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宝宝的囟门疾病早知道
摸摸宝宝的囟门疾病早知道
一、早闭与缩小
前囱的大小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小头畸形及因脑发育不良而使前囱缩小近于闭合。小头啼形可因染色体异常、代谢性疾病、宫内感染、宫内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胎儿在妊娠5个月时,脑发育已出现迟缓,出生时头围比正常新生儿略小,前囱小或接近关闭,随年龄增长面骨发育正常而额骨及两侧颞骨向上倾斜,枕骨平坦,头颅部显得更小,头顶较尖,故又称尖头畸形。
二、迟闭与扩大 “迟闭”
指小儿至1岁半前由尚未闭合者,曾见过延迟至3岁时仍未闭合;“扩大”指按照上述标准,菱形的对边中点连线超过2厘米者。
1、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引起钙、磷代谢异常及全身音质改变,仅头颅的变化就很显着,骨质软化常发生于枕音和顶骨中央,以手指轻压该处时骨质稍向内陷,松手后立即弹回,有手压乒乓球的感觉,故称“乒乓头”。额顶部出现对称性颅骨圆突,致使头颅呈方形,前囱过大或迟至2”3岁后方闭合,尚有出牙延迟。
2、呆小病亦称克汀病,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全身发育迟缓,除矮小外,头部颇具特征性,头大,前囱大而闭合晚,出牙延迟,牙小而稀,面部至水肿样,鼻梁低,眼距宽,眼裂窄,眼险肿,唇厚,舌大且厚,流涎。
3、脑积水或称脑室积水可因先天性因素或后天的化脓性脑膜炎导致脑脊液据环通道中某处狭窄、闭塞而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室较正常扩大,因而出现头颅大,头颅不能竖支,前额向前突出,眼球向下转,眼上部巩膜外露部分增多,至 “太阳落山征”(或称落日眼),前囱扩大膨隆,闭合延迟,颅缝分离,颅骨变薄,神经精神发育落后。
三、膨隆与紧张
正常时前卤平坦柔软,当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前囱呈现膨隆,即高出周边组织,扪之有紧张感。
1.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或病毒性脑炎(病脑)婴儿患化脑或病脑时,突出的表现即前囱膨隆或紧张,此外尚有发热、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惊厌,并有脑脊液检验异常。若在其病程中出现并发症——硬脑膜下腔积液,前囱呈持续的膨隆与紧。
2.颅内出血 婴儿常见一种迟发性维生素D缺乏症易导致颅内出血,同时硬脑膜下腔也可有积血,此时前囱可膨隆并紧张,尚有短时间内出现贫血外貌及脑性尖叫。
四、凹陷即前囱低于周边组织。
1.脱水即体内水分丢失很多,如频繁呕吐或腹泻,突出的表现为前囱凹陷还伴有口千、尿少及眼窝凹陷。
2.营养不良婴儿由于喂养不当及各种疾病等因素导致营养不良,前囱凹陷,并见全身皮下脂肪菲薄,外观两腮无肉,骨瘦如柴,机体活动能力均减退。
总之,前囱的各种形态变化不仅给婴儿家长一种提示,而且还会给诊查的医生提供诊断的条件与线索,故请家长多多关注婴儿前囱的变化。
婴儿颅骨闭合时间
正常孩子一般在1岁到1岁半闭合.孩子某些疾病会导致前囟门闭合过早或过晚.造成孩子前囟门闭合过早的因素常见于脑发育不良或者小脑头畸形。(你先不必过分担心,有个别孩子会也提前闭合)
如果孩子确诊脑发育不良的话,建议行正规的康复治疗。有条件可使用好一点的神经营养药物,例如神经生长因子.长期服用抗癫痫的药物控制癫痫,起码3-5年,有的终身服药.加强学习,从头教起,慢慢学,不能急。
儿头顶骨正前部位有一块软软的菱形区,没有骨骼,这是几块头顶骨互相接合的交界处,医学上叫“囟门”,囟门在出生时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囟门逐渐变小,一般在1周岁到1岁半时闭合。囟门闭合后,小儿的头部就全部是硬硬的骨头了。在囟门未闭合时,可以用眼睛看到囟门的轮廓,用手可清楚地摸到囟门的形状。囟门呈菱形,中间是软的,仔细触摸可以有跳动的感觉,这是因为头皮下面有血管经过的缘故。 小小的囟门,学问多多!一定要重视定期测量头围,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宝宝在满月前头围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有异常应当每个月或每两个月检查头围的增长速度,并与正常的宝宝做比较,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落后。
看了以上对于婴儿颅骨闭合时间的相关介绍,相信各位做家长的对于婴儿颅骨闭合的相关知识一定了解的更加清晰的,希望以上介绍可以帮助大家。当然当孩子出现不正常的症状时,一定要尽快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接受医生的建议,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怎么护理宝宝囟门
01前囟门:沿着头顶的中线摸宝宝的头,会发现宝宝的头骨在前后各有一个开口,摸起来是软的,前端的称为前囱门。 它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由于骨缝交点处没有骨块,所以宝宝的囟门略凹陷切柔软,仔细感觉的话摸上去会有轻微的博动。
02宝宝在出生6个月后,前囟门会随着头骨缝逐渐骨化导致囟门面积变小,到最后被骨质所取代(12月到18月,最迟18月)。
03后囟门:位于宝宝的脑后方,枕骨与两块顶骨之间的骨缝交点,尺寸较小,摸的时候不能明显的感觉到。
