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高眼压、 视野缺损、 眼痛、眼充血、虹视视力障碍、眼疲劳、瞳孔变形、眼球突出 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其特点是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发作性视朦与虹视。冬秋发作比夏季多见,多数在傍晚或午后出现症状,经过睡眠或充分休息后,眼压可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少数人无任何症状。

1、虹膜膨隆型

(1)反复性间歇性眼压升高和眼痛,常伴有轻度充血和虹视。一般天大发作仅仅小发作,或轻微自觉症状。

(2)角膜后有少许色素沉着,但无青光眼斑,虹膜亦无萎缩现象。

(3)当眼压高至4.7kPa(35mmHg)时,房角就有部分关闭。但眼压下降恢复正常时,房角又恢复正常。

(4)激发试验—暗室及暗室俯卧试验阳性。

(5)病变晚期,眼底及视野相继出现青光眼性改变。

2、高褶虹膜型

(1)早期无明显症状,眼矿呈缓慢性上升。

(2)虹膜根部赘长,房角入口处窄,虹膜表面平坦,中央前房较深,而房角较短。

(3)瞳孔散大。

(4)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散瞳可引起发作。

(5)晚期有典型青光眼性视野和眼底改变。

根据房角的形态又可分为两型:

虹膜膨隆型:前房浅、房前窄,虹膜膨隆,发作时有眼压升高,虹视、视蒙、头昏、眼胀等。反复发作后,基压(系24小时的最低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出现周边虹膜前粘连,与角膜背面相巾,高眼压时,瞳孔轻度散大。

虹膜高褶型:这是一种无瞳孔阻滞的闭角青光眼,又称短房角型青光眼。这类病人前房深度正常,瞳孔阻滞不明显。主要由于周边虹膜呈高褶而紧贴到小梁部位,使房水外流受阻。

虹膜呈高褶状,前房中央深,但房角窄。在房角镜下,虹膜前表面外观“正常”。甚至轻度凹陷状。但其根部赘长,可以隆起于房角,形成高原虹膜。故又称根赘性青光眼。当瞳孔扩大后,周边虹膜褶入到窄房角中与小梁接触,在房角尖端规程,接触、阻挡房水流出。但前房角四个象限的改变并不完全一样,各象限的宽窄度有明显的差异,不一致,这是诊断慢性闭角青光眼的主要依据之一。

1、发作时常有情绪紊乱、过劳,长时间阅读等诱因,有虹视及雾视、眼胀,休息睡眠后可自行缓解。

2、眼前部有轻度或中度睫状充血,有时无充血,房角是广泛性永久的粘连,呈闭角或因周边虹膜皱褶靠贴小梁面,使前房浅、前房角窄、房角关闭、房水外流受阻。

3、眼压呈周期性突然升高,单用缩瞳剂不能使眼压下降,开始发作的间隔时间较长,逐渐由于房角粘连而加重,呈经常性持续性高眼压。

4、眼底在早期无改变,晚期则出现视神经乳并没有萎缩为主的青光眼杯。

5、视野损伤和单纯性青光眼表现相似,视力渐减退,以至完全丧失。

青光眼症状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先天性青光眼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原发性青光眼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3.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4.混合型青光眼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闭角型青光眼的危害有哪些

闭角型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闭角型青光眼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没有其他眼病存在,单由患者房角结构先天拥挤,导致前房角关闭、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的一种情况;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由于眼部其他疾病导致房角发生关闭,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的情况。

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其临床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亚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表现为慢性发展过程,仅约30%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多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情发展快,症状明显,往往患眼有明显的胀痛、虹视、明显的视物模糊,还会伴随同侧头疼,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而被误诊为胃肠疾病或颅脑疾病。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往往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或仅有短暂的虹视及轻度视物模糊。如果不及时就医,反复发作后会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直至失明。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往往冬秋发作比夏季多见,多数在傍晚、过度劳累或剧烈情绪波动后出现症状,经过睡眠或充分休息后,眼压有可能自行恢复正常,症状也会随之消失。相当一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整个患病过程中除了晚期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之外无任何其它症状。正是由于青光眼发病过程有相当的隐蔽性,所以主动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青光眼避免青光眼性的失明是非常必要的。

医生为我们介绍的闭角型青光眼的危害以及得了闭角型青光眼该怎么办的内容就是上面的那些了,相信大家看过以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失明的后果太严重,什么都看不见的日子实在令人无法想象。

眼压高的原因

对眼压影响最大的是房水,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即在一定时间内,房水的产生和排出量是相等的。如果房水的排出通道受阻碍,或因某种原因使房水的量增加,都可导致房水的蓄积,使眼压升高。

高眼压且伴有眼红痛,视力下降者,可见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恶性青光眼,由葡萄膜炎,晶状体膨胀期,晶状体脱位,眼内肿瘤所引起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炎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由炎症、肿瘤或出血导致的球后压力升高。

