一般急救分为如下三步: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 当体温降至,以下时 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

2.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中暑急救措施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3.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 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 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夏天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的处理

对于先兆中暑病人,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淡盐水或者含盐清凉饮料休息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对于轻症中暑病人,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淡盐水并休息,可选服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药物,并用风油精、清凉油涂搽太阳、合谷、风池等穴。对于以上处理不起效,或体温超过38℃的中暑病人,应立即送医治疗。

老年人中暑的饮食禁忌

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中暑先兆指在夏季或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轻度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无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症状。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暂休息,症状就会消失。

轻症中暑除有上述中暑先兆的各种症状外,体温升到38.5℃以上,或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现象;或发展为早期循环衰竭,如面色苍白、大量出汗、皮肤冷湿、脉搏细快等,有这些症状的人,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休息处理,四小时之内可以基本恢复。

重症中暑凡是中暑、体温升高达40℃以上,或突然晕倒,昏迷不醒;或发生痉挛,四肢抽动;或大汗淋漓,引起虚脱者,称为重症中暑。重症中暑病情危急,对生命威胁极大,需争分夺秒,迅速抢救。

饮食禁忌

1、忌狂饮水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喝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ml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

2、忌油腻韧性食物中暑病人应少吃油腻及韧性食物。食用油腻韧性食物后,胃的负担会加重,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人会感到更加困倦,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3、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后,大多有脾胃虚弱之象,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寒性食物,如各种冷饮、冰镇食品等,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

4、忌偏食中暑病人提倡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5、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清,虽有体虚之症,但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夏天热感冒的原因有哪些

暑湿感冒的病因是人体感受了夏季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黏,鼻流浊涕的症状。

暑热感冒是因久旱酷热而生,属于纯粹的阳热证候。此类感冒的重要特征是热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症状较重的一种类型。因暑热之邪,侵袭肺卫,热蒸肌表,兼以耗伤津气,所以出现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苔黄,脉浮大而数等症状。

很多人会把夏季感冒笼统地称作“热伤风”,其实夏季感冒除了热感冒以外,还有一种暑湿感冒。热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暑湿感冒则只有盛夏才“冒头”。搞清楚夏季感冒的种类,才能对症下药,尽早治愈疾病。

相关推荐

中暑了怎么办最快办法 及时送医

如果中暑病人出现高烧、昏迷、神志不清、惊厥休克等症状,应及时送医抢救。

夏季感冒症状

感冒重要特征:困倦疲乏 无论冬天感冒还是夏天感冒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两者都可能有鼻塞、流涕、发烧的症状。但因季节特征不一致,决定了其症状上的差异。 夏季天气闷热,湿度大,在这个时候大家爱吹空调、洗冷水澡,晚上睡觉贪凉直接睡在地板上吹风等,感染了风寒,患上感冒。大多数病人病情的急性发作都有一定的诱因,比如受凉、劳累、情绪因素等。 这种感冒的病症就有湿气重的特点。这种感冒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整个人的精神萎靡,说不出原因老感觉困倦、眼皮重,身体发烫,可是体温却很正常,有汗又发不出。而冬天的感冒一般病人

暑热感冒的症状有哪些

暑热感冒,是暑热之邪,侵袭肺卫,热蒸肌表,兼以耗伤津气,出现以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为主症的证候。因本证发生于盛夏暑热季节,其证候属性为阳热,故名曰“暑热”。此类感冒,季节性强,热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症状较重的一种类型。在大部分情况下,汗多患者感受暑热之邪在发病之初即见一派里热症状,没有明显的肌表受邪征象,即温病学家所言“夏暑发自阳明”。 夏月暑热既盛而又雨湿偏多,所以暑热又多夹湿。中医根据暑夹湿的多少,将夏日感冒区分为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二者具体鉴别点,其一在于了解发病的气候条件:久旱酷

夏季感冒喝姜汤 火上浇油

捂汗也加重病情 立夏后,昼夜温差大,近日,在某医院的呼吸内科挤满了感冒病人。“都说感冒不吃药一个星期就好了,我这已经两个星期了,还不好,感觉夏天感冒比冬天还难好。”一位病人念叨说。为啥夏天容易感冒还不容易好,平时又该怎样预防呢? 天气湿热感冒易得不易好 “夏天天气热,空气湿度大,再加上大家爱吹风扇、吹空调、洗凉水澡,外热内冷,是夏季易患感冒、不容易好的主要原因。”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杜保荣说。 另外,夏天白天时间长,睡眠时间相对减少,天气闷热易出汗,人的运动量也相对减少,这些都导致免疫力

中暑病人物理降温的方法 中暑病人物理降温时注意什么

救助者要不停的按摩患者的四肢及躯干,直至皮肤发红,以促使循环血液将体内热量带到体表散出。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虽然冰敷能够快速帮助降温,但冰敷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对皮肤造成冻伤。 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使病人出现寒颤,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可选用温水擦浴等降温措施。 中暑患者在擦浴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患者反应。 擦浴时禁擦后颈、胸前区、腹部和足底等处。新生儿及血液病高热患者禁用乙醇擦拭。 采用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

夏季感冒多发

夏季暑热和暑湿感冒最常见 夏季除了防暑,还应该祛湿,以避免患上暑热或暑湿感冒。暑热感冒即热感冒,多发生于干燥酷热的时节,通常有发热、口干、咽痛、舌苔黄腻等症状。暑湿感冒病因在“湿”,易发生在多雨又炎热的天气,表现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二者以暑中含湿的多少相区分,但最主要的症状都为发热,要想病情好转,首先应该以退热为主。 (感冒需要多补充水分) 夏季感冒不能捂汗来退热 有的人在夏季感冒后,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希望可以通过憋汗来退热,或是采用剧烈运动的方法让自己出汗。其实这些都不一定靠谱。夏日感冒

夏季感冒别喝姜汤捂汗

立夏后,昼夜温差大,记者近日在某医院的呼吸内科看到挤满了看感冒病人。“都说感冒不吃药一个星期就好了,我这已经两个星期了,还不好,咋感觉夏天感冒比冬天还难好。”一位病人念叨说。“夏天确实容易感冒,加上天气本来就热,感冒后感觉特别难受。”某学院一附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说。为啥夏天容易感冒还不容易好,平时又该怎样预防呢? 天气湿热人贪凉感冒易得不易好 “夏天天气热,空气湿度大,再加上大家爱吹风扇、吹空调、洗凉水澡,外热内冷,是夏季易患感冒、不容易好的主要原因。”医生说。 另外,夏天白天时间长,睡眠时间相对减少,

天热咳嗽是怎么回事 感冒

感冒也是夏季的常见病,主要有湿热感冒和暑湿感冒(热伤风); 当天热的时候人长期待在空调房中就容易发生暑湿感冒夏季热邪旺盛,侵入人体后发生暑热感冒感冒后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 如果天热的时候频繁咳嗽警惕是得了夏季感冒

夏季容易中暑试试拔罐

夏季中暑怎么办? 一、刮痧 夏季容易中暑试试拔罐 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多数病人刮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刮痧无效

中暑了怎么样处理

对一般中暑病人应改善环境,给予含盐饮料,以及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丸。对重症中暑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物理降温: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安放冰袋,并用50%酒精擦浴。 2、药物降温:氯丙嗪、非那根各25毫克,加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3小时后可重复使用。如效果不好,可加用10毫克地塞米松。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入水量需达3000毫升。 4、有循环衰竭时,应早期加用毛地黄药物。 5、有脑水肿时,及时应用脱水剂。重要的是加强宣传,大力提倡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发生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