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饭后可以马上起身吗
老年人饭后可以马上起身吗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老年人发生严重意外的重要原因。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有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
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血管调节功能变差,一旦从平卧位、坐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后,容易出现供血不足,血压降低。饭后突然起身就属于其中很危险的情况。刚吃完饭,由于血液积于内脏,循环血量降低,若突然起身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轻则头晕目眩、眼前发黑,重则突然晕厥或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摔倒后骨折,甚至瘫痪。因此,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饭后不要突然起身,最好在餐桌前静坐10分钟左右再缓缓起身。
另外,在睡醒后及泡澡出浴后,也要先坐一会儿,缓上几分钟。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避免血压突然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晕厥。
此外,如果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立刻将病人抬放到空气流通处,将病人的头放低,松解病人的衣领,病人一般很快就能苏醒。
老年人起夜有什么健康原则
老年人肾脏的功能减弱,所以晚上经常起来大小便,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起夜也是要注意一些细节才能更健康哦。
1、从熟睡中起身后,动作不要过急,可先在床上坐一会儿,然后起来走动,以防止头脑不清醒而失去平衡。
2、起身后先把灯打开。不要摸黑走路,以防被东西绊倒或撞上什么东西而发生意外,如果要戴眼镜应将眼镜戴好。
3、如果有病的老年人夜间起来服药,一定要把灯打开,看准了再服,以免摸黑把药物拿错,发生服错药等严重事件。
4、老年人夜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必须穿上厚的睡衣或披上厚的衣服,以防感冒受凉,因为老年人体虚,易受凉。
老年人尿频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膀胱弹性降低,使得尿的贮留量受到限制,而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各软组织(皮肤与血管)为了御寒,呈收缩状态,此时更容易出现夜尿过频现象。
老人起夜,一两次应该是正常,若饮水不是很多,频繁起夜,一般属肾气虚肾阳不足。中医理论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进入体内的水液,只有化成“气”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肾是主水,肾阳不足,水不能化气,则直接排出体外。因为夜间属阴,人体阳气偏弱,故夜间尿多,应温补肾阳。
其实夜尿频多与肾功能的衰弱有着很深的联系。中医认为:“肾主水,司开合”,尿液的生成、排泄都是由肾脏主导的。肾对水分的重吸收过程好比蒸馏器,只有给蒸馏器加热,水才能被汽化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给蒸馏器加热的热源就是肾阳和肾中的精气。倘若肾阳不足、肾精亏损,水液不能被蒸腾汽化和重吸收,只能长时间滞留,导致尿液增多。
老年人起夜次数太多,会埋下很多潜在的健康隐患。比如,在冬天,尤其是半夜气温比较低,起夜时如果不注意保暖容易受凉,引发感冒流鼻涕、咳嗽等现象。由于很多老年人起夜时头脑不清,还会增加摔倒的风险,很多老年人骨折都是在起夜时发生的。专家提示,老年人起夜头晕时,一定要蹲下来,避免摔倒。
通常人在头晕或眼睛发黑时,第一反应都是找东西来扶,但老人的反应相对年轻人要慢,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或由于头晕等问题造成扶物不稳,就会导致老人摔跤。此时,如果在原地缓缓蹲下,可以有效地减轻体位性低血压所带来的不适,从而减少供血不足所产生的影响。
因此,老人起夜时,一定要缓起缓坐,最好先在床边坐一两分钟,清醒一下。一旦出现头晕,就要慢慢蹲下,等症状好转,再起身行走。
中老年人起床要做6件事
1。仰卧侧屈。仰卧在床上,一手向上举,随着上体侧屈,下肢用力伸直,左右侧屈分别做6~8次,可锻炼腰腹力量。
2。挺腹。平卧,双腿伸直,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的向上挺起,呼气时放松,一呼一吸为一次,做10次,可增强腹肌弹力,预防腹壁肌肉松弛,具有减肥和加强胃肠消化功能作用。
3。蹬摩脚心。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使脚心感到温热。蹬摩脚心后,可促使全身血液回流,有活经络、健脾胃、安心神等功效。
4。伸懒腰。睡觉时,身体多采取屈缩的姿势。醒后在床上两手交叉,伸向头顶上方,脚尖绷直,伸展身体,同时配合深呼吸动作,如此反复练习4~6次,有助于消除人体疲劳,精神倍增。
5。转头屈脚踝。头部供血不足会让人感到头昏脑涨,早晨醒来,躺在床上,头部向左、右两侧各转动8~10次,即可减轻头昏症状。与此同时,屈伸脚踝关节10~20次,能够使下肢活动起来。
6。猫身。趴在床上,撑开双手,伸直合拢双腿,撅起臀部,像猫弓起脊梁那样用力拱腰,反复十几次,可促进全身气血流畅,防治腰酸背痛等疾病。
老年人冬季晨练切忌热起身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时间生物医学的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多在深夜和凌晨发作,而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和中风的发病率以清晨为高。
老年人冬季晨练切忌热起身
