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疫苗问世了?靠谱吗
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疫苗问世了?靠谱吗
疫苗是对抗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的一个科研前沿方向,是有希望的,但目前研究还没有完全充分,也还没有获批上市。
这种疫苗是治疗性疫苗,目标是控制和延缓病情进展,比较类似肿瘤疫苗的思路,是希望借助免疫系统对某些靶点的攻击来帮助控制疾病的。我们一般看到的传染病疫苗是预防性疫苗,是给健康人接种防止感染的,用法不一样。
研发中的阿尔兹海默疫苗主要针对两个靶点,一个是β淀粉样蛋白,一个是tau蛋白,总之在这个病的进展过程中,一般认为这俩都是坏东西,它们的累积造成了神经元的损伤。所以研究者希望能让免疫系统识别这两个东西的抗原特征,并且产生抗体去对抗它们。
问题里提到的这个研究主要就是在老鼠身上测试了一下搭配不同佐剂的AD疫苗是否能诱导机体产生足够高水平的抗体。除了这个之外,其他也有不少研究。有的疫苗已经在做一些临床试验了,但是没有看到获批上市的产品。
据说一种比较早版本的疫苗叫AN-1792,在动物和早期临床试验上看起来不错,但是2002年在一个2期临床试验,有受试者出现了严重的脑膜脑炎,所以试验被终止了。后来有一些其他版本的疫苗,临床试验还在进行。
如果能成功确实不错啦,不过现在说问世可能早了点。
PS:“痴呆”是一个不太好的词,它不太准确,也感觉有点歧视意味。泛泛地说可以讲“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症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
另外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人年老之后虽然正常情况下也有一些认知能力的轻度下降,但是严重影响生活的记忆力减退和智力障碍不能用自然衰老来解释,这种情况提示着疾病,需要干预。
老年痴呆时的三种误区
生活中导致老年痴呆的原因各种各样,有很多的老年朋友会患上该病,当他们患病以后,就会特别的痛苦,特别是容易忘记一些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治疗,该病治疗的时候存在一些误区,一起来了解一下:
误区一:
老年痴呆症不能早期发现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痴呆症状比较明显时才被家属送来就诊的情况。当医生仔细询问家属或者看护者时,常可发现在首次就诊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时是数年前就听到患者抱怨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但没有引起重视,多认为是老年人年纪大了容易遗忘是正常的而没有及时就诊。
当病人出现迷路、不认识熟人、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才来就诊,此时进行检查常发现脑的形态学改变已经相当严重。不仅患者和家属容易忽视认知障碍的早期表现,一些医生包括神经专科医生也常忽视这些表现,他们更关注患者有无运动和感觉的障碍,而对于智能等高级皮层功能则较少检查,即使患者有相应的一些主诉,也仅是简单的问诊而少有通过认知功能量表筛查的。
实际上大都分老年痴呆症患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称为轻度认知障碍,对于脑血管病导致的痴呆,部分患者也有一个非痴呆的认知障碍时期。
误区二:
老年痴呆症是不可逆的疾病
一些人认为老年痴呆症是不能治疗或者没有疗效的疾病,发现了这种病就消极处理。这种观念实际上影响了相当部分的“可逆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治疗。
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阿尔茨海默氏病是主要类型。阿尔茨海默氏病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原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的确难以通过药物治疗延迟、逆转疾病的发展。
但是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脑积水等造成的,在这些疾病中,有些病因是可以纠正的,有些是可以通过治疗有效逆转的。
误区三:
老年痴呆症不能有效干预和治疗
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是医学上的难题,特别是阿尔茨海默氏病,虽然目前有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神经营养药物用于该病的治疗,但总体来看疗效都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痴呆症治疗上面临的不能有效进行病因治疗的窘境。
近年一些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有脑血管病,而脑血管病的出现和发展可明显加速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进程。合并脑血管病的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的症状明显比不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重,发展也更快。因此,有学者提出无论对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老年痴呆症,还是由于脑血管病导致的老年痴呆症,防治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防止老年痴呆症的途径。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了治疗老年痴呆时的三种误区有哪些了,所以在治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避开这些误区,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才能及时的得到缓解,还要多注意他们的饮食,让他们多吃一些蔬菜,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老年人吸烟易患老年痴呆症
有科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吸烟易患老年痴呆。与不吸烟的同龄人相比,每天吸两包烟的成年人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几率要高157%,患血管性痴呆症的几率要高172%,而且两者之间的关联不受种族、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心脏病、中风或体重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不适用于已戒烟或每天吸烟少于半包的成年人。
