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好不好看耳垂
肾功能好不好看耳垂
耳垂肉厚丰满肾气盛,耳垂薄不坚者肾脆
中医认为: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而耳则是“肾”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摩耳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因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耳朵刺激点测出内脏疾病
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某个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穴位”、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疾病。
一些有经验的医学专家亦可以通过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结节或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协助诊断疾病。所以,经常按摩耳朵,可以健肾壮腰,增强听觉,清脑醒神,养身延年。摩耳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扫外耳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2、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鸣响,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3、提耳尖
用左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同样用右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 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 等。
4、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
5、推耳后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后,沿翳风、瘛脉、耳壳后、颅息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肤发热。具有滋肾养肝,降低血压的作用。
气血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啊
1.看眼睛
主要看眼睛的色泽和清澈度。小孩子都有一双清澈的眼睛,而“人老珠黄”一般是形容中年人。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说明气血充足;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就表明肝脏气血不足。
2.看耳朵
耳朵是人体的缩影,几乎所有脏器的变化都能从耳朵上表现出来,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肾。人常说“耳朵大有福”,耳朵厚大的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较大,柔软,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表明这个人先天的营养状况很好;耳朵偏小,僵硬,肉少骨多,耳垂薄,代表这人的体质属于先天不足。
预示你需补气血的10个征兆
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说明气血充足;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就表明肝脏气血不足;眼白与肺和大肠的关系密切,如果眼白有血丝,多为肺部和大肠有热;眼袋很大则说明脾虚;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代表气血不足;如果两目呆滞,晦暗无光,是气血衰竭的表现。
2、看耳朵
耳朵厚大的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较大,柔软,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表明这个人先天的营养状况很好;耳朵偏小,僵硬,肉少骨多,耳垂薄,代表这人的体质属于先天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耳垂上有一条明显斜线纹,说明心气虚;耳鸣和耳聋则都说明肾气虚弱。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
耳朵关系肾健康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所以耳朵是展示一个人肾气是否充足的地方。想知道自己的肾气是否充足吗?我们就开看看耳朵吧。
就耳朵整体来看,正常人的耳朵应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应机体肾精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阴液已经严重耗伤。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耳朵厚大的人,肾气充足;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若耳内流脓,伴有耳部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
耳垂与面部相对应,当因“上火”而致牙齿、牙龈肿痛时,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这个地方相当于胸腔内的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即可。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相应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应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原来耳朵还可以反映肾脏的变化呢,我们可要注意了啊,保护好自己的肾脏,不然别人会从你的耳朵上看出来哦!
判断肾功能好坏的方法
肾与身体的联系
在讲述这些表征肾功能状况的部位前,在下想先卖个关子,讲讲肾与身体的联系,只有弄懂肾与身体之的联系,才能明白为什么文中提到的这些部位就能反映肾的情况。
