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都有哪些
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都有哪些
老年人骨折较为多见,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1.继续牵引
保持平卧体位,抬高患者脚尖朝上,足跟悬空,由骨科医生负责牵引,以保证牵引合理、到位。
2.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褥疮。牵引期间,要每两小时帮助更换体位一次,夜间亦要每3—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预防褥疮发生。
3.预防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小,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帮助老人翻身时,同时还要帮助捶背,并鼓励老人作深呼吸增加肺活量,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
此外,老人卧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也有利于呼吸道清洁。
4.预防便秘
病人一定要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每1—2天排便一次,如果3—4天未解大便,可给予缓泻药如润肠丸等,如果有便秘习惯者,要进行日常生活调治,每日清晨空腹喝一小杯淡盐水,每日睡前喝一杯蜂蜜麻油水,这样坚持下去,可使便秘得以逐渐消失,保持大便通畅。
5.预防泌尿道感染
老年骨折病人因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害怕麻烦别人而不敢多喝水,结果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特别是女性病人感染率高。所以,家人要鼓励病人多喝水,每日应摄入2000毫升以上水分,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预防感染。
6.预防关节挛缩
卧床期间要保持适当的床上运动锻炼,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此外,要注意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特别是患肢应始终处在功能状态下,这样方不至于骨折愈后站立不起来。
如何护理骨折患者的
骨折的常见护理方法都有哪些
一、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半坐卧位。
三、准备胸腔穿刺包、氧气,水封瓶和吸痰机。
四、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浅,呼吸时有无胸部反常活动、胸痛,如发现有呼吸异常。即子吸氧和准备作肋骨牵引或固定。
五、注意全身情况,如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内出血和血痰,以及皮下气各等情况出现。
六、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咳嗽,防止肺炎。
七、胶布胸壁固定法:在病人作最大呼吸后屏气时,用前后过正中级5厘米宽胶布固定,每条重叠1—2厘米,上下界超过两根无骨折的肋骨。
护理
一、按一般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人回病房后,取平卧位,立即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瓶,并将引流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最高处距侧脑到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压。
三、烦躁不安的病人,适当给予约束,专人护理。
四、脑室引流早期,引流速度禁忌过快。
五、对于后颅凹占位性病变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瓶挂高,待颅内各部位的压力取得平衡后,再将引流瓶置于正常高度。
六、保持引流通畅,如:引流管内脑脊液水平有波动;如将引流管放低有脑脊液流出;压迫颈静脉时,脑脊液水平升高或涌出,均为引流管通畅的表现。
七、控制脑脊液量每3分钟分泌1ml,每天不超过500ml。如感染、脑脊液分泌增多,注意水盐平衡的观察,如电解质紊乱,遵医嘱适量补液。同时将引流瓶提高距侧脑室20cm。
骨折病人不愈合究竟是何原因
骨折患者经过石膏固定、钢板内固定加上一段时间的调养,可以让我们的骨折部位尽快愈合如初。这是由于我们身体上的骨骼具有非常好的再生和修复能力,保证我们的骨骼受到伤害后可以及时进行自我修复。
但是我发现有少数病人在骨折发生后6个月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通过X片观察骨折部位仍未长好。这种症状医学上统称为骨折不愈合。以下几种诱因可能造成骨折后长时间伤口不愈合,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诱因一:骨折患者年龄大、体质弱,使全身各系统循环衰退导致骨骼自我修复能力大幅下降,延缓了骨折的愈合时间。
诱因二:骨折患者病情严重,而且骨折部位血液循环不正常造成骨骼缺血,也可引起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诱因三:骨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若出现复位错位、固定不稳、功能锻炼不够、骨折局部受感染等情况的出现,也会诱发骨折不愈合的出现。
骨折病患护理八个方面
一、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 与骨折、软组织损伤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 与固定肢体活动受限有关。
3.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与骨折损伤、外固定、牵引等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卧床、活动限制、固定压迫等有关。
5.潜在并发症 休克、感染、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
6.有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的危险 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饮水减少等有关。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就是在护理骨折患者的同时,不仅仅需要治疗原发病,还需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一旦骨折的患者出现了肢体功能下降等并发症,那么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为此我们应该全面的给予骨折患者护理。
骨折后注意事项
脚部骨折尽量别用拐杖
虽然骨折后不是不能进行肢体运动的,但是专家指出,骨折患者如果一直用拐杖走路,则可能导致腿部骨头生长慢,导致了久不愈的情况。
实在,在精良复位、牢固的底子上,积极举行肌肉舒缩的运动,对促进骨折愈合很有资助。肌肉紧缩能促进静脉回流,改进局部血液循环。肌肉紧缩、负重等,还能使骨折端受到力的刺激,使骨折端间隙缩小,刺激成骨。而过早利用手杖,会拔苗助长。
这些因素会影响骨折恢复
除了由于拐杖的问题之外,导致骨折久不愈的原因还与其他方面有关。如骨折的部位,骨折的处理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1、骨折部位
骨折之所以久不愈合,可能跟骨折部位有关。胫骨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率本来就比较高,且大多发生于胫骨中下段。究其原因,主要是胫骨中下段血管分布相对稀少,骨折后对局部血运已造成破坏,而手术中广泛剥离骨膜,会使骨折部位的血供破坏严重,从而造成骨不连。
2、骨折处理
胫骨粉碎性骨折在复位与固定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小碎骨块的丢失。如果在清理创口的过程中造成过多的碎骨块丢失,会导致较大骨缺损,最终也会发生骨不连。
专家提醒骨折的朋友,为了更快恢复健康,最好应该逐渐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同时适当加强营养。患者三个月后再复查,如果X线片提示还不痊愈,可能要再次手术。
骨折患者康复的专业饮食护理
骨折患者的不但要蒙受骨骼的伤痛,还会因此影响患者的正常生存、事情。在患者规复时期,我们不见要细致患者的苏息,还要包管患者的饮食营养,本文我们一起看看骨折患者的饮食照顾护士保举。
骨折晚期的并发症有什么
骨折患者的疾病处理效果如何需要我们去观察,骨折这种疾病还需要我们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但是往往骨折这种疾病的治疗如果我们处理不到位的话,还会出现疾病的一些并发症,但是重要的还有骨折这种疾病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的处理才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呢?
