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开奶期容易犯的4错误
妈妈开奶期容易犯的4错误
错误1:没下奶就不要让宝宝白费力气
疼爱宝宝是为人母的天性,妈妈往往不舍得看着宝宝饿了而不给他奶吃。自己还没有下奶,怎么办呢?就喂奶粉吧!于是宝宝在最初几天里就舒服舒服地喝奶粉,等妈妈下了奶宝宝就再也不肯接受妈妈的乳头了。
婴儿只要吃三次奶嘴就可能造成乳头错觉,有的婴儿甚至吃一次奶嘴就会形成错觉。所以不要认为没有下奶就让婴儿吸吮乳房是白费力气,这恰恰是最好的催奶方法,只有婴儿的吸吮才能激发妈妈的母爱并启动体内的“泌奶”预案。
错误2:奶水不够,就添配方奶吧
因为妈妈无法确认宝宝到底吃下去多少奶,许多新手妈咪都会担心自己的奶水不够婴儿吃,担心婴儿会营养不够,于是就给婴儿加了配方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一些妈妈先给宝宝吃奶粉,然后再喂母乳,更造成宝宝不努力吸母乳。
妈妈的泌乳系统很奇妙的,宝宝把乳房吸得越空,下次分泌得就越多,因为脑垂体接收到的信号是“需要更大的产量”。如果情况相反,宝宝每次都吃不掉这么多,那么大脑就会认为产量“供大于求”,以后就少分泌点。
如果妈妈觉得喂完两侧乳房,婴儿似乎还是没有饱,也不要马上就给他加奶粉。正确的做法是让婴儿再换回先喂的那一侧,让宝宝再次吸吮。这样左边换到右边,再换到左边……只要婴儿肯吸就让他尽情地吸吮,可以刺激妈妈下奶,宝宝也能吃到足够的奶水。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妈妈的奶会越来越多。
如果婴儿不肯再吸了,或是吸几口就哇哇大哭,那么说明奶水真是吸不出来了,此时才应该给婴儿添加配方奶。添加的时候不要一次喂得太多,应该一次只加10ml,不够再添10ml。新生儿的胃容量仅为30ml,不要人为把婴儿的胃口撑得很大。
错误3:婴儿太累了,奶嘴扎大点
为了喂养时便于操作,许多新手妈咪会在自己奶水不足的时候给婴儿用奶瓶。有些专家认为,现在的妈妈普遍产假较短,让宝宝既适应妈妈的乳头也适应奶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他们还建议乳母乳喂养的妈妈能坚持每天把奶吸到奶瓶里喂宝宝1~2次。
而这些用奶瓶喝母入,或是混合喂养的小婴儿一定要使用小圆孔的奶嘴或是低流量的奶嘴。有些老人看到新生婴儿的奶瓶孔很小,倒置了也只能极缓慢地滴下几滴奶,自己去吸一下似乎很难吸出来,于是就自己用针去多扎几个孔。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同时还要指出的是,不应该使用十字奶嘴和高流量的奶嘴。如果你让宝宝喝得太顺畅,他就不肯再卖力地去当妈妈的吸奶器喽。
错误4:乳房不胀就是没奶
妈妈觉得自己的乳房不胀,就认为自己没奶或是奶少。有时候婴儿吸了一会儿之后,胀感消失,妈妈就觉得自己的奶被吸光了,急着为宝宝换一侧吸或是改喂奶粉。其实,这时候妈妈的乳汁还是挺充盈的,完全可以让婴儿继续吸。
新手妈咪住院期间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认为还没有开奶,乳房一点而不胀,可是专职宣讲母乳喂养的护士来检查,用手一挤就有奶水射出来。这说明,不感觉奶胀并不代表无奶,可能有奶水只是妈妈自己并没有觉查到。
新妈妈护理宝宝容易犯的错
错误1:固定新生宝宝睡眠姿势
正确做法: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俯卧时要千万注意不要造成宝宝窒息。
错误2:唤醒熟睡中的宝宝把尿
正确做法:宝宝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牺牲了宝宝宝贵的睡眠只为了不弄脏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偿失了。选用优质的尿不湿保护宝宝的小屁屁,如果宝宝尿湿了很不舒服,他会用哭声提醒你及时更换。两三岁以后的宝宝夜里小便时,有的已经知道叫人,有的会在有尿意时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宝宝弄醒不可。
错误3:培养小夜猫
