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神经损伤的症状
尺神经损伤的症状
(一)运动。
在肘上损伤,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瘫痪、萎缩,不能向尺侧屈腕及屈环小指远侧指关节。手指平放时,小指不能爬桌面。手内肌广泛瘫痪,小鱼际、骨间肌及第3、4蚓状肌、拇内收肌及屈拇短肌内侧头均瘫痪。小鱼际及掌骨间有明显凹陷。环指、小指有爪状畸形。肘上损伤爪状畸形较轻;如在指屈深肌神经供给远侧损伤,因指深屈肌失去手内肌的对抗作用,爪状畸形明显,即环小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不能在屈曲掌指关节的同时伸直指间关节。由于桡侧二蚓状肌的对抗作用,食中指无爪状畸形或仅有轻微畸形。各手指不能内收外展。夹纸试验阳性。拇指和食指不能对掌成完好的“O”形,此两指对捏试验显示无力,是由于内收拇肌瘫痪、不能稳定拇指掌指关节所致。小指与拇指对捏障碍。因手内肌瘫痪,手的握力减少约50%,并失去手的灵活性。
(二)感觉。
手的尺侧、小指全部、环指尺侧感觉均消失。
尺桡神经损伤的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需与以下两个疾病进行鉴别:
1.尺神经损伤
尺神经受伤后,除手部尺侧皮肤感觉消失外,环、小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呈爪形。拇指不能内收,其他四指不能外展及内收。
2.正中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偶可引起正中神经挤压性损伤,骨折复位后往往能自行恢复。受伤后可出现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外展和对掌,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尺神经损伤该怎么预防
1、注意患部保暖。
2、加强身体训练。
3、避免单一姿势,如白领和学生趴在桌子上午睡等。
4、运动前做好练习的辅助及整理活动。
在准备活动中,应注意腰肌及上肢的辅助练习。为了防止脊柱畸形,运动中间和运动后练体操或太极拳,后者较好。运动后,消除疲劳的内容也可以包括一些活动性游戏。在预防时,还应特别注意常常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合并损伤,此时表现腕关节轻度伸直,手偏向尺侧,拇指外展位,大小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手的全部屈肌麻痹,屈腕和屈指功能丧失,在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分布区有感觉障碍。
五大神经损伤的诊断
①腋神经损伤:三角肌萎缩,肩关节外展受限。
单纯腋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支以下;合并桡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后侧束;合并肌皮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上干;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C5根部。
②肌皮神经损伤:肱二头肌萎缩,肘关节屈曲受限。
单纯肌皮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支以下;合并腋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上干;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外侧束;合并桡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C6神经根。
③桡神经损伤:肱三头肌,肱桡肌及腕伸,拇伸,指伸肌萎缩及功能受限。
单纯桡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支以下;合并腋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后侧束;合并肌皮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C6神经根;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C8神经根。
正中神经损伤④正中神经损伤:屈腕及屈指肌,大鱼际肌萎缩萎缩,拇指及手指屈曲及拇指对掌功能受限,第1-3指感觉障碍
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损伤平面在支以下;合并肌皮神经损伤,损伤平面在外侧束;合并桡神经损伤,损伤平面在C8神经根;合并尺神经损伤,损伤平面在下干或内侧束。
⑤尺神经损伤:尺侧腕屈肌萎缩,小鱼际肌,手内部肌包括骨间肌及蚓状肌,及拇内收肌萎缩,手指内收,外展受限,指间关节伸直受限,手精细功能受限,第4-5指感觉障碍
单纯尺神经损伤,损伤平面在支以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损伤平面在下干或内侧束;合并桡神经损伤,损伤平面在胸1神经根。
引起手指发麻的原因有哪些
末梢神经炎
手指末梢神经由于中毒、感染、维生素B缺乏、手指供血障碍等原因,引起炎症反应,都可产生手指麻痛。大多两手的手指同时发生,原因除去后常可恢复,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针灸等治疗可促使恢复。
尺神经损害
尺神经损害也很容易导致手指麻痹,前臂和上臂的尺神经受外伤,压迫、或患肿瘤时,可引起同侧的小指和无名指麻痛及部分手指活动障碍.在肘后部尺神经沟处较易受损伤或压迫。多数在损伤后半年左右会逐渐恢复,但如患肿瘤、完全断裂或严重受压常需手术治疗。
正中神经损害
前臂和上臂的正中神经因外伤、肿瘤、受压等引起掌面,大拇指、食指、中指麻痛。在腕部最易受损伤或受压,称腕管综合症,治疗原则同前。
桡神经损害
在上臂外侧的中下段处桡神经较易受损伤,出现大拇指、食指的背面麻痛及手指、手腕下垂。治疗原则同前。
骑摩托当心尺神经麻痹
现在,有的骑车人逐渐感觉双手麻木、无力,而且双手丧失协调的功能。这种人其实是患了“尺神经麻痹”或尺神经损伤。其主要症状为:渐进性的双手麻木,持物无力,手部精细动作如握笔、使用筷子等不能协调。这种尺神经麻痹.