吸烟的危害特别的多,对于老年人来讲。吸烟会造成大脑血小板凝结,从而易导致血管性痴呆症。此外,吸烟还会造成氧化应激和炎症等现象,从而提高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
以上就是老年人吸烟易患老年痴呆的原因。老年人过多的吸烟会造成身体健康的损害,导致老年人患上很多的疾病。因此老年人最好远离烟草。
诊断老年痴呆新依据
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是一种能引起不可逆性精神障碍的脑衰竭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这种病症的方法,但专家认为,越早诊断出病情,越有利于延缓疾病发展。全球目前约有1200万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
瑞典哥德堡市的萨尔格伦斯卡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抽取了137名存在轻微认知损伤老年人的脑脊髓液和39名健康志愿者的脑脊髓液。在4到5年的跟踪访问中,42%存在轻微认知损伤的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15%患上其他类型痴呆症。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老人的脑脊髓液中,如果T生物标记浓度异常,则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几率大大升高。
研究人员卡伊·布伦诺说:“使用这些生物标记,我们就可以确认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病情。尽管他们只是出现轻微记忆问题,我们也可以很早就检测出来。”
研究人员说,这种生物标记也许可以和临床检查、脑成像检查及认知检查结合在一起,以尽早确诊阿尔茨海默氏症。
磁共振有助预测阿尔茨海默氏症
在所有受到痴呆症影响的人中,有近50%的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当痴呆症患者的年龄超过85岁时,这个比例将增长到70%。阿尔茨海默病是渐进性的,衰退性的。虽然这种病在任何年龄都能出现,但是通常在60~70之间出现。当人们被诊断出患有该病时,通常还能活5~10年,然而新的研究显示这种病的存活率正在不断下降,目前,患上该病之后大约还能存活3.3年。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部进行扫描,可以帮助医生预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今后是否会患阿尔茨海默氏症。
对核磁共振脑部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一年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
研究数据是在2005年至2010年间收集的,包括最初的核磁共振扫描结果及一年之后的复查情况。研究涉及203名健康成人、317名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164名晚发性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5岁。
研究人员分析对比两次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然后计算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发展成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指出,通过核磁共振脑部扫描,可以发现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部大脑皮质的退化情况,从而判断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大脑皮质在记忆、注意力、思维和语言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特点之一就是大脑皮质某些部位的细胞消失,导致该部位发生萎缩。
轻度认知障碍是指人出现轻度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未达到痴呆标准,其临床表现不仅有记忆障碍,而且还有注意力、词语流畅性、执行能力等其他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轻度认知障碍不一定会发展成阿尔茨海默氏症,但随着年龄增长,患者出现智力减退的情况要比正常人严重。
唐氏综合症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
患唐氏综合症的人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经历一些健康问题。在遗传物质中发现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可能会导致异常的免疫系统和某些疾病更高的易感性,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白血病、癫痫、白内障、呼吸困难心等情况。
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也经历过早老化。也就是说,它们显示生理变化与衰老提前大约20到30年与同年龄的人和一般的人群相比。因此, 患有唐氏综合症又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比普通人是更常见的。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年人往往在中下旬40岁或50岁初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症状就会出现。在普通人群通常不会有这种症状,直到他们60岁后。
患有唐氏综合症也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症状的成年人表现不同。例如,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失忆并不是那么引人注意。此外,并非所有的唐氏综合症的人都会患阿尔茨海默氏症。一般来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会比较引人注意,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会开始“癫痫”发作,而之前没有发生过的。心里历程会变化,如思维、推理、判断,也可能出现变化,但他们通常不明显,因为他们个人的功能有收到限制。
患有唐氏综合症因而患阿尔茨海默病有多普遍?