高眼压不伴有眼红痛,视力逐渐下降者,可见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局部或全身使用皮质激素,高眼压症。主要是用脱水剂如甘露醇.高浓度的葡萄糖效果好,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患有青光眼等疾病

老人眼睛不适应该注意哪些眼科疾病呢

1.爱流泪。老人流泪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结膜松弛症等。子女应注意观察老人的日常表现,如果发现老人经常有眼泪汪汪、擦拭眼睛、迎风流泪等情况,一定要尽早督促并陪同老人去医院检查。

2.白内障。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浑浊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类常见眼病。老人发生白内障大多与年龄相关,主要是由于年龄引起的晶体代谢异常所致。我们在生活中要留意父母视力的变化,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无痛、渐进的,特别是有近视或远视的老人,原来度数合适的眼镜变得不清楚了,这也可能是白内障发展的表现,发现问题应及时到医院确诊。

3.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是老人比较常见的眼病之一,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发病情况又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迅速,伴有明显症状。发作时,眼红、眼痛、眼胀,并伴有头部胀痛、恶心、视力急速下降,重者仅能看到亮光,如发生上述情况要马上到眼科检查。由于高眼压也可引起头痛和恶心,因此当老人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忘记排除青光眼的可能。

青光眼发生的征兆有:1.在情绪明显波动时或在黑暗处停留一段时间后,出现眼部胀痛、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2.近视患者短时间内出现近视度数加深,或眼镜度数合适还会经常出现头痛、眼胀。3.比正常同龄人过早出现老花眼。4.用眼时间久后,容易出现眼眶或鼻根部的酸胀感。5.夜晚看灯光有虹视现象。一旦确诊老人患有青光眼,要督促老人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并帮助老人消除悲观、消极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青光眼虽然不能治愈,但是可以控制。

4.干眼症。干眼症是老人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引发干眼症的原因很多,老人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以及患有糖尿病、类风湿等全身病等。子女平时要注意老人是否有眼干、眼痒、异物感、烧灼感、容易疲劳等症状,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可用加湿器适当提高环境湿度,让老人少吹风、少吹空调,减少注意力集中的工作等,来配合缓解眼部不适。

5.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是老人常见的致盲眼病,该病可能与长期慢性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如果老人出现视物变形、视野中有暗点或视力下降等情况,要考虑到有可能是出现了眼底病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老人是否有视物变形、视野中有暗点或视力下降等情况,一旦发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带老人到正规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五大老年人容易出现的眼科疾病,一旦出现眼科疾病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危险,因此必须要注意积极地预防,积极地护理眼睛。

青光眼患者会有哪些典型临床表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轻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青少年性青光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有的患者查出来青光眼,但自己错误的认为,我现在又没有什么感觉,视力也可以,不可能象大夫说的那么严重,真正失明了,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在黑暗中痛苦的渡过终生。

闭角型青光眼的简介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患者的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

闭角型青光眼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没有其他眼病存在,单由于患者的瞳孔阻滞,或患者虹膜根部肥厚、前移,导致前房角关闭、房水流出困难、眼压升高的一种情况。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他眼病引起房角关闭所导致的青光眼。常见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后粘连导致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等。.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有明显的种族差异,爱斯基摩人和亚洲人的发病率较高,白种人的发病率较低。.

根据发病速度的快慢,闭角型青光眼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发病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较轻;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时则有明显的眼红、眼痛,视力模糊或急剧下降,常伴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易被误诊为脑部疾病或急性胃肠炎,造成延误治疗或错误治疗。

不同类型青光眼有哪些症状区别

青光眼其实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青光眼造成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症状也是比较典型的,了解了下面这些青光眼症状对于加强对疾病的认识非常有帮助。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都会使患者出现不适现象,而且有的类型的不适是比较明显的。慢闭性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发作性视朦与虹视。多发生于冬季,在傍晚或午后出现症状,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逐渐消失,易反复发作。少数人无任何症状。前房角:病眼均为窄角,在高眼压状态时,前房角部分发生闭塞,部分仍然开放。早期病例,当眼压恢复正常后,房角可以完全开放,但是反复发作后,则出现程度不同的周边虹膜前粘连。至晚期房角可以完全闭塞。

而且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还会出现升高的现象,这是由疾病造成的。开始一段时间的发作具有明显的时间间隔,晚上仅持续1-2小时或数小时,翌日清晨,眼压完全正常。眼底改变:慢闭性青光眼的早期症状眼底完全正常,到了发展期或晚期,则显示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盘凹陷扩大及萎缩。早期视野:视野早期正常,当眼压持续升高,视神经受损,此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晚期出现典型的青光眼视野缺损。

由此可见,如果得上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眼底改变等多种症状,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青光眼症状,尤其是当出现了几种症状时就要怀疑是不是得上了青光眼了。

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3.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4.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青少年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轻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 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 外伤性青光眼: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如能积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手术只能修复受损伤的眼内组织,但其引起的眼底损伤无法纠正,所以此型病人一般在当时经西医处理后,认为就好了,不再治疗,一旦发现已视神经萎缩,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

青光眼这种病情在治疗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无论怎样建议患者都不要轻易的放弃对自己病情的治疗,一定要选择权威的三甲医疗机构让专业的医生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帮助患者确立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患者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

老年人常见眼部疾病有哪些

老年人常见眼部疾病有哪些?

