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重症药疹有哪些治疗原则

重症药疹有哪些治疗原则

很多人都会遇见药疹这种情况,那么药疹到底是什么呢?事实上,很多人在服药之后,身上总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以及其他红斑疹子之类的东西,这就是药疹,而药疹的治疗通常应该遵循一些通用的原则。那么,药疹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1.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治疗 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发生者最多。休克发作较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作皮试时出现症状,一般在给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患者先出现面红、胸闷、气蹩、气促、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有频危感、血压下降、神智不清乃至昏迷,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

抢救与治疗:①本病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立即抢救;②可用0.1%肾上腺素0.5ml~1ml肌注,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并可升高血压;亦可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内静注;③可先用地塞米松5mg~10mg肌注或静注,然后,可将氢化可的松200mg~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1000ml内静脉滴注;④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 时,可给升压药;⑤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0.25g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⑥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2.轻型药疹 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一般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30mg~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局部治疗: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选用炉甘石洗剂,适当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油剂、3%硼酸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等湿敷。

3.重型药疹 应及时抢救,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加强护理,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脉滴注,或用地塞米松10mg~20mg/d,分2次静脉滴注;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可加大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足量,病情应在3日~5日内控制;否则,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原剂量的1/3~1/2);待皮疹颜色转淡,无新发皮疹,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

(2)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 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①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开易产生过敏的药物,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②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注意真菌感染的可能。

③若伴发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疗法。

④注意电解质紊乱并及时予以纠正。

⑤若有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等,可少量多次输血。

⑥注意眼睛护理,定期冲洗,减少感染,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应用油纱布盖眼,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⑦注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3)加强支持疗法

药物过敏怎样治疗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

②维生素C 1g静注,日1次。

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

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

①卧床休息。

②涂上述药物。

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 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重症药疹主要有哪些

(一)重型多型性渗出性红斑

【临床表现】常具多形性损害为特点,可有水肿性斑疹、丘疹、疱疹及大疱,出现虹膜样损害为典型表现。皮疹好发于四肢远端,较重者可累及面颈及躯干部,常对称分布。重者常有大疱并有重度眼、口腔及外生殖器累及,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致敏药物】常见的为磺胺类、青霉素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惊厥药及别嘌呤醇等。

(二)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特点为: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天累及全身。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或紫红色斑片,迅即出现松弛性大疱,Nikolsky征阳性,重者几乎全身表皮似腐肉外观,擦之即破。③眼、口腔、鼻及外生殖器等粘膜常受累(90%)。④均伴发热,常在39~40℃,肝、肾、心、脑、胃肠等脏器常有不同程度损害。⑤如无并发症,病程4周左右。⑥预后较差,如未及时抢救,多于10~14天左右死亡。

【致敏药物】常见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别嘌呤醇、苯巴比妥、解热镇痛药等。

(三)剥脱性皮炎/红皮病

【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部分浸润明显肿胀、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淋巴结增大、肝肾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异常等系统表现。其特点为:①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甚至有超过3~4个月的。②病程长,至少在1个月以上,有因并发症超过21个月的。③预后严重。④病程中常伴高热、淋巴结肿大及内脏损害(以肝炎为最多)。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出现。

【致敏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类、链霉素、头孢菌素类、别嘌呤醇、氯丙嗪、苯巴比妥、氯苯砜、保泰松、卡马西平、对氨基水杨酸等。

药物过敏治疗措施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 1g静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 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不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粘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日数次,外搽粘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⑹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用应处理。

⑺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

药物过敏的治疗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1g静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不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粘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日数次,外搽粘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⑹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用应处理。

⑺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

过敏性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有哪些

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尊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药疹、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丘疹性尊麻疹等。现将上述几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分述如下:

1、荨麻疹治疗原则

急性荨麻疹可选用各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酮替芬、西替利啧、氯需他定等,通常以2-3种抗组胺药合用,也可考虑采用25%的葡萄糖40m1+ 10%葡萄糖酸钙l0ml缓慢静脉推注。伴腹痛者可给子抗胆碱药.如普鲁木辛、阿托品、654- 2等;病情严重或伴有体克或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皮下注射0. 1 % "肾上腺素0. 5m1.同时吸氧.并给予地塞米松5-10 mg加入5%一10%葡萄糖溶液250~ 500m1中静滴.必要时15分钟后可重复注射肾上腺素 0. 5m1。同时应通过追溯病史以发现可疑过敏原.为预防复发打好基础。

