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拔罐示意图 哮喘拔罐治疗处方
哮喘拔罐示意图 哮喘拔罐治疗处方
主穴:肺俞,定喘,丰隆。
配穴:寒饮伏肺者加风门;痰热壅肺者加大椎,曲池,大包;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肺肾阴虚者加肾俞,关元,灵墟;心肾阳虚者加心俞,肾俞,气海,关元。
拔罐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10天为一疗程。
哮喘拔火罐的位置 哮喘拔罐治疗原则
寒饮伏肺者治则温肺散寒,止哮平喘;痰热壅肺者治则清热润肺,化痰平喘;肺肾阴虚者治则滋阴润肺,平降喘逆;肺脾气虚者治则培土生金,扶正固本;心肾阳虚者补益心肾,温阳平喘。
腰疼可以拔火罐吗 腰痛可以拔火罐吗
可以,拔罐对于治疗腰痛,尤其是陈年旧伤性的腰痛有很好的疗效。拔罐能使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拔罐多与针刺配合使用,能提高治疗效果。主要用于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但是要提醒大家,不能什么腰痛一开始就去拔罐,一定要先知道是什么情况引起的腰痛,才好方便“对症下药”,让拔罐起到最大的疗效。
热哮有哪些小心注意的事项呢
注意事项:(1) 轻度哮喘可用单纯拔罐法治 疗,重度哮喘应配合药物治疗(2)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接 触过敏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3) 忌生冷、辛辣、肥甘等食物, 忌食易引起哮病发作的食物,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戒除烟酒是减少哮喘发作和防止 病情加重的条件之一。
拔罐穴位图 不同病症不同部位拔罐
感冒-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经常性感冒,气管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肺气肿,哮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胃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胃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呃逆,胆囊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腹痛,结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便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食管炎,泌尿感染-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静脉曲张-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面神经麻痹,衰弱-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头痛,神经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偏头痛,枕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低热,减肥-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干燥,落枕-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肩周炎,颈椎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手碗伤,腰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腰痛,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腰肩痛,坐骨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足跟痛,踝关节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四肢发冷-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关节炎,关节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拔火罐是如何操作的呢
拔火罐是中医的一种疗法,又称“拔罐疗法”、“拔管子”或“吸筒”。能使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拔火罐危险性小,易操作,且疗效明显。
火罐有竹制、玻璃制等多种,本法在民部很常用,多与针刺配合使用,能提高治疗效果。主要用于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
拔火罐时,可根据部位选用大小合适,边缘厚而光滑.底部宽大呈半圆形的玻璃陶磁罐。先将火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罐的部位,涂以少许凡士林,将蘸有洒精的棉花用镊子或夹子夹住点燃,伸入罐内;几秒钟后迅速抽出,随即将罐子扣在患处,由于罐内空气被热驱逐成真空负压可把皮肤牢牢吸住,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与皮肤脱开。
拔火罐时,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乳头.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采用此法。
哮喘拔罐示意图 哮喘生活护理
1.避免变态反应原性物质。如果室内的灰尘是变态反应原,尽量避免室内起灰尘。本人和家属都不要吸烟。
2.扫除时或者寒冷时外出,要戴上口罩。
3.老年人冬季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可转移到温暖的地区,注意预防感冒。
拔火罐能治肾虚吗 肾虚可以拔罐吗
肾虚可以拔罐,但是拔罐对于治疗肾虚并没有什么作用。
拔罐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功效,适用于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腰背痛、痛经、头痛等均可应用,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眩晕等症状。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高热抽搐者、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能拔罐,一般人都是可以拔罐的。
药罐疗法比拔罐更有效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常用药罐法有何疗效新特点?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特大号的陶瓷锅或一种特制的电煮药锅,先将中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煎出药性后,将竹罐或木罐放入煎好的中药中,煮10分钟左右(一般可根据药性决定煮沸时间),再用镊子或筷子将罐夹出,迅速用干净的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药液,降低罐口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趁热迅速将罐扣在所选部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约半分钟,使之吸牢即可。
本法的优点是温热作用好,可起到罐与药的双重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小儿哮喘治疗
