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存在哪些心理异常
青少年存在哪些心理异常
1、学习问题
青少年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厌学、逃学,甚至造成自杀或暴力事件问题。其中,厌学是目前青少年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目标不明确、物质生活优裕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行为的懒散甚至厌学。
2、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发育较快,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在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提高,渐渐感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寄予的期望,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感受到了以上种种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就会由此而产生各类的情绪问题。青少年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情绪不稳定、恐惧、抑郁、焦虑、愤怒、羞怯等。
判断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7、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应对能力。
8、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表现为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青少年异常变化或是心理求助
1、 青少年异常变化或是心理求助
核心提示: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都会有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青少年心理求助信号。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都会有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青少年心理求助信号。”李知表示,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甚至逐年上升。
据介绍,家长和老师都要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知识,对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有更全面了解,不盲目攀比、模仿,根据孩子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
其次,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有一个正确认识。正视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请教专业人员,尽快解决问题。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小小年纪孩子为何总郁闷
如何让孩子领有快乐的心情、健康的行为?广州市脑科病院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殷青云博士认为,这象征着首先要培育孩子健康的性格,即能公道、踊跃地处理人际关联,处置碰到的挑衅、压力、挫折。一个理解如何对待挫折的孩子,是不会因一次考试失败就轻言自杀。而孩子性情塑造最要害的就是在于孩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当初的研究发现,50%的儿童精神障碍问题来自家庭,甚至成人的精神问题都可追溯到儿童期的家庭问题。
据懂得,今年之所以取此主题,是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寰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加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专家们呐喊,关注儿童青
123下页
近年来,素质教育提得许多,广州市第一国民医院心理医生尹平认为,家长们把“素质教育”懂得为“技能教育”,投入相称大的精神让孩子学钢琴,学跳舞,以期他们可能快人一步控制更多技巧,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这才是决议胜利与否的症结因素,而性格培养却往往是中国度庭教育最为忽视的。
孩子,你为什么老是“郁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诞辰,今年我国的宣扬主题简略而赫然:关注儿童青少年精力健康―――快活心境,健康行动。
“我基本不晓得她在想什么?”一个心焦的母亲向医生埋怨。殷青云说,这句话是在日常接诊中最常听到家长们说的。家庭教导应首先树立在孩子有问题能随时向家长讲出来,这第一个“沟通”关,良多家长过不去。>>
家庭教育:疏忽性格造就,沟通存在问题,过火关爱
在心理征询门诊中,让人担心的是,病人春秋已冲破传统以为的“12岁危险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
所谓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重大水平和连续时光上都超过了相应年纪所容许的畸形范畴的异样行为。其狭义上包含行为和情感两个方面,行为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盗、攻打、不听管教、离家出奔等,情绪阻碍如焦急、胆怯、抑郁和人际来往艰苦等。儿童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发育和社会化进程,还可能导致其成年时代产生适应不良、精神疾病和守法犯法。研讨发明,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重要危险因素顺次为家庭抵触抵触多、感情交换差、父母社会经济位置底、寄养或全托、儿童诞生时(后)疾病、精神病家族史和母孕期疾病。
现在,“郁闷”竟成为不少孩子的口头禅。在衣食早已无忧的今天,他们为什么感触不到幸福,领会不到快乐?在通信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孩子们为何仍然觉得孤单跟愁闷?
