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节气推拿需要推三天吗

节气推拿需要推三天吗

如果有需求的话可以,没时间的话也可以只推拿一天。

节气推拿就是在节气前后和当天,结合自身体质特点,采用穴位推拿按摩的方式,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进身体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人和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在节气时做推拿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胃疼推拿哪个部位

推拿可以对胃痛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

推拿疗法主要是采用适当的手法刺激穴位,通过痛点调节机体,缓解疼痛,再者,推拿对肠胃运动和胃的分泌功能也有调节作用,因此胃痛推拿是有效果的。

胃疼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脾胃虚寒者辅以温中散寒,饮食伤胃者辅以消食导滞,肝气犯胃者宜疏肝理气。

胃疼推拿部位

1.患者取仰卧位,推拿者坐于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沿腹部任脉往返推拿5-8遍,重点在中脘,气海,天枢穴推拿,再沿两侧肋下缘(分腹阴阳)推拿,各往返5-8遍。

2.用摩法在胃脘部治疗5-10分钟,然后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穴,每穴约2分钟。

3.患者取俯卧位,用按揉法在患者胸部第6-12胸椎棘突旁背俞穴推拿,凡有局部结节改变,明显压痛处做重点治疗。

4.患者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循胸段棘突左右各旁开0.5寸,1.5寸,3寸处共6条线往返操作,推拿时间约10分钟。

5.按揉手三里,内关,足三里各1分钟,再拿捏肩井,合谷,委中,承山穴。

节气推拿需要推三天吗 促进慢性病恢复

惊蛰节气推拿保健可以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平衡阴阳,改善胃肠功能,增强食欲等等,而且惊蛰节气推拿还能够增强骨骼、关节、肌肉等等的弹性、韧性,还可以有效强壮体质,治疗慢性疾病。

惊蛰节气推拿的好处

提高身体抵抗力

惊蛰节气时,属于春季,春季是一个万物生发的季节,惊蛰时推拿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而且,推拿的过程中,血管扩张,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流的阻力减少,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而且淋巴液的流动速度也在推拿的过程中提高,有效减轻病痛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因此,惊蛰节气时做推拿对身体健康是极有好处的。

改善肌肉的弹性

惊蛰节气时,温度还不是很高,身体血液循环还不是很快,通过推拿能够促进肌肉纤维的收缩、伸展活动,改善血液、淋巴等体液的循环和流动,最终改善肌肉的营养状况,增强肌肉组织的弹力和忍耐力,另外推拿还能促进萎缩的肌肉恢复、消除肌肉的疲劳感等等。

婴儿便秘怎么推拿治疗

婴儿实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方法: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揉天枢,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清大肠,揉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

婴儿虚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推拿方法: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二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推揉涌泉。

推拿功效: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中,补养气血,强壮身体;清大肠,按揉膊阳池以理肠通便;补肾经,揉二马,揉肾俞,推揉涌泉以滋阴润燥。

宝宝流口水怎么推拿

宝宝流口水之因有虚实两种。

虚在脾土,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中虚不摄,廉泉,玉液不守,津液失约,令涎液直流,渍于颐间,发为本病。实为积热,热性熏蒸上迫,使津液奔腾而上,为涎液多之基础,而热则胃缓,缓则廉泉开,不能制约其液,亦使涎流不止。

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脾胃湿热型流口水推拿

主证:口角流涎,涎液粘稠,或有味,或口角赤烂,口渴思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啼哭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指纹紫滞。

治则:清热泻脾。

推拿处方:清胃经,清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水入土,退六腑,推四横纹,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

推拿方义:清胃经,运水入土,揉板门,退六腑均为泻热通下而设,为主穴,佐以横纹推向板门能降逆,使热不上冲,气不上迫,液自止,小儿多积多热,积易化热,热能沤积,故用推四横纹以化积除热;拿喉结,揉上廉泉与天突为局部取穴治标之常法。

脾胃虚寒型流口水推拿

主证: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面白唇淡,或伴随泄泻,消化不良,舌质淡红,苔白,指纹清淡。

治则:健脾摄涎。

推拿处方:补脾土,揉外劳,运内八卦,推上三关,上推天柱骨,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

推拿方义:补脾土功能益气健脾,配推上三关温中散寒,外劳有升阳举陷之功,揉之能使阳升阴降;内八卦能行气和胃化积化食,使脾运得健;上推天柱骨既能升阳,又属近治,配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等则治标之力愈强,由于脾运之健非一日之功,故虚寒涎流疗程宜长,治时宜长。

小孩腹痛怎么推拿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揉二扇门,揉小天心,揉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揉脘腹,点按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揉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点按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燥热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受热邪史,脘腹疼痛,触之灼热,四肢躁动,哭闹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渴欲饮,或呕吐或泻痢,舌红苔黄厚,脉数纹紫。

治疗原则:清热泻火,通腑止痛。

推拿处方:清板门,清大肠,顺运内八卦,苍龙摆尾,退下六腑,分推腹阴阳,顺时针摩腹,柔腹,拿肚角,推下七节骨,点恰新设穴。

推拿原理:清板门泻脾胃之火,清大肠泻肠道之火,退下六腑与推下七节为火热而设,配顺运内八卦和苍龙摆尾及点掐脚之新设穴能降气降火,釜底抽薪;而腹部的分推,揉拿有局部治疗优势,如此,热退气降而痛自止。

虚寒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脘腹疼痛隐隐,反复发作,喜温喜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食欲不振,饮食稍有不慎则易诱发腹泻,或见各型疳积之症,舌淡或光红无苔,脉细,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止痛。

推拿处方:调五脏,补脾经,补肾经,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推上三关,摩脐与丹田,揉中脘,建里,巨阙,石关,梁门,天枢,关元等穴,推上七节骨,捏脊,揉足三里。

