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烧伤是怎么引起的
化学烧伤是怎么引起的
1、局部损害
化学物对局部组织的损害有氧化作用、还的作用、腐蚀作用、原生质毒、脱水作用及起疱作用等。这是由化学物的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化学物质可同时存在以上几种。有的因本身燃烧而致烧伤,如磷烧伤。有的本身对健康皮肤并无损害,一旦着炎燃烧,造成皮肤烧伤,药物即可通过创面吸收入体内,引起中毒反应。
一般酸烧伤,由于组织蛋白凝固,形成一层痂壳,可预防进一步损害。碱烧伤后形成脂肪皂化,并可产生可溶性碱性蛋白,故对局部创面有继续损害的过程。磷烧伤后形成磷酸,可继续使组织损害。
2、全身损害
化学药物可从正常皮肤、创面、呼吸道、消化道等吸收,引起中毒及内脏器官的破坏。化学烧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烧伤病人,就是由于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及其并发症所致。由于多数化学物质是由肝、肾排泄,故肝、肾损害较多见。常见的有中毒性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小管肾炎等。某些化学蒸气直接刺激呼吸道而致损伤,不少挥发生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损伤,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性损伤,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骨髓、破坏红细胞,引起贫血或溶血。有的还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神经损害、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
热烧伤是怎么引起的
“烧伤”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激光、放射线、酸、碱、磷等种因子引起。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是指单纯由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在临床上常见。其他因子所致的烧伤则冠以病因称之,如电烧伤、化学烧伤等。热烧伤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等高温所造成的。
烧伤类型分类
烧伤类型分类
烧伤可能会由不同的外部热源接触皮肤导致,比如火焰、化学品、摩擦、电流、辐射和高温等。
因此烧伤也可以据此分成化学烧伤、电烧伤、辐射烧伤和烫伤等。
化学烧伤
化学烧伤(chemicalburns)的损害程度,与化学品的性质、剂量、浓度、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大小,以及当时急救措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物质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细胞脱水和蛋白质变性,有的产热而加重烧伤。有的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发生中毒。
电烧伤
电流通过人体可以造成全身电击伤和局部电烧伤。电流通过人体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处较出口处重。入口处常炭化,形成裂口或洞穴,烧伤常深达肌肉、肌腱、骨周.损伤范围常外小内大。
烫伤 烫伤
英文名scalding来源于拉丁语calidus,意思是“热”,通常是由高温液体(水或油)或气体(蒸汽)导致,通常情况是洗澡时皮肤与高温的水龙头接触或热饮洒在皮肤上发生。又称沉浸烫伤,通常是四肢沉浸在热水表面下发生,在国外是虐待儿童案中幼儿被灼伤的原因。皮肤表面产生的水泡中满是组织液,这是皮肤对热力的反应。
烧伤的四个分类
烧伤的四个分类是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们会被任何的物体伤害,烧伤的常识我们肯能理解的不是很全,下面我来给打劫介绍一下,烧伤的区分都有哪些。
烧伤可能会由不同的外部热源接触皮肤导致,比如火焰、化学品、摩擦、电流、辐射和高温等。因此烧伤也可以据此分成化学烧伤、电烧伤、辐射烧伤和烫伤等。
化学烧伤,化学烧伤(chemicalburns)的损害程度,与化学品的性质、剂量、浓度、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大小,以及当时急救措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物质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细胞脱水和蛋白质变性,有的产热而加重烧伤。有的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发生中毒。
电烧伤,电流通过人体可以造成全身电击伤和局部电烧伤。电流通过人体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处较出口处重。入口处常炭化,形成裂口或洞穴,烧伤常深达肌肉、肌腱、骨周.损伤范围常外小内大。
烫伤,英文名Scalding来源于拉丁语calidus,意思是“热”,通常是由高温液体(水或油)或气体(蒸汽)导致,通常情况是洗澡时皮肤与高温的水龙头接触或热饮洒在皮肤上发生。又称沉浸烫伤,通常是四肢沉浸在热水表面下发生,在国外是虐待儿童案中幼儿被灼伤的原因。皮肤表面产生的水泡中满是组织液,这是皮肤对热力的反应。
上面就是根据烧伤原因区分可分为哪几类和原因,急诊科专家指出,当身体各个部位发生烧伤现象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就医。