过敏性皮肤病治疗

推荐阅读:专家谈过敏性皮肤病

慢性荨麻疹应首先查找可疑过敏原,采取避免措施.如从饮食中剔除可疑过敏食物.从环境中排除过敏原。治疗可根据风团发作情况调整抗组胺药的剂量.短期应用抗组胺药治疗时可2-3种药物联合。使用长期用药时可以多种抗组胺药交替使用。对顽固性荨麻疹.也可配合H1受体拮抗剂如需尼替丁等。

特殊类型荨麻疹常选用兼有抗5-羟色胺、抗胆碱作用的药物.如羟嗪、去氯羟嗪对物理性荨麻疹有较好效果、赛庚啶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为突出。胆碱能性荨麻疹可选用阿托品或654- 2等。 外用药物治疗夏季可选用止痒液、炉廿石洗 剂等.冬季则选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等。

2、接触性皮炎治疗原则

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局部药物治疗视患处皮损而定。急性期红肿明显选用炉廿石洗剂外用,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用湿敷剂或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锌油,无渗出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有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全 身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选用口服抗组胺药,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3、湿疹治疗原则

要去除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如发病期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类、浓茶、咖啡。避免过度烫洗,消除体内慢性病灶及其他全身性疾患。局部治疗根据病期及皮损形态特点,按外用药物应用原则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参见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内服药物疗法以抗炎、止痒为目的,包括应用各种抗组胺药等,另外对于瘙痒引起精神烦躁患者可服用安定等镇静剂。急性期可 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静注,有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4、药疹治疗原则

①去除病因:停用一切可疑药物,采取加速药物排泄的措施,必要时给予泻剂和利尿剂。

②外用药物:皮损可用炉廿石洗剂及糖皮质激素霜剂。对红肿伴有渗出的皮损,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严重性药疹,其糜烂而以暴露干燥和创面湿敷交替进行。应注意保暖及消毒隔离。

③全身治疗:轻型药疹,一般给予抗组胺药、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子强的松15-60mg,早晨一次口服,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重症药疹,要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一般给予地塞米松10-20mg/天静滴,病情应在3-5日内控制,否则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在原剂量的基础上加1/3-1/2,待皮疹颜色转淡,无新发皮疹,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另外,对重症药疹,应注意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 加强支持疗法和加强护理。

治疗过敏性皮肤病

5、特应性皮炎治疗原则

早期发现过敏原并加以预防可以避免病情的发展,因此应尽量避免可疑的食物、吸入物及接触物,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忌食辛辣、海鲜等。治疗宜全身用药与外用药相结合,治疗原则与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的用药相同。局部清洗时宜用偏凉的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避免使用热水,同时应注意防止继发感染。

6、丘疹性荨麻治疗原则

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去除,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各种抗组胺药等,局部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有糜烂、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患者在平时饮食中应以素食为主,这样易于消化,肠胃消化不受影响,防止便秘,避免因肠道不通畅而导致皮炎的发生。一些加重病情的食物少吃,患者应该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辣椒、浓茶、咖啡及其他容易诱发病情发作的食物,腥发类食物也应该禁忌,如鱼、虾等海味。

药物过敏的治疗

1.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首先采取的措施,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继续用药。

2.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度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含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3.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4.药物治疗

(1)轻症病例: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静注。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注。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可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1)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10%氯化钾加入5%~10%葡萄糖液缓慢滴注,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日用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2)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3)输新鲜血液和血浆。

4)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5)局部治疗: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黏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和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黏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外搽黏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6)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相应处理。

7)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

重症药疹发生率为多少

01至于药疹的发生率不会有一个很确定的数值,只能说过敏体质的人的发生率会高一点,例如对海鲜过敏的人,对尘螨过敏的人发生率会高一点。但是医院会尽量保证不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是非常危急的症状。

02至于什么药物会导致过敏?因为现在很多药物的作用都不怎么清楚,但是对于青霉素等药物,致敏性比较高的药物,自己要小心,即使之前用过这类药物没有过敏,也不能保证现在不过敏,所以每次都要试药。

03重症药疹是很危险的,严重的时候全身的皮肤都会脱落,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等,所以对于自己之前试药后过敏的药物,一定要在开药之前跟医生说,以免医生太忙了,忘记问你过敏史。