一般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主要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两类:
西医治疗:以西药为主,长时间服用,人体会产生依赖性,副作用大,会造成股骨头坏死、肥胖症、糖尿病等,而且临床效果不佳,很多患者一停药就复发,花钱治不好病,是患者最头痛的问题。
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是哪些?主要是中医治疗:采用拔罐、药物熏蒸、针灸、外贴等多种手法,结合中药综合治疗,对10岁以下的孩子治疗效果很不错,另外专家表示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环境,避免再次诱发。
随着哮喘疾病的迅速扩散,我国内地至少有两千万以上的哮喘患者,最近几年还在不断的增加,其中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5%-20%,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所以说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儿童健康,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所患疾病,并及时的进行治疗。
拔火罐治哮喘
拔火罐虽说是一种物理疗法,但是拔火罐却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拔火罐除了增强人体体能和提高人体免疫力以外,还能治疗哮喘。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防治哮喘病特定的穴位主要是大椎。大椎是人体阳气汇注之处,通过刺激大椎可以激发阳气,宣肺益气,化痰止咳平喘。治疗持续15分钟,拔去火罐,有些病人局部会出现紫红色、青灰色、淡兰色的斑印,过3-5天就可恢复正常。拔罐结束后,通过一定的保健推摩手法帮助病人疏理经络,这样就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我们推荐哮喘患者接受拔火罐每周1-2次,坚持6-12个月,或于下一个发作季节前一个月开始预防治疗。即使在发作期,也可用拔火罐配合药物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涌泉拔罐可以天天拔吗
不可以。
对脚底的涌泉穴拔罐,虽然可以调节血压、失眠、心脏病、哮喘、便秘、腰腿酸软等多种疾病,但每一次拔罐都会让被操作者气血强烈运行,若是经常这样操作反而容易导致身体虚弱,出现晕罐行为,建议每周拔罐一次,除非是治疗疾病需要,医生有特别嘱咐多进行拔罐以外,一定不要天天拔罐,以免危及身体健康。
注意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者,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经期女性也不宜脚底拔罐。
哮喘发作期拔罐示意图
风门穴
1.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3.功效: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作用。
肺俞穴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大椎穴
1.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膻中穴
1.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尺泽穴
1.位置: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伸臂,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凹陷处即是。
3.功效: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清肺泻火,调理肠腑的作用。
定喘穴
1.位置:
定喘穴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3.功效:
可以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定喘穴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
哮喘发作期拔罐方法
在本病的发作期属寒饮者,取风门、肺俞、大椎、膻中,施以单纯火罐法、储药罐法(方药用止嗽散:桔梗、甘草、白前、橘红、百部、紫菀煎煮取汁备用),留罐10分钟,每日1次。属痰热者,先以定喘穴行闪罐5 ~ 6次, 以皮肤发红为度,然后取肺俞、膻中、尺泽穴施行刺络罐法,以三棱针在穴位点刺后,迅速用罐吸拔,留罐10分钟,各穴交替吸拔,每日1次。
哮喘缓解期拔罐示意图
对于哮喘缓解期除了同样要拔罐大椎穴、肺俞穴、风门学、膻中穴、定喘穴以外,还要拔罐以下穴位:
身柱穴
1.位置: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2.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3.功效:
补气壮阳。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作用。
中府穴
1.位置:
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取穴方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锁骨外端(肩峰端)下方凹陷处的云门,当云门直下约1寸,与第1肋间隙平齐处是穴。
3.功效:
中府穴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清宣上焦、疏调肺气的作用。
关元穴
1.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肾俞穴
1.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脾俞穴
1.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足三里
1.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哮喘拔罐示意图 哮喘发作期拔罐示意图
1.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3.功效: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作用。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位置: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伸臂,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凹陷处即是。
3.功效: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清肺泻火,调理肠腑的作用。
1.位置:
定喘穴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3.功效:
可以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定喘穴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
拔火罐来治哮喘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防治哮喘病特定的穴位主要是大椎。大椎是人体阳气汇注之处,通过刺激大椎可以激发阳气,宣肺益气,化痰止咳平喘。治疗持续15分钟,拔去火罐,有些病人局部会出现紫红色、青灰色、淡兰色的斑印,过3~5天就可恢复正常。拔罐结束后,通过一定的保健推摩手法帮助病人疏理经络,这样就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我们推荐哮喘患者接受拔火罐每周1~2次,坚持6~12个月,或于下一个发作季节前一个月开始预防治疗。即使在发作期,也可用拔火罐配合药物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