推拿原理:补脾经功在补脾,补肾经功在补肾,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为调整先后天关系的配伍,该型属虚;病程较长,气血亏损,而气血之源在先天与后天,故其治在脾肾,辅以调五脏手法;推上三关,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摩脐与丹田均为补法的代表手法,能补益气血,增强脏腑功能及体质,而脘腹其他穴位治在局部,善能疏通经络而止痛。

小儿通便的推拿方法有哪些

小儿实秘推拿通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身热面赤,烦渴口臭,胸胁痞满,饮食减少,腹部胀满作痛,噫气频作,小便短赤,苔黄燥,脉弦滑,指纹色紫。

治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处方: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揉天枢,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清大肠,揉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加减:邪热壅结重者加清天河水。

小儿虚秘推拿通便手法

主证:面色苍白无华,神疲气祛,虽有便意,面努挣乏力难下,舌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涩,指纹色淡。

治则: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推拿处方: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二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推揉涌泉。

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中,补养气血,强壮身体;清大肠,按揉膊阳池以理肠通便;补肾经,揉二马,揉肾俞,推揉涌泉以滋阴润燥。

痛经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腰背部,腹部和下肢治疗痛经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腰背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2.用拳头轻捶腰背压痛处。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一般推拿腰背部五分钟后开始减轻腹部疼痛,继续推拿腰背部和腹部20分钟,腹痛可小时,每天推拿1次,连续推拿3-5天,以往有痛经史者,可在月经到来前2天开始推拿。

相关推荐

小儿多动症的疗法

疗法,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拿、提、捏、揉等手段进行治疗。无需特殊设备,在家即可施实。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儿多动症的疗法。 一、治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取小指末节、食指末节罗纹面分别由指根向指尖直小指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直食指罗纹面。 二、心气阴两虚,取拇指及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拇指桡侧向掌根直,顺时方向旋无名指罗纹面100-500次。 三、痰浊内阻,按摩中脘法5min,揉脐法5min,按揉足三里穴20次,以健运脾胃之气。按揉天突穴15次,直膻中穴

七节骨示意图 七节骨特效疗法

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来回七节骨100-3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坚持,可以缓解腹痛,腹泻,便秘,痢疾等病症。

宝宝腹泻按摩图解 脾胃虚弱型腹泻按摩

如果孩子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大肠,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按摩方解: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小儿发烧多久退烧 内伤发烧手法

主证:壮热,口干多饮,喜冷,烦躁不安,啼闹不眠,面红唇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洪大,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清气泻热,养阴安神。 处方:清心火,肝木,板门,天河水,大肠,退六腑,揉内劳,打马过天河,揉小天心,清天柱骨,揉涌泉。 原理:清心火,肝木,退六腑用以清泄肺脏积热;清天河水,清天柱骨,用以清泄气分炽热;打马过天河,清板门,用以养阴生津;清大肠,揉涌泉,用以引热下行,釜底抽薪;揉小天心,分手阴阳,用以宁心安神。 主证:暮夜发热,或热甚,手足心热,夜卧不安你,啼闹不眠,兼见腹胀拒按,少食或不

婴儿腹泻手法图解 脾虚型腹泻方法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方法:补脾经,补大肠,三关,摩腹,揉脐,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功效:补脾经,补大肠以补脾益气止泻;三关,摩腹,揉脐以温中散寒,上七节骨,揉龟尾以理肠止泻;捏脊以补中益气。 辨证加减:损及肾阳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久泻不止而脱肛者加揉百会;腹胀者加运内八卦,分腹阴阳。

注意事项 不宜天天做

的保健功效很好,但不建议天天进行,阴阳平和、全身气血通畅是人体最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需要任何治疗,只需要随着时间、季节变迁,通过做相应的调养,保持即可。

小儿肥胖怎么

中医理论认为,肥胖之本在于脾气虚,三焦道路受阻,清不升,浊不降,气不化食化水,脂膏不得温运而酿成痰浊,流注于皮里膜外产生肥胖,是为本虚标实之证。时可辩证分型进行。 气虚型肥胖 主证:形体肥胖,按之揉软虚浮,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喜静恶动,动则汗出喘渴,舌淡肝嫩,脉细弱,指纹色淡。 治法:益气健脾,消脂减肥。 处方:调五脏,补脾经,上三关,捏脊,上七节骨,运内八卦,开璇玑,顺时针摩腹,拿捏腹部,掌揉腹部,震按与冲击腹部,滚揉臀部,下箕门穴,拿捏并顺经擦四肢,擦腰骶,胸腹,肩背等,透热为度。 解

痄腮怎么

痄腮常用手法 1.清胃经:患儿仰卧,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米昂在患儿拇指掌侧第一节向指尖方向直300从。 2.肾经:患儿仰卧,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从患儿小指指尖向其指根方向直200次。 3.揉二马:二马位于小儿掌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患儿仰卧,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托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指端揉其二马100-300次。 4.揉板门:患儿仰卧位,者站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处,

小儿治大便干可以吗

宝宝实秘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揉膊阳池,下七节骨各100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

小儿对夜啼有用吗

小儿对夜啼有用。 中医理论认为,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滞则胃不和而啼,适宜寒,热,惊,滞为本病主要病机。通过相关穴位或部位,以起补脾健中,宁心安神,清心导滞,养血益肝之功,从而缓解小儿夜啼症状。 小儿治疗夜啼具体手法如下: 脾虚脏寒型夜啼 临床症状:睡喜伏卧,腹痛,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清白,唇舌蛋白,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青红。 治则:温中健脾,益心宁神。 处方:补脾经,虎口三关,摩腹,揉运脾俞,膏肓俞,神堂,意舍,揉中脘,食窦。 方解:虎口三关