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皮疹不等于药物过敏
宝宝起皮疹不等于药物过敏
不应靠皮疹就判断孩子对药物过敏。专家告诉记者,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对多种药物过敏,因为孩子曾经有服药后出现皮疹的经历,但实际上未必是孩子对药物过敏。“首先,这些皮疹未必是药物过敏的反应,有可能是病毒疹,即是感染的病毒引起了皮疹。”她表示,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年幼儿童中,10%的儿童可发生皮疹,其中大多数不是真正对药物过敏,且日后再次给药时也不会复发。病毒疹在儿童中极为常见,所以当孩子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时,医师尚且常困惑该如何鉴别诊断,家长更分辨不清了。
辨别!须区分是否药物过敏
一项对门诊过敏患儿进行的研究发现,在62例考虑与抗生素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中,再次用药后仅有8例会又一次诱发了皮疹。“也就是说,大部分不是药物过敏反应,否则再用药就会再出皮疹。”因此,很多病毒感染没必要使用抗生素。
辨别是药物过敏起疹还是病毒疹,非常有必要,因为如果已知患儿对某种药物过敏,则在下次开药时就会禁忌再使用该药物,而且还可能包括同一类药中的其他所有药物。专家认为,轻率地将服药后出现的皮疹都归为药物过敏反应,会对治疗不利,限制了治疗方案。
因此,在孩子出现皮疹后,父母不能自己妄加判断,而是请儿科有经验的医生判断是否为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如何鉴别诊断?
药物过敏诊断鉴别鉴于药物反应范围广泛,表现复杂,且多于特异性,要确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对于药疹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病史为主要依据,再结合皮疹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实验室检查方面,发皮肤划痕,皮内试验常以检测患者对青霉素或碘化物有无敏感性,对防止过敏性休克反应有一定价值,但对预防药疹的发生意义不大,体外试验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rnt test,RAST等已用于致敏原的检测,但仅对部分药物可靠,在有条件情况下可采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主要是各种药物间的过敏鉴别诊断:鉴于药物反应范围广泛,表现复杂,且多于特异性,要确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对于药疹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病史为主要依据,再结合皮疹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宝宝过敏性荨麻疹怎么办
首先要了解宝宝为什么患上过敏性荨麻疹,引发宝宝过敏性荨麻疹的常见因素有三种。首先是食物过敏,宝宝食用某些食物后会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发过敏性荨麻疹,常见的引发过敏的食物有鸡蛋、鱼、虾、牛奶和坚果等。其次是宝宝不慎接触到一些过敏原,导致皮肤过敏,如花粉、粉尘、动物的毛发和皮屑等。引发过敏性荨麻疹的因素还有药物过敏,一些宝宝服用抗生素或一些药物后会发生过敏性荨麻疹,最常见的引起药物过敏的抗生素为青霉素。
宝宝过敏性荨麻疹应该怎么办?宝宝患上荨麻疹后,身上的风疹团会非常瘙痒,此时可以给宝宝外用一些止痒肌,如炉甘石洗剂,可以起到止痒消炎的作用。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配合维生素交替服用,不仅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还能避免宝宝对药物出现抗耐现象。
宝宝得了过敏性荨麻疹,家长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细节。首先要将宝宝实行隔离,并且经常对宝宝的衣物和玩具进行消毒。其次要让宝宝多卧床休息,并保持居室内的通风和安静。同时要做好宝宝皮肤的清洁工作,可以经常使用温水给宝宝擦拭皮肤,但是注意不要使用沐浴露、肥皂等给宝宝洗澡。宝宝患了过敏性荨麻疹后,要给宝宝多补水和营养,喂食方面可以给宝宝喂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在日常挑选食物的时候,要注意避开过敏性食物,以免宝宝再次患上过敏性荨麻疹。
常见的皮疹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主要分为:斑疹,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丘疹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湿疹等;玫瑰疹常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圆形斑疹,压之退色。这是对伤寒和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荨麻疹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或苍白或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虫咬伤等。
药物过敏的诊断过程
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药物性过敏的诊断
鉴于药物反应范围广泛,表现复杂,且多于特异性,要确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对于药疹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病史为主要依据,再结合皮疹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一、用药史:
判断药物过敏一定要有用药史,最常见引发药物过敏的药物主要有:
①抗生素类,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②磺胺类。
③解热、镇痛类,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
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
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药也可引起药疹。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等;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另外,有些复方中药部分为西药,使用时更应注意。
二、潜伏期:
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过的药物,服用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过敏则需高度怀疑。
三、症状及体征:
药物过敏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有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红斑、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紫瘢样、玫瑰糠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形或剥脱性皮炎型等。皮疹一般伴随较为严重的瘙痒。除固定性红斑和荨麻疹样药物过敏外,其他各类药物过敏均为对称和全身分布,皮疹发红、色泽鲜艳。