04后囱门约在出生后 2-4 个月闭合。
05宝宝囟门护理:
囟门的清洗需要用小儿专用洗发液最好不要用强碱肥皂。
06如果囟门处污垢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或精制油蒸熟后润湿浸透2~3小时,待这些污垢变软后再用无菌棉球按照头发的生长方向擦掉即可。
07外出应戴帽子, 可以有效的保护囟门也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不至于宝宝受凉。
08尽量避免烈日直射囟门,以免宝宝发生中暑。
09给宝宝睡较软的枕头。
宝宝囟门的6大异常现象
1、门鼓起
前囟门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间鼓了起来,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时,并且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甚至出现抽风,说明宝宝的颅内压力增高。通常,颅内压力增高是由于颅内感染所引起,宝宝可能是患了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如果宝宝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可能是颅内长了肿瘤,或是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
长时间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不过,在停用维生素A及四环素后,前囟门还会变得逐渐平坦。
由于某种原因给宝宝使用肾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药,也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
2、囟门凹陷
囟门凹陷下去,最多见于宝宝的身体内缺水,如腹泻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前囟门由此凹陷下去。这种情况下,需要马上为宝宝补充液体。
为了降低颅内压,使用了大剂量的脱水剂,从而使前囟门因脱水而凹陷。应该及时给宝宝的身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过度造成体内代谢紊乱。
营养不良、消瘦的宝宝,他们的前囟门也经常表现出凹陷现象。
3、囟门早闭
宝宝囟门早闭时,必须测量其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可能是脑发育不良。
有些身体正常的宝宝,在5-6个月时,前囟门也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要关闭了,其实并未骨化,应请医生鉴别。
4、囟门迟闭
囟门迟闭,主要是指宝宝已经过了18个月,但前囟门还未关闭,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
囟门迟闭,有少数是脑积水或其它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起,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5、囟门过大
囟门过大,一般是指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囟门就达到4-5厘米大小。
囟门过大,首先的可能是宝宝存在着先天性脑积水,其次也可能是先天性佝偻病所致。
先天性脑积水的宝宝在出生时,经过产道时头颅受挤,因此在刚出生时囟门并不大。但在出生后的几天后,前囟门通常就会逐渐大了起来。
先天性佝偻病的宝宝出生后,不但前囟门大,而且后囟门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6、囟门过小
囟门过小,主要是指囟门仅有手指尖大,这样的宝宝很可能存在着头小畸形。
囟门过小,也可能是颅骨早闭所造成,特别是矢状缝早闭,会使宝宝的头颅变长、变窄,形成被称为舟状畸形的头颅,即枕部突出、前额宽,前囟小或摸不到。
宝宝囟门过小时,要定期测量头围,即观察在满月前头围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每个月或每两个月都应检查头围的增长速度,并与正常的宝宝做比较,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落后。
如果宝宝头围的发育尚且正常,并在随访后的3-4个月后还能继续保持,即使囟门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囟门的分类
1、前囟门
沿着头顶的中线前后触摸宝宝,会发现宝宝的头骨在前后各有一个开口,摸起来软软的,前端的称为前囱门,呈菱形。它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因为此处并无骨块存在,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软,摸上去会有轻微博动。
宝宝出生6个月后,前囟门随着颅骨缝逐渐骨化而面积变小,到周岁,最迟不超过18个月闭合,为骨质所取代。
2、后囟门
后囱门位于宝宝的脑后方,枕骨与两块顶骨之间的骨缝交点,尺寸较小,有时甚至摸不太到。后囱门在宝宝出生时已接近闭合,或仅可容纳指尖,约在出生后2—4 个月闭合。
宝宝的囟门虽然不大,却是反映宝宝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宝宝1岁之内,通过观察这个小窗口,就可及早发现多种疾病,从而让宝宝早日得到诊断和治疗。