正确做法:让宝宝长高的生长激素一般在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如果睡得太晚,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宝宝来说,身高就会受到影响。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要让宝宝养成好习惯,即宝宝睡觉最迟不超过21时,一般以20时前睡觉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错误4:开灯睡觉
正确做法:关灯睡觉。床头的灯光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视力发育。任何人工光源都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微弱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婴幼儿焦虑、紧张,难于成眠。 长期在灯光下睡觉,还会影响眼睛的网状系统,导致每次睡眠的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容易被惊醒。 睡在灯光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4倍。
准妈易犯的保健小错误
1.可疑妊娠不及时去检查
不少孕妇在开始出现某些早孕反应时不以为然,既不及时告诉家里亲人,更不主动去医院检查,一拖就是一、两个月。
这样,确定妊娠时,大多已是妊娠三个多月了,已昏过了引起畸胎和容易造成流产的危险时期,忽视了早孕保健,对母子健康极为不利,甚至可导致严重后果。
2.确定妊娠后,不按期进行产前检查
目前,尚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更多)孕妇出于羞怯或嫌麻烦等原因,不进行或不按期进行产前检查,这就不能及时发现妊娠并发症及胎位、胎儿异常,是造成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孕期滥用药物
孕期,尤其是早孕阶段,不经医嘱自己滥用药,特别是某些抗生素、激素、止痛药和镇静安眠药等,这是引起畸胎的重要因素。
新妈妈最爱犯的奶粉喂养六大错误
奶粉喂养 先知误区
误区1:用纯净水、矿泉水冲泡奶粉更纯净有营养
人从水中吸收钙的吸收率在90%以上,而纯净水因为失去了普通自来水的矿物质,所以不宜用纯净水冲泡奶粉。矿泉水富含矿物质、磷酸盐、磷酸钙等成分过多,而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如果长期用矿泉水冲泡奶粉,很有可能会引发婴儿消化不良和便秘。
误区2:开水冲泡奶粉能杀菌
配方奶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A、维生素D和钙、铁等微量元素。如果用很烫的水来冲泡,就会导致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另外,有些配方奶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还有一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受到高温也会被破坏。
误区3:奶粉冲浓一点,营养更好。
有父母认为宝宝的胃口小,同样喝一定量的奶,奶粉冲的越浓,营养越好。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奶粉中含有钠离子,需要用足量的水来稀释才行。如果宝宝喝的奶粉浓度过高,胃肠消化能力难以负担,很容易导致婴儿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上火便秘等问题。
误区4:奶粉冲得淡一点,不容易上火
宝宝喝奶粉上火,父母会将奶粉冲淡一点,认为这样可以起到给宝宝补充水分的作用。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宝宝最需要的营养物质就是蛋白质。配方奶粉都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宝宝需求来配比营养物质的,要按照产品要求的比例来冲泡,否则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
误区5:冲奶粉的时候,先倒好奶粉,再加水
有些父母习惯先把奶粉加到奶瓶里,然后加水,最后达到要求的刻度线。但是,这样冲泡奶粉很容易造成冲调的奶比例不合适。如果先加奶粉,后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浓了;而先加水,后加奶粉,会涨出一些,但浓度合宜。