有时可有粘膜损害。皮疹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轻的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因此,一旦您怀疑身患药物过敏,需及时赴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
实验室检查方面,发皮肤划痕、皮内试验常以检测患者对青霉素或碘化物有无敏感性,对防止过敏性休克反应有一定价值,但对预防药疹的发生意义不大。体外试验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rnt test,RAST)等已用于致敏原的检测,但仅对部分药物可靠,在有条件情况下可采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吃药过敏怎么办
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一类非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病变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小儿,它与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途径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药物,无论口服、注射、外用或喷雾,皆可发生皮肤、粘膜以致全身的损害。
药物过敏反应分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前者在用药后瞬间出现,比如注射青霉素后,甚至皮试中即可发生胸闷、心慌、气短、面色发青、大汗淋漓、手足冰凉,甚至脉细弱以至休克。这种药物反应较严重,不及时抢救,可造成小儿死亡。
而迟缓反应是在用药数日后出现皮疹且疹型不一,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等,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迟缓反应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迟缓反应者可在局部或仅侵犯皮肤或一个脏器,症状相对较轻。
有荨麻疹能洗澡吗 宝宝起荨麻疹怎么预防
大部分的荨麻疹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方法如下:
如果您的宝宝吃药后,引起过敏反应,您应该回原来开处方的医师那儿,请他将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纪录下来,下次不要再用,而您自己也应该记下来,并告知所有照顾宝宝的人,下次看病时,要把纪录的药物告诉医师,避免再用。
如果您已知道宝宝会对一些食物过敏,平时就得避免,跟药物过敏一样,您也得告知照顾宝宝的人,宝宝对那些食物过敏。像鱼类、蟹、虾、花生、蛋、草莓等都是常见的易过敏食物。
有些宝宝吹到冷风,或是出汗、温度热,就会出现荨麻疹,那就得注意宝宝周遭环境恒温的重要。如果宝宝对尘璊、霉菌过敏,则环境中就得尽量避免尘璊的滋生,例如保持家中的干净、拿掉地毯、使用防璊寝具,使用除湿机保持适当的湿度(约50%左右),不可太潮湿,以免滋生霉菌、尘璊。
若您的宝宝起荨麻疹的原因不明,应该寻求专业医师帮助,虽然有些是找不到病因,但至少医师可以给您专业的建议,尽量避免过敏的发生。
宝宝吃辅食过敏的症状 注意事项
给宝宝添加辅食,要一种一种地添加,每次添加的新食物至少坚持三天,并观察孩子对食物的接受状况。急性过敏24小时之内就会发生,慢性过敏会于三天内发生,如果宝宝有腹泻、呕吐、出皮疹等症状时,应停用该食物,及早到医院通过抽血或皮肤试验进行食物过敏检测,日常饮食中尽量避免食用该食物。
宝宝起湿疹的原因 为什么宝宝会起湿疹
宝宝起湿疹的原因很多,有外因,也有内因。
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等都可影响湿疹的发生。
外界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多汗、搔抓、摩擦以及各种动物毛皮、植物、化学物质等会诱发湿疹。
有些日常生活用品如香脂等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也可诱发湿疹。
如果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也可使湿疹情况加重。
遗传:如果家族中有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人,宝宝也比较容易患上。
过敏:宝宝湿疹常与自身免疫系统不成熟有关。
秋冬湿疹主要是过敏导致的,真正治疗湿疹,还是应该从原因找起。
秋冬年纪越小,湿疹与过敏的关系就越大。而且与食物过敏的关系越大。
秋冬对婴幼儿来说,湿疹多由于食物过敏,特别是乳蛋白过敏所致。
秋冬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需要排查自己的食物。看看哪种食物导致宝宝产生过敏引起湿疹。
婴儿湿疹如何预防
1. 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 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 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抓挠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4. 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5. 注意洗澡水质不佳带来的皮肤湿疹。城市水质因为经过较长的运输管道和楼顶水箱,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自来水中含有寄生虫、铁锈和漂白粉等,对于宝宝极为幼嫩的肌肤容易造成刺激,从而引发过敏和湿疹。如果家里自来水有比较浓重的漂白粉味,或水质偏黄,可以在沐浴软管的末端安装“宝宝爱水”婴幼儿沐浴净化器对水质进行过滤,让宝宝用上干净的沐浴用水,从而大幅降低患湿疹的几率。
6. 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7. 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8. 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参考医生的意见选用脱敏配方奶,已有研究证明选用脱敏配方的配方奶,有助于调整婴儿的免疫系统,降低婴儿湿疹,以及避免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可以引起婴幼儿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米、螃蟹等。另外,灰尘、羽毛、蚕丝以及动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婴幼儿发生湿疹。宝宝穿得太厚、吃得过饱、室内温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湿疹加重。
宝宝得了湿疹后,除了用药物治疗、忌用毛织物和化纤织物之外,喂奶的妈妈也应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牛奶、鲫鱼汤、鲜虾、螃蟹等诱发性食物,多吃豆制品,如豆浆等清热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葱、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质进入乳汁,加剧宝宝的湿疹。
春季宝宝湿疹高发做好预防
正打算春暖花开的季节给宝宝拍几张靓照,谁知大片大片的湿疹频频找上门,宝宝变成了脸红红的小花猫。这还不算什么大事,关键有些宝宝还又疼又痒,抓得皮肤都溃烂了!很多家长发现,明明是气候宜人的春天,宝宝脸上的湿疹却似乎比冬天还严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应该如何消灭掉这恼人的湿疹呢?