皮肤烧伤是怎么造成的
高温(30%):
大多数人都认为高温是引起烧伤的唯一原因,然而,某些化学物质和电流也能引起灼伤,皮肤常常只是身体烧伤的一部分,皮下组织也可能被烧伤,甚至没有皮肤烧伤时,也可能有内部器官烧伤,例如,饮入很烫的液体或腐蚀性的物质(如酸等)能灼伤食管和胃,在建筑物火灾中,吸入烟或热空气,可能造成肺部烧伤。
烧伤的组织可能坏死,组织烧伤时,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引起组织水肿,大面积烧伤时,血管渗透性异常,丢失大量液体,可能引起休克,休克时,血压很低,流到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电灼伤(30%):
是由电流流经身体时产生5000℃以上高温引起的,有时又称为电弧烧伤,在电流进入身体的部位,皮肤常常被完全破坏和烧焦,因为接触带电体的皮肤电阻很高,大量的电能在那里转换成热量使表面烧伤,大多数电灼伤也严重损伤皮下组织,烧伤的范围和深度各不相同,影响范围可能比灼伤皮肤的面积大得多,严重的电休克可使呼吸暂停,心律不齐,引起危险的心率紊乱。
化学烧伤(30%):
可由各种刺激性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包括强酸,强碱,苯酚,甲苯(有机溶剂),芥子气,磷等,化学烧伤可引起组织坏死并在烧伤后几小时慢慢扩展。
化学烧伤的危害
常见的并有发症中毒性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小管肾炎、贫血、溶血、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神经损害、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
烧烫伤面积超过50%有生命危险吗
烧伤是日常和战时常见的一种创伤。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四大类:热伤、电烧伤、化学烧伤和放射烧伤。热伤最常见,它包括热水、热粥、钢水、铁水等热的液体;炽热的气体如水蒸气等;热的固体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焰,如汽油、酒精、鞭炮等易燃物引燃致伤,俗称水火烫伤。其次为化学烧伤和酸碱、石灰、磷以及介子气等化学武器烧伤。常压和高压电烧伤目前也逐年增加;放射性烧伤如核反应堆的核泄漏、放射治疗过量以及核武器的使用致伤等也通称为烧伤。
烧烫伤的严重程度,一般通过损伤的面积、深度和部位来表示。损伤体表面积愈大,伤情愈重,如烧伤面积50%,即指该伤员体表面积的一半烧伤。烧伤总面积大于50%或三度面积大于30%就有生命危险。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皮肤的深层是肌肉、神经、血管、骨骼以及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肝、脾、肺、肾等。人被烧伤时,热力直接损伤往往是由外及里的(特殊情况例外),损伤愈深,伤情愈重。
一般根据皮肤损伤的深度分为三度、四级。一度:伤及表皮,局部发红,轻微疼痛,一般3—5天可自愈。二度分为浅二度:除表皮损伤外,还涉及到真皮浅层,局部发红,起水泡,肿胀和疼痛均重。经药物治疗如不发生细菌感染,7—14天内自愈。深二度:伤到皮肤的真皮深层,表现为起大水泡,表皮很容易剥脱,渗液少,疼痛轻,用针刺时反应迟钝。经过药物治疗,一般3—4周可愈。较深的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后会留下瘢痕。三度:重度烧伤,表面全层皮肤均被烧毁,只能靠周边皮肤向中心延伸愈合,大面积的烧伤需要手术植皮。
如果烧伤在面部、呼吸道、双手、会阴等特殊部位,特别是呼吸道烧伤,则治疗更加困难,有的中、重度吸入性呼吸道损伤虽然体表面积不大,也可由于窒息影响生命。
烧伤的处理误区
误区一:认为烧伤只是皮毛损伤
研究表明,局部烧伤会引起全身性反应,成人烧伤面积20%、小儿烧伤面积10%以上,就有引起休克的可能。烧伤后心、肺、肾、胃肠等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现象叫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有专家建议把烧伤称为烧伤病,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种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进行综合治疗。
误区二:烧伤后不用冷水冲
有人认为,烧伤后不能用冷水冲,否则会起水泡。其实烧伤后起不起水泡,与烧伤原因和烧伤深度有关,与烧伤后是否接触冷水无关。Ⅰ度烧伤损伤轻、渗液少,Ⅲ、Ⅳ度烧伤损伤深,皮肤脱水或出现干性坏死,一般不起水泡。深浅Ⅱ度烧伤因渗出较多,往往会起大小不等的水泡。电烧伤、化学烧伤、固体热物烧伤也会起水泡。烧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较长时间可使创面血管收缩,组织液渗出较少,反倒可以减少水泡形成。
误区三:用酸碱中和法缓解
以前有人主张酸烧伤用碱中和,碱烧伤用酸中和,这从理论上说是对的,但实践中不可取。因为在酸碱中和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在原来化学烧伤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热烧伤,更加重了伤情。所以,现在不主张化学烧伤后酸碱中和,而主张应用大量清水冲洗。
误区四:在创面上涂药
有了创面,在创面上涂药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许多外用药物的说明书上也写着清洁创面后将药物直接涂于创面。可是,直接在创面上涂药会刺激创面并造成剧烈疼痛。如果把药物涂在纱布上,再轻轻贴在创面上,既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又不会出现剧烈疼痛。
误区五:用牙膏治疗烧伤
