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两种类型有哪些
情感障碍两种类型有哪些
情感障碍大家也许大家都会感觉到陌生,我们在生活中情感障碍的患者是非常多的,这种疾病主要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抑郁障碍,另一类就是双相障碍,患上这两种疾病的时候,我们的患者都在心理上承受很多的压力,下面我们看看对这两种障碍的介绍吧!
一、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在情感障碍中占较大的比例,它包括重性抑郁和心境恶劣。
1、重性抑郁
重性抑郁(major depression )是表现多项的、联合的或者严重的以抑郁症状为主的抑郁障碍类型。这些抑郁症状干扰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情绪、个性、体能、睡眠、饮食、体重等多方面的问题和障碍。患者失去了正常的享受愉悦的心境,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不感兴趣,陷入了深深的失落、自责和无望的境地。这样的状况可能在患者的一生中只出现一次,但也可能出现多次。重性抑郁是抑郁障碍的主要类型,占大多数。严重重性抑郁的抑郁发作和持续状态是有一定危险的,自杀便是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在重性抑郁患病时间较长和持续的病例中,可有少部分(约10%)可能会在将来约6 ~10 年后偶尔有狂躁发作的经历。
2、心境恶劣
心境恶劣( dysthymia )相对重性抑郁的症状表现轻,但通常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患者表现在情绪不良、兴趣减少、希望减少、自信心减少、精力减少。抑郁的程度可时强时弱,病情持续2 年以上,常伴有焦虑和躯体症状。由于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与思维抑制,社会功能常不受严重影响,所以这些患者中的很多人仍然在工作和学习的状态中。心境恶劣中的部分患者,可能在其生活中以前曾经经历过抑郁发作的过程。
二、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 manic -depressive illness )是以显着而持久的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自行缓解,有复发倾向。双相障碍与正常人心境好坏的两极波动不一样,它的两极表现更为严重和突出,它可以使人际关系破坏、出现工作障碍或糟糕的学校表现,甚至自杀。双相障碍虽不像抑郁障碍那样普遍,但在美国每年仍然有200 万以上的或者1%的成年人患有此病。双相障碍以既有抑郁又有狂躁,并且以周期性的变化为其主要特征。有时这种两极的变化是快速的和引人注目的,但大多数呈逐渐转换的过程。在情绪异常低落的抑郁发作时期内患者出现重性抑郁的表现;在情绪异常高涨的狂躁发作时期内又会出现精神亢奋、思维疾速、敏感易激惹、言语不停、盲目乐观和过度夸张等症状。
无论是在其抑郁发作和狂躁发作时,患者的社会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抑郁发作时,其社会功能受损和重性抑郁一样;当狂躁发作时,思维判断和社会行为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常招惹麻烦和纠纷。例如公司主管或老板的病态的自我陶醉、自我膨胀,常常可以导致做出愚笨的商业决策等,对公司的损害后果不堪设想。在两极间相互过度和转换时期,症状表现不太明显,患者显得如同常人,情绪方面相对稳定。另外,有人认为严重的狂躁如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持续或发展,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与糖尿病、心脏病有些相似,双相障碍有一个相对长的病程,少部分会伴随或影响到患者的一生,所以必须仔细地认真地对待。与抑郁障碍一样,双相障碍也发生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不一样的是未成年患者的两极之间转化相对更快。而且未成年患者的狂躁较多地表现在躁动不安和倾向于发脾气和损坏物品,而不常表现在一种兴高采烈和自我陶醉的状况。混合发作(是双相障碍中的一种发作类型,后面将详述)在未成年患者中较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的后期,其双相障碍的状况常逐渐转化成典型的成人型的双相障碍症状。双相障碍中的部分患者在青春期的后期开始发病,然后一直延续到成年后,有时它不太容易被及时地诊断,可能发病几年后才获得恰当的诊断和治疗。双相障碍包括双相Ⅰ型、双相Ⅱ型和环性心境障碍三种。
1、双相Ⅰ
双相Ⅰ型(bipolar Ⅰ disorder)是指典型的抑郁和狂躁交替发作的,或没有抑郁发作仅有狂躁发作的纯狂躁,是多呈复发性的双相障碍。大多数具有典型的抑郁发作和狂躁发作症状,交替出现,反复发生,是传统型的双相障碍。
2、畅双相Ⅱ
双相Ⅱ型( bipolar Ⅱdisorder )是指抑郁和轻狂躁发作交替发生,多呈复发性的双相障碍。和双相Ⅰ型的不同是其狂躁发作轻微,症状和轻狂躁发作一致(后面将详述),所以它是抑郁发作和轻狂躁发作相交替,反复发生。
3、环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 cyclothymia )是指患者在两年内出现的情绪多次反复高涨和低落,其心境改变的程度达不到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但又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并且在这两年之内有心境基本正常的间歇期。环性心境障碍属于持续性心境障碍。要注意这种高涨和低落不是由于对毒品、药物和酒精的依赖,不是由于某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也不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环性心境障碍的患者应该从未出现过符合狂躁发作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一旦出现之后,即应诊断为其他类型的情感障碍。
以上给我们介绍的就是对于情感障碍两种类型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学习到了呢?我们患有情感障碍的患者在生活中的情绪一定要保持稳定,家属在生活中要护理好患者的情绪,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这样的话会让我们的患者有个美好的未来,祝大家身体健康!