春天是宝宝湿疹高发期
小儿湿疹俗称奶癣,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2岁之内的婴幼儿最为常见,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宝宝长湿疹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疾病引起,如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精神因素等;二是接触过敏物引起,如食物、吸入物、生活环境、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过敏因素引起。
春天不仅过敏原多,如花粉、微生物、昆虫、宠物皮毛和分泌物等,而且气候潮湿,使得宝宝湿疹更容易复发。如果妈妈发现孩子的两颊、额、头皮等处出现了小米粒样的皮疹,就要注意是不是患上湿疹了!
远离过敏原有效预防湿疹
湿疹说穿了其实就是过敏的问题,但小宝宝的过敏和大一点的孩子不同,大孩子可能是对食物过敏,也可能是对一些吸入性物质,比如花粉、螨虫过敏,症状表现更多样,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症状都会有;而小宝宝多数与饮食有关,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就是湿疹这样的皮肤表现。
要想预防湿疹,首先要远离过敏原。家长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注意饮食:哺乳期妈妈也要特别注意饮食,少吃或者不吃易过敏食物及辛辣食物,注意对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等尽量少吃,检查一下宝宝是否因为奶粉过敏;
2.注意减少吸入物: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包括家里不养宠物,如鸟、猫、狗等;室内要通风,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等。
3.贴身衣物要温和:宝宝的衣物、毛巾等会跟宝宝皮肤接触的物品尽量选择全棉、纯色的,避免引起过敏。此外,给宝宝使用的沐浴、护肤产品都要选择抗敏感的温和的产品。
治疗湿疹注意清洁,可适当用药
如果宝宝长了湿疹怎么办?家长在护理时要根据轻度程度来护理,如果湿疹不算严重,注意保持皮肤干爽和清洁,如果较严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保持皮肤清爽
潮湿的天气容易引起细菌的滋生,因此家里应该要多通风,保持干爽舒适。尤其要注意宝宝皮肤干爽,宝宝的衣物、被褥要保持干爽。另外要注意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
2.注意合理清洁
宝宝长湿疹时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3.适当用药
湿疹严重时可适当用药,家长在护理时要根据皮损的表现来用药,一定要尽量避免刺激性的药物,还要注意不能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疹子出水时要用油剂或者湿敷来处理孩子的皮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消炎、止痒、脱敏药物。
药物过敏的症状
药物过敏症状有哪些?药物过敏一般也是会被叫做药物变态反应,主要的是因为人们用药而引起的过敏反应。药物过敏的临床症状表现是有很多的,它是可以属于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而且在很多的情况下,它是多型变态反应的综合,那么药物过敏症状有哪些?
药物过敏症状
1.药物热:由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 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
* 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被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而首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由于间隔时间长,患者往往不认为与前次用药有关,或者根本想不起用药史,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C,甚至40。C以上。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
* 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2.药物疹: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称为药物疹。 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以先于药物热发生。 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 有一类固定性药疹,其特点是由同一药物引起的皮疹,每次发作都发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为红色,以后逐渐转为黑褐色,很难消退,或甚至终生不退。引起这类皮疹的药物主要有酚酞(通便药),巴比土类(镇静药),磺胺药,重金属盐(如铋剂,锑剂),砷剂等。 但多数药物疹的形态不具特异性,也就是说,不能根据药物疹的形态来确定致敏药物
3. 血清病样反应: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 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因注射异种血清而发生的血清病一般临床表现较轻,常为自限性。随着体内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3~5天后急性症状消失,其它症状随后也逐渐缓解。由于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的问世,现在需要应用血清制剂治疗的病已限于有数的几种。但是非血清类制剂也可通过类似的机制引起这些临床表现,特别是合成药物。因此也把这类病称为血清病或血清病样反应.
4.其它系统性损害: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引起全身性损害,如过敏性休克,血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呼吸系症状(鼻炎,哮喘,肺泡炎,肺纤维化等);消化系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损害(黄疸,胆汁郁滞,肝坏死等);肾损害(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神经系损害(偏头痛,癫痫,脑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