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时,由于长时间抓握车把以及俯身骑车的体位等原因造成手掌根部承受的重量和压力增加,从而引起尺神经在尺管出口处受压,导致分支神经功能障碍,即可出现上述病变。尺神经麻痹也可作为职业病而发生于风钻手、伐木工人、打字员等人群中。
预防尺神经麻痹要注意手部保护,避免长时间受压;骑车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变换手势,避免俯身过低.
尺神经损伤的药用
1、尺神经损伤是黄斑裂洞术后的一种眼外并发症,可以归咎于手术后面朝下手臂固定的姿势。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应告诫患者尽量减少双肘固定姿势的时间,尤其应当对弯曲肘部施加的压力减到最小。
2、根据损伤情况,作减压、松解或吻合术。为了获得长度,可将尺神经移至肘前。尺神经吻合后的效果不如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桡神经大部分为运动纤维,正中神经大部分为感觉纤维,而尺神经中感觉与运动纤维大致相等,故缝合时尤须注意准确对位,不可旋转。在尺神经远侧单纯缝合感觉枝及运动枝,效果良好。如无恢复,可转移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及中环指屈指浅肌代替骨间肌和蚓状肌,改善手的功能。
中枢神经损伤症状
一、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的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回和脑沟,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大脑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感染、颅脑外伤等。下面叙述大脑半球及各叶受损的局部症状。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如言语中枢大多数在左侧半球,部分左利手者则位于右侧。习惯上称左侧为优势大脑半球。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计算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有高级的认识中枢,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和认识不同人的面容等方面起决定作用。但大脑的整体功能很重要,大脑皮质各部是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
(一)额叶
生病后主要表现为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等方面产生障碍,不能及时的做出反应。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可有欣快或易激怒。
可产生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是由于影响了额叶脑桥小脑径路的额桥束纤维。额叶前部的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
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上肢、下肢或面部的抽搐(Jackson癫痫),破坏性病灶多引起单瘫,中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旁中央小叶损害,如矢窦旁脑膜瘤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疾病(肿瘤)可引起同侧嗅觉缺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Foster-Kenndey综合征)。左侧(优势侧)半球受损,可产生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或书写不能(额中回后部)。
(二)顶叶
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中央后回的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身体局限的感觉性癫痫发作,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觉异常发作,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引起局部抽搐发作。
破坏性病变引起精细感觉障碍,有些朋友不了解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现,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的丧失,一般感觉(触、痛、温度觉)则不受影响。左侧角回皮质损害引起失读。左侧缘上回皮质损害引起两侧运用不能。主侧角回的损害可引起古茨曼(Gerstmann)综合征,此征有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及书写不能四个症状,有时伴失读。
右侧顶叶邻近角回损害可引起病人不认识对侧身体的存在,病人穿衣,刮胡子都用右手,认为左侧上下肢不是自己的,称自体认识不能(autotopagnosis)右侧顶叶邻近缘上回处损害有时可见到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缺陷,否认左侧偏瘫之存在,称病觉缺失(anosognosia)。二者均属体象障碍。