《灵枢•经脉》中有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后脑髓生。”可以说肾精对于人体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精充足化为肾气即可充盈气血,滋养身体,促进身体的发育,这也就是儿童骨骼发育快速,青壮年时身体逐渐强壮的原因,皆因肾精充盈,肾功能完好。相反,步入中老年后,肾中所藏之精开始减少,肾气衰弱,导致身体气血衰竭,从而形体消瘦衰老。肾气亏损者亦同此理。
另外肾的健康状况与人的生殖能力有紧密的联系,肾气充盈才能保证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相反,肾精不足,则会导致生殖能力减退,男性精少不育,女性少经闭经等状况。
一眼看出肾好不好
其实通过了解肾与身体的联系后,就可以明白,肾精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着气血的充盈程度,肾精足则气血旺盛,身体健康而气色红润;肾精衰减,则肾气亏损,导致气血不足,气色当然也不会好。因而快速判断肾功能的好坏,秘密就藏在人的头部,一眼望去即可知道。
1.头发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状况取决于人的气血,受肾精的影响调控,肾精化血即可滋养头发生长,因而头发的状况可以说是肾精存储状况的指向标。当精血亏损或肾精衰减时,头发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发灰发白的现象,如果同时肝脾功能有损,还会出现脱发的现象。这就是老年人会什么会有花白头,部分忧愁过度的人也会出现少白头的原因。反之,肾精充盈,气血旺盛的人,头发一般乌黑茂密而又光泽。
2.眼睛
很多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不仅如此,它也是肾功能的表征。中医中认为瞳仁属肾,瞳仁的形态和功能能够反映出肾精的盛衰情况,《灵枢•大惑论》指“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其中的瞳子就是说的瞳仁。如果肾精充足,那么瞳仁就会显得明晰而有神,相反肾精不足,瞳仁就会显得暗淡无光,眼睛看着略显浑浊。
此外,眼睛是否有黑眼圈,眼皮是否会出现水肿状况,都能一定程度上反应肾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肾主要负责排毒及调节体液平衡,如果肾功能产生问题,就会导致血液中的毒素及废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眼圈下方就会发生沉淀发黑现象。同样,肾功能有问题会影响体液的调节,有可能造成眼皮的浮肿。
3.牙齿
正如上文提到的,中医中认为肾精与人体生长发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骨骼的生长发育与肾精的联系显得尤为密切。肾精可化生为骨髓,对于骨骼的成型、生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牙齿作为人体骨骼中的一部分,当然也受到肾精的影响。肾精充足则化生而成的骨髓也足,所以骨骼能够得到充分生长,牙齿也是如此,生长的足够坚固,白而显得润泽,反之则显得齿黄,易松动等。
4.肤色
我们形容一个人精气神好,经常会说这个人面色看上去红润有光泽,感觉这个人一定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头部,尤其是面部是人一身气血交纳汇集的地方,身体中五脏六腑,各条经络的运行状况都可以在脸部通过肤色反应出来。而在脸部,中央部位之外,两颧上方的位置、两颊以及下巴处皆对应着肾脏,通过观察这些部位的肤色及皮肤状况就可判断肾脏状态。通常说,肾精亏损则两颧以上、目下呈现青黑色,面色发黑而干焦则一般是肾阳虚衰,水寒不化。如果肾精充盈,肾气充足,气血旺盛那么面色就会显得红润有光泽。另外下巴处经常有青春痘冒出,也有可能是肾气略有亏损。
如何判断肾功能好坏呢?肾气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判断肾精好坏的简便方法,大家可以来试试哦。
5个指标看肾功能好不好
血肌酐(Cr):成人血清Cr值:男性 44—132微毫摩尔每升,女性70—106微毫摩尔每升。由于肾有较强大的贮备能力,当血Cr持续增高时,提示已有严重肾小球损害。
Ccr(内生肌酐清除率):80—120毫升/(分·1.73平方米),40岁后随年龄增加,Ccr逐年下降,70岁时约为青壮年的60%,血Cr水平无相应升高。当Ccr低于40毫升·分时,应限制蛋白摄入;低于毫升·分,是人工肾透析的指征。
血清尿素(SU)和尿素氮(BUN):尿素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终产物,成人SU1.78—7.14毫摩尔每升,BUN为3.56—14.28毫摩尔每升。与血肌酐相同,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SU才会明显升高。SU增高表示:
1.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
2.蛋白质分解代谢旺盛或蛋白质摄入过多。
血尿酸和尿尿酸(UA):为核蛋白和核酸中嘌呤的代谢产物。
成人UA浓度:男性150—416微摩尔每升,女性89—357微摩尔每升。若在排除外源性UA影响(如禁食含嘌呤丰富的食物3天),同时测尿UA浓度,则更有诊断价值。
1.若血UA升高而尿UA降低,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
2.血、尿UA均升高,提示UA生成异常增多。常为遗传性酶缺陷所致原发性痛风、血液病、组织缺氧、肿瘤、抗癌药、长期使用利尿剂及某些抗结核药、慢性铅中毒及长期禁食者等继发性痛风。
3.血UA降低而尿UA升高,提示肾小管重吸收UA损害,UA自尿中大量丢失,可见于间质性肾炎、范可尼综合征、慢性镉中毒、使用磺胺等。
4.血、尿UA均降低,见于UA生成减少。如急性肝坏死、肝豆状核变性等肝功能严重损害,或参与UA生成的酶缺陷、使用抑制嘌呤合成的抗癌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
观察耳朵能看出什么肾病
如果仔细观察耳朵,你会发现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专家告诉记者,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说的就是肾的好坏会通过耳朵表现出来,做好“耳养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护好肾。
“在中医看来,一般来说,耳朵红润而有光泽的人,说明他先天肾精充足。耳垂小的人肾精不足;耳垂饱满、坚厚、明润的人则肾精充沛,”专家说,如果出现听力下降等问题,也可能提示你的肾有毛病。此外,耳朵还能反应其他疾病,比如耳朵颜色淡白、怕冷、手脚冰凉的人,多为肾阳不足;耳朵出现红肿,多为“上火”;耳朵局部,尤其是耳垂,血管过于充盈、扩张,能看到圆圈状等改变的人,则心肺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如冠心病人等。当然疾病的最终确诊,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那么,如何进行耳朵的保健呢?