1、眼睛炎症

老人流泪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结膜松弛症等。子女应注意观察老人的日常表现,如果发现老人经常有眼泪汪汪、擦拭眼睛、迎风流泪等情况,一定要尽早督促并陪同老人去医院检查。

2、老花眼病

老花眼是因人老后水晶体(晶状体)硬化或部分硬化,对光感调节不足,致使光线的焦点不能准确聚集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后面,使看近距离的物品和文字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一般人在40岁左右都会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老花。

3、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浑浊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类常见眼病。老人发生白内障大多与年龄相关,主要是由于年龄引起的晶体代谢异常所致。我们在生活中要留意父母视力的变化,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无痛、渐进的,特别是有近视或远视的老人,原来度数合适的眼镜变得不清楚了,这也可能是白内障发展的表现,发现问题应及时到医院确诊。

4、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是老人常见的致盲眼病,该病可能与长期慢性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如果老人出现视物变形、视野中有暗点或视力下降等情况,要考虑到有可能是出现了眼底病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老人是否有视物变形、视野中有暗点或视力下降等情况,一旦发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带老人到正规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5、干眼症

干眼症是老人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引发干眼症的原因很多,老人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以及患有糖尿病、类风湿等全身病等。子女平时要注意老人是否有眼干、眼痒、异物感、烧灼感、容易疲劳等症状,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可用加湿器适当提高环境湿度,让老人少吹风、少吹空调,减少注意力集中的工作等,来配合缓解眼部不适。

6、眼睑内翻

眼睑内翻又称“痉挛性内翻”,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之一。患者常因下眼皮边缘向内翻卷,眨眼时黑眼珠(角膜)经常受到眼睫毛刺激,眼泪涟涟,眼白(球结膜)发红充血,引起浅层角膜炎。严重时黑眼珠还可发生溃疡,痊愈后形成翳子而影响视力。治疗方面,对于轻度内翻,可剪一小块胶布粘贴在下眼皮上,将眼皮边缘向外拉。如不见效可考虑做手术矫正,切去部分皮肤及肌肉,使眼睑位置得到矫正。

7、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是老人比较常见的眼病之一,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发病情况又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迅速,伴有明显症状。发作时,眼红、眼痛、眼胀,并伴有头部胀痛、恶心、视力急速下降,重者仅能看到亮光,如发生上述情况要马上到眼科检查。由于高眼压也可引起头痛和恶心,因此当老人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忘记排除青光眼的可能。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诊断方法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方法有什么呢?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常见的青光眼的类型及时的诊断会造成患者的身体出现很大的问题,甚至会造成全身性的症状,因此要早诊断早治疗,具体的请看下面的介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典型时,关键在于观察高眼压下的前房角状态。当眼压升高时房角变窄,周边虹膜前粘连在各象限程度不一致,甚至在部分房角依然开放,而眼压下降至正常时,房角就变宽了。因此观察高眼压和正常眼压下的前房角状态,将有助于与开角型青光眼的鉴别。只有在具有正常眼压,视盘与视野,而房角窄但完全开放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需要选择暗室试验、俯卧试验、散瞳试验等激发试验以助诊断。

虹膜呈高褶状前房中央深,但房角窄。在房角镜下虹膜前表面外观“正常”。甚至轻度凹陷状。但其根部赘长可以隆起于房角,形成高原虹膜。故又称根赘性青光眼当瞳孔扩大后,周边虹膜褶入到窄房角中与小梁接触,在房角尖端规程接触、阻挡房水流出。但前房角四个象限的改变并不完全一样各象限的宽窄度有明显的差异,不一致,这是诊断慢性闭角青光眼的主要依据之一。

发作时常有情绪紊乱、过劳,长时间阅读等诱因有虹视及雾视、眼胀,休息睡眠后可自行缓解。眼前部有轻度或中度睫状充血,有时无充血,房角是广泛性永久的粘连呈闭角或因周边虹膜皱褶靠贴小梁面,使前房浅、前房角窄房角关闭、房水外流受阻。眼压呈周期性突然升高,单用缩瞳苭不能使眼压下降,开始发作的间隔时间较长逐渐由于房角粘连而加重,呈经常性持续性高眼压。眼底在早期无改变,晚期则出现视神经乳并没有萎缩为主的青光眼杯。视野损伤和单纯性青光眼表现相似,视力渐减退,以至完全丧失。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方法。希望对您在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时能有所帮助。专家提醒您,如发现自身患有青光眼疾病后,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接受治疗。