凌晨4点左右,人的心跳与呼吸速度减慢,生命活动处于最低点,此时心脑动脉的血流极缓,易致血栓形成,心脑缺血;而当清晨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时,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又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为防不测,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病人以及年老体弱者,冬天早晨起床前,宜躺在床上闭目养神数分钟,等头脑完全清醒、身体适应了“生物钟”节律的变化,再缓慢起来。其间,可在床上先左右后轻缓地伸伸懒腰,做些微小的活动,以确保起床及其以后的平安。
老人养生中要避免哪些危险的动作
1.上下楼梯过于快,人老了以后不能在像年轻人那样下楼很快,因为老人多少有一些骨质疏松的现象,如果上下楼梯过于快很容易摔倒造成骨折,老年人不要着急,尽量放慢速度,慢慢的上下楼,并且在上下楼的时候双手扶着楼梯扶手慢慢的安全进行。
2.负重。人老了肌肉和骨骼的功能都会相对减弱,这时候负重的沉物会让老人肌肉损伤,严重的还会造成骨折,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要避免拿负重的东西,老年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
3.吃饭过快。消化功能老人在逐渐的减退,所以吃饭过快很容易噎着,还会对食管造成损伤,以及对胃部的消化影响,老年人会出现胃部的不适,身体的不适,所以老年人吃饭不要着急,要放慢节奏进行。
4.猛然起床。老人起床过猛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比如:脑血管破裂、血压升高、暂时性晕厥等等,所以老年人要注意睡醒后可静卧3分钟在起身,不要着急下床,就算有着急的事情,也要考虑自身的情况在起身。
5.用力排便。老年人上厕所的时候不要着急,用力的排便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血压升高、脑溢血,所以老人要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避免用力排便,想要便便通畅,可以多吃一些利于排便的富含纤维的果蔬。
老年人饭后可以马上起身吗
老年人在饱餐后,食物都会集中到胃肠道等待被消化,但老年人的消化系统不比年轻人,相对较弱,为了更好地消化掉体内的食物,机体血液就会自动“支援”到肠胃,脑部供血量相对减少,因而出现餐后头昏、困倦、乏力的情况。
再加上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较弱,饱餐后血液循环的改变,也容易使心脏供血不足,于是导致心率加快。通常情况下,这种状态持续半小时左右就会恢复正常。
因此,为了避免餐后可能出现的低血压症状,老人进食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加重心脏和肠胃负担,影响肠胃正常的消化。为了确保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进餐后最好不要立刻就动,不要立刻猛起,以免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
比较保险的做法是,老人吃完饭,在原位小坐一会儿,然后再起来走动;半小时后,则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进行锻炼。
老年人肺性脑病吃什么好
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老人起居饮食的人,需要多给老人做一些清淡利湿的食物,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柚子、桃、豆油、茶、鲤鱼、海蜇等。
因为老年人身体一般都会比较虚弱,所以需要多给老年人做一些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物,只有身体好了,才能抵抗此病。
对于此病的老年人,为了身体健康,应该禁食以下的食物:生冷瓜果、甜食和油腻味重的食物,以免生痰助湿。
老人容易骨折的原因 老人如何预防骨折
要想预防骨折的发生,那么老年人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坚持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比如坚持跑步,打太极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从而很好的预防了骨折的发生。
多吃一些富含钙元素食物,据调查很多患有骨折的老年人,大部分的身体当中都缺少大量的钙元素,所以,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富含钙元素的食物,也可以很好的减少骨折的发生。
老年人的居住地方,最好不要把地面弄的太滑,桌子椅子最好也不要乱摆放,因为很多老年人之所以会出现骨折,大部分都和家居设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老年人居住的地方最好要保证安全。
老年人起床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变得越来越低,尤其是起床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慢慢的适应,这样血液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减少了骨折的症状发生。
老年人秋冬养生知识有哪些
防风
凉风侵袭可使督脉和行于人体后背正中线位置,为“阳脉之海”,凉风侵袭到后背,会导致阳气虚衰,到了冬天就会尤其怕冷。此外,脊椎两旁的后腰为肾脏所在。肾喜温恶寒,后腰两侧受风邪凉气的袭扰,也会损耗肾阳之气,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在深秋季节不宜再开窗睡觉,睡前可以先将双手搓热,揉搓腰部,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防摔
秋冬是老年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骨性关节病等疾病高发季节,老人会因头晕目眩、或者关节不能负重而摔伤。另外秋冬衣服穿得较多,影响四肢灵活性,所以尤其要注意防摔。血压不稳的老人,起身动作要放慢,站稳了再走动;服用降糖药物的老年人,一定要保证饮食,以防止血糖过低而增加摔跌风险;走路速度不要太快,最好穿防滑鞋或运动鞋;行走切忌提重物,双手来回摆动以保持平衡。