前臂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在前臂远端及腕部较为表浅,易受损伤,其损伤率占该神经损伤之70%~80%。由于传统修复手术常常遗留手内肌萎缩及运动障碍,早在很久以前就采用尺神经第三蚓状肌支转位修复鱼际肌支。
〔1〕。该方法虽然有效,但牺牲部分蚓状肌功能较为可惜,加之供支细小、变异多、解剖困难,有一定局限性。朱盛修于1979年采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鱼际肌支。
〔2〕。1989年,作者经灵长类动物模型证实其可行性与实用性
〔3〕。于1992年3月~1996年5月,用该方法对6例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进行了鱼际肌支或尺神经深支的修复,得到满意恢复,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9~42岁,均为切割伤;受伤部位4例为前臂下段,2例为腕部;单纯正中神经伤3例,尺神经伤1例,正中及尺神经同时损伤2例;病程4月~18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肌支4例,尺神经深支1例,两支同时修复1例;6例中供~受支直接缝合3例,经小段神经移植3例,移植长度18~65mm,平均34 mm。正中及尺神经主干的修复除1例直接缝合外,均因缺损予以神经移植,平均移植长度6.5 cm。移植段分别取材于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术后获随访4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2个月。全部随访病例手内肌萎缩
明显改善,对掌恢复,大、小鱼际肌肌力有不同程度恢复,按Sedden分级标准计M4有2例,M3和M5各1例。2例于术后1年行肌电图观察,见均已恢复正常运动单位电位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手术方法略〔4〕。
典型病例
患者,男,24岁。左腕部刀伤致患手肌萎缩无力、畸形及感觉障碍6个月入院,诊断为左腕部正中及尺神经损伤。手术探查见正中及尺神经均完全离断,其中正中神经在外院一期手术中,近端被错接于离断的掌长肌腱远端,尺神经未予修复,断端疤痕粘连及神经瘤形成。将各神经断端解剖及处理后,测得实际缺损长度:正中神经为4.5 cm,尺神经为3.0 cm。分别解剖鱼际肌支和尺神经深支并按自然束分离至神经断端,分离长度分别为5.5 cm和6.2 mm,再将旋前方肌支解剖及游离,该支有两个终末支,经测量供-受支之间尚有1.8~2.5 cm之间距。利用旋前方肌支的两个自然束支,分别取小段腓肠神经分支移植修复鱼际肌支和尺神经深支,正中及尺神经主干亦经神经移植桥接。术后23个月复查,见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等手部畸形已基本改善,并指及对掌有力,肌力达M4及M5,肌电图正常,Ⅰ~Ⅴ指指端两点辨别觉8~10mm。
讨论
(一)正中神经、尺神经在前臂下段及腕部的解剖特点与临床意义:该段正中、尺神经损伤修复后手内肌运动功能往往恢复欠佳。从解剖特点上看,在一平面上述神经供应所属随意肌的肌支已分出,少量剩余的运动纤维几乎全部支配手内肌。据Sunderland统计,肘部正中神经运动纤维含量为34%,腕部仅6%〔5〕。因此,在上述神经下段试图通过提高手术精度使离断的神经纤维按功能束对位是十分困难的。传统方法修复后难以避免不同功能神经纤维之间的错向生长及再生神经纤维在远端的迷失,从而影响本来就为数甚少的运动纤维的再生及重支配。肌支~肌支修复的构想是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方法。用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肌支或尺神经深支,较好地解决了大、小鱼际肌和手内肌神经重支配问题。同时,将已分离出运动支的几乎完全由感觉纤维组成的远侧残端,与感觉纤维占绝对优势的近端对合,亦可提高感觉功能的修复水平。
(二)手术指征:本方法适用于正中或尺神经低位损伤所致的手内肌麻痹。术前应对手内肌麻痹程度、范围及受累神经肌支情况作细致鉴别。经电刺激及肌电图等检查排除“全正中手”、“全尺手”及鱼际神经袢等变异。在正中、尺神经同时损伤的病例,可尝试用旋前方肌支不同束支分别修复其肌支。虽然作为供支的束支所含神经纤维数量略低于这些肌支,但周围神经可能存在特殊的代偿方式——再生轴索形成大量侧支。许多学者都曾发现神经修复相当长的一个阶段远端再生轴索数量高于近端。Shawe〔6〕认为与再生早期远端轴索生发出大量侧支有直接关连,其有髓纤维通过率达157%~400%。作者在实验中的发现亦与之相同〔3〕。有报道称一根再生轴索可生发出12~15根侧支。这一现象为细小神经支修复粗大分支提供了可能性。
周围神经损伤的症状
周围神经损伤的症状是根据它损伤的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表现,我们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臂丛神经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分布区的运动感觉障碍,臂丛神经上部损伤表现的是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臂丛神经下部损伤表现的就是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成爪型,手部尺侧肌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第二种就是腋神经损伤,主要表现是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的幅度减减小,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第三个是肌皮神经损伤,肌皮神经损伤主要表现是受伤后的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第四种就是正中神经损伤,第一、二、三指的屈曲功能丧失,还有拇指对掌运动散失,大鱼际肌萎缩出现猿掌畸形,中指中节和食指末节感觉消失。