急性骨萎缩:即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病性骨质疏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C好发于手,足骨折后,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
缺血性骨坏死:骨折使某一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破坏,而发生该骨折段缺血性坏死,常见的有腕舟状骨骨折后近侧骨折段缺血性坏死。
缺血性肌挛缩:多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可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所致,也常因骨折处理不当造成,特别是外固定过紧,一日发生则难以治疗,常致严重残疾,典型的畸形是爪形手和爪形足。
我们虽然了解了骨折患者的疾病并发症,但是往往骨折这种疾病的处理还是需要我们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的,骨折这种疾病在目前这个社会中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为此我们应该及时的处理好患者的病情,及时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肱骨骨折固定法介绍
1、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大小适合的夹板和压垫,因为如果夹板过长的话,那样的话是很可能会其他的一些部位造成损伤的,但如果患者所使用的而夹板过短的话,那个时候是很难对骨折部位进行完全固定的,这样也就会直接影响到夹板固定后的效果了。
2、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前还应该给局部涂抹一些油膏,而这种油膏最好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及消肿止痛功效作用的药膏,而在涂抹的时候范围也最好是大一些,而且表面也应该平整,这样患者涂抹之后才会达到一定的功效。
3、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后在使用绷带的时候最好是要松松的缠绕四到五圈,而且要是适当的位置放置压垫,最后再以胶布进行固定,这样才可以避免患者的局部有血液不畅的症状出现。
4、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还应该要注意适合的安防夹板,而在进行捆绑的时候也应该先想捆绑中间,之后再捆绑两边,而扎带的松紧也要是以在夹板面上可以上下移动一厘米为准。
肱骨髁骨折的疾病护理知识其实有很多,患者有时候不能积极地认识到自己处理疾病的态度,其实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更多的疾病痛苦,肱骨髁骨折的手术处理方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疾病的处理和治疗效果也会在不断地出现,患者对于疾病的知识有越多的了解,疾病的处理目的就会达到,在很多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加的舒适,其实对于肱骨髁骨折的患者来说,疾病的饮食知识也是需要做好了解的。
固然对于肱骨髁骨折的患者来说一旦出现之后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工作都会有不同的程度的影响,疾病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就需要保持积极地疾病处理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肱骨髁骨折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让疾病的处理效能够达到,从而保持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肱骨髁骨折患者的病情痛苦还是需要我们做好认识。
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1)骨折后1~2周患者
患者骨折部位出现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疼痛,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特别是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
(2)骨折后2~4周患者
患者身体有所好转,食欲和肠胃功能都有所恢复,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如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适当多吃一些青椒、西红柿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3)骨折后5周以上患者
骨折部位瘀肿基本吸收,开始有骨痂生长,并由骨痂向骨组织转化。患者饮食上并无禁忌,病人可多吃高营养食物和含钙、锰、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
骨折患者怎么护理
1.术后注意休息。每天测量体温一次。
2.给予高热量、营养丰富的流质灌注。
3.经常检查口腔内金属丝结扎物,防止松脱和刺伤粘膜。
4.口腔内有颌间钢丝结扎时,需用带有橡皮管头的小壶通过后牙间隙喂养。
5.喂食后使病人头偏向健侧,用筷子缠上棉花开颊部牙齿,再用镊子夹淡盐水棉球,清洗口腔,勿留残食,最后用软毛巾将嘴擦干。
6.卧室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勿让带有刺激性的气味窜入房中,以免引起咳嗽。
7.复位后,观察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纠正或至医院口腔科治疗。
8. 下颌骨骨折两周后,仍有高热,局部肿痛不止,应去医院治疗。
老年人骨折后的家庭护理措施介绍
1.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 老年人骨折后需长期卧床,容易使受压处的皮肤发生溃破,形成褥疮。而褥疮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褥疮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创面可逐渐加深,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疾病。为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其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平整和柔软,最好使用海绵床垫。其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每周要擦浴1~2次(夏天可适当增 加洗浴的次数)。对老年女性患者,每天要为其清洁会阴部1次。褥疮的好发部位往往在背部、骶部及足跟部。对于这些骨突部位要注意保护。一旦发现患者的表皮 出现破损要及时处理。对局部被压红的部位不要进行按摩,只要用气圈将其垫起,使其悬空、不再受压即可。
2.经常轻轻拍打患者的胸背部 老年骨折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时会经常保持平卧位,这样会使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与继发感染。所以,在护理骨折老人时,除了要经常帮助其变换体位之外,还要经常轻轻拍打其胸背部,以利于其排痰。
3.做好患者的饮食调节 老年骨折患者在卧床期间常因担心解小便过多而不愿意多喝水。这样会导致其尿液浓缩,日久极易使其患上尿路感染。所以,要鼓励他们多饮水,每日应饮水 2500~3000毫升。此外,还要增加患者饮食中的营养成分。骨折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热量的膳食,以修复其体内被破坏的组织,为此可多吃些鸡肉、猪肉、鱼肉等。很多人认为骨折后要多喝骨头汤。可专家认为,骨折患者不宜喝骨头汤。因为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其消化功能较差,若大量地食用骨头汤会影响其肠胃的 吸收功能,甚至使其发生腹泻,从而不利于骨折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