误区6:把冲好的奶一直放在暖奶器中,随喝随取,非常方便
为了在第一时间让饿了的宝宝喝上奶,很多父母会提前把奶冲好,然后放在暖奶器中保持恒温;也有的父母掌握不了宝宝一次的进食量,往往造成冲泡的奶一次喝不完。为了不浪费,会在宝宝下次需要喝奶时,将这次喝剩下的再煮沸。但是,冲好的奶即使在未吃过的情况下,常温存放也不能超过2小时,而暖奶器里的温度一定是超过常温的,若放在冰箱冷藏,则不能超过24小时。如果将冲好的奶长时间放在暖奶器中,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甚至变质。
呵护BB肠胃 要用小人儿标准
新妈喂奶时易陷入误区,原因就在于新妈用了成人的标准去喂食,所以想要宝宝喝奶粉少受罪,新妈就要了解宝宝肠胃的特点。
胃容量小,喜欢躺着
成人的胃容量大概有2000毫升,而新生儿的胃容量只有30-60毫升。当宝宝进食时,他的小胃便容易因为母乳或配方奶而胀满。与此同时,婴儿初生时的胃部处于水平位置,韧带松弛易折叠,并且贲门括约肌松弛,无法很好地收缩,闭锁功能差,而幽门括约肌发育好,致使婴儿常常出现胃食道反流,即吐奶现象。但随着宝宝的成长,胃也在悄悄长大,吐奶现象就会减少乃至消失。
胃酸少,消化酶功能不足
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需被水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被水解成可以吸收的氨基酸和寡肽,才能被宝宝吸收。而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处于发育状态,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酸分泌较少,消化酶功能不足,胃肠道很难消化如牛奶酪蛋白这样的大分子蛋白质。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完整蛋白质的吸收是毫无意义的,而0-1岁的宝宝每天至少需要约4.5g蛋白质以满足营养需求,不能被胃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进入肠道也无法被肠道消化,不仅给宝宝柔弱又较小的肠胃带来负担,引起宝宝胃肠道不适,还导致营养损失,使得宝宝无法获得足够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新妈远离奶粉喂养误区tips
1、冲泡奶粉要将水烧开后晾到40度左右,或者将开水与凉开水调配到合适的温度后,再进行冲泡。
2、冲调奶粉时要根据每种奶品说明书上奶粉和水的比例来冲调,冲调时过浓或过稀都不好。
3、冲奶粉先加水再倒奶粉,并按配方比例冲调。
4、选择宝宝易于消化吸收的奶粉,如添加有β-植物油珍稀结构脂、GOS益生元、适度水解蛋白的奶粉配方的奶粉。
新妈妈最容易犯的7个错误
1、害怕宝宝哭闹
亚特兰大儿科护理专家詹妮弗•沃克表示,很多妈妈一听到宝宝哭,就赶紧抱起来、喂奶。事实上,哭是婴儿的天性,是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数情况下,婴儿哭泣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过,如果哭泣超过1个小时无法平复,甚至伴有发烧、皮疹、呕吐、腹部肿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2、忽视口腔护理
纽约牙科专家索尔•普莱斯纳博士表示,很多家长觉得小宝宝无需注意口腔卫生,可一旦发现问题就为时已晚。口腔卫生习惯的确要从婴儿抓 起。普莱斯纳博士特别提出以下建议:一旦宝宝出牙,立即停止床上喝牛奶,否则会增加蛀牙几率;用湿纱布擦拭宝宝的牙龈,1岁开始便可使用婴儿牙刷;确保孩子得到足够的氟化物,氟化物存在于水(一些城市自来水中添加有氟化物)中,有助预防龋齿。
怎样避免生气给孩子的危害
许多家长总会时刻盯紧孩子,只要孩子犯了一点小错,或者有什么不好的举动就马上制止,想从根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但是这样做反而更不容易让孩子的不良行为消失。而且如果爸爸妈妈一直管制着孩子,他一犯错就用生气来制服他,反而会形成副作用:使性情较弱的孩子会变得内向自闭郁闷,而开朗外向的孩子尤其男孩会变本加厉故意使坏捣蛋。
