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老人18年收养多名重病弃婴
67岁老人18年收养多名重病弃婴
萧县龙城镇67岁的陈玉华老人,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18年来先后收养多名重病弃婴。
七旬老人和他收养的女儿
拒绝志愿者礼品
近日,记者赶赴萧县龙城镇,见到了陈玉华老人。一间小屋,除了一台供脑瘫在床的二女儿看的小电视外,其他的就只有一些破旧的被褥衣物。厨房也很简单,两个小小的地锅,平时烧火用的是废纸箱和柴草。
陈玉华告诉记者,他收养的大女儿叫陈觉,有先天性心脏病,经过民政部门救助和社会关怀,现已手术痊愈,在萧县虎山小学上六年级。收养的二女儿叫陈慧,今年已八岁,但因先天性脑瘫加癫痫病,一直瘫痪在床,还需像抚养婴儿一样照顾。老人每天都会带着陈慧外出锻炼,一开始时刻要抱着背着,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小女儿慧慧已经能站立好长时间了,这一点让陈玉华老人深感自豪。
邻居陈亮告诉记者,陈玉华老人先后收养了八、九个弃儿。像他这样的独居老人,艰辛可想而知,更令老人悲伤不已的是这些弃儿大多因先天疾病等原因没多久便离开人世。但老人视生命至上的爱心没有变,只要弃儿还有一口气,他都会全力以赴。
陈玉华老人很知足,也很乐观,在他的脸上,始终看不出半点的伤感。“只要有饭吃有屋住,那就是福。”陈玉华说。
在别人看来,照顾好自己和家庭就行了,哪还有心思收养别人的弃儿,而陈玉华却只有救人的想法,也就是他所说的“人要有善心”吧。他收养孩子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回报或养儿防老什么的,他只希望珍爱每一个生命,让每个弃儿都能顺利地成活、成长、成才,享受人间的温暖。
陈玉华老人长期以来的善举,感动了周围很多居民,附近居民经常有捐款捐物给他,资助老人和孩子的生活。而陈玉华老人则用大家的资助尽可能的做些方便附近群众和游人的事情,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提起他十八年来的善举,陈玉华老人很平静,他认为不值得言说,只是不断小声重复着“这是我分内之事”。
什么是儿童弱视
儿童弱视是一种视力异常现象,患儿可能一只眼弱视,也可能两眼都弱视。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眼球或相关器官发生病变,不过即便经过系统矫正,宝宝的视力还是无法达到1.0的标准。
现行的儿童弱视标准:
年龄段 弱视标准(矫正视力) 正常视力
3岁以下 <0.5 0.5—0.6
4—5岁 <0.6 0.9—1.0
6—7岁 <0.7 1.0以上
另:两眼在视力表上的读取范围相差两行以上也可判为弱视。
弱视和近视存在本质性差异,弱视的孩子在经过系统的矫正后视力仍然达不到1.0的标准,近视儿童在坚持佩戴矫正眼镜后即可得到较大程度的回升。弱视的孩子还需要额外进行系统的弱视训练,而且弱视可能影响孩子成年后的视力,或转变成为不可逆转的眼盲症。
收养孩子的相关条款
《收养法》
第四条 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 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社会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六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小孩子龅牙怎么办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文明的需要,整齐、洁白的牙齿,美观的容貌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一口不齐的牙齿不但影响孩子将来的择业、择偶;还容易形成口臭、龋齿等疾病。由于人类的进化(牙齿越来越少),饮食结构的改变(软食疏食),使牙齿排列不齐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初、高中67%的学生都存在着咬合关系错位。而大多数家长认为牙齿能吃东西就行,齐不齐无所谓,以致孩子在30~40岁左右,由于牙咬合关系不对,造成牙齿过渡磨损,每年都要去治牙,以致牙齿过早脱落,给老年时期带来三餐不便及全身疾病,特别是反颌孩子(俗称地包天),本应在孩子3~5岁或7~9岁时调整,但往往家长认为等牙出齐了再矫正,结果12~13岁牙出齐了,颌骨发育成熟,下颌过渡前伸,只有通过切骨、拔牙、做手术才能达到矫正,不但创伤大,危险系数大,手术费昂贵,孩子心理障碍,其结果也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所以,最佳的方法是乳牙出齐(3~5岁)或替牙期(6~11岁)就应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如果“地包天”就应在3~5岁矫正。严重下颌后缩在7~10岁尽早矫正,牙齿不齐、扭转、有缝隙,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2~14岁,这个期间矫正可以利用牙的生长惯性,既快又好的达到最佳矫正效果,如18岁以后再矫正,就同成年人矫正了,费时间,而且费用还高。
儿童多久体检一次最好
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的父母总是凭经验、凭肉眼观察判断孩子是否健康,认为只要欢蹦乱跳就没毛病,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比如有的家长凭经验认为自己的孩子营养充足,可体检时,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年龄与相对身高”、“年龄与体重”、“身高与体重”3项标准衡量,这个孩子就有可能是营养不良。因此,0至18岁的孩子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2周作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婴儿每月1次,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每2月1次,1-3岁幼儿半年1次,3-18岁每年1次。
哪些人应优先接种
哪些人应优先接种?
(一)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
1、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儿;
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心血管病(除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病等慢性病患者;
4、患有免疫抑制疾病的成人和儿童(包括药物或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
5、小于18岁青少年中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
6、长期居住在养老院和其他慢性病康复机构的人员;
7、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
(二)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染给高危人群的人员:
1、养老院和其他慢性病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
2、5岁及以下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其他流感高危人员的家庭成员、及照看、护理他们的人员,特别是照看6月龄以下婴儿的人员;
3、医疗卫生保健人员。
流感疫苗的接种
(1)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 ①6~59月龄婴幼儿。②≥60岁老人。③患慢性呼吸道病、心血管病、肾病、肝病、血液病、代谢性等疾病的成人和儿童。④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儿童。⑤生活不能自理者和因神经系统疾患等自主排痰困难有上呼吸道分泌物等误吸风险者。⑥长期居住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者。⑦妊娠期妇女及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⑧18岁以下青少年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
(2)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播给高危人群的人员 ①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人员。②敬老院、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工作人员。③患流感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人群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3)禁忌者 ①对卵蛋白或任何疫苗过敏者。②中、重度急性发热者。③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者。④医师认为其他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者。
(4)接种方法和时机 ①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仅接种1剂的6月龄~9岁儿童应接种2剂,间隔4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1剂。其他人群每年1剂。②接种途径为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建议婴幼儿选择大腿外侧肌肉注射。③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10月前开始接种。
减肥药的适用人群
有两类人群一 定不要使用减肥药。
一类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另一类是70岁以上的老人。
18岁以下的青 少 年身体脏器尚未成熟,服用减肥药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
而70岁以上的 老 人,器官已经开始退化,对药物吸收不好,服用减肥药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另外,患有 心脏病或其他疾 病的人也要主动远离减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