药物过敏怎么办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 1g静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 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以上的内容就对药物过敏的治疗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很多因为出现药物过敏对自己身体构成伤害的一些患者,在对以上内容了解以后,了解了治疗方法,必须要尽快的通过治疗,这样才能让自己药物过敏,通过具体的治疗,才能让自己康复。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方法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统血、主肌肉、四肢。脾胃虚损,运化无能、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养而成为痿症。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健脾生血、益气生肌。湿热浸淫型重症肌无力治疗

湿热之邪损伤胍脾胃,运化不能,湿从内生、浸入筋脉,路道不利,影响气血运行和荣养,致筋脉肌肉驰纵不收而成为痿。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燥温化痰。

肝肾亏虚型重症肌无力治疗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经脉失去濡养而成痿。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益肝补肾、滋阴清热。

肺热伤津型重症肌无力治疗肺主皮毛、宣发、升降。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热叶焦、津液不足、气血运行失常、四肢五体失养而成为痿。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清肺润燥、益气养阴。

重症肺炎治疗原则

首先,对于患者的饮食起居就要引起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室内的空气要保持流通,室温维持在18~20℃,湿度维持在60%左右。在饮食上,我们应该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重症患者如果不能进食的,我们可以采取静脉给予的方式进餐,其次要注意少量多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及时清除患者上呼吸道的分泌物,采用定期拍背或者改变体位的方式将患者的痰液排出,让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

紧接着,如果重症肺炎的患者没有严重的呼吸急促的现象,我们就不必注射肾上腺素,但是,对于中毒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而且有严重喘憋,并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的重症肺炎患者,在使用足量抗生素的前提下还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激素。防止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导致呼吸系统图衰竭的现象,从而有丧失生命的危险。

药物过敏荨麻疹的症状表现

(一)变应性药疹

这是药疹中种类最多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其潜伏期、发生发展情况、皮疹表现及转归等,至少可分为10多个亚型,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结节红斑要、玫瑰糠疹样、紫癜形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等。

它们具有下列一些共同点

①有一定潜伏期,一般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样药物,常在24小时,平均7~8小时内即可发病。最短者仅数分钟,迟者亦不超过72小时。

②多数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

③皮疹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例呈泛发性和对称性分布。

④常伴轻重不一的全身性反应,轻者可有不明显,重者可头痛、寒战、高热等。

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轻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过一月。

⑥除在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预后严重外,余均较好。

(二)其他类型药疹及药物反应

1.全身剥脱性皮炎型

是药疹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之一,其严重性仅次于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药疹,在未用皮质类固醇年代,其病死率很高。

由于引起此型药疹的用药剂量较大或疗程较长,故可能在变应性反应基础上合并有一定的毒性反应。

本型药疹不常见,据我科不完全统计,1949~1958年的909例药疹中占2.53%,1959~1975年418例住院药疹中本型占7.9%。1983~1992年收治的104例重症药疹中本型药疹有23例,占22%。

由于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本症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常在20~20日以上;病程长,一般至少在一个月以上。

2.短程锑剂皮炎型

这是50年代我国采用酒古酸锑钾静脉注射短程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时所见的一种轻型毒性皮炎

3.乳头状增生型

多由于长期服用左碘、溴剂等引起。潜伏期常大一月左右。我们曾见2例,在全身红斑形药疹的基础上出现散在分布,不甚规则,显著高出皮面,约3~4cm,直径的蕈样乳头状增殖性肉芽肿,触之相当坚实,主要发生于躯干部。对症治疗后逐渐消退,全程约3周。

4.红斑狼疮样反应

自60年代初期发现肼屈嗪可以引起红斑狼疮样反应后,迄今已知道有50多种药物可引起这类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关节痛、肌痛、多浆膜炎、肺部症状、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肢端发绀和皮疹等。本症与真正的红斑狼疮不同之处在于发热、管型尿、血尿和氮质嗪引起的,在症状消失后,实验室阳性可持续存在数月以至数年。

皮肤药物过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措施】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 1g静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 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不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粘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日数次,外搽粘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⑹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用应处理。