其实,如果孩子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爸爸妈妈大可以装作不知道,让孩子尝到事情的后果,以后自然而然就不会再犯错了。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想伸手抓饭吃的时候,妈妈沉住气,不要立刻制止他,让孩子看到抓饭的后果就是把饭都弄到地上了,而且自己吃不饱,那么他以后就会乖乖地用勺子吃饭啦。
等孩子长到五六岁后,开始慢慢懂事了,爸爸妈妈就可以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引导他,在平时聊天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告诉他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或者把孩子近期犯的小错误拿出来分析,帮他改正坏习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爸爸妈妈心平气和地教导才能让孩子能耐心听完,认认真真地改正错误。
新手妈咪最容易犯的12个喂养错误
错误1:
宝宝4个半月了,不爱吃奶,喂点蛋糕或馒头芯吧。
专家解答:在给婴幼儿添加辅食时,妈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进行。辅食添加有基本的顺序:首先添加铁强米粉;其次尝试吃蔬菜汁或蔬菜泥;再次添加稀释的果汁或果泥(最初的果汁调配比例是2份水加1份纯果汁,逐渐过渡到1份水加1份纯果汁,直至进食纯果汁);最后添加蛋黄,可将蛋黄拌在米粉中。
调配米粉可以用配方奶、母乳或苹果汁,芝麻糊和藕粉一类的食物都没什么合适的营养,不适宜作为婴儿辅食。市售米粉的营养远远好过家庭自制米粉,铁强化米粉建议吃到一岁,可有效防止缺铁性贫血。
错误2:
宝宝不喜欢吃辅食,加点盐或味精吧,这样能让辅食的味道好一些。
专家解答:一开始不要在辅食当中添加任何的盐、油或味精,只有在婴儿能逐渐吃菜粥的时候,才可以放少量的盐,并同时在菜粥里放入少量烧熟的菜油(菜油的量从一开始的每天1~3克渐渐过渡到每天5克)。
错误3:
宝宝吃辅食已经很好了,可以用辅食代替奶品了。
专家解答:1岁前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还是奶品,而辅食只是营养的额外补充。4~6个月是婴儿尝试吃辅食的阶段,最早开始添加的米粉是按茶匙计,每天一两茶匙就可以了,而且米粉是冲得很稀的米糊。6~8个月是婴儿学习吃辅食的阶段,此时婴儿要学会咀嚼和吞咽食物。
对于8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将辅食安排成一顿正餐,但是,不要强迫婴儿吃太多辅食,更不能用辅食代替奶品喂养婴儿。每天辅食和奶品的餐数都有定量,辅食并非吃得越多就越好,辅食摄入太多会影响婴儿胃口,容易厌食、厌奶。所以,添加辅食应以不影响日常吃奶量为宜。
错误4:
宝宝不爱吃米粉,就将米粉混入奶中,用奶瓶喂养。
专家解答: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添加辅食不仅仅是为了补充营养,同时也是训练宝宝学习新的进食方式,逐渐习惯用勺子吃辅食,由吸吮过渡到咀嚼的进食方式,为婴儿在未来几个月后学习说话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不能一碰到困难就求助于奶瓶。
错误5:
我的母乳不够,提前给宝宝添加辅食吧。
专家解答:用辅食来填补奶量,这是一种错误的喂养方式。0~4个月是纯奶期,在无特殊原因的情况下,不建议给宝宝添加果汁或菜汁等,而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更是要到6个月后再添加辅食。吃配方奶的宝宝要在4~6个月时先添加铁强化米粉,米粉可用苹果汁调配(苹果汁里丰富的维生素C能帮助吸收铁质)。等宝宝学会吃米粉,再吃蔬菜泥,学会吃3种蔬菜后,再考虑吃水果和蛋黄。
另外,添加辅食也不能完全依据宝宝的月龄,同时还要考虑宝宝生长发育的情况,比如宝宝是不是能坐好、是否对辅食感兴趣等。
错误6:
既然宝宝喜欢喝乳类饮料,那么乳类饮料完全可以代替鲜奶、配方奶和酸奶。