少年心理健康迫不及待。
专家提示:假如由于各种各样的起因,孩子呈现比拟严峻的异常表现,要及时去看精神科医生。这些异常表示诸如:留神力疏散,多动,易冲动;对峙师长,处处违背,难于管教;对网络或某种嗜好成瘾,多门主课不迭格,浏览、盘算难题;精神缓和,焦急不安,无事自烦;孤单独卑,愁闷苦闷,勤于交往,情绪低落;兴致变淡,愿望骤减;不易入眠,多梦易醒等。
随同着网络的遍及,“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上海的一项考察发现:有24.39%的孩子曾经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逝世了好”的主意。在有自杀闪念的孩子中,15.23%的人曾经当真斟酌过自杀。5.85%的孩子曾经有过自杀打算,其中实行自残而未遂者到达1.71%。然而,绝大多数父母对此一窍不通。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多少类:一是行为问题,这是最轻的一类心理偏常,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二是人格缺点,比方自大、激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三是心理障碍,主要是学校适应障碍、测验综合征、神经虚弱等。四是心理疾病,如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癔症、精神决裂症等,往往是儿童与青少年多发的心理疾病。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22%,守旧估量,全国约有三五千万名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且患病率呈逐年回升趋势。对北京地域学龄前儿童的抽查显示,1993年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0.9%,2003年则增添到18.2%。
天津8岁至15岁的中小学生人群中有抑郁心情的占15.1%,其中男孩比例高于女孩,而处于12岁和15岁小学、初中毕业班的孩子比例最高,分辨达到25.8%和 22.2%。
令人肉痛的数字
儿童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5个,包括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和精神疾病。其中,行为问题占到20%―30%,情绪问题占20%。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是以焦虑、恐怖、抑郁、逼迫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如非经常见的学校害怕症,简直每个孩子在必定阶段都会涌现这种恐惧反映。
恋物癖形成的4种原因
1、后天形成
很多患者出现这种病症的原因多是会和一些环境影响有关,甚至和性经历有关,在最初性兴奋出现时与某种物品偶然联系在一起,但经过几次反复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有时只一次深刻的印象也可造成心理上的固定阴影,这类情况多是在青春期出现。如曾有一男青年在地上躺着,一位风韵十足的女性将一只脚放在他身上,这一偶然的动作竞激发起他的性欲,后来此男子成为一个终身的恋足癖者。
2、心理异常
患者多是因为性心理异常导致的,他们会在自己潜意识中对自己的生殖器有忧虑,害怕被阉割。从而促使某些人去寻求较安全、较容易获得的性行为对象,或产生把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及饰物当作性器官的潜意识,以缓解内心的不安。
3、知识缺乏
性知识缺乏、好奇和意识方面的某些问题也是形成恋物癖的原因。
相信经过专家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了产生恋物癖的原因,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就需要在这几方面对自己的病症进行预防和治疗了,而没有的患者也需要在生活中做好及时的预防才行。
4、社会影响
多是青少年多发,一般是处于初高中阶段的男性青少年,因为男女接触较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男女生连话都很少讲,这样便使他们将自身的性冲动向一些异性的象征物发泄。起初他们是偶然得到异性的物品,性兴奋也是偶然引起的,但经过几次反复便成为一种习惯。
青少年自杀心理分析治疗
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自杀心理形成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方面,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阶段,对挫折和压力的耐受能力比较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差,应付压力的技巧不妥当。在遇到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刺激时,很容易选择自我毁灭行为。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支持系统存在很多不足,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过于忙碌无法管理子女的家庭等都不能给孩子们很好的心理支持,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需求,缺少心理支持的青少年容易选择自杀来处理压力或心理刺激。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的自杀行为中有比较多的模仿成分。他们通过影视剧、媒体宣传、追星模仿等途径了解了自杀行为,然后因为要挟别人或一时冲动而突然实施自杀行为。
男性不育护理常识有哪些
1、杜绝近亲婚配。尤其是那些已经明确有一方或双方先天性或遗传性缺陷者应加以果断杜绝,这不但可以减少不育症,而且也可以进步出生人口的质量。
2、留意个人卫生,防止男性生殖系统感染也是男性不育症的护理方法。此点是预防男性不育症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性传播性疾病,一旦感染,不但输精道阻塞,严重时造成性腺功能丧失。另一方面,由于这一因素造成的家庭纠葛、感情不和会在心理上影响性功能。
3、性心理异常的治疗。性心理异常会导致性功能不全,性功能障碍则会引起男性不育,因此应尽早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与适当的治疗。这也是男性不育症的护理方法。
痤疮与心理因素
首先,情感压力能够影响痤疮。阐明压力与痤疮程度的关系,通过考试期间和非考试期间痤疮的严重程度及精神压力,应用既往确认有效评估方法评定,选择22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者痤疮程度应用Lucky痤疮评分法评定痤疮的严重程度,精神压力通过公认压力等问卷在考试期间应用。结果,在考试期间志愿者均有较高的痤疮分级和较高的精神压力。 并且,痤疮患者在考试期间均因精神压力大而导致饮食恶化,说明痤疮的严重程度与压力程度密切相关,情感压力对痤疮有显著影响。