估计表明,25%以上的人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在35岁以上就会显示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和体征痴呆。随年龄增长百分比。在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率估计比普通人高三到五倍。
为什么人们患有唐氏综合症易得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的研究表明,额外的“基因剂量”第三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唐氏综合症可能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展的一个因素。唐氏综合症在早期大脑就会老化可能也是一个因素。
喝咖啡或可降低老年痴呆患病风险
很多人都是一杯浓咖啡开始一天的生活,而最近的研究表示喝咖啡也可以防止老年痴呆。一些科学家说到,一天三到五杯的咖啡有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得病率。然而英国阿兹海默症研究基金会(Alzheimer's Research UK)的一些专家则表示这一结论的确认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
由意式咖啡(illycaffe)、雀巢( Nestlé )和D?E?布兰德斯大师(DE Master Blenders)共同建立的咖啡科学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老年痴呆症前期的阿尔茨海默氏病的阶段,营养对于防止记忆功能衰退十分重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将会增加到现在的两倍。最新的报告还显示了健康的饮食对防止这种病症的作用。例如地中海式饮食,包括鱼肉、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橄榄油和红酒,这对于降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得病率起到一定作用,这是因为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多酚。而在咖啡中也同样含有多酚这种物质。此外,多酚和咖啡因都有助于缓解炎症、减缓大脑中记忆功能细胞的老化。
咖啡有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得病率这一报告是在格拉斯哥(Glasgow)举办的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欧洲年度大会(Alzheimer's Europe Annual Congress)上正式提出的。欧盟老年痴呆症协会(Alzheimer Europe)的副主席Iva Holmerova说到:“报告中的结果是令人高兴的。认知衰退是老龄化的一个特征,但是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缓解认知退化会起到一定作用。”
鹿特丹伊拉斯大学医学中心(Erasmus Medical Centre Rotterdam)的Arfram Ikram博士在研讨会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同样认为喝咖啡有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得病率。但是英国阿兹海默症研究基金会的Simon Ridley博士认为,现在的证据还不够充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确认需要得到更多的临床试验。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经常锻炼、不要抽烟、控制体重以及保持正常的血压。阿尔茨海默氏病协会(Alzheimer's Society)的杰斯?史密斯(Jess Smith)也同表示这个结论还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UCL(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学科的约翰?海迪(John Hardy)博士也说到:“这类的报告需要更多的复测和评估。”
从全球来看,有2600万65岁以上的人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仅仅在英国,就有85万人患老年痴呆症,其中有60%的人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这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找到更多有效的防治方法,来降低人们的得病率。
目前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疫苗吗
●三成耄耋老人会患阿尔茨海默病,现有药物仅能延缓病情进展一至两年
●中山大学课题组成功合成预防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预防老年性痴呆出现的抗体,目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如果脑组织上长了“老年斑”,人们就会陷入“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的魔爪。中国目前约有老年性痴呆患者500多万,有机构预测,或将成为全世界有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如能找到预防方案,这一增长态势或将扭转。
近日,好消息传来,中山大学课题组成功合成预防疫苗,能够帮助刺激机体产生预防老年性痴呆出现的抗体。不过,该研究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从实验室到临床使用,还有诸多未知科研难关有待攻克。
疫苗问世尚待时日。专家表示,目前来说,多动脑、多运动,有效防治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基础疾病,在老年痴呆初露端倪时便积极采取药物治疗,是预防老年痴呆更为有效的办法。
诊断老年痴呆有新依据
瑞典科研人员最近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报告说,脑脊髓液中存在的某种生物标记可用来诊断早期阿尔茨海默氏症。
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是一种能引起不可逆性精神障碍的脑衰竭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这种病症的方法,但专家认为,越早诊断出病情,越有利于延缓疾病发展。全球目前约有1200万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
瑞典哥德堡市的萨尔格伦斯卡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抽取了137名存在轻微认知损伤老年人的脑脊髓液和39名健康志愿者的脑脊髓液。在4到5年的跟踪访问中,42%存在轻微认知损伤的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15%患上其他类型痴呆症。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老人的脑脊髓液中,如果T生物标记浓度异常,则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几率大大升高。
研究人员卡伊?布伦诺说:“使用这些生物标记,我们就可以确认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病情。尽管他们只是出现轻微记忆问题,我们也可以很早就检测出来。”
研究人员说,这种生物标记也许可以和临床检查、脑成像检查及认知检查结合在一起,以尽早确诊阿尔茨海默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