专家解答:鲜奶、配方奶和酸奶的营养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要根据其特点适时喂养。配方奶的营养最好,添加了许多婴幼儿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2岁前的宝宝都以配方奶为主,新婴儿吃奶量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1岁前每天吃奶量需保持在400~500毫升,2岁后可转为鲜奶,每天坚持喝1~2瓶鲜奶并保持终身喝奶的习惯。酸奶在1岁后可作为婴幼儿的点心使用,但绝不能代替配方奶或鲜奶。
另外,我们不主张给宝宝吃任何乳类饮料,它们所含的营养远远不如奶品,在购买时要注意区分乳类饮料和酸奶制品。
错误7:
很担心配方奶的营养不足,添加一点奶伴和葡萄糖吧。
专家解答:我们不主张在配方奶中添加奶伴或葡萄糖,葡萄糖会影响婴儿的食欲,而奶伴更是没有必要,因为配方奶粉中已添加了婴幼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错误8:
蒸馏水纯度更高,用来给宝宝调配奶粉也更好。
专家解答:不要用蒸馏水、纯水、无离子水等来调配奶粉,其实,开水很适合冲调婴儿奶粉。
错误9:
都说吃鱼聪明,给宝宝吃些鱼汤吧。
专家解答:都以为给宝宝喝汤营养比较好,其实汤里面是没有什么营养的,包括骨头汤、鱼汤等,不能光给宝宝喝汤,要给宝宝吃汤中的肉,否则营养会不足。请准备一些高汤,每次煮菜粥的时候可以加些高汤。
另外,我们不建议给宝宝吃白粥,白粥的热量和营养都很低,要给宝宝吃菜粥,荤素菜搭配。
错误10:
宝宝吃得并不少,而且也没生病,精神头很好,但体重始终比其他同月龄宝宝轻,就是不长肉,看来还是吃得不够,还是要多吃。
专家解答:通过比较体重来衡量喂养是否得当,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宝宝长得好不好,要跟自己比较,而不是横向与其他宝宝比较。因为每个宝宝出生时的体重不一样,后天的成长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横向比较是不科学的。
在半岁之前,只要宝宝每个月体重能增长800~1000克,那就说明生长发育良好,半岁后每个月体重增长500~600克也是正常的。
还有一种情况,宝宝的胃口很好,把大人准备的食物都吃下去了,可偏偏还是不“长肉”,那就要考察三餐安排的时间是否恰当。宝宝过了纯奶期(0~4个月)后要逐渐添加辅食,在6~8个月时学会吃菜粥,这时日常饮食安排的时间要逐渐朝三餐三点的模式靠拢,也就是每天两次奶、两餐主食和两次点心,请注意,中午11点半左右和晚上5点半左右是宝宝的正餐时间,主要提供菜粥或烂面条,而不是喂奶,喝奶的时间尽量安排在早上、午睡后和临睡前。
另外,宝宝“不长肉”也可能与食物的热量不足有关,体重不增长或是增长缓慢,说明食物中的能量不高,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所以,在宝宝适应吃各种辅食之后,我们不主张给宝宝吃白粥(6个月后),要吃菜粥,可以用点高汤,并添加各种荤素菜,这样既美味又有营养。
错误11:
宝宝的食欲一直不好,吃些开胃的药或是其他婴幼儿保健品吧。
专家解答:宝宝不爱吃饭有很多原因,比如肠胃功能不好、不良的膳食行为、挑食偏食比较严重等,导致机体营养素缺乏或不平衡,也可能是家庭膳食技能太差,使得宝宝对饭菜不感兴趣。因此,面对宝宝的食欲问题,不能仅靠药物和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胃口不好一定要去看医生,由医生针对这些问题来提供解决方案。
错误12:
宝宝病愈之后瘦了很多,需要尽快补充营养,多吃些高营养的食物吧。
专家解答:在病愈初期,首先应考虑的不是养补充,而是让肠道功能尽快恢复,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所以,在给病愈之后的宝宝安排饮食时,食物品种要慢慢增加,而不是一下增加很多。
加辅食时妈妈常犯的错误
宝宝吃得越多越好
宝宝饭量各不相同,做惯成人饭菜的妈妈,即使给宝宝做一点点辅食,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满满一大碗了。
按照食谱上建议的量做出的辅食也常常会过多,宝宝可能根本吃不下那么多,只要宝宝吃得愉快,妈妈就无需担心。
不想吃饭,就认为宝宝胃口不好
宝宝不想吃饭的原因很多,天气、情绪甚至很吸引他的玩具都会使他不想吃饭。
不想吃饭,就认为宝宝生病了
这样的妈妈太过于疼爱宝宝,如果宝宝没有其他身体的不适,玩得好、情绪也很好,只是不愿吃饭,就不会是生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