相关推荐

怎样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很多病人对于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存在疑惑。青光眼疾病的发生是可怕的,特别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病人中最为常见的眼疾,它病情迁延容易反复,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该病的危害,是不可不防的。由于该病症状大部分表现典型,因此诊断起来并不困难。 患者虹膜呈高褶状前房中央深,但房角窄。在房角镜下虹膜前表面外观“正常”。甚至轻度凹陷状。但其根部赘长可以隆起于房角,形成高原虹膜。故又称根赘性青光眼当瞳孔扩大后,周边虹膜褶入到窄房角中与小梁接触,在房角尖端规程接触、阻挡房水流出。但前房角四个象

识破青光眼的假象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分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中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与开角型青光眼。在我国老年人中常见的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但眼科症状却不太明显,特别是它惯用“声东击西”的“诡计”,病在眼上,症状却表现在躯体的其他部位。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躯体症状有头痛、眼睛剧痛或胀痛、虹视、恶心、呕吐,有的还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虽然有眼部症状,但往往被忽视。有时,只根据其躯体症状,误诊为感冒或肠炎等,错过了青光眼的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会造

青光眼的分类有什么呢

一、在开角型青光眼。前房房水外流减慢,眼压逐渐增高,并引起视神经损害和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视野缺失多开始于周边部,如果不治疗,缺失可发展到整个视野,最终引起失明。开角型青眼几乎都是双眼性。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除眼压增高外,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周边视野缩小,轻度头痛,以及一些不明确的视觉症状,如看电灯周围有晕圈或暗适应能力变差。最后视野极度缩小,形成管状视野,患者注视正前方时,周围物体均看不见。 二、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可引起急性发作性眼压升高,单眼发作多见。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前房角一般

青光眼的四大分类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

怎么做才能避免青光眼被误诊

青光眼症状早期不明显,及时出现了明显的症状也会以为是其他眼部的疾病。青光眼治疗需要患者的准确诊断。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也是最容易造成失明的眼部疾病之一。对于青光眼的“声东击西”之“计”,第一要有预料,有防备,特别对老年人,有头痛脑涨时,要考虑有无眼病。第二,要及时识别,在观察躯体症状时,不可忽视眼科症状,经过检查识破假象,查明“真凶”,解除险象。除了医生要注意外,患者自己也应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特别是晚上不要用眼过度,看电视不要连续时间太长,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暴怒,以防止

青光眼为什么容易误诊

主要为青光眼症状早期不明显,及时出现了明显的症状也会以为是其他眼部的疾病。青光眼治疗需要患者的准确诊断。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也是最容易造成失明的眼部疾病之一。对于青光眼的“声东击西”之“计”,第一要有预料,有防备,特别对老年人,有头痛脑涨时,要考虑有无眼病。第二,要及时识别,在观察躯体症状时,不可忽视眼科症状,经过检查识破假象,查明“真凶”,解除险象。除了医生要注意外,患者自己也应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特别是晚上不要用眼过度,看电视不要连续时间太长,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暴怒,

青光眼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蔽,进展较为缓慢,非常难察觉,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疲劳和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有些晚期病例可有视物模糊和虹视。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强调对可疑病例作相关检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自觉症状不明显,发作时轻度眼胀,头痛,阅读困难,常有虹视。发作时患者到亮处或睡眠后可缓解,一切症状消失。此型青光眼有反复小发作,早期发作间歇时间较长,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次发作

情绪波动大也容易引发青光眼

“当急性青光眼在未急性发作时,常伴有轻度眼胀、视力下降、虹视、轻度头痛等症状。”专家介绍,但一旦急性发作,可时常伴有剧烈头痛、眼痛、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开角型青光眼和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不明显,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待病人就诊时已经发生严重的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 而这种视野改变绝大多数是不可恢复的。因此,青光眼患者早期就诊尤为关键。到目前为止,青光眼不能有效预防。但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控制青光眼,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定期的眼科检查有助于检测视功能。市民可以到正规医院检测眼压,必要时进

青光眼的四大分类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青光眼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曾称视乳头)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schitz眼压计),超过24mmhg为病理现象。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视野可见青光眼性典型改变。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

头疼恶心要提防是青光眼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青光眼类型多为闭角型,约占70%-80%。闭角型根据发病情况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眼睛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而引起的眼压升高;发育性青光眼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在婴幼儿或青少年时期即表现出青光眼的改变。可见,青光眼的发生“既不挑人,也不挑年龄段”。 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1、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