第五种是桡神经损伤,桡神经主要为全身各种神经中最容易损伤的神经,常发生于肱骨中段骨折,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垂腕症状,还有拇指外展肌,手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第六种是尺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主要是第四、第五指末节不能屈曲,骨间肌瘫痪,手指内侧的内收外展功能消失,小鱼际肌萎缩变平,小指感觉完全消失。第七种是股神经损伤,股神经损伤主要是产生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感觉障碍,同时他的膝反射也是消失的。
第八种就是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完全损伤临床表现跟胫腓神经同时损伤类似,踝关节和趾关节没有自主活动,足下垂成马蹄样畸形,踝关节可随患肢移动而呈摇摆运动,小腿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膝关节曲腿的力量也是比较差的。另外小腿或足底常伴有跳痛、麻痛、灼痛等感觉异常的症状。第九个是腓总神经损伤,主要是垂足畸形,就是步行的时候,脚部抬高呈跨越步态,呈跨越步态足和足趾不能背伸,也不能外展外翻,足背和小趾前外侧的感觉是散失的。
周围神经损伤症状是什么
周围神经损伤的症状是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表现,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臂丛神经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分布区的运动感觉障碍,臂丛神经上部损伤表现的是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臂丛神经下部损伤表现的就是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成爪型,手部尺侧肌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第二种是腋神经损伤,主要表现是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的幅度减减小,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第三种是肌皮神经损伤,肌皮神经损伤主要表现是受伤后的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第四种是正中神经损伤,第一、二、三指的屈曲功能丧失,还有拇指对掌运动散失,大鱼际肌萎缩出现猿掌畸形,中指中节和食指末节感觉消失。
第五种是桡神经损伤,桡神经主要为全身各种神经中最容易损伤的神经,常发生于肱骨中段骨折,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垂腕症状,还有拇指外展肌,手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第六种是尺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主要是第四、第五指末节不能屈曲,骨间肌瘫痪,手指内侧的内收外展功能消失,小鱼际肌萎缩变平,小指感觉完全消失。
第七种是股神经损伤,股神经损伤主要是产生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感觉障碍,同时他的膝反射也是消失的。
第八种就是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完全损伤临床表现跟胫腓神经同时损伤类似,踝关节和趾关节没有自主活动,足下垂成马蹄样畸形,踝关节可随患肢移动而呈摇摆运动,小腿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膝关节曲腿的力量也是比较差的。另外小腿或足底常伴有跳痛、麻痛、灼痛等感觉异常的症状。
第九种是腓总神经损伤,主要是垂足畸形,就是步行的时候,脚部抬高呈跨越步态,呈跨越步态足和足趾不能背伸,也不能外展外翻,足背和小趾前外侧的感觉是散失的。
尺神经损伤严重吗
1 尺神经损伤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只能是平时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护,减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伤害,做到这些平时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还有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2 尺神经损伤的患者日常要调整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此外还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日常一定要避免寒冷刺激,注意做好冬日的保暖。
3 我们都知道我们体内的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钙质,所以要充分摄取钙质,不只是婴幼儿、青春期需要补充钙质,成年以后骨也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也要适当的补充钙质使骨骼更加的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