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吃什么药 青皮疏肝破气
理气吃什么药 青皮疏肝破气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7-8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去瓤肉,晒干,生用或醋灸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醋灸疏肝止痛力强。
陈皮青皮好还是红皮好 陈皮大红皮和二红皮哪个好
各有各的好,主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大红皮和二红皮同属于陈皮,是陈皮不同时间段的产物,并没有哪一个更好的话说,无论是大红皮还是而红皮,两者都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其中大红皮味辛,性状温补,味辛较甜,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好处;而二红皮亦味辛,微苦略甜,有消积化滞,疏肝破气的好处,生活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即可。
理气的中药有哪些
陈皮理气健脾
陈皮味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青皮疏肝破气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7-8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去瓤肉,晒干,生用或醋灸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醋灸疏肝止痛力强。
川楝子行气止痛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用时打碎,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炒用寒性减低。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乌药行气散寒
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肺,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g。
青皮与陈皮的区别
概念: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肝,胆,胃经
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依据:《本草纲目》言其“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消肿,疏肝胆,泻肺气”;《珍珠囊药性赋》言其“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治左胁肝经积气”
陈皮
概念: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三年制成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依据:《本草纲目》言其“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意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能“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痰疟”;《饮食别录》言其“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END
异同
同:
陈皮与青皮都是性温的,陈皮青皮的作用向上。
异:
陈皮和青皮一为是成熟的果实,一为幼果,决定了二者的性情大不相同。陈皮成熟,所以性较为缓和,在行气过程中就能照顾的比较全面,行遍大部分的脏腑,应用范围也就非常的宽;青皮就不同了,它色青上行疏通,又能入肝胆。能够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肋脘胀痛,乳痈、疝痛,食积气滞。
化肝煎的功效与作用 疏肝解郁
化肝煎是由青皮、陈皮、山栀子、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七味药组成,其中青皮是疏肝理气的主药,入肝、胆、胃经,主要功效是疏肝破气,消积化滞,芍药入肝、脾二经,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的功效,两味药对于有胸胁胀痛症状的人来说是有缓解作用的。
青皮的功能主治
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
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气。"
③《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④《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初春多吃橘子功效多
橘肉:味甘酸性凉,具开胃理气、止咳润肺、解酒醒神之功,主治呕逆食少、口干舌燥、肺热咳嗽、饮酒过度等病症。
陈皮:橘子干燥成熟的外皮,以陈者佳。其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降逆等功能,可治疗脘腹胀满及疼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嗳气、呃逆、便溏泄泻、寒痰咳嗽等病症,还可解鱼蟹毒。
青皮:橘子未成熟果实之外皮或幼果,色青而名之。其性温味苦辛,具疏肝破气,散结消痰之功,力较陈皮而强,常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胀闷、疝气、食积、乳房作胀或结块、癥瘕等症。
橘核:橘子的果核(种子),性微温味苦平,功专理气散结止痛,对睾丸胀痛、疝气疼痛、乳房结块胀痛、腰痛等有良效。
橘络:橘皮内层的网状筋络。性味甘苦平,有行气通络,化痰止咳之功,主治痰滞经络之胸胁胀痛、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等症。
橘子的作用 橘子其他作用
橘子全身都是宝贝,除了上面所述的一些作用外,对橘子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处理,都会起到特殊的功效与作用。
橘子皮晒干后入药称之为“陈皮”,陈皮的药用价值很高,其性温、微苦,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降逆等功能。经常用于治疗脘腹胀闷、恶心呕吐、呃逆、便溏谢谢、鱼蟹毒等症状。
在橘子未成熟之时,橘子的外皮称之为青皮。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的功效。青皮散结之力比陈强,常用于疝气、食积、乳房胀满、结块、症瘕等症状。
橘皮内层有一层白色的络纹,这层络纹性甘味苦平,可以起到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的作用。主要治疗痰滞引起的胸胁胀痛、咳嗽咳痰等症状。
橘子即是橘子的种子,其性微温,微苦,有理气止痛之功效。对于睾丸胀痛、疝气疼痛、乳房结块胀痛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治胆囊息肉怎么办呢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
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
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
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
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 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产后催乳的中医食谱
老姜红枣茶
红枣滋补,金针菜促进乳汁分泌。
原料
老姜50克,红枣15粒,干草5片,金针菜15根,白糖适量。
做法
1、老姜连皮切片。
2、在锅中倒入2公升水煮沸后,加入金针菜、老姜、红枣和甘草,再煮至开锅。加入白糖后转小火再煮30分钟即可。
鲜虾丝瓜汤
青皮有疏肝破气的作用。此汤由青皮与治乳汁不通的丝瓜,补肾通乳、化淤解毒的虾共煮而成,具有疏肝气、行血脉、下乳汁的功效。适于产后肝郁气滞所致乳汁不下者食用。
原料
鲜虾100克,青皮6克,丝瓜200克,植物油、料酒、姜、葱、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
1、将青皮研成粉末;丝瓜刨去外皮,洗净,切成斜片;葱切成葱花;姜切成丝。
2、鲜虾去须及足,洗净,加入料酒、青皮末、少许精盐拌匀,腌10分钟。
3、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热,下姜丝、葱花爆香,再倒入鲜虾翻炒数下,加适量清水煮汤,待沸进放入丝瓜片,煮至虾、瓜熟后,加味精、精盐调味即可。
去湿热的中药处方 湿热致胁痛:木香槟榔茶
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大肠,肝,三焦经,可行肝经气,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胸胁胀满,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不思饮食等症;槟榔性温,味辛,苦,具有下气行水的功效,主治食滞,脘腹胀痛等症;青皮性温,味苦,辛,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滞等作用;大黄可以解决一切湿热滞腑的症状,茉莉花茶清热解毒,理气安神,振脾健胃。
做法:木香5克,槟榔2克,青皮2克,大黄1克,茉莉花茶5克。将木香,槟榔,青皮,大黄加适量水煎煮成药液,用来泡茉莉花茶饮,冲饮至味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