⑺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

相关推荐

固定性药疹治疗

1、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 2、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3、对轻型药疹治疗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若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20~40mg/d,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肾性高血压治疗原则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1、治疗应因人而异,按照病情严重的程度、血流动力学的障碍程度以及其他主要病情择药。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2、血压应逐渐下降,一般降至原来血压的80%~90%较为适宜。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3、复方联合疗法优于大剂量单一疗法,因为复方用的各种药物剂量较小,引起的副作用也较少。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4、应从一种药物开始服用,阶梯式增加,重症高血压者除外。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5、对情绪和精神无影响的药物应优先使用,因为它们极少干扰每天的活动。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6、避免给任何药物以不合适

药疹的危害你知多少

药疹的危害你知多少?药疹的发生可以是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也可源于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一般说,绝大部分药疹并不碍大事,只要停止继续用药皮疹很快就可消退。但是,药疹中也可危及生命的重症类型,如判断错,未及时治疗,其后果非常严重。 药疹的危害你知多少 药疹的危害你知多少?在重症药疹中比较名的为中毒性上皮坏死溶解,特点是皮肤斑疹并不明显,类似大面积烫伤,落屑,外表看似乎皮肤很健康,但用手指轻轻搓擦,表皮即可大面积剥脱,称此为尼科尔斯基现象;另一种比较名的为渗出性多形红斑综合征,表现为皮肤呈大泡型红斑

宝宝肺炎的症状表现 宝宝肺炎治疗方法

宝宝肺炎采取综合治疗原则上为改善通气,控制炎症,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一般情况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十八到二十度,湿度百分之六十为宜,给予丰富的饮食。 重症患儿进食困难可以肠道外营养多变换体位,促进炎症的吸收。抗感染治疗原则上细菌性和病毒性应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对于对症治疗,对于缺氧表现在应该需要进行氧疗,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湿化气道促进痰液的排出。在肺炎合并并发症的时候,及时的治疗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

药物过敏哪些用药原则

不少人认为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都是西药,因为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而中药大多数都是“纯天然”的。 (一)去除病因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给患者以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哪些

脾胃虚弱型重症肌无力治疗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统血、主肌肉、四肢。脾胃虚损,运化无能、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养而成为痿症。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健脾生血、益气生肌。 湿热浸淫型重症肌无力治疗 湿热之邪损伤胍脾胃,运化不能,湿从内生、浸入筋脉,路道不利,影响气血运行和荣养,致筋脉肌肉驰纵不收而成为痿。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燥温化痰。 肝肾亏虚型重症肌无力治疗 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经脉失去濡养而成痿。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益肝补肾、滋阴清热。 肺热伤津

皮肤过敏如何用药

氯雷他啶: 为H1受体阻断剂。本品起效快,作用持久,抗组胺作用比阿司米唑和特非那定均强,抗变态反应作用较好。口服吸收迅速、良好,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仍具活性,原形药物及代谢物自尿和粪便排出。 桂利嗪: 为哌嗪类钙通道拮抗剂,可阻止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病理性钙内流,缓解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脑循环及冠脉循环,尤其对脑血管作用明显。 谷维素: 具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内分泌平衡障碍的作用。近年研究认为,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荨麻疹发作。因此,谷维

是过敏性药疹怎么办

轻型的药疹患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重型的药疹患者应尽快去医院进行诊治。饮食上,要保持清淡,忌食鱼虾,要多饮水;以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如何治疗过敏性药疹?什么忌口的食物吗? 一、如何治疗过敏性药疹? 治疗药疹首先应避开抗原物质,即过敏原;停用、停食可疑致敏的药物、食物;尽量避开能致敏的动物、植物、化工原料等物质;多饮水,以加速致敏物的排出。还可服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4mg,口服,每日3次;吡咯醇胺2mg,口服,每日2次;吡咯醇胺2mg,肌注,每日2次;肾上腺素(1mg/支)0.25~0.5mg,皮下

猩红热如何鉴别诊断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 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1)麻疹: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

红眼病的治疗原则

红眼病是很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急性结膜炎,随着红眼病病情的总是发生,关红眼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患者都不太清楚红眼病的治疗原则,下面我们就看下红眼病的治疗原则什么。 红眼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1.局部应用抗病毒眼药,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 2.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3.局部应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药物,口服各种维生素。 用药原则 1.对急性期应用两种抗病毒眼药交替滴眼,并合并使用抗生素眼药。 2.口服1-2种抗病毒药物。 3.对炎症控制后加用角膜宁滴眼液、素高睫疗眼膏、口服多种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