牙膏本身没有抗感染作用,而且常带有一定数量的病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一种细的矿物质粉末,对创面是一种刺激物,发泡剂和调味剂对创面也无治疗作用,反而会刺激创面而引起肉芽增生和创面感染。
视力突然模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眼部损伤
眼睛的重症机械性眼外伤、热烧伤、化学烧伤等也可以导致眼睛充血、流泪、视力骤然下降等表现。
化学烧伤的饮食保健常识
造成化学烧伤的主要是强酸,如硫酸、硝酸和盐酸等。酸灼伤可引起局部疼痛及凝固性坏死。不少酸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毒性等特点,可以造成很大的危害。而化学烧伤比单纯的热力烧伤更为复杂,如果早期不及时处理,贻误治疗时机,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并且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上的合理搭配,尽早恢复健康。
化学烧伤的饮食: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如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鱼、牛奶、蛋、肉类等食品。 可多吃绿豆汤、菜汤、蜂蜜水、西瓜汁、番茄汁、梨汁等。除热量、蛋白质与水分外,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烧伤患者的必需营养素。
化学烧伤的日常保健:
1、保持室温:夏季26~28℃,冬季28~30℃,暴露疗法可提高至32℃,如有条件可用空调。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面颈部烧伤和疑有吸入性损伤时,应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包、吸引器等抢救物品。
3、尽早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必要时行静脉切开,确保液体疗法的实施。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对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准确记录。①体温、脉搏、呼吸每30~60min测量1次,当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22.5mmHg,体温过高或过低,脉搏在120次/min以上,均应做出适当处理。②注意神志变化,成人烦躁不安或神情淡漠、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小儿惊惶不安,抑郁,多为休克表现,应加快输液速度。③烦渴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此时不应过多满足患者不断喝水的要求,烧伤后大量饮水或进食可引起急性胃扩张,呕吐甚至造成窒息,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5、留置导尿管:成人一般用双腔气囊尿管。导出膀胱原有尿液后,开始记录每小时尿量、比重、pH值。
6、注意五官的护理:清除分泌物,减少创面污染机会。双耳烧伤后禁止受压,以免引起耳软骨炎。
7、保持各种导管通畅:防止脱落与分泌物阻塞。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敏捷、准确,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防增加病人痛苦。
8、做好输液护理:
①合理安排输液计划,第1个24h,要求在8h输入胶晶体总量的1/2,后16h内平均输入,为保护肾功能,应早给碱性药物,其半量用于前8h输入,并间断给予利尿剂。
②输液速度以尿量监测为参考,一般维持尿量30~50ml/h,但有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或化学烧伤有中毒可能者,尿量应偏高,保持在50ml/h以上。
③计算每小时尿量时应排除甘露醇等高渗利尿剂用量。
化学烧伤怎么办
1、迅速脱离致伤源如发生化学烧伤,患者应迅速脱离火场,如有衣物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卧倒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灭火焰。切忌站立呼喊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在脱去衣物时应注意对双手的保护,因双手是重要的功能部位。
2、化学烧伤后要及时清洗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石灰属碱性较强的一种腐蚀性物质,化学烧伤后的患者应首先尽量抹掉粘在身体上的石灰颗粒,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10分钟左右,这样可稀释石灰的碱性浓度并将其冲走。冲洗要及时彻底,特别注意手指、足趾之间残留的石灰要清洗干净。
3、补液治疗化学烧伤患者在伤后的48小时内,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组织液外渗,可导致血容量不足,严重程度与烧伤程度密切相关。轻者可口服含盐饮料进行补液,严重者常需静脉补液治疗,尤其是大面积化学烧伤患者应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以免后期血管塌陷,增加静脉穿刺难度。
4、烧伤创面的保护对于脱离现场的化学烧伤患者,应注意对创面进行保护,防止创面受到污染。创面可用纱布敷料,三角巾或用洁净的被单、衣物等进行简单包扎。创面不要使用化学烧伤药膏,尤其是带有颜色的药物,以免影响后续治疗中对烧伤创面深度的判断和清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