痤疮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其他心理问题。但是痤疮影响心理健康目前并未被大多数医生所认识,缺乏痤疮严重程度与心理障碍量化依据。英国伦敦一项全科医师调查表明13-16青少年痤疮患者38%存在心理异常,虽然仅有2%表现出明显精神症状,但痤疮是导致心理异常最常见原因。他们有心理异常不是去心理诊所,反而去皮肤科治疗。
青少年怎样长高
青少年要长高,莫错过生长快速期
青少年身高长高的高峰在11~15岁左右,90%以上女孩在11至13岁左右长得最快,男孩一般在13至15岁左右身体长的最快。为了让孩子长得高一些,家长尤其应注意孩子在生长快速期的营养、运动等问题。
青少年要长高,应注重营养补充
营养是青少年生长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增高要注意营养搭配。青少年体内缺钙、维生素D不足时,会造成青少年骨矿化不足;维生素A不足易使青少年的骨骼变短变厚;维生素C缺乏会使骨细胞间质形成缺陷而变脆,影响青少年骨骼的生长。日常饮食中,营养应全面均衡,避免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要长高,骨骼成长少不了运动
青少年的生长少不了适量的运动。运动本身就能促进青少年生长激素的分泌。青少年的多做运动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青少年生长激素的分泌,加快骨组织生长,益于青少年的骨骼快速成长。
生活环境也影响青少年的高矮
生活环境等也会影响青少年体格的生长,如青少年常受虐待、受到严重刺激,其生长速度会减慢,身高会比同龄的孩子低。而身体矮小又会加重青少年的自卑心理,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当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得到改善后,生长速度可恢复正常。
青少年要长高,慢性疾病需及时防治
慢性疾病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青少年存在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肝炎、哮喘、贫血等)需及时防治。骨骼遗传疾病,如骨软骨发育不良等,也会使青少年的骨生长受限。
青少年要长高除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食欲、睡眠、运动、良好的情绪等因素,平常多注意慢跑、跳绳、篮球、排球等有助于青少年长高的运动。
青少年强迫症治疗有哪些方法
一、青少年强迫症的药物治疗:较常用的药物常用剂量为每天150~300毫克,分2次口服,一般2~3周就可显效,用药周期不少于半年,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如果用药后1个月还未见效,则可考虑改用其他药物。氟西汀也可以用药强迫症的治疗,效果与三环类药物相当,且副作用较小。对于存在心境障碍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来改善症状。
二、青少年强迫症的精神治疗:该治疗方法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进行行为治疗,具体又可分为心理动力学治疗、行为治疗和家庭人际关系治疗三个大方面。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青少年强迫症的治疗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流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强迫症,治疗的重点也有所不同,行为疗法的常用手段有系统脱敏、榜样学习技术、暴露疗法、反应阻止法等等。家庭人际关系治疗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
青少年存在什么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
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厌学、逃学,甚至造成自杀或暴力事件问题。其中,厌学是目前青少年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目标不明确、物质生活优裕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行为的懒散甚至厌学。
2、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发育较快,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在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提高,渐渐感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寄予的期望,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感受到了以上种种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就会由此而产生各类的情绪问题。青少年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情绪不稳定、恐惧、抑郁、焦虑、愤怒、羞怯等。
痤疮与心理因素
痤疮不仅是皮肤病,也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痤疮多发于青少年,工作压力较大阶段,或刚刚走入社会适应阶段年轻人,痤疮对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首先,情感压力能够影响痤疮。阐明压力与痤疮程度的关系,通过考试期间和非考试期间痤疮的严重程度及精神压力,应用既往确认有效评估方法评定,选择22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者痤疮程度应用Lucky痤疮评分法评定痤疮的严重程度,精神压力通过公认压力等问卷在考试期间应用。结果,在考试期间志愿者均有较高的痤疮分级和较高的精神压力。 并且,痤疮患者在考试期间均因精神压力大而导致饮食恶化,说明痤疮的严重程度与压力程度密切相关,情感压力对痤疮有显著影响。
痤疮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其他心理问题。但是痤疮影响心理健康目前并未被大多数医生所认识,缺乏痤疮严重程度与心理障碍量化依据。英国伦敦一项全科医师调查表明13-16青少年痤疮患者38%存在心理异常,虽然仅有2%表现出明显精神症状,但痤疮是导致心理异常最常见原因。他们有心理异常不是去心理诊所,反而去皮肤科治疗。
在治疗时,口服异维A酸及抗生素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提高痤疮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