什么是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抑郁症类型,躁狂抑郁症是抑郁症中症状严重,危害较大的一种。躁狂抑郁症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有情绪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症状。这种抑郁症极大的危害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到底什么是躁狂抑郁症呢?
躁狂抑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是情感障碍或心境障碍的类型之一,正成为美国社会的严重的医学问题和健康焦点。
哪些人患躁狂抑郁症?
每年,躁狂抑郁症影响230万以上美国成人(≥18岁)。如果起病于12岁以前,则常与注意缺陷/活动过多障碍混淆。注意缺陷/活动过多障碍是一种以嚴重和持久困难导致注意不能或"注意分散"、冲动、多动等为特征的综合症。
躁狂抑郁症通常起病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男女同等受累(尽管女性更可能发生抑郁而少躁狂症状)。
一些病例中,躁狂抑郁症发病有家族性倾向,被认为是遗传的。研究者们正继续大量研究,旨在确定本病的病变基因。
躁狂症抑郁症双相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涉及一次或多次严重的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疾病。这种疾病使人的情绪摇摆于极度高涨(或者易怒,或二者兼有)和悲伤失望之间,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会存在情绪正常的时间。
尽管和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具体基因还没有被发现,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患者有亲戚具有某种形式的抑郁症状。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人们可能遗传获得这种病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可以在环境因素,比如,生活中极度痛苦的事情的激发下发展成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存在表明一种可以改变人的情绪的生化失衡。这种生化失衡被认为是由不规律的荷尔蒙分泌,或大脑里的某种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问题引起的,这种神经递质在我们的神经细胞之间担任信息使者。
总之,至今为止,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症)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
目前还没有发现可以防止双相抑郁症的方法,所以关注其症状进行早期干预就显得很重要。有些患有双相抑郁症的人会自杀。确认早期症状,早日进行治疗对以后的病情控制很有好处。
如果您身边的人得了双相障碍,您会不会容易察觉到帮助他需要时间、耐心以及理解,有些时候您也许想自己能治愈他,然而您办不到。您的努力只是他治疗的一部分;学习一切您能学到的关于双相障碍的知识非常重要,您对疾病的了解会使事情变得很不一样,您能给他特别的帮助与支持,您能很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情感障碍的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由躯体疾病或物质依赖所致的双相障碍。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尤以女性)可能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应做甲状腺功能测定。对过度兴奋及进食不好者应注意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了解。心理学测试、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和脑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可供参考。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血浓度测定,以保证疗效、监测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
情感障碍如何预防
病程与预后:
躁狂症起病较急,已性多于男性。抑郁症起病多缓慢。自然病程3-6个月,躁狂症比抑郁症特续时间短,有反复发作倾向,以发作1-2次居多,亦可发作数次,发作次数愈多,年龄愈大,其病程持续时间愈长。一般预后良好,间歇期精神状态正常,多次发作也不遗留精神症状和人格障碍。少数患者迁移成慢性者,预后较差。从类型上看:单相型发作的间歇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双相型双单相型易于复发,发作持续时较短。
预防复发:
锂盐能减少躁狂症的复杂率,对抑郁症也有一定的预防复发作用,对双相病例的躁狂与抑郁发作均有较好预防作用。抑郁症临床缓解后,持续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6个月以上,比服安慰剂者的复发率减少一半。
调养:
患者居室须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避免阳光刺激。尊重病人,尽可能让病人处于正常的物质、精神生活之中,经常与其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密切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对情绪亢奋、行为不能自制者,须防止其毁物伤人;对情绪低落者,须防止其自杀。对饮食几废者,应予喂药、喂水,督促其进食,饮食以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为宜,避免辛辣厚味,禁烟,酒。
双相情感障碍该怎么办
属于双向性情感障碍,疾病不易治愈且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去除心理因素,药物只是控制了疾病的某些症状,当遇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时又可能复发,因此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服用中药治疗逐渐减掉西药。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中药没有依赖性,而且可以对抗西药的副作用,调理长期服用西药后的身体状况,调理脏腑机能,固本培元,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疗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祝早日康复。
老年性抑郁症发病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中,遗传学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家系调查中证实: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发病率高8~18倍;抑郁症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发病率高1.5~2.5倍,而两者的一级亲属中抑郁症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3倍,这种差距随血缘关系的疏远而缩小。
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比较高。