以上就是老年人秋冬养生知识,很多老年人的身体状态都不是很好,有的老人还有很多疾病缠身。其实这些除了外在因素存在,还有很大的原因是平时不注意身体的保养,很多该忌讳的也没有忌讳,所以很多老人在秋冬季节的时候就特别容易生病。
老年人喝咖啡注意事项 忌喝咖啡过多
因为咖啡有强烈的兴奋作用才能让人起到提神醒脑的效果,这也是喝咖啡的弊端。10克的咖啡因能够让一个成年人丧命,所以,老年人如果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咖啡,很可能引起中毒。
老年人 起夜上厕所并非坏事
“最初选择中医源于我的母亲。从小看着妈妈胃痛难受,自己的心里也难受,所以选择了学医,希望能给妈妈治好病。”谈到学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男科崔学教主任医师这样对记者说:“其实中学这年代对于医学是不大感兴趣的。遗憾的是,没等我完成医科学业,妈妈就离开了。”
虽然深知祖国医学的伟大,最初学的是中医,但是崔学教并没有固步自封。在六年的在校学习时间里,他花了两年学习西医,并成为科班出身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者。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崔学教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虽然我当初对医学不感兴趣,但是后来努力去做,并"钻"进去了,这让我收获很大。特别是学中医,越老越有用。如果我光是坐守西医的话,退休后就没事干了。我刚退休的时候有些不适应,后来经过调整心态,调整方向,逐渐把重心转移到为更基层的患者"望闻问切",坐诊中医,心情就舒畅多了。”
为了让广大的老年朋友患者节约看病费用,崔学教选择多在普通门诊出诊,一周四天在普通门诊,一天在岭南名医门诊。“因为"岭南名医门诊"挂号费要比普通门诊高出不少。但是前列腺增生之类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
健康忠告
前列腺增生老人常见 不必紧张
“到了七十岁的老年男性,十个有八个会出现前列腺增生的问题,很普遍。”崔学教指出,尤其是近些年来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老人每年都会体检一次,通过B超发现前列腺增生、肝囊肿、肾囊肿疾病等的人很多。“不少患者得知患有前列腺增生后很紧张。其实,现在已经有非常有效的中西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副作用小。”
崔学教在临床中发现,年轻时身体越好的人,到了老年发生前列腺增生的机率越高。具体来说,正常男性体内都含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进入老年后,两种激素水平应该是有比例地一同下降。而年轻时身体条件好的男性,进入了老年雄性激素水平依然较高,雌性激素水平下降较多,雄性激素下降较少,相对来说雄性激素升高了,导致两者失衡,于是腺体增大,形成了前列腺的增生。
老年人起痱子吃什么
1、一般人们认为西瓜具有清热解暑,预防痱子之功效。因此在夏季适当的食用西瓜、西瓜汁等可有效的预防痱子的发生。
此外,将西瓜皮洗净,擦在长了痱子的地方,有祛痱的作用。
2、冬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3、黄瓜不仅具有清热利水的功效,而且对于解毒消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4、丝瓜有凉血解毒、清暑除烦的功效。
5、苦瓜是清暑、解毒、祛热的好食品。采取榨汁、冷拌、入馅的方法吃。
6、生姜适当在饮食中加一些生姜,起到解毒、消炎、祛湿、活血的功效,可以防止痱子继发感染。
晚上起夜小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容易起夜
生活中,起夜次数多,会更多的发生在老年人的身上,随着年龄的变大,老年人会出现肾气亏损的情况,肾气不足,会影响到尿液,让老年人起夜的次数增多。
老年人尿频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尿频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膀胱弹性降低,使得尿的贮留量受到限制,而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各软组织(皮肤与血管)为了御寒,呈收缩状态,此时更容易出现夜尿过频现象。
老人起夜,一两次应该是正常,若饮水不是很多,频繁起夜,一般属肾气虚肾阳不足。中医理论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进入体内的水液,只有化成“气”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肾是主水,肾阳不足,水不能化气,则直接排出体外。因为夜间属阴,人体阳气偏弱,故夜间尿多,应温补肾阳。
其实夜尿频多与肾功能的衰弱有着很深的联系。中医认为:“肾主水,司开合”,尿液的生成、排泄都是由肾脏主导的。肾对水分的重吸收过程好比蒸馏器,只有给蒸馏器加热,水才能被汽化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给蒸馏器加热的热源就是肾阳和肾中的精气。倘若肾阳不足、肾精亏损,水液不能被蒸腾汽化和重吸收,只能长时间滞留,导致尿液增多。
老年人起夜次数太多,会埋下很多潜在的健康隐患。比如,在冬天,尤其是半夜气温比较低,起夜时如果不注意保暖容易受凉,引发感冒流鼻涕、咳嗽等现象。由于很多老年人起夜时头脑不清,还会增加摔倒的风险,很多老年人骨折都是在起夜时发生的。专家提示,老年人起夜头晕时,一定要蹲下来,避免摔倒。
通常人在头晕或眼睛发黑时,第一反应都是找东西来扶,但老人的反应相对年轻人要慢,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或由于头晕等问题造成扶物不稳,就会导致老人摔跤。此时,如果在原地缓缓蹲下,可以有效地减轻体位性低血压所带来的不适,从而减少供血不足所产生的影响。
因此,老人起夜时,一定要缓起缓坐,最好先在床边坐一两分钟,清醒一下。一旦出现头晕,就要慢慢蹲下,等症状好转,再起身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