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好按摩哪里
消化不好按摩哪里
很多人说,吃完饭不消化,可以出去散散步,做做运动什么的有助于消化。且不说,饭后不可以做激烈的运动。就算是可以运动,在这大冬天的,连出门都要做一番思想斗争,又何谈做运动消食儿呢。因此,我们要多了解一些饭后消食儿的方法。下面就请大家和小编一起,看看在寒冷的冬天,什么才是不出屋消食儿的好方法。
第一点就是饭后弯腰。每天饭后弯腰三次,接近90度,幅度要够。但是动作不要快,缓慢进行,每一次弯腰保持1至2分钟。第二点就是按摩相应的穴位消食儿。
按摩的穴位,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不熟悉的话问一下老中医就会懂得,就是内关穴,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将拳头握紧,抬起手,就会看到手臂上的两条筋,就会看到内关穴。它就位于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胃胀气怎么办快速解决 捏手指防胀气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
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经常消化不良如何轻松治疗
有时候吃奶的温度,以及量掌握不好的话,往往就会发生消化不良的,当然成人中,这种消化不良,也是很常见的事了,不过,我们怎么应对呢?
有时胃不舒服、消化不良时,家里又没有药,怎么办?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养生穴位,既绿色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具体按摩哪些穴位呢?中医认为,下脘、足三里、四缝等几个穴位被称为穴位里的健胃消食片。使用方法很简单,人人都能学会。
胃口不好的人分别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每天做一两次,坚持下来,胃口就会慢慢变好。如果消化不良的问题特别严重,出现了胃部疼痛、 呕吐、腹泻等问题,可以找针灸大夫帮你在这几个穴位上扎针,效果立竿见影。下面我们分别看看这几大穴位的养生功效。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我们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内庭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用上面这几个穴位再加上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治疗泄泻效果很好。上巨虚属于大肠经,下巨虚属于小肠经,两个穴位合用,止泻功能很好。委中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位。腹泻的时候只按摩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婴儿消化不良按摩
方法/步骤
消食比较好理解,可以用山楂片、消食片,导滞则需要加些理气的元素,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潘月丽还向家长推荐了几款成药,比如导滞丸、化积口服液、消食片。“其实,积食是标症,真正的问题是出在孩子的脾虚上。脾一直比较虚的孩子,更容易积食,家长应该格外注意,平时就应该给孩子健脾。”对于日常健脾,潘月丽推荐了“山药米粥”食疗方: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宝宝积食消化不良试试穴位按摩方法
以三岁孩子的取穴和推拿次数为例: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推板门200次,清胃经200次,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按中脘和天枢穴各10-2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家长还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症状的轻重适当增减次数。”
宝宝积食消化不良试试穴位按摩方法
将孩子的拇指微屈,再用右手拇指从拇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脾经”;从虎口推到食指外缘的指端,称为“清大肠”;以左手握住孩子拇指,以右手拇指自大拇指掌面第2节推向指根,称为“清胃经”。
宝宝积食消化不良试试穴位按摩方法
4
糖炒山楂:取红糖适量,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白萝卜粥: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消化不好怎么按摩 按摩内庭穴改变消化不良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在人体足背上,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之功效,经常按摩此穴能有效的改善消化不好,胃部痉挛等症,有效缓解胃部疾病,如胃胀胃痛,胃肠虚弱,急慢性肠炎引起的泻下等疾病。
按摩取穴:位于人体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向骨缝方向往返推按200下, 力量要大,最好以个人的承受能力为度,每天早上1次,可以有效助消化,还能缓解因胃火过旺引起的痘痘。
按摩的好处 消化不良:按四缝穴
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
方法: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消化不良按摩改善
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消化不良怎么办?找准穴位,按!按!按!
夏天到了,各式各样的美食纷沓出现,吃货们肯定吃的不少啦!这时候出现消化不良问题~~怎么办?吃苦药?不用急,按摩穴位也可以轻松解决!下面教大家按摩3个穴位助消化,胃口大开,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劳宫穴:在手掌心的位置,简单的找法是把手握成拳头,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即是劳宫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火,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SEO)消化不良怎么办?三个穴位来救急!
大陵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土,对应着脾胃,是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内关穴:在大陵穴向上量三个横指的位置,在手腕两根筋的中间。吃大餐之前,可以先摩拳就是用一个手握成拳头,用拳面顶住另一只手的内关穴,以左右旋转摩擦的方式,来刺激这个穴位。然后双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这个动作是为了激发到手心的劳宫穴最后十指交叉,手腕相扣,从而刺激到大陵穴。
这三个穴位一发热,心包经的功能提升,心火升久可以旺到胃土,好胃口就来了,消化功能也增强了!