一、引耳。将右手绕过头顶,掌心头侧,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耳尖,轻轻用力向上拽左耳尖14次。随后再换左手。
二、摩耳。双手手掌摩擦得微微发热后,按摩两耳正面,再按摩耳背面,反复做10次。还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相对捏揉,直至发热。
三、拉耳垂。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往下拉耳垂15~20次。
四、扫耳。用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能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30下,每天数次。
五、拎耳屏: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每次做3~5分钟。手法应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昏、头痛、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男人身体这个部位越软越长寿
一、耳长
首先,我们研究发现,长寿的老人耳朵都是很长的。一般人的耳朵的长度是从齐眉处到齐鼻基处,一般是5~8厘米,而长寿老人的耳朵尤其的长,大多都是8~10厘米。看到这儿,如果你忍不住想量一量自己的耳朵长度,看看自己在不在长寿之列,那么我告诉你,正确的量耳朵长度的方法是从耳尖垂直量到耳垂最低处,这段长度就是你的耳朵长度,量出来的结果如何呢,看看在不在长寿范围之内呢?
二、耳垂
再一个长寿特征就是耳垂厚而且大了。一般人的耳垂都只有1~2厘米长,而长寿老人的耳垂有2~4厘米长,而且长寿老人的耳垂还很厚很软。快看看你的耳垂符不符合这些长寿特征吧。
如果要说光看耳朵的这两个特征就说这是长寿的所有特征,那就太片面了。要知道,耳朵短的不一定不长寿,耳垂小的也不一定不长寿,而耳朵长,耳垂大的也不一定就长寿,因为人体是很复杂的,除了耳朵能体现寿命长短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器官也能体现寿命长短的特征,再说,就光是看耳朵也还有其他特征预示着寿命长短,比如说,耳朵贴着头的比耳朵张开的要好,耳朵柔软的要比耳朵硬的好,耳朵看起来红嫰的比看起来腊黄暗沉的好等等。其实要想长寿的话,从年轻时候就该重视起来,要是到了老年了再来想长寿的事,也许就会晚了。
耳朵看出肾的好坏
如果仔细观察耳朵,你会发现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杨力告诉记者,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说的就是肾的好坏会通过耳朵表现出来,做好“耳养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护好肾。
“在中医看来,一般来说,耳朵红润而有光泽的人,说明他先天肾精充足。耳垂小的人肾精不足;耳垂饱满、坚厚、明润的人则肾精充沛,”杨力说,如果出现听力下降等问题,也可能提示你的肾有毛病。此外,耳朵还能反应其他疾病,比如耳朵颜色淡白、怕冷、手脚冰凉的人,多为肾阳不足;耳朵出现红肿,多为“上火”;耳朵局部,尤其是耳垂,血管过于充盈、扩张,能看到圆圈状等改变的人,则心肺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如冠心病人等。当然疾病的最终确诊,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那么,如何进行耳朵的保健呢?不防向专家学学以下5招:一是引耳。将右手绕过头顶,掌心头侧,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耳尖,轻轻用力向上拽左耳尖14次。随后再换左手。二是摩耳。双手手掌摩擦得微微发热后,按摩两耳正面,再按摩耳背面,反复做10次。还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相对捏揉,直至发热。三是拉耳垂。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往下拉耳垂15~20次。四是扫耳。用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能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30下,每天数次。五是拎耳屏: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每次做3~5分钟。手法应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昏、头痛、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