宝宝囟门的几种异常须警惕
囟门鼓起——正常的前囟门是平的,如果突然鼓起来或逐渐变得鼓起饱满,则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
颅内感染 多见于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因颅内压力增高所致。囟门鼓起,尤其在哭闹时明显,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颈项强直、抽搐等症状,家长应尽快带孩子上医院看急诊。
颅内疾患 如颅内长了肿瘤,或是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也可使宝宝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应及早确诊治疗。
药物因素 如长时间给宝宝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等药,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现象。有的是由于某种原因给宝宝使用肾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药,也会使宝宝的前囟门鼓起。
囟门凹陷——是指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囟门向下凹陷。
急性脱水 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高热、出汗过多等,宝宝体内因脱水而使前囟门凹陷下去,需立即为宝宝补充液体。
营养不良 如果宝宝长期营养不良、过度消瘦,前囟门也会出现凹陷。
囟门早闭——是指囟门在五六个月前过早闭合。
脑发育不良 妈妈发现宝宝囟门早闭时,必须请医生为宝宝测量其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又有其他智力发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发育不良。
补钙过多 也可使婴儿囟门过早闭合,有可能限制宝宝脑发育。
囟门迟闭——是指宝宝已经过了18个月,前囟门还未关闭。
佝偻病 宝宝的额顶部出现对称性颅骨圆突,俗称“方颅”。一般因妈妈孕期缺乏一些微量元素所致。宝宝出生后生长停滞,发育落后,囟门延迟闭合,表现为智力低下、聋哑、身体矮小等。
囟门过大——是指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囟逐渐增大,可达4~5厘米。
脑积水 最常见的是阻塞性脑积水,患儿的头形扩大,头围比正常儿增加,前囟难闭,发育欠佳,智力迟滞。做头部CT,可见其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等,需及时请神经外科医生做手术治疗。
先天性佝偻病 宝宝出生后,不但前囟大,而且后囟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囟门过小——是指宝宝的前囟仅有手指尖大,或小的摸不到囟门。
小头畸形 多为颅骨早闭,尤其是矢状缝早闭,可使宝宝的头颅变长变窄,形成枕部突出、前额宽、前囟小或摸不到的“舟状畸形的头颅”。
囟门的分类
前囟门
沿着头顶的中线前后触摸宝宝,会发现宝宝的头骨在前后各有一个开口,摸起来软软的,前端的称为前囱门,呈菱形。它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因为此处并无骨块存在,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软,摸上去会有轻微博动。宝宝出生6个月后,前囟门随着颅骨缝逐渐骨化而面积变小,到1周岁,最迟不超过18个月闭合,为骨质所取代。
后囟门
后囱门位于宝宝的脑后方,枕骨与两块顶骨之间的骨缝交点,尺寸较小,有时甚至摸不太到。后囱门在宝宝出生时已接近闭合,或仅可容纳指尖,约在出生后2-4个月闭合。
卤门的闭合时间
人的颅骨是由6块骨头组成的。宝宝出生时,颅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骨与骨之间的衔接处存在缝隙,且在头顶及枕后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它们分别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正常宝宝出生时,前囱门的大小约为1.5×2cm,一般来讲,宝宝在1岁至1岁3个月时,前囟门就基本上闭合了。后囟门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多在出生2-3个月时关闭。
怎样保护好宝宝的囟门
新生儿头部有两处囟门。前囟门最为重要,被视为宝宝健康状况的“窗口”。其中前囟门位于头顶额部上面正中央,状似菱形,出生时约为2厘米x2厘米大小,以后随颅骨的发育可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到1 ~ 1. 5岁时此窗口即闭合。正常情况下,用手摸前囟门,感觉平坦,无张力。若前囟门早闭或过小,则见于小头畸形;过大或关闭延迟,则见于佝偻病、克汀病、脑积水等,若前囟隆起,摸上去感觉紧绷绷的或凸起,说明颅内压增高,见于颅内出血、脑膜炎等。若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营养不良等极度消瘦的新生儿。所以家长应经常摸一下宝宝的囟门,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