从双生子调查中也证实:一般均认同的是:单卵双生子比双卵双生子的遗传因素更高。调查发现:单卵双生子之间的双相情感障碍同病率为33%~90%:重性抑郁症同病率为50%。而双卵双生子之间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同病率为5%~25%;重性抑郁症的同病率为10%~25%。这些数字差别之大,是因为研究方法不同所引起的,但是一致的结论是: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显然高于双卵双生子,证明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对寄养子的研究中证实了环境因素在发病的因素中不如遗传因素更加直接和重要。
2、心理社会因素:
抑郁症并不像某些遗传疾病,如血友病那样直接地遗传(子代中男性为显性遗传,女性为隐性遗传)。而抑郁症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的诱发,才可能导致发生疾病。因此环境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认为,环境因素,可以在发病前有时已经存在,如进行的抑郁症病人与正常人关于对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的回顾性调查证实,病人组在病前6个月中经历了更多的难以接受的生活事件,可以认为它与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也有研究证实,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恶性生活事件可使抑郁症状复燃,复发及慢性化。
另外,早年(童年)时期具有亲子关系破裂,特别是由于家庭不和所造成的亲子分离,以及早期父母抚养类型对儿童早期发育的影响,都与成年期的精神症状及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3、性格及家庭因素:
人的性格与疾病(包括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判定哪种性格(人格)与抑郁症的发病有特殊关系。但是从家庭、婚姻、亲友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来看,抑郁症病人在这些方面均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有的研究证明:社会支持与抑郁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缺乏与亲友之间的一定数量及质量的联系会诱发抑郁症。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支持会使病人认识到自己被关怀,被爱,具有自信心,自尊和价值感,会使抑郁症状获得缓解。
情感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 未明。相关因素有:
(一)行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流行病学凋查结果表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先症者家族中同病率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北海为7.2-16%,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69-95)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既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养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2.病前性格特征:环性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分三类素质: ①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肖极。②轻躁狂素质表现为开朗乐观、热情好动、进取心强、精神充沛,常带有情感高涨色彩。 ③环性素质为上述两种素质特征的交替出现,每种可历时数月之久。
(二)心理社会因素: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
二、发病机理
(一)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假说:如儿茶酚胺(CA)假说认为抑制郁症患者脑内CA不足,多巴胺(DA)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降低;躁狂时则增高。五羟色胺(5-HT)假说认为脑内外交困-HT的增多与减少和躁狂症与抑郁症有关。有人提出胆硷(Ach)能一去甲肾上腺素(NE)能活性平衡失调假说,认为Ach能活性亢进,NE能活性降低可能与 抑制郁症发病有关;反之与躁狂症发病有关。
(二)神经内分泌失调假说: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服用地塞米松后,不出现抑制现象。同时,促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迟缓或消失。推测这些内分泌反应异常可能与间脑、下丘脑生物胺的功能障碍有关。
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躁狂和忧郁的反复交替发作为特征的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也称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发作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为三个主要特征,无幻觉、妄想,食欲、性欲等本能亢进。抑郁发作恰恰是另一个极端,特征是忧郁的、悲观的、情感低落的,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因为二者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主,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可见,双向情感障碍与抑郁症很相似。但是,仔细观察和分析,会发现二者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一是情绪反映特征不同。双向情感障碍表现为躁狂与抑郁的的双向性,而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情绪抑郁,情感低落,没有躁狂状态。
二是情绪反映程度不同。双向情感障碍在躁狂发作时会出现自我情绪失控状态,而抑郁症虽然也是情绪严重地偏离常态,但是不会出现爆发式的情绪失控状态,让人感觉患者还有理智。
三是发病年龄不同。单纯的抑郁症,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而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绝大多数发病于50岁以前,以中青年妇女居多。
四是发病频率不同。在没有就医的情况下,抑郁症往往反复发作。在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情况下,重性抑郁者约50%在首次发病后第二年复发,这复发的病人中,有70%再次复发,在再次复发的患者中,有90%继续复发。也就是说,首次患上抑郁症的人,约有31.5%会转化为慢性抑郁症,有15%的人会因抑郁反复发作而自杀。如果能及时采用中医疗法加以根治,不会出现自杀和反复发作现象。双向情感障碍,也有反复发作倾向,一般两次发作之间完全正常,每次发作持续3个月到半年不等。发作后,病情多数有所环节。一般不会出现自杀现象。
抑郁症是由于人体内黑胆汁过多,进入脑内而破坏它们活动的缘故。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没有信心,常常想不开,更想寻死。忧郁症又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一般主观上感到强烈的悲伤和忧郁,阻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