如果一个人平时吃饭不注意,容易撑着了,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就会出现胃口的不舒适的,甚至也会有一些恶心呕吐的反应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按摩穴位的方法,也就是按摩上面的几个穴位进行治疗。
肠胃不消化按摩哪里
1、首先需要使用到双手进行按摩,并且按照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顺序轻轻的放在腹部重叠;然后两只手同时用力,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按摩推腹,重复服四十次。注意事项:想要获得最好的效果,那么令腹部出现微微发热是最好的情况。
2、将右手并拢之后放在腹部,然后以肚脐为圆心向四周进行按摩,并且重量应该是从轻到重,速度也要越来越快,按照顺时针的方法按摩一百圈;然后用左手按照这个方法按摩一百圈。注意事项:最好能够双手交替按摩大约二十分钟,以肚皮出现发热的情况最好。除此之外,在按摩之前最好能够服用一杯温开水,这样能够更好的护理肠胃。
3、首先患者需要放松的平躺在床上,然后双手放在腹部的尾侧,然后从手掌的根部开始往下进行按摩,重复五十次就可以了。注意事项:这种按摩方法一定不能够过于急躁,而是应该慢慢的进行,并且在按摩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双手推动了气道。
4、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脾胃不好按摩穴位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肠胃不好按摩哪里
手三里穴为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也是养生强健穴位,可以增强免疫力,经常揉按手三里穴可健脾助运,调理肠胃,通经活络,清热明目。主治胃炎,消化性溃疡,腹痛等肠胃疾病。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三里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
巨阙穴属任脉,穴居中线而近心脏,此穴位具有理气和胃,安神宁心的功效,经常按揉此穴位,可以有效的缓解多种胃肠道疾病,如胃痛,反胃,胸痛,吐逆不食,腹胀,胃痉挛,膈肌痉挛等肠胃性疾病,此外还可辅助治疗惊悸,健忘,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
这个 穴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处。按摩的时候取仰卧位,用手指的指腹端按揉腹部的巨阙穴,反复按揉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可以有效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胃痛,反胃,吐逆不食,腹胀等。
大横穴为足太阴脾经穴位,该穴名义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按摩大横穴有温中散寒,调理肠胃的作用,多由于治疗腹部肥胖,腹痛,腹泻等症。这个穴位在脐中旁开4寸(乳头直下)处。
按摩时用双侧拇指点按同侧大横穴半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或用中指指腹按压本穴,力度以腹内有热感为宜,每次3-5分钟,早,晚各1次。
消化不良按摩哪里
巨阙穴:巨阙位于上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鸠尾下1寸处,用手指指腹短,按揉腹部的巨厥约2分钟,可安神宁心,理气消食。
天枢穴:天枢位于中腹部,肚脐向左右2寸处。用拇指指腹端,推拿腹部的天枢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适宜。可行气解郁,和胃降逆。
气舍穴:气舍位于上胸部,锁骨根部稍中之处,用手指指端,按压胸部的气舍约1分钟,可和胃降逆,益气活血。
脾胃远化不好按什么穴位
1、脾胃运化不好按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2、脾胃运化不好按三眼穴
经常按摩三眼穴也可以调整气血、阴阳,从而实现调脾胃、抗衰老、防病于未然的目的。三眼穴在我们双手的无名指上,只有准确找到穴位,按摩才能有效,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取穴方法是: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无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节上纵向画三条四等分手指的竖线,然后再横向画两条三等分这节手指的横线,这样就形成了六个交点。三眼穴位于最左上角的交点处。
消化不好怎么按摩 按摩大都穴增强消化能力
大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要穴,荥主身热,此穴有泻热止痛,健脾和中的作用,要增强消化能力,每天可以对大都穴进行按摩。两脚的穴位都要按,按摩10分钟左右,以感到酸痛为度。按摩该穴位对胃炎,胃痉挛,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按摩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甲垂直按摩,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健胃消胀。
儿童消化不良怎么按摩 宝宝消化不良按摩穴位解析
宝宝消化不良治疗以温补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为主。中脘健脾养胃,降逆利水;天枢消食导滞,祛风止痛;合谷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足三里通络导滞;上巨